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擬益氣養血祛風湯治療喉源性咳嗽的效果及不良反應分析

2022-11-11 01:30李萍
當代醫學 2022年20期
關鍵詞:癥候咽部黏膜

李萍

(荔灣中醫院五官科,廣東 河源 510160)

喉源性咳嗽特指以咽癢為主要特征的干咳,患者咽癢嚴重時,猶如螞蟻爬行,并常伴有異物感,咳嗽因咽癢而起,起點位于聲門之上,呈陣發性嗆咳?;颊邥┥倭堪滋?,咳嗽多發于白天,每天發作數次,部分患者晚咳,甚至影響睡眠,患者聞到刺激性氣味或說話時較為嚴重。喉源性咳嗽是一種以“咽癢發紺、陣發性咳嗽”為主要特點的呼吸道疾病,在受涼、刺激時發作較普遍。喉源性咳嗽的臨床表現與西醫中“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較相似,而西醫針對喉源性咳嗽也主要采用抗生素、中樞性鎮咳藥及抗過敏藥物進行治療,但由于以上治療方法療程較長,患者依從性較差,病情易反復,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因此,療效難以達到臨床預期。在中醫理論中,喉源性咳嗽歸納為“風熱喉痹”“慢喉痹”范疇,其致病機制為“相火”或是“伏邪不泄”及“風邪”,在治療方面主張“滋陰祛風”[1]?;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益氣養血祛風湯治療喉源性咳嗽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 500 例喉源性咳嗽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數字隨機模型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0 例。觀察組男334 例,女416 例;年齡25~62歲,平均(38.86±5.28)歲;病程1~15 d,平均(7.47±1.22)d。對照組男340例,女410例;年齡22~62歲,平均(38.79±5.31)歲;病程 1~14 d,平均(7.51±1.30)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入院時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頻作、咳痰稀白、咽癢聲重,輕度黏膜水腫、輕度黏膜蒼白、咽喉部輕度充血等表現,檢查時發現咽喉部充血,咽后壁有濾泡增生,肺部聽診無異常;血常規、胸部X 線檢查等均無異常發現;患者年齡18~65 歲;咽喉部無其他特殊病變;入院前未接受其他對癥治療;心肺聽診結果顯示患者無其他明顯異常;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病情屬于哮喘、肺結核、肺炎或其他臨床癥狀相似類型疾??;入院前已有抗生素藥物或其他對本研究產生影響的治療史;合并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疾??;患者對本研究涉及藥品過敏、不耐受;患者神經功能或語言功能障礙,非自愿參與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西藥治療:每天睡前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治療,每次5 mg,每天1次。觀察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自擬益氣養血祛風湯治療:益氣養血祛風湯組方:黃芪15 g,白術、白芍、桑葉各10 g,防風、烏梅各6 g,茜草、赤芍、銀花各9 g,麻黃3 g。每天1劑,以水煎至400 ml,分早晚2次用藥。兩組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病灶檢查積分及用藥安全性。

1.3.1 臨床療效[2]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對風寒咳嗽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治療后24~48 h,臨床咳嗽頻率降低超過原來的2/3,咽部黏膜充血癥狀完全消失,體征正常為顯效;治療后48~72 h,咳嗽頻率下降為原來的1/3以上但未達到2/3,咽部黏膜充血癥狀基本消失,體征正常為有效;治療后72 h,患者的臨床咳嗽癥狀無變化,咽部黏膜充血癥狀、體征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中醫主癥積分[3]中醫主癥指標根據咳嗽癥候積分與咽癢癥候積分進行評估,①咳嗽癥候積分分值為0~3 分,無咳嗽癥狀計為0 分;存在輕度咳嗽癥狀,偶發頻率,對患者日間正常生活與夜間睡眠無影響計為1分;咳嗽較頻繁,對患者日間正常生活與夜間睡眠存在輕度影響計為2 分;咳嗽程度劇烈,對患者日間正常生活與夜間睡眠存在嚴重影響計為3分。②咽癢癥候積分分值為0~3分,無咽癢癥狀計為0 分;存在輕度咽癢癥狀,偶發頻率,不會誘發咳嗽計為1分;存在中度咽癢癥狀,較為頻繁,偶爾誘發咳嗽計為2分;咽癢癥狀較為嚴重且頻繁,可引起強烈咳嗽癥狀計為3分。

1.3.3 病灶檢查結果[4]檢查指標包括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水腫及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分別以病灶積分對檢查指標結果進行分類,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積分(pharyngeal mucosa chronic hyperemia score,PMCHS):無充血記為 0分,咽部黏膜存在輕度充血記為1分,咽部黏膜存在中度充血記為2 分,咽部黏膜、咽喉側索/軟腭部位同時存在充血記為3分;咽部黏膜水腫,咽部黏膜水腫積分(pharyngeal mucosa edema score,PMES):無咽部黏膜水腫記為0分,存在輕度、顏色為淡紅色咽部黏膜水腫記為1分,存在中度、顏色為蒼白咽部黏膜水腫記為2分,存在重度且累及咽側索、軟腭部位蒼白色咽部黏膜水腫記為3 分;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積分(posterior pharyngeal lymphofollicular hyperplasia score,PLFHS):無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記為0分,存在3~5個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記為1 分,存在6~10 個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記為2分,存在10個以上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記為3分。

1.3.4 用藥安全性 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用藥不良反應,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常規、C反應蛋白、肝和腎功能檢查,及時記錄異常指標、狀況,并進行對癥處理[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40%,高于對照組的88.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中醫主癥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主癥咳嗽癥候積分與咽癢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中醫主癥咳嗽癥候積分與咽癢癥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主癥積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TCM ma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中醫主癥積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TCM main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750 750咳嗽癥候積分治療前2.48±0.55 2.44±0.54 1.421 0.156治療后1.16±0.34 2.01±0.41 43.704<0.001 t值55.907 17.368 P值<0.001<0.001咽癢癥候積分治療前2.59±0.57 2.61±0.52 0.710 0.478治療后0.95±0.39 1.74±0.42 37.748<0.001 t值65.030 35.645 P值<0.001<0.001

2.3 兩組病灶檢查指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MCHS、PMES 及PLFHS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 PMCHS、PMES 及 PLFHS 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灶檢查積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lesion insp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兩組病灶檢查積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lesion insp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PMCHS,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積分;PMES,咽部黏膜水腫積分;PLFHS,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積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750 750 PMCHS積分治療前2.26±1.01 2.22±1.02 0.763 0.446治療后0.82±0.39 0.95±0.36 6.708<0.001 t值36.424 32.154 P值<0.001<0.001 PMES積分治療前2.05±0.93 2.08±0.96 0.615 0.529治療后0.83±0.32 1.24±0.47 19.747<0.001 t值33.971 21.522 P值<0.001<0.001 PLFHS積分治療前2.21±0.55 2.19±0.52 0.724 0.469治療后0.87±0.27 1.18±0.39 17.898<0.001 t值59.894 42.554 P值<0.001<0.001

2.4 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用藥相關不良反應。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空氣、氣候、身體素質等多方面影響,臨床中喉源性咳嗽的發生率逐漸升高,喉源性咳嗽逐漸成為臨床的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6]。喉源性咳嗽的臨床癥狀并不嚴重,通常表現為陣發性咳嗽、喉嚨發癢、干咳、白痰等,雖然不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但反復性咳嗽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7]。西醫對于喉源性咳嗽的主要治療方案為藥物對癥治療,常用藥物為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這些藥物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病情復發率較高,且臨床療效難以達到臨床預期[8]。

中醫理論認為,喉源性咳嗽屬于“風熱喉痹”“慢喉痹”范疇,發病受外邪侵襲、臟腑虛損等因素影響,在治療上主張從肺燥治、從陰虛治、健脾補腎等[9-10]。自擬益氣養血祛風湯包含黃芪、白術、防風、茜草、白芍、赤芍等成分,其中黃芪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的功效;白術可補脾健胃、燥濕利水;防風具有解表發汗、祛風除濕的功效;茜草能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白芍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血、祛邪風、固腠理,改善患者咳嗽、咽癢癥狀的功效,消除病灶,臨床療效滿意[11-12]。

綜上所述,益氣養血祛風湯治療喉源性咳嗽患者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病灶和臨床癥狀,且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癥候咽部黏膜
更正說明
腭部良性腫瘤切除術中應用豬小腸黏膜下層脫細胞修復補片修復硬腭黏膜缺損的療效觀察
參苓白術散對初治肺結核患者中醫癥候積分與不良反應的影響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后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促進術后康復的效果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腫瘤
鼻中隔手術穿孔并發癥的防范和病理評估
腸道與艾滋病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咽部不適或是消化道疾病
被金液處死會發生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