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智慧醫療賦能見習模式變革探究

2022-11-16 15:09黃文婷吳林秀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

黃文婷 吳林秀

【摘要】本文論述信息化見習教育教學模式基于5G智慧醫療及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變革,以內科護理教學為例,探索“云上見習”模式的構建與實施,認為“云上見習”模式能在疫情防控常態下解決醫院見習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突破地域限制促進教育公平,提升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開拓信息化思政新途徑,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云上見習 信息化教學 評判性思維能力 護士職業價值觀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7-0081-05

隨著科學與移動通訊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以其高傳播速度、高傳輸容量、低延遲等特點逐步占據全球主要的通信市場領域,同時也為疾病診斷、治療和監護等醫療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移動化、無限化提供了可能?!笆奈濉睍r期,隨著醫療與信息化進一步相互融合,5G技術已逐步在遠程醫療、遠程多學科會診、遠程指導機器人手術、遠程病情監測和護理、遠程超聲等領域廣泛應用并推動了智慧醫院的建設與發展。

在此背景下,醫學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中的臨床見習是護生初步接觸臨床、了解臨床護理工作流程、熟悉臨床護理操作的主要途徑,是護生鏈接理論與實踐、提升職業認同感的早期重要環節。目前,傳統見習模式多為分小組到當地醫院開展實地臨床見習,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且因人數眾多,場地、時間受限等客觀因素,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學生實地見習受到一定制約。因此,本研究通過聯合省內外優質醫院組建教學團隊,開展雙導師制教學,即臨床教師與學校專任教師共同教學,并在5G通信技術下通過交互式學習、直播等平臺跨區域與學生實時連線,探索“云上見習”新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云上見習”模式的實踐

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隨機選取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高職護理專業2019級4個班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個班共123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實地見習模式;另外2個班共121人為試驗組,在傳統見習的基礎上增加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的“云上見習”模式。

(一)研究方法

1.對照組

按照傳統實地見習模式,將每班學生分為4個小組,安排學生到當地醫院相應科室進行實地見習。醫院臨床教師根據見習目標開展見習,流程如下:在病房教室進行舊識回顧→病例介紹→提出問題→學生床旁問診和身體評估→回到教室學生討論總結→教師引導性提問→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點評→教師床旁實施護理措施→教師總結拓展。

2.試驗組

在傳統實地見習模式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云上見習”模式?!霸粕弦娏暋蹦J綐嫿ㄈ缦拢?/p>

(1)組建跨時空區域的“云上見習”校企雙師團隊。通過與省內外綜合三級甲等醫院合作,引入臨床經驗豐富、護理操作技能嫻熟、具有至少8年臨床經驗及一定教學經驗的臨床護理教師,組建多元、跨時空、跨區域的“云上見習”校企雙師教學團隊。團隊由臨床教師和校內專任教師構成,授課前通過在線會議集體備課,對接職業標準與崗位勝任力需求,結合學情及教學反饋共同制定內科護理課程見習目標及重難點、雙導師制授課的教學設計、課程思政融合設計、評價指標等內容。

(2)選擇直播平臺與交互式教學平臺。臨床教師選擇“騰訊課堂—教師端”作為“云上見習”的直播平臺,校內專任教師輔以“職教云”平臺進行交互式教學,通過“職教云”網頁版設置課前見習任務、課中教學活動;課后拓展思考作業等,學生通過“職教云”App自主完成相應任務。

(3)教學開展?!霸粕弦娏暋辈捎么髮W課堂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發現問題、課中解決問題、課后鞏固拓展”3個環節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目標。課前,教師通過平臺發布見習內容以及任務清單,學生根據任務單自主完成課前個人任務以及小組任務。課中,學生及校內教師通過“騰訊課堂—學生端”與醫院教師實時連線進行雙師共導授課,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托“職教云”完成課堂活動,流程如下:校內教師點評課前任務、舊識回顧→臨床教師床旁介紹病人并引導學生對病人進行問診和身體評估→學生記錄→學生分小組討論該病人的診斷、主要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學生代表匯報各組討論結果/情景模擬展示→雙師點評與反饋→實時與病人連線為病人宣教→觀摩??萍夹g→學生小結/雙師總結。見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之間PK搶答、頭腦風暴、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促進師生互動,增加課堂趣味性。課后,教師通過平臺發布課后拓展作業,學生按要求完成作業并撰寫見習心得。

(二)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

采用課題組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學生會干部、家庭所在地、第一志愿是否護理專業、是否喜歡護理專業、是否愿意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等基本資料。

2.中文版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問卷(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量表選用彭美慈等學者根據中國本土文化而修訂的CTDI-CV量表總共7個維度,包括: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每個維度有10個條目,合計70個條目,其中正性條目30個,負性條目40個。該量表均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計為1—6分。該量表總分為70—420分,總分若≥280分表明該生具有正性評判性思維傾向性,反之則為負性評判性思維傾向性。CTDI-CV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各維度的α系數為0.54—0.77,顯示頗高的內部一致性,可用于本研究護理專業學生的評判性思維的測量。

3.護士職業價值觀量表(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R,NPVS-R)

采用由陳天艷翻譯Weis等學者編制的量表,量表共4個維度,包括行動主義(8個條目)、照顧提供(10個條目)、責任自由和安全(5個條目)、信任(3個條目),合計26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為1—5分,總分26—130分,分數越高表明該生的職業價值觀越積極。NPVS-R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760,重測信度為0.639,各維度的α系數為0.663—0.796,顯示頗高的內部一致性,可用于本研究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測量。

4.數據收集與統計學方法

見習結束后課題組成員利用問卷星進行不記名在線問卷調查,并強調在填寫過程中以自己真實感受為主進行選擇。所有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錄入并分析,基本資料如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等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描述;對評判性思維、護士職業價值觀得分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對照組和試驗組學生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評判性思維與護士職業價值觀之間的相關使用Person相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高職護理學生一般資料情況

4個班級的學生中,對照組123人,其中男31人,女92人;試驗組121人,其中男19人,女102人;對比兩組學生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家庭所在地、第一志愿是否護理專業、是否喜歡護理專業、是否愿意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等基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學生具有可比性。其余詳細一般資料見下頁表1。

2.兩組學生見習結束后評判性思維能力、護士職業價值觀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為(253.31±27.35)分,試驗組為(260.86±30.00)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各維度的比較中,開放思想、認知成熟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護士職業價值觀得分為(101.30±22.86)分,試驗組(102.62±18.4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頁表2、表3。

經過對上述表格的分析與研判并結合統計學數據結果,可認為在傳統見習的基礎上增加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的“云上見習”模式能提升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優于傳統見習教學。

二、教學改革反思

(一)緩解疫情防控下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我國處于防控常態化狀態,醫院疫情防控任務重、要求嚴格,為保證學生的健康與安全,大部分醫院仍然難以接收護生開展實地見習;同時,學院高職護生人數較多,僅校本部護理專業每個年級平均人數約達1 400人。而在當下疫情防控形勢下接收學生開展實地見習的醫院數量相對不足,導致護生直觀了解臨床護理工作流程的機會較少,這將極大影響護生理論知識與真實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成效。因此,本課題組通過構建實地見習+“云上見習”模式,充分利用5G技術通過線上直播聯合區內外三甲醫院,實現校內專任教師與醫院臨床教師雙師共導進行線下與線上混合式授課,學生在智慧教室可通過線上直播直接觀看醫院實際場景與患者真實情況,并能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評估、制訂護理計劃等,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臨床護理工作具體流程,同時校內專任教師、區內外臨床教師可直接評估學生的水平并開展點評與教學交流,使學生意識到在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調整、反思,由此共同完成見習課程環節。見習結束后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2%的學生認為該模式能提高學習興趣;76.9%的學生認為能提高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84.3%的學生認為增強了臨床工作的信心,由此表明該模式得到大部分學生認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臨床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有效緩解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實地醫院見習受制約的困境。

(二)依托5G技術突破地域限制,促進教育公平

廣西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相對國內發達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近年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初步實現教育扶貧,但因前期基礎設施不夠健全,4G網絡難以再負荷海量數據的快速傳播,導致區域間在線教育也同樣出現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隨著當前我區基礎建設的完善與5G技術的普及,信息傳播速度得到極大提升,超高清直播變為現實,給“云上見習”的開展提供了契機。學院依托5G技術,突破地域限制鏈接國內發達地區優質臨床教師,促進不同區域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更新臨床護理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同區域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產生的交流與思維碰撞,雙導師實際授課過程中的實施、磨合與改進,都使“云上見習”模式得到進一步完善,教師整體授課質量進一步提高。讓學生在校內就能見識到區內外優質醫院的真實狀況,并與區內外優質臨床教師進一步交流、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由此促進見習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實現優質護理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同質化、促進護理教育公平。

(三)以傳統實地見習+“云上見習”模式提升高職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護生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傳統實地見習+“云上見習”相對于單純的傳統見習,能提升批判性思維中的開放思想和認知成熟度維度(P<0.050),且79.3%學生認為其批判性思維得到提升。筆者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云上見習”模式主要以大學課堂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基礎,課前學生通過自學與預習已初步了解本次見習系統疾病護理的主要知識點,而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對真實病人進行病情評估,集體討論制訂護理計劃。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不斷進行頭腦風暴產生思維碰撞,在不斷的辯論、否定、再肯定的過程中學會接納不同意見,且該模式的課堂相對傳統見習有更多的討論與反饋,能激發學生產生新想法。同時,在自主與真實病人交流、收集資料、匯報資料、情景模擬等過程中,能更加審慎地做出護理決策并對照他人的匯報修改已有判斷。目前國內外鮮有關于傳統實地見習+“云上見習”的相關報道,多為單純線上見習。線上見習在麻醉學、兒科學、放射科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程磊等(2020)將基于思維導圖的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麻醉學課程線上見習,認為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及臨床思維能力。徐可等(2020)將在線教學應用于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兒科見習階段,指明該模式受到學生認可,對醫學生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張金戈等(2020)將遠程見習應用于影像技術專業,表明網絡見習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不受場地限制且易于學生進行回顧,取得較好效果。

(四)“云上見習”能更好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開拓信息化思政新途徑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生在職業價值觀評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仍稍高于顏麗芳等(2020)的研究結果,且本研究80.2%的研究對象認為傳統實地見習+“云上見習”增強了人文關懷意識。這可能與本課題組近年來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將課程思政元素以多種形式及方式潛移默化地融入內科護理課程有關。同時,“云上見習”能通過跨區域聯合更多國內奮戰于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通過其分享在參與抗疫期間真實的護理操作以及真情實感,既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也能以“榜樣的力量”使學生深刻理解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擔當與光榮使命,開拓信息化思政新途徑。此外,研究表明護生的批判性思維越強,護士職業價值觀越高。其中,批判性思維能力中的“求知欲”與“職業價值觀”相關系數最高,表明激發學生的求知與學習興趣能促進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課題組“云上見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合理設置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課堂激發了學生求知欲,間接促進了護生職業價值觀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課題組將傳統實地見習+“云上見習”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課程見習模塊,不僅提升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還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鏈接國內發達地區優質臨床教師,見識較為先進的儀器及護理技術等,開拓視野、增長學識。學校專任教師與省內外臨床教師的緊密交流與合作,有助于臨床護理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且能更好將專業課程與思政相融合,并緩解因護理學生過多造成在校學完相應理論知識后未能及時安排見習的壓力。此外,在該模式下,即使處于疫情防控常態下也可完成見習課程。因此,5G智慧醫療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課程進行大膽的求變與創新,利用“云上教育”的優勢,實現優質護理教育資源共享、促進護理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劉亞男,趙麗晶,蘇靜,等.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的教學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10).

[2]胡欽太,劉麗清,丁娜.教育公平視域中在線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0(8).

[3]程磊,劉洋,崔瑩,等.基于思維導圖的案例教學法在線上麻醉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2020(12).

[4]徐可,孫青,董慧,等.在線教學在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兒科見習實習階段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0(6).

[5]張金戈,夏春潮,宋婷妮,等.遠程網絡課堂在影像技術專業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醫療設備,2020(10).

[6]顏麗芳,金曉燕.1131名高職護生職業價值觀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全科護理,2021(16).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GZJG2020B119)、2022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GZJG2022B112)、2021年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項目(ZGDMKT2021YB 008)、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院內立項課題(WZ2021J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黃文婷(1991— ),廣西武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內科護理;吳林秀(1984— ),通訊作者,湖南汨羅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學、護理教育。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談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餐廳服務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高中英語閱讀信息化教學效率的措施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