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提升路徑研究

2022-11-16 15:09付丁丁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思政課堂吸引力高校

【摘要】本文論述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不強的原因,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的具體路徑:全面提升思政教師的綜合素養、精心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課、注重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政課堂體驗感。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堂 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7-0039-0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做出重大政治判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必須抓好思政課堂這個主渠道。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p>

一、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的意義

(一)有助于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的作用無可替代;思政課堂作為講好思政課的主渠道,它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更關乎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立德是要通過思政課堂向學生講清楚,“德”是對黨忠誠的大德、為民造福的公德、嚴于律己的私德;樹人是要通過思政課堂讓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立德樹人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時時“浸潤”。如果思政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干巴巴地講理論、講道理,那么輸出的內容就缺乏趣味性、吸引力。思政課堂的吸引力是決定思政知識傳播深度和廣度的重要因素,增強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能夠讓“大德、公德、私德”“信仰、信念、信心”入耳、入腦、入心,從而更好地落實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有助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高校思政課堂是推動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的主陣地,通過思政課堂可以對大學生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結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講清楚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尤其要講清楚“八個明確”變為“十個明確”的時代背景、發展歷程、重大意義等內容。高校思政教師摒棄照本宣科,結合“四史”以及一系列鮮活的讀本(如《知之深 愛之切》《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寧德》《習近平在廈門》)等詮釋、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能讓大學生深切感受青年習近平的奮斗歷程,感悟偉大的思想從何而來,也有助于大學生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從而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指導大學生的實踐、推動大學生的學習。

(三)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適應事業發展需要?!鼻嗄甏髮W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正處于塑形的關鍵時期,思政課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通過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增強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熱情,有助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致力于把時代的呼喚、祖國的需求和個人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致力于到人民中尋求自身的價值。

二、當前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不強的原因

(一)思政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秉h的十八以來,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質量不斷穩步提升,對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但是總體來看,高校思政教師的素質修養仍然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這是降低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一是信仰不夠堅定。目前,有個別動機不純的人混跡于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其內心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課堂上肆意宣揚違背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等不負責任的思想,甚至詆毀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搞歷史虛無主義。例如,2021年上海震旦職業學院教師宋某在課堂上謊稱南京大屠殺只是民間傳說,缺少精準歷史數據的支撐。二是本領恐慌。部分高校思政教師雖然信仰堅定,也希望在思政課堂上講好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但是存在本領不夠、本領恐慌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夠系統、深入、透徹,在課堂上講解相關知識時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學生聽得一知半解,也影響課堂的感染力;部分教師因為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尤其是不夠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未能將理論緊密聯系實踐,最終使課堂失去了感召力,令學生陷入“知識無用論”的認知誤區。三是師德低下。個別思政教師披著“教授”的外衣,卻不具備為人師表的道德法律修養,甚至做出了損害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不當、違法行為,成了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害群之馬”。

(二)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

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不強與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有較大關系。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問題,實質是沒有實現思政教育頂層設計和思政課堂基層實踐有機統一的問題。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風土人情多樣,在不同時期、各個地方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將這些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這片土地,從而更加熱愛這片土地,另一方面也可以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思政課堂。然而,從總體上來看,當前高校思政課堂對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的挖掘、利用存在若干問題。一是對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不夠深。例如,河北省正定縣擁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珍貴的歷史真跡、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等,但該地某高校思政教師對這些地方資源認識不足、挖掘不深,難以將更多特色文化細節呈現給學生,難以使學生對這些地方特色文化產生共鳴與認同。二是地方特色資源和思政課堂的融入不夠貼合。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只是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個人積累,缺乏把地方紅色資源融入課堂內容的教學意識,出現了思政教學內容和地方紅色資源“兩張皮”的情況。由上述可知,思政課堂的內容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會極大降低課堂吸引力。

(三)教學形式相對單一

當前,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形式相對單一。一是課堂講授式教學較多、互動式教學較少。教師的講授也存在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夠精細等問題,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容易被激發出來。二是課堂理論教學較多、現場實踐教學較少。雖然思政課的本質是講理,但要將理講活、講透、講實,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還要結合課外的實踐教學。目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仍以理論宣講為主,難以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三是單個教師教學較多、團隊教學較少。團隊教學可以展現不同教師的思維視角,不同的思維視角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從而提高課堂的吸引力。但現實中,高校思政課的團隊教學比較少見。

(四)教學對象被關注度不高

大學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對象,當前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不高,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對象的關注度不高。新時代的大學生被稱為“Z世代”“數字土著”,代表著祖國的未來,高校思政課堂要提升吸引力,需要重點關注這代人的個性、偏好以及集體特征?,F實中,高校思政教師對教學對象的關注度不夠,未能通過了解他們的特征與需求開展高質量的思政課程建設。一是雙方互動少。思政課應該是具有雙向傳播意義的課堂,但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單向傳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導致學生參與感低、獲得感低,也降低了課堂吸引力。二是對學生群體細分不夠。由于大學生存在顯著的個別差異,不同群體的大學生對思政課認識基礎與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如果思政教師未能對學生群體進行精準細分,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不同關注點的教學內容,那么必然會降低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三是學生需求回應少。青年大學生普遍有自己特定的關注點,如就業、戀愛、高科技、國家安全等,都是當下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課堂普遍按照教材實施教學,對這些話題回應較少,導致課堂的粘合力降低、課堂的吸引力減弱。

三、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的路徑

(一)全面提升思政教師的綜合素養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力量,而教師的綜合素養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校思政課堂要提升吸引力,需要全面提升思政教師的綜合素養。一是提高政治素養。政治素養是綜合素養中最根本的構成,相當于“素養大廈”的基礎和柱石。思政教師需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兩個大局”的高度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看,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均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逐漸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思政教師從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指導思想地位的高度,從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寬度,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的長度,深刻認識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提高理論素養。政治上的堅定離不開理論上的清醒。要提升思政教師的理論素養,學校應充分運用本校的優勢資源、借助社會的豐富資源,通過教師培訓、思政教育講座、“四史”學習教育等形式,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及時傳達給思政教師,使其在不斷學習中提升理論素養。三是提高技能素養。技能素養是綜合素養中的亮點,教師的技能素養較高,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思政教師的技能素養的提升,包括熟練掌握辦公軟件、熟練制作精美教學課件、熟練運用網絡教學平臺等。通過一定的技術技能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師生互動頻率、創新教學內容輸出形式等,能夠顯著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愛上思政課。

(二)精心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課

教學內容是核心競爭力,要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應從研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課內容下功夫。一是用好生動讀本,開設相關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采訪實錄的形式出版了《梁家河》《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習近平在福州》《習近平在浙江》《習近平在上?!贰蹲屓罕娺^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等重要讀本。這些讀本一方面生動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奮斗足跡,另一方面體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如《梁家河》提到“闖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等陜西特色文化、《習近平在正定》提出“半城郊型”經濟發展路子、《習近平在廈門》提出“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戰略謀劃、《習近平在福州》提出“保護林則徐遺跡”、《習近平在上?!吩忈尅吧虾>瘛?。這些生動讀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地方特色經濟文化,可以成為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勤于學習、勇于擔當、不斷奮斗的鮮活案例。高校思政教師將這些案例及時融入思政課堂,讓學生在充滿地方特色的思政課中認識偉大的思想從何而來、偉大的領袖從何而來,進而做到忠誠捍衛“兩個確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例如,河北省各地高校結合《習近平在正定》等書籍研發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定探源”“知之深 愛之切”“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正定工作的難忘歲月”等系列課程,通過生動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奮斗的歷程,讓學生追尋領袖足跡、感悟人民情懷。二是充分利用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把思政課堂和實踐課堂巧妙結合起來。例如,河北擁有西柏坡等歷史文化資源,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依托西柏坡紅色文化資源,申請課題、細化研究、發表成果,并注重把科研成果轉為教學內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課,如“西柏坡現場教學”等。依托地方特色,不論是把歷史文化資源還是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中,都能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思政課堂的吸引力。

(三)注重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形式

高校思政教師注重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吸引力。一是注重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青年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學習需求比較多樣化,單獨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這一階段學生的需求,因此要注重將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是課堂內、課堂外的簡單相加,而是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形式,使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例如,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定探源”這門課分為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兩大部分。課堂教學主要就“正定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從政起步的地方,這段從政經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這一問題,從經濟、文化、黨建、理念四個篇章展開?,F場教學則是對理論教學的進一步展開,如專門設置登臨正定古城墻的環節,現場感受習近平總書記“注重為人民群眾保留歷史文物”的保護理念。二是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要結合當地的實踐資源,確定實踐教學地點。例如,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河北部分高校把塞罕壩生態林場作為教學點,讓學生在穿梭塞罕壩生態林的過程中深切領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發展理念。三是將單個教師教學與團隊教學相結合。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組合成團隊,進行集體備課、團隊教學,課堂上從不同角度切入教學,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進而吸引學生深入學習思政課。

(四)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政課堂體驗感

體驗感是檢驗課堂吸引力的“試金石”。大學生思政課堂體驗感提升,是高校思政課堂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標志。由此,高校要想方設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政課堂體驗感。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少做與問題關聯不大、不做與問題無關的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完整呈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高??梢酝ㄟ^多種調研形式,及時發現大學生思想層面、生活層面、學習層面存在的問題,在深入分析問題后解決問題。當大學生在思想、生活、學習方面的問題獲得較好的解決,其課程體驗感自然能夠提升。二是關注學生需求。大學生的需求既有個性也有共性,因此思政課堂既要追求個性呈現,也要兼顧大學生的共性需求。例如,對大學生的共性需求,如職業規劃、愛情婚姻觀、意識形態教育等,在思政課堂上予以積極回應,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現場體驗教學等方法,加深學生對所學的認知與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體驗感。三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在信息時代,課堂內容的有效呈現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建設精品在線課程、建構在線教學平臺等,均能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政課堂體驗感。

新時代需要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新青年,高校肩負著培育新青年的重任,需要依托思政課堂實現這一歷史任務,重點聚焦課堂“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講給誰”四要素,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堂的吸引力。高校通過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思政課堂,落實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田麗,趙婀娜,黃超,等.大思政課,總書記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報,2022-05-22(1).

[2]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J].當代廣西,2022(13).

[3]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2(2).

作者簡介:付丁?。?988— ),河北邢臺人,碩士,中共河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思政課堂吸引力高校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蹤導練(三)4
基于信息權利視域的思政課堂慕課教學模式
現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課堂的必要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政課堂教學現狀及完善對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