?

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業生產成本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分析
——以來賓市興賓區為例

2022-11-11 06:47覃鎮蓮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22年9期
關鍵詞:土地農民生產

覃鎮蓮

引言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國家也重視對農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農業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許多地方,特別是在大中城市郊區和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是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心,認真總結的工貿結合的基礎上產加銷協調運作,加快農業傳統農業向市場轉型,積極探索和實施農業產業化,實踐已經證明這是一條非常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農業發展道路。但由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的農業仍是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不高,且農業生產中存在農業生產結構單一、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舊土地制度的缺陷、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造成農業生產成本較高,而農產品市場價格便沒隨農業生產成本同步增長,因此導致當地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為了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筆者從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角度分析農業生產成本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從而提出對策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

一、興賓區農業產業生產現狀

1.基本概況。來賓市興賓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下轄16 個鎮、4 個鄉和4 個街道辦事處,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沒有極冷即熱等極端天氣,雨水豐富,霜凍期極少,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生產種植,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區。興賓區所有農用地為37.97 萬km,其中耕地面積為19.04 萬km,占農用地的50.14%。全區現有常住人口92.54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39 萬人,占總人口的42.56%。農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積為0.48km。糧食播種面積5.4 萬km以上,產量25 萬噸以上。主要種植區有水稻、甘蔗、玉米、花生和水果。到2020 年,全區糧食總產量將達到25.19 萬噸,成為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基地區。水果種植面積16000 km,產量309850 噸。到2020 年,全區共有18 種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0 種,綠色食品8 個,6種農產品被認定為富硒農產品,其中3 種優質大米富硒產品。

2.農民人口生活水平情況。2020 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696 元,與廣西平均水平(14815元)基本持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7131 元)。興賓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種是家庭經營收入(包括農業收入、加工收入、食品收入和養殖收入),占總收入的53.54%;第二種是工資收入(包括當地勞動收入和非當地就業收入),約占總收入的38.52%。第三種是轉讓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包括政策收入、非居民家庭寄回的收入和親友捐贈的收入),約占總收入的7.94%。第四種是財產性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征地補償收入),約占總收入的1%。全區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1698 元,相當于廣西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431 元,大幅度低于全國的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204 元。

3.農業生產成本情況。2020 年興賓區統計局農調隊對全區農業生產成本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農業生產成本比2019 年有較大幅度上升。農業生產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資費用出現較大幅度增加,比如2020 年6 月在當地市場銷售的12 種主要農業生產資料中,有8 種同比增長超過20%,4 種肥料上漲50%以上,其中磷肥、鉀肥增產1 倍以上。據區農業農村局介紹,2020 年春季農作物化肥農藥總成本約4477.5元/km,比去年同期增加88 元,增長41.2%。二是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隨著大批青壯年農民工外出打工經商,農民工的價格逐年上漲;2020 年,全區農業勞動力人均成本將達到110 元,比2018 年的90 元增長22%。由于勞動力成本的增加,2020 年早稻、晚稻和甘蔗的勞動力成本分別比上年增長18%、9%和16%。三是土地成本大幅上升。2020 年興濱區每公頃土地平均租金成本比2015 年上漲1343-1492 元,2020 年比2019 年平均上漲150 元左右。

二、興賓區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從興賓區農業生產結構來看,種植業占主導地位,而畜牧業、林業和漁業所占份額較小,種植業又主要是種植甘蔗和水稻,占比達到85%。興賓區目前加工糧食,特種糧食比重仍小,果蔬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質量不高,名優產品少。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從畜牧業生產條件、生活水平、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提高到生鮮、活、低脂產品,而興賓區當前畜牧業現狀是產前、產后和畜牧業生產技術含量低,主要就是產出原材料,比如主要出產的就是生豬外運。與此同時,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突發事件的發生,導致飼料價格供給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2021 年生豬價格暴跌,畜牧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弊端嚴重暴露。

2.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興賓區由于自然條件和社會傳統,逐漸形成帶有地域特征的農業文化。農業生產技術比較傳統,興賓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天氣為食的現象;另外存在問題就是龍頭企業現代農業所需的市場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完善,高端的和的獨特產業極少。還有就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品的附加值低、競爭能力弱,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增長點。農業產業結構落后,部分全興賓區24 個鄉鎮不同程度存在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村生產結構調整速度緩慢,農業產業內部結構水平低的現象,這種情況是一點不利于促進農村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3.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興賓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普遍落后,由于路況差,農民運輸蔬菜、水果進城賣時亂流造成腐爛,損失很大,有些道路太窄,運輸車輛無法通過,導致大量農產品滯留在家庭和企業運輸車輛無法到達。同時,部分地方忽視對現有水利設施的養護和建設,致使水利工程和設施遭到人為破壞,塘埧渠道淤塞,蓄水總量下降,有效灌溉面積減少,不利于農業灌溉,并且原始的灌溉方法使水資源浪費嚴重。

4.土地制度的缺陷。興賓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每個農民只有幾英畝農田。家庭土地規模小,利潤少,產量有限。因此,興濱區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集中在城市打工,大部分土地是閑置荒廢狀態,浪費土地資源。因為土地小規模的分散管理模式,好的和壞的搭配,家庭所有合同土地實踐,導致土地利用的碎片,再加上每個家庭種植的差異,有差異的成熟時期,所以在大型機械的使用非常不方便。

5.農民文化水平低。興賓區地處桂中腹地,但廣西是全國欠發達地區,興賓區更是廣西下轄的欠發達地區。因此,交通、信息等方面的條件一直比較落后,絕大多數農民與外界接觸較少。由于經濟因素的制約,興賓區24 個鄉鎮的農村人口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較低,具有大中專學歷的農村人口不到5%。還有就是所有鄉鎮廣大農民經營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不強,參與市場競爭和控制信息的能力較弱。

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的舉措

1.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一是要調整種植業、品種的作物和質量結構,全面優化農作物品種,積極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產業,同時,要加大力度打造具有興賓特色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實施綠色農產品行動計劃,促進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努力提高農業競爭力。二是調整農林種養業結構,增加種養業特別是漁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具有覆蓋率廣、商品率高、土地依存度低特點的畜牧業。三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發揮平原丘陵地區的區域比較優勢,培育主導產業;形成特色產業帶、產業集群和專業生產基地,形成“一村一產品”、“一村一產業”的產業結構。四是加強農業內部產業從產前到產后期間的農業延伸,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第五,要把控制農產品數量、提高農產品質量作為農業農村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2.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村新路子。第一是加大農業科研投入,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支撐,打破單一的金融投資模式,逐步建立以政府為中心的市場和社會資本多元化農業科技投資機制,完善投資結構。第二就是要把工業化理念貫徹到農業發展中去,用統籌城鄉的思想推動農村進步,運用現代產業理念,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第三是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要嚴格按照強化公益功能、釋放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加大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力度的終極目標,按照區域布局要求,改良種子生產,規范技術操作,規范質量,科學管理,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中的科技投入比例,提高農業項目的科技水平。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力度。第四是積極探索發展循環農業,推進節約型農業建設,按照“減量、再利用、資源化”的總原則,以節約地、水、肥、種、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實現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興賓區政府要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盡快改變興賓區農業基礎設施長期薄弱的局面。二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著力構建干線骨架、干支相接、城鄉一體、輻射周邊的農村公路網絡,改善農村運輸條件,這不僅有利于降低了生產成本。三是要持續深入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是轉變興賓區農業生產方式有效途徑。四是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興賓區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加快實施沃土工程,支持農民秸稈還田和增加有機肥使用。

4.創新土地機制,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建立和培育農村土地市場,在堅持穩定土地權屬、穩定承包關系和不改變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經濟發展狀況和勞動力轉移情況,按照土地經營利用效率原則和“自愿、合法、有償”原則,不斷探索創新流轉方式,促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建議賦予農民土地產權,明確農民土地承包權的產權性質,使農民在合同有效期內擁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提高農民素質,樹立新的思想觀念。發展農業產業化的主導作用,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是農民,這是重點。區政府要廣泛的中年農村教育培訓,廣大農業工作者為重點,充分發揮鄉鎮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成人教育中心,農村黨員遠程培訓基地的作用,使用特殊的培訓、科技下鄉、培訓方法,如現代多媒體通信圍繞優勢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農產品,專業化,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農業技術培訓。開展創業培訓。重點培育專業農戶、村干部、農民經紀人和返鄉創業人才,充分發揮農村學校和職業院校等培訓機構的優勢,采用集中教學、生產實踐和跟蹤指導相結合,圍繞生產、加工、循環等短、快致富的項目,創業技能培訓,提高中年農民素質,樹立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

猜你喜歡
土地農民生產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小酸棗打開農民就業增收路
耕牛和農民
阿寬的生產小組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農民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2017年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備案名單
土地流轉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