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類核心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建設

2022-11-16 16:32陳集成潘艷黃秀蕓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微課制作評價體系混合式教學

陳集成 潘艷 黃秀蕓

【摘要】本文闡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建設方法,明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概念,分析農業類核心課程現狀并提出改革目標,從優化教學目的、設計教學內容、制作在線課程、結合在線課程與線下教學等方面論述農業類核心課程改革策略,以獲得學生的認可,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內容質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教學設計 微課制作 評價體系 養牛與牛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7-0149-04

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環保農業和綠色農業,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養牛行業得到蓬勃發展,需要農業院校的學生加強學習牛的養殖知識以及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是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傳授牛繁殖育種以及營養方面的主要技術和理論,如當下流行的生態欄舍建設技術,生物發酵飼料和相關技術,以及牛羊各個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營養代謝及中毒病、外產科及繁殖障礙疾病以及寄生蟲病的預防、治療技術,實驗室檢驗技術的基本理論,令學生具備從事牛羊病防控和診療工作所必需的專業基礎技能、專項實踐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而混合式教學作為高校課程改革的熱點之一,可以將其應用到農業核心課程中,提高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教學現狀

教師團隊在進行設計之前先進行學情調查,了解2020屆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點、2019屆學生對這門課不滿之處,然后調整知識架構,突出理論重點,解決關鍵問題。該農業類核心課程現存在問題如下。

首先,課程內容滯后,沒有跟上當地牛羊產業發展。課程內容一般根據教材制訂,而因為教材編撰的周期非常長,所以教材很難體現當地先進的養牛模式和牛羊產業的發展情況。而近年來,本地流行的牛羊疫病層出不窮,這些內容在教材中也沒有體現。學生接受的教育內容與工作脫節,難以符合工作單位的需求,造成學生、市場、單位三方面的脫節,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其次,教授方式單一,學生接受程度不高。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絕大多數“00后”的學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也接受了線上教育的模式,多媒體的應用更是貫穿了整個教育過程。而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依然沿襲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在互聯網的視域下,這樣的教學方式未能結合信息技術,與學生普遍接受知識的方式相左,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教學質量。

最后,評價體系落后。教學評價依然停留在教師評價,學生聽課的老模式上。沒有先進評價模式做指導,教學進展緩慢,修改不到位。學校與企業聯系較少,不能得到企業反饋,所教授內容是否對接企業市場也不能得到確定。對學生的考核也停留在期末考試的單一模式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單一。

二、課程設計思路

根據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應結合養殖生產的特點,教師團隊共同確定養牛生產的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根據課程內在建設規律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即教學團隊按照工作任務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團隊首先更新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的授課知識體系,使其跟上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依據職業工作的需要進行開發,做到以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側重實踐技能培養、以生產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其次,利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的優勢,靈活調整教學內容,使之貼近學生需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農業類高職院校的學生能更好接受傳統知識,掌握檢查、診斷牛病的基本方法,以及對患病動物表現的臨床癥狀、各種資料的綜合分析能力,掌握肉牛養殖的基本技能,為今后從事牛病防治以及肉牛養殖工作服務。最后,融合傳統線下課和線上課評價體系,使課堂評價與線上測試相結合,科學評價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做好教學評價以調整教學內容。

三、課程改進策略

農業類核心課程的改進首先要優化教學目的,再根據中國慕課的在線課程特點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將每個教學設計要點與信息化結合起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將學習過程的重點由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即教學重點不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然后,制作精良的在線課程,將線下課與線上課靈活結合,并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完善調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對教學過程有著領導和指向作用,是學生的學習方向,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對象。確定正確的教學目的,才能讓教學過程正常進行不偏離原旨。

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環保農業、綠色農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背景下,我國的養牛行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學習牛的養殖知識以及常見疾病的防治就顯得尤為重要。向學生強調我國養牛行業的發展,養牛與牛病防治的實用性,引起學生重視,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課的重要意義。本課程結合養牛生產的特點,確定養牛生產的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遵循學生職業成長規律,按照工作任務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設計安排教學內容。設計“牛品種”“牛的人工授精技術”“奶牛生產”“肉牛生產”“牛場規劃”“常見牛疫病防治”“牛常見普通病防治”等學習情境,漸進式開展教學。

(二)優化教學內容

優化教學內容之前,首先請有豐富教學經驗、曾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踐鍛煉的主講教師根據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在了解廣西養牛行業的現狀、前沿的奶牛肉牛養殖技術、牛病傳播現狀和防治技術的基礎上把握總體方向,并準備相應教學資源。在教學技術和教學資源方面都充分做好準備之后,教學團隊以學生的知識需求和高職學生特征為主導,進行在線課程建設。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我?!保槔?,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主要分為“牛良種化技術”“?,F代繁殖新技術”“現代生態養殖技術”“牛主要疫病防治技術”“牛主要普通病防治技術”以及“實訓指導”六大模塊,每個模塊結合具體案例和生產實際,與企業生產情景、農戶養殖情景緊密相連,幫助高職學生、養殖企業員工和廣大農民理解養牛與牛病相關知識。列舉課程第1周、第2周課程教學設計內容,如表1所示。

教學內容設計以三級結構搭建,教學團隊首先確定每周教學任務,以一個章節主要知識點為基礎進行延伸。二級結構即是線下課每節課的知識點,第三級知識點則是每節線下課的重難點。厘清重難點,然后以重難點為基礎制作微課。在線下課授課同時,將微課教學作為混合式教學的重點。

(三)制作在線課程

在確定教學任務后,教學團隊即開始錄制微課。高質量的微課才能保證在線課程的建設質量。一般而言,微課制作的流程包括制作腳本、拍攝、制作試題庫等。

1.制作腳本

腳本是微課制作的主要內容依據,教師的教學意圖主要依靠腳本在微課之中體現,因此腳本的制作是微課制作的基礎。教師首先要思考微課的導入,一般有設問、新聞、趣事、典故、故事、情境、復習、對比導入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其帶入教學情境。然后是思考微課所要講述的知識重難點。如牛病的知識點主要集中在各類常見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技術上,如重點講述牛病毒性疫病中的口蹄疫,細菌性疫病中的結核病、布魯氏桿菌病等知識。一般而言,一個微課時長一般為5到10分鐘,這是根據學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最佳時長決定的,因此腳本所能容納的知識點不能超過3個,否則效果往往不佳。選擇好知識重難點之后,教師撰寫腳本時要明確知識點,并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過渡串聯,最后在微課結尾處再現知識點,以進行總結和復習,起到固化加強的作用。

2.拍攝

拍攝必須在專業的攝影棚進行錄制,有專業的燈光和攝像器材,現場錄音要保持安靜。如拍攝時教師需要注意語言、體態等細節,避免穿格子或者花紋的衣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內容要規范,以自然語速流暢講解,動作要大方得體,最好能加上一些肢體語言配合講解。以高質量的微課吸引學生,使學生認可教學的權威性,從而激發其積極的學習狀態。

3.制作試題庫

隨堂小測和單元測試作為評價體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可在每次課中間設置隨堂提問,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借助“雨課堂”“中國慕課”“超新星”客戶端等在線教學平臺,自動記錄回答問題之后平時成績。單元測試也是每個單元完成后要準備的,必須緊貼本單元知識體系,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如牛病毒性疫病中口蹄疫部分,學習之后馬上考查口蹄疫的診斷重點和預防措施,加深學生記憶,強調重難點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

(四)在線課程與線下教學結合

在線課程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邊使用邊建設的特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可在后續的教學中迅速調整。如在平行班教學中,在第一個班使用中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糾正然后再在下一個平行班教學時優化使用。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注重實踐,因此可很好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并以此提升教學效率,具體運用于課前預習、課中內化、課后深化三個方面。

1.課前預習使用

教師在開課前發送任務清單,要求學生預習知識點,使學生認知學習該知識點的必要性以及應用性,以加強學生學習動力??勺寣W生課前上網搜索養牛行業熱點事件和養牛行業發展現狀,教師也可以主動推送該知識點相關視頻、講義、法律文件、社會熱點、文獻資料等資料,讓學生提前知曉授課內容,對知識架構有一定的了解并在預習過程中發現難點,這都有利于課中對知識點搭建、解構、重塑。教師布置任務后,可根據教學平臺上的討論溝通版塊,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要求和興趣點,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2.課堂內化方法

利用“中國慕課”“超新星”客戶端,對知識點進行復測、解析、重構,讓學生在掌握核心知識點的基礎上觸類旁通,在實用案例的基礎上學以致用。靈活運用“中國慕課”“超星學習通”“愛課程SPOC”“騰訊課堂”等客戶端,打造全過程學習、全范圍覆蓋的空中立體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在線課程中的微課、視頻,構建新教學環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搶答、辯論、分組討論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改變教師“站著講”,學生只能“坐著聽”的單一學習境遇。

(1)搶答環節

在講解知識點后復盤的過程中,使用超星學習通搶答模塊,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學生競爭心理,使學生主動理解知識點。在搶答過程中講解錯誤搶答原因,使學生更深層次理解知識點。

(2)討論環節

以真實案例為出發點,給出任務清單,讓學生利用剛剛學習到的知識點去解決真實場景下出現的生產問題,邊學邊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還可讓學生自由組合,開展小組討論并給出具體解決方案上傳客戶端,在大屏幕上現場展示并讓所有學生評判正確與否。讓學生知道自己對知識點理解的程度并加以修正,還能讓其他學生憑借學到的知識進行判斷,讓學生坐上“教師”的位置,體現出線上整合展現的優勢。教師在教會學生合理利用網上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搜索獲取知識的合理渠道和方法,讓學生能在眾多的教學資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并分辨該知識內容是否正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3)現場連線教學環節

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具有注重產教融合、實踐應用特性的課程,教學時教師除了利用線上資源調動學生積極性,還可以利用“微信在線群”“騰訊課堂”等基于5G網絡的工具平臺與一線牛場師傅、飼養管理人員在線交流,讓一線工作人員在現場實操展示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讓學生具體而真實地認識這些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有利于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同時,一線企業有機會接觸并指導學生,有利于發揮“讓企業培養人”的優勢,讓學生學到生產一線所急需的知識。

(4)辯論環節

教師在超星學習通公布的辯論題目,讓學生在客戶端上自由組隊、共同學習,找到支撐論點的論據,然后分組對抗展開辯論。讓學生以辯論目的為導向調動學習積極性,完成自主學習。在選派辯手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平時沉默寡言、不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鍛煉,知識基礎較好的同學通過客戶端在線下給辯手提供支持,組成線上線下團隊,合理應用線上資源。辯論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現場搜索與知識點相關的社會熱點,國內外前沿學科會議交流內容、社會問題的質疑與討論等,主動搜尋知識點相關內容,在尋找論據的過程中觸類旁通。

3.課后深化應用

在下課之后,教師合理運用客戶端上教學團隊所上傳的單元測試題,幫助學生深化知識點理解,適時解答引導,加深學生的印象,并通過個性化的指導、開展足夠深度廣度的探討,讓每個學生做好知識點的內化。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按需靈活復習課堂內容,或反復觀摩在線微課,消化重點難點,找到新的疑點、提出新的疑問,實現和其他知識點進行串聯和交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通過組建學習團隊自由討論,完成互學互評,通過反思、總結,拓展等環節,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邏輯認知能力。

綜上,養牛與牛病防治課堂教學融合了線上和線下資源,靈活運用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與生產一線要求相貼合。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競爭、思考、交流、對比、主動搜索,可以達到提高學習者學習能力,深化知識點理解,搭建知識架構,注重場景應用,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目的。

養牛與牛病防治課程于2022年4月在中國慕課上線之后滿足了學生自學、提升的需求,和線下教學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之后獲得學生好評。截至2022年5月30日,共有787人參與學習,根據調查問卷,90%以上學生體會到了微課學習的好處和便利,80%以上學生表示混合式教學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其全過程參與了學習過程,取得了積極的學習效果。教師方面,混合式教學激發了教學內容更新,增加了教師和學生良性互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該混合課程通過科學的教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及時合理的教學評價,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旌鲜浇虒W不僅符合互聯網視域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確保教學質量的日漸提高,還能與市場企業相結合,為國家農業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為學生就業創業起到鋪墊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婧.論基于混合式教學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2(1).

[2]陳冬梅,李振方,吳仁燁,等.“新農科”背景下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耕作學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2).

[3]鐘春燕.高職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廣西教育,2020(15).

[4]韓中.“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以《統計學》國家精品在線課程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養牛與牛病防治》微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YJJ2116)、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西大石山區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2021YFD1100100)、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廣西牛羊產業創新團隊建設(nycytxgxcxtd-2021-0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陳集成(1986— ),廣西北海人,碩士研究生,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的研究與教學;黃秀蕓(1989— ),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教育;潘艷(1978— ),通訊作者,廣西武鳴人,博士研究生,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牛羊病防控與分子生物學研究。

猜你喜歡
微課制作評價體系混合式教學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HTML5的視頻監控微課設計淺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談微課設計與制作的幾大關鍵點
評價體系小改革職業技能大提升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微課提問的設計:以一件獲獎作品為例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