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不同文體,指向人文主題價值的教學

2022-11-11 19:54吳曉英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2年8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

吳曉英

[摘 要]站在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的高度上,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雙線組元”單元結構,讓人文主題先行,有利于從小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不同文體特征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人文主題的觀照下進行語文要素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不同文體;人文主題;教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4-0011-03

“雙線組元”結構的統編語文教材中,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在中高年級以單元導語的形式出現,這就為我們的“教”與“學”指明了方向。相較以往的教材版本,統編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都圍繞著一個比較寬泛的人文主題進行選編,而選編課文的文體對應本單元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又不盡相同。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關注統編語文教材不同文體的教學是現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浸潤詩歌的人文熏陶,關注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

詩歌明顯的音樂性特征、強烈的畫面感、感性的情感基調,符合兒童的審美及認知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語言表達形式。

統編語文教材在對人文主題的單元建構中,選編的文本內容不僅為本單元的主題服務,而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一年級上冊四個單元共選編了十四篇課文,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如“自然”“兒童生活”等。十四篇課文中,詩歌占了八篇,包括古詩、兒童詩及兒歌。將低年級的學生浸潤在詩歌的人文熏陶中,有助于他們放飛自我、張揚個性、獲得語感,有利于實現從語文學科知識向更深層次的人文情懷教育延伸。

我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這一首兒童詩時,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邊朗讀詩歌邊想象畫面,思考“青蛙想寫詩”這件事,與文本中的其他對象(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存在什么樣的關系。我給足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讓他們讀一讀、圈一圈,厘清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它們是怎么幫忙的,最后它們有沒有幫上忙。在探索的情境中,沒有強硬的書面語言教育,只有詩歌所創造出來的互幫互助的人文情感的熏陶。這不但拓展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思維空間,使他們理解了文本的意思,懂得了寫一首詩需要標點符號的幫忙,而且做到了語文素養的有效滲透。

詩歌最后一節的內容是青蛙寫的詩,這首詩只有一個“呱”字。小青蛙想透過這個“呱”字傳達出什么呢?我引導學生用不同語氣來朗讀青蛙寫的這首詩,把自己想到的讀出來:興奮、高興——自己的詩終于寫成了;感謝、激動——有小伙伴們的幫助;努力、拼搏——自己和小伙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奮斗。

學生在詩歌所營造的情感世界中放飛想象的翅膀,生發出不同層面的心靈感受,他們在詩性的語言中與作者共情,使閱讀課堂產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人文情感價值。

二、緊扣童話的人文精神,實現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

童話充滿了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優秀的童話作品可以讓童心快樂成長。對學生真善美的教育正是童話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質體現。為了實現這一人文教學價值,語文教師要從兒童的認知和情感特點出發,借助文本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發現美的能力,使學生在童話世界中獲得情感體驗,發現真善美的意義。

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講述的是松鼠和小熊之間充滿溫情的故事,但是作者給故事的命題卻不是《松鼠和小熊》。有經驗的語文教師一定能解讀出作者的意圖:紙船和風箏代表了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友情。于是,我在閱讀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去獲取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在紙船和風箏的作用下發生了哪些變化,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內容。

之后,童話教學要向深層次推進,借助童話語言,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我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思考:“紙船和風箏為什么能讓松鼠與小熊成為好朋友并再次言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隱含在童話語言中的人文精神奧秘:漂流的紙船和放飛的風箏有何魔力?學生在對童話語言的探究中發現:松鼠漂流的紙船和小熊放飛的風箏是它們給彼此帶去的問候,紙船中的松果、風箏中的草莓則是它們用勞動成果來給彼此的真情作見證。后來,友誼之船翻了,友善的松鼠主動發出示好的紙船,同樣友善的小熊連忙放飛了和好的風箏,松鼠高興得哭了。隨著一只只紙船漂流而下,它們倆的友誼之花又重新綻放。在文本探究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真善美的情感體驗:只有友善、美好的心靈,才能漂流下這么美的紙船、放飛這么美的風箏!

文本中“祝你快樂”“祝你幸?!薄案吲d得哭了”等詞句,只有放入具體語境中,用心理解、感悟,才能激發出其中無限的精神力量。這才是童話故事的人文精神及教育價值所在。

三、立足寓言的人文啟迪,重視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

寓言題材的課文在一到六年級的統編語文教材中有二十來篇。寓言故事的共同特征是短小精練,虛構的故事情節帶著濃烈的諷刺意味和教育意義??梢?,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卻富有思辨、啟迪的人文性特征。立足寓言文體特征,重視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實施單元整合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實現語文教學的文道合一。

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而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語文要素其實是人文主題的拓展延伸,兩者關系密不可分。以本單元《陶罐和鐵罐》一課的教學為例。這則寓言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并說明道理。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層層深入地學習,以實現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如抓關鍵詞朗讀,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關注標點對比讀,體會兩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角色表演讀,領會文章寓意。

1.抓關鍵詞

我從“奚落”一詞入手,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鐵罐為什么奚落陶罐?怎么奚落?陶罐被奚落后態度怎么樣?”在朗讀對話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關注鐵罐傲慢、輕蔑、惱怒與陶罐謙虛的不同神態及語氣,嘗試讀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語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2.關注標點

在鐵罐與陶罐的對話中多次出現了“!”,起到強調的作用,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學中,我出示對話,給足學生時間進行有效學習,讓學生讀出兩個人物的不同態度,并揣摩它們當時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學生在對比讀的過程中,發現兩個不同性格的人注定會有不同的命運和結局。

3.角色表演

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組織他們開展小組合作表演讀,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我還鼓勵他們加上動作和表情來進行角色表演,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征,實現寓言內在人文思想的教學。

當然,寓言中的鐵罐和陶罐是各有優缺點的。但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內化,他們會認為陶罐完美無缺,而鐵罐一無是處。這說明我們的人文教育還不到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糾正。于是,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結合對話的內容進行討論:“陶罐非常謙虛寬容,它身上沒有缺點嗎?鐵罐傲慢無理,它身上就沒有優點了嗎?”學生各抒己見,明白在這個故事中,人物的結局是由各自的性格特征決定的,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別人的短處。

這樣,人文教育水到渠成,也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文道合一。

四、挖掘小說的人文因子,落實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

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思路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利用語文學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很自然地實現在語文教材設計中的整體滲透,發揮語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獨特優勢。統編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小說,人文因子鮮明、突出。語文教師要時刻謹記教學的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小說的閱讀教學中去。

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小說大多是虛構的,卻又有生活的影子”。本單元的第三篇小說《金色的魚鉤》講述了長征途中老班長忠于革命、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感人故事。其中的人文價值在于讓學生懂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像老班長這樣的共產黨員,無私、無怨、無悔地為社會和群眾服務、奉獻,他們是社會的道德模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開篇破題,魚鉤生銹亦閃光

“金色的魚鉤”這五個字的字面意思不難理解,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解的“題”是這五個字在文章中的象征意義。如何基于學生的預習實際,運用閱讀教學策略,落實人文教育,是教師在開篇教學時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位名師在上課伊始,板書“魚鉤”后問:“今天我們講一個小東西——魚鉤,你們同意我說魚鉤是小東西嗎?”學生各抒己見:“不同意。在課文里,魚鉤雖小,卻能釣到魚,讓三個小紅軍吃上魚,支撐他們的生命?!薄棒~鉤雖小,但是它的意義重大?!薄斑@個魚鉤還包含著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痹趯W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水到渠成地引出“金色的”,并讓學生翻開課本快速默讀課文最后一段,勾畫出里面的核心句子。課堂反饋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讀出了相同的句子:“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深情朗讀,讀出贊頌和敬仰之情。

這位教師以“欲進先退”的教學策略,把魚鉤故意說成是“小東西”,激起了學生的思維火花,既了解了學情,又在開篇就步步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重點。學生在朗讀中帶著情感融入小說故事情境中,從而被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所感染、所觸動。

2.關注細節,班長苦心笑中藏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要素。文章中對老班長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離不開對人物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等細節的描寫。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情感,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師根據文章的特點,抓住老班長的兩次“笑”展開教學。

教師先讓學生勾畫出老班長前后兩次“笑”的相關細節段落,然后提問:“老班長前后笑了兩次,笑得一樣嗎?前后兩次笑的原因是什么?”學生一致認為老班長前后兩次笑不一樣,第一次笑是為了讓“我們”喝魚湯,第二次笑是看到“我們”喝下魚湯后高興地笑。教師再次追問:“老班長每次端來魚湯都要笑一下嗎?”在一次又一次的追問中,學生走進了老班長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同志們喝下魚湯,老班長用笑來改變三位小同志的沉重心情,可謂是費盡苦心;看到同志們喝下魚湯后,他“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對小同志的關心與愛護之情如金子般閃亮。

3.感想抒發,班長精神永流傳

隨著對小說人文價值的逐步深入挖掘,學生必然“情動而辭發”,教師此時應為他們提供抒發感想的平臺。

(1)說一說

調動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對當代社會中和老班長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的認識。有的學生說:“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她用22年的青春成就了華坪的百名孩子,以忘我的精神在教育戰線上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書寫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性與氣概!”有的學生說:“疫情期間,我們小區七十高齡的共產黨員張爺爺,做好系列防護措施,與小區保安一起給小區進出的居民做登記、測體溫,呼吁大家出門戴口罩,這就是‘老班長精神?!?/p>

(2)寫一寫

“我手寫我心”,寫一寫自己學完《金色的魚鉤》這篇小說的所思、所感。這樣,于無形中把德育內化,實現了人文主題的教學價值。

立足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不僅指向人文主題教學價值的探究與實踐,還延伸到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中。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能力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將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支玉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亮點[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 倪文錦.童話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2019(30):71-73.

[3] 易迎春.指向“人文主題”的單元導語“價值”淺探[J].新課程研究,2021(4):8-10.

[4] 占新海.立足文體,落實寓言“雙線”教學[J].語文天地,2020(36):21-22.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的統編版小學語文不同文體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 PTKYKT212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
農村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語文教師眼中的文本解讀
語文教師眼中的文本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