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分析

2022-11-20 01:59董坤英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情感

董坤英

(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太行山路小學 山東 青島 266555)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通過語文學科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等。其中,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模塊,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下,方法單一,難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而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重視學生語文閱讀素養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見,本文圍繞“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展開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1.核心素養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性概述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目前各個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期間,通過核心素養的滲透,有助于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的提升,還能夠將語文的育人價值發揮出來,使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一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利用文本材料對語言文化進行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需要對閱讀材料的人文內涵進行挖掘,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下,必須利用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及情感態度。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思維發展情況,對學生展開語文知識內容閱讀學習給予正確指導,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水平[1]。

2.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要求分析

2.1 教學現狀。閱讀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模塊,其在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使得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且結合實際教學需求來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受制于傳統思想,導致其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

2.1.1 閱讀教學內容篩選不足。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閱讀教學環節通常需根據教學大綱目標要求,精選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并沒有考慮小學生的實際需求與特點,導致所學閱讀內容雖然具有豐富的哲理,但無形中增加了閱讀內容的理解難度。不僅如此,由于閱讀內容選擇與學生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相脫節,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濃厚的興趣,從而不愿主動進行閱讀,外加閱讀內容理解難度頗高,難以體驗到閱讀魅力及快樂,這樣會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受到抑制,進一步使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2]。例如:語文教師在科普類文章教學之后,為增加學生對科普類文章的了解,往往會選擇一些《望洞庭》、《自然之道》之類的科普文和古詩,這些閱讀材料雖然內容優美,但在內容方面比較嚴謹,加上理解難度比較大,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閱讀壓力加大,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最終會影響學生閱讀素養培養和提高。

2.1.2 閱讀氛圍營造不足。良好的環境往往起到一定的熏染效果,為學生認真學習、健康成長提供積極的條件。同時。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導致其在實際行動中存在嚴重的從眾心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期間,需重視良好閱讀氛圍的營造,以此使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進而使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但是,絕大部分語文教師由于傳統思想的局限,習慣采取統一標準的灌輸式教學措施,在教學內容上顯得乏味、枯燥,難以激活語文課堂閱讀氛圍,使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狀態當中,即表現為“教師要求讀什么內容,學生便讀什么內容?!痹诖饲闆r下,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會影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的提升。

2.2 閱讀教學要求。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重視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落實,并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具體做法如下:

2.2.1 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落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為基本路徑,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進一步使育人與樹人的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值得注意的是,將核心素養作為基礎路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重視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技法,讓學生能夠在長期良好的閱讀環境中接受熏陶,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逐步探索到文學的本質,最為關鍵的是獲得情感共鳴,以此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審美能力水平的提高,進一步使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4]。

2.2.2 重視語言知識積累。語文課程具有文藝性屬性,相比較其他課程學習,其學習過程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感性思維。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將語文教材中的語言符號通過自身的理解和思考,逐漸轉變為內在某種審美和精神需求,并且在不斷閱讀中拓展知識面,同時通過閱讀知識來加深對世界的認知與理解。因此,學生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能夠深化對世界的了解,但此類閱讀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知識基礎能力,并能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語言知識[5]。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知識積累與運用。

2.2.3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相比傳統教學方法,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閱讀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技法,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語文閱讀問題,以便學生形成獨特的感受。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符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并在教學期間充分體現對文章的組織結構、思路線索的分析及串聯,以此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游俠培養,為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奠定良好基礎。

3.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路徑分析

3.1 精選閱讀素材,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類型較多,而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發育不夠成熟,在知識儲備上有限。對此,選取閱讀素材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如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特點、閱讀教學要求等,才能保證閱讀素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對于閱讀內容,在選擇過程中,若閱讀內容深奧,難以使學生有效理解,則不利于學生通過有效閱讀來感知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同時不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興趣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進一步使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6]。為此,語文教師應在綜合考量各項因素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淺顯易懂且有趣的閱讀內容,同時需指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核心素養能力水平[7]。比如,在《陶罐和鐵罐》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故事創編,隨后要求學生以兩人為一組,通過趣味對話方式來模擬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對話中記錄優美詞句,使得學生可以充分感受閱讀的趣味性,并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詞句,以此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育。

3.2 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前所述,在有效的語文閱讀氛圍下,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閱讀,并提升對語文知識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在有效閱讀中,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有效幫助。并且,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更加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確保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當中,建構語文閱讀知識體系的同時,不斷強化語文閱讀能力[8]。為此,在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當中。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語文教師的言情、動作等,都會對學生的閱讀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語文課堂當中,教師需以親和、自然、平等的態度面對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得學生不受拘束地進行有效閱讀。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采取多元化手段,比如創設有效閱讀情境,或展開小組閱讀討論等,以此使學生參與語文知識閱讀的主動性及興趣得到協同提升。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仿照《朗讀者》節目形式,以“訪談+朗讀+解析”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以期通過豐富多樣的閱讀教學手段,將傳統教學方法單一化的閱讀教學轉變為互動式教學,才能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當中,并使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得到有效培養[9]。比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學下,需讓學生認識課文當中的一些生字、生詞等,隨后通過多媒體方式來呈現相關的視頻片段,以此采取多媒體的形式將地震中父與子的情感直觀地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父親流露的真實情感,進一步使學生從心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感受偉大的父愛。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教學,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來說一說父母給予的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還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豐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3 強化課堂誦讀,培養閱讀意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期間,需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誦讀,以此使學生的閱讀意識得到有效培養,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做出科學合理的引導,將文本誦讀的方法及技巧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10]。例如:在《桂花雨》這一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先進行示范誦讀,之后讓學生帶著感情進行誦讀,將文本表達的思鄉之情表達出來。學生應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從教師的示范誦讀中了解作者的思想變化及情緒起伏。學生在進行文本誦讀的時候,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完成跟進教學計劃的制定,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強化自身的閱讀意識。教師應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誦讀比賽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蓪φn文內容的中心思想進行講解,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誦讀課文,以此改善學生的學習氛圍。

3.4 重視文章鑒賞,培養鑒賞能力。文章鑒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從鑒賞的角度、鑒賞的路線和鑒賞效果的評估出發,把相關鑒賞方法向學生傳授,以此促進學生語文鑒賞能力水平的提升。但從具體情況層面分析,許多學生在文章鑒賞中存在鑒賞的層次不足、鑒賞的角度狹窄等情況,很難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含義,這便有必要把正確的鑒賞方法向學生傳授,以此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需注意的是,因語文鑒賞方法類型比較多,使得學生不能選擇適合自身的鑒賞方法,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鑒賞水平,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鑒賞路線,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文章鑒賞。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文的教學中,可以選擇分段式篩選閱讀方法,讓學生完成課文閱讀,找出文中最能夠產生視覺沖擊、情感描寫深刻的段落,講一講文章使用的描寫方法??梢砸龑W生分析人物的情感體驗及動作描寫,充分感受到解放軍戰士想要趕走侵略者的決心。

其次,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討論課文的內容,利用自身的經驗和情感體驗,協助學生將其他相關鑒賞方向找出,然后圍繞課文展開多方面、多維度的思考,促進學生語文鑒賞能力的提升,且能夠了解自身在鑒賞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提出相關問題,比如:“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敝械摹皵蒯斀罔F”能否換成“堅定不移”?學生經過討論后發表看法,之后教師應做好總結,將學生遺漏的部分補充,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同一語境下各個詞語的使用效果,應根據文章的情感環境及上下文的內容進行鑒賞學習,思考哪些詞語更能夠表達作者的情感。

3.5 豐富課堂演繹,培養交際能力。對于課堂演繹來說,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該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得到有效促進,進一步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水平的提高。為發揮課堂演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以便設計出適合的活動,通過課堂演繹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使雙方形成良好的交際關系,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目前課堂演繹包括了故事講述、小品表演、角色誦讀、課文劇創編演繹等多種方法,以此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趣味性的提升,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對語文課文內容的思想內涵加深了解,進一步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課堂演繹活動的時候,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對課堂演繹進行科學設計,使教師與學生形成情感鏈接,進一步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順利、有序展開。比如:在《窮人》一文教學期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演繹,可以選擇小品表演,可以選擇話劇表演,且能夠進一步擴展表演內容,以便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并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有效拓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和傳統教學方法比較,課堂演繹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技法,使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當然,為提高演繹效果,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4.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探究,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理念,應從課堂誦讀、文章鑒賞、課堂演繹等多個方面入手,以此使學生的語文閱讀核心素養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進一步為小學語文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情感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情感
《悅讀·家》開播激發愛國愛家情感共鳴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臺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