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中學勞動技術課程融合策略例談

2022-11-20 01:59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底蘊情懷人文

邢 玥

(山東省青島市綜合實踐教育中心 山東 青島 266000)

1.融合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勞動技術教育內涵

1.1 科學與人文全面發展的人才。李政道先生曾經說過:科學與人文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不可分割。而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也曾在清華大學做過一次題目為“半個人的時代”的著名演講,談文、理分家導致人片面化發展的問題。我國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出為國家建設服務的人才;。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既具有某種專業知識,又具備一定人文素養。[1]當具有人文素養的科研人才和具有科學知識的人文工作者共同工作時,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從而更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創造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教育工作過程中,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

1.2 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當人文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時,具體體現就可以參考教育部組織在2016年研究的文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下簡稱《素養》)?!端仞B》的核心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內容上分為三個方面:其中第一個方面就是文化基礎,而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則是文化基礎這一個方面的兩個具體表現之一:

(1)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人文藝術;(2)能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3)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

這里對于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目標指向,讓科學類學科在實踐過程中,有了具體可依的抓手。物、化、生等科學類學科課程都在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的基礎上,開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當然也包括了融合人文底蘊素養的課程教學。

1.3 人文底蘊核心素養融合于勞技教育。為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中共中國務院提出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的現象,強調對于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應提高重視?!兑庖姟窂膭趧邮侨祟愄赜械幕旧鐣嵺`活動出發,要求各學校進行勞動教育活動,有目的和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生活、生產和服務性勞動,使學生在經歷動手實踐的過程,養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品質。在這些勞動教育活動中,不僅有體力的鍛煉,意志力的磨練,同樣有科學知識的綜合學習和應用,所以,在勞動教育中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培育同樣必不可少。

通過相關調查和文獻研究,目前我國勞動教育中對于學生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培養并沒有特別重視。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詞:“勞動教育”、“人文素養”沒有將兩者綜合起來的研究報告和期刊論文。而在一些已經實施的勞動技術課程內容中,也沒有明晰的依托于人文底蘊的勞動教育的內容。

智能電子課程是筆者所在學校開設的一門勞動技術教育課程,是一門典型的科學類勞動技術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新穎、有趣的實踐課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將通過智能電子電路的設計搭建等任務,學習電子電路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創新意識,體會應用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勞動知識和技術的能力。不論是從科學與人文的關系角度,還是從《素養》的踐行、《意見》的落實角度,本課程都應進一步完善,從而在勞動實踐中促進人文底蘊的積淀,加深人文精神對勞動教育的影響。

下文將按照《素養》的內容,從人文底蘊核心素養中的三個基本要點出發:在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方面,以《智能電子——有趣的LED》這節具有代表性的勞技課為例。從導課到三個電路拼搭實驗再到總結評價和課后思考的各個過程中,提取出針對培養人文底蘊素養的部分,呈現在此類勞技課程人文底蘊素養教育的踐行設想。

2.勞技課程中培養人文底蘊素養的策略

2.1 人文積淀。人文積淀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即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以知識和思想的方試呈現的人文知識,這指明了人文積淀的基本范圍;二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即把人文知識進行具體化的實踐或實踐的體驗,從而使人文知識內化的過程,這指明了學生勞動實踐文化的路徑。

2.1.1 積累人文知識,增加人文底蘊的厚度。

(1)成語、俗語等表達方式本身就是一種以貼合人類生活的文學知識積淀,以成語故事導入課程,符合人文積淀的第一方面內容,學生還能同時理解古人照明資源的得來不易,感受刻苦學習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以在導課由成語故事引入:比如“車胤囊螢”,這是一個古老的地方民間傳說故事。車胤小時候家境貧寒,但聰明伶俐又好學,常常讀書到忘記時間。夜晚的時候,沒有照明油燈,就捕捉螢火蟲來照明,憑著刻苦和努力,最終成為知名學者;二是“鑿壁借光”,是指西漢的匡衡,家里沒有照明;把墻壁砸穿,借助鄰居家里的燭光讀書。后來就用“鑿壁借光”這個成語來形容讀書刻苦,學習努力。

(2)歷史時人類追求文明過程的見證,而照明史本身就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縮影。人類克服困難,不斷追尋光明的歷史過程,是人文積累凝結在一切人造的物件和人為的事件之中的體現。

所以,可以結合圖像影像資料,與學生共同回溯照明能源、照明方式等的發展史:

①木制火把;②天然油脂:動物和植物油脂③工業制燃料:煤油等;④電光源:人類照明發展史的巔峰;⑤其他:氣體放電光源、固體發光技術等。

這里還可以把重點放在白熾燈發展過程中先后幾位科學家的貢獻,以及鎢絲材料經千百次實驗才被發現適合做燈絲的過程上。這些多人多次實驗的過程,充分地體現了人類認識事物的認識方法和創造事物的實踐方法,這即是實踐人文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過程了解到: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多次反復過程。這也是人文的哲學知識的滲透,對具有理性認識的認識規律的理解。

2.1.2 加深認識,提高人文思辨能力。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學都很重視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比如哈佛大學提出其使命之一是“鼓勵學生尊重觀念及其自由表達,樂于發現與思辨”,劍橋大學也認為“對懷疑精神的鼓勵”是其核心價值之一。[2]具備人文思辨能力讓一個人有主見,這對于人才的全面發展培養有根本的利益。學生應該理解和掌握人文積淀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

最近兩年,學術不端等事件頻頻發生,主要還是學生學術研究能力不足。但是很多學生,看不到問題,無法寫出有獨立見解或高質量的論文,這就是思辨能力不足的表現。而在中學,很多培養學生人文思辨能力的機會被浪費了,比如課堂回答問題,常常只有唯一標準答案,學生常常對老師或資料上的答案確信無疑,而不能用自己的知識獨立去判斷;再比如在小組討論中,討論的結果往往就是其中個別學生的觀點,大多數學生只會跟著人云亦云,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

在本節課中,介紹LED發光二極管的基礎知識時,可以補充說明:雖然在目前來看,LED發光二極管是具有革命性的照明設備,但也要意識到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要辯證的看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LED日前不能滿足所有照明需求、有什么樣的缺點等問題,或者討論隨著時代的推移,LED是香會被其他的事物所取代這種可能性,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辨思維能力和看待問題認識事物的方式。

2.2 人文情懷。與人文積淀關注學生對人類自身的認識不同,人文情懷主要的兩方面表現為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也就是學生尊重個人和關切人類兩方面的態度。人文積淀雖然可以解決對人類自身的一些認知問題,但不意味著學生因此而具有人文情懷。

很多社會發展的問題都來自于現代人人文情懷的缺失??茖W技術的迅速發展,并不意味著人類和諧理想的社會會一并產生。學生是未來構建理想社會主力軍,學校教育有責任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應該負有的歷史使命,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和嚴肅態度。而實際上,由于學生缺乏實際的社會生活經驗,也缺乏與之對應的情感體驗,這樣的經驗缺失使得他們在面臨著人生選擇,社會競爭、情感困惑、生存焦慮等問題時,往往處理不好。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就來自于人文情懷的缺失。[3]同時,學生自身已有的人文積淀不會直接轉化為人文情懷,只有讓學生在行為上或心理上進行體驗,結合自身的感性經驗,構建個人認識,人文積淀才可能被轉化為人文情懷。這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2.2.1 尊重情感體驗,醞釀人文情懷。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尊重個人,并不是通常學校中可以制定具體要求,并作為外在禮儀的淺層次的尊重,而是真正把他人的尊嚴視同自己的尊嚴的共情過程。如何讓學生長生個人情感體驗,就需要在課程內容和形式上采用一些靈活的策略。

(1)設置前置情景:涉及到拼搭實驗電路的課程內容時,可以設置具體的需求情景,讓學生根據實際需求,講述自己的作品電路設計思路,表述的過程也是整理思路、傳遞思想的過程。同時,學生在傾聽他人的過程中,也留有了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這樣能充分的形成自己或直接或間接的感性經驗。

(2)創造交流機會:當電路搭建實驗過后,再次讓學生對電路設計進行評價分析。是學生就會有情感經歷上的不同體驗,比如誤解他人的想法或被誤解、共情與理解、旁觀與參與等等。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才讓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個人情感體驗,這也是人文情懷醞釀的過程和基礎。

2.2.2 以關切人類的態度,擴容人文情懷。人文情懷是對人性的培育,是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與思考。它不僅時對自身情感經歷和身邊人事的關心,更是面向整個人類的博大精神情感和胸懷,是由己及人、心系天下的責任意識。在不同的時代,人文情懷都能激勵著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古有孔子曰“士志于道”、“君子憂道而不憂貧”;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也,憂民之憂也,民亦憂其憂也”。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4]今天的人文情懷既包含著古代先賢的理念和精神,也包含著現代社會的理念和精神。

具體到這節課,可以以兩個電路實驗為例:

(1)聲光感知蠟燭:其電路中的光照度傳感器的應用就節約能耗,避免資源浪費。關心自然,從關切人類的角度體會人文情懷。

(2)視覺呼叫器或遙控閃光門鈴,這是常見的兩個信用的聽障輔助用具,其電路設計可以簡化到中學學生能夠據電路的設計并進行連接電路的程度,可以任選其一作為這節實費課的實踐項目之一。在完成電路拼搭后,可以讓學生試用耳塞模擬聽障人士的狀態,試驗自己的電路拼搭作品,更好的理解電子科技發展帶給人類的實際用處,體會聽障人士的生活感受,從而引導產生關切人類的態度。

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就在實踐中實現了由己及人到共情,由與自己直接相關的人到間接相關的人,由自然最終延及整個人類的人文情懷的培養。

2.3 審美情趣?!端仞B》中對于審美情趣的解讀是:①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②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③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④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偨Y起來,就是追求美好能力和意識。這里的“美好”一詞內涵豐富,包括價值觀的和德性方面的意義,遠不止狹義的藝術美。

由此,設計了第三個LED電路實驗:“絢麗的光影”。不只要學生對電路的外部拼搭結構和燈光的爍與顏色變換進行審美設計,還可以引導對整個燈光設計能夠表達一定的深層意義,例如通過控制電路的閃爍時間,應用簡單的摩斯密碼,表達學生此時內心的體會和感受,或者用不同的LED燈的顏色對應音符,表現一段旋律等等。這里也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光影秀的表演視頻,來體會這種應用LED的美的表達。

另外,對于審美情趣這個要點,應該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電路連接的實用性必須保證,避免養成華而不實的實踐習慣;二是重視內在結構、程序和外部結構的美觀性,不要只重外觀結構,而忽略了內部的有序合理設計,這也是美的表達能力的體現。

最后,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可以將本節課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史實等進行總結,要求學生課下進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布置課后思考作業,讓學生們用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將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借用詩人余光中的詩,“一個人可以不是詩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詩意”,這對我們的教學也應有啟示。引導學生追求生活中的詩意和美好,是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職責。

3.勞技課程中培養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價值

注重人文底蘊核心素顏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既能堅定學生的人生信仰和理想,又能鞭策學生追求卓越,崇尚美德,最終促使學生知行統一,實現人生價值和追求。本文根據科學與人文的關系、《素養》的要求以及初中勞動技術教育的具體情況,以智能電子課程的一節課為例,分析了培養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策略。不只是這一節、這一門課,只要理解文中人文底蘊的三個部分的精髓,結合課程內容,都可以挖掘出有趣、有意義的人文底蘊素養教育資源,從而達到實踐呼喚人文,人文貫穿實踐的效果。

猜你喜歡
底蘊情懷人文
章太炎詩中的憂國憂民情懷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小草
海歸張雪梅:借力古城底蘊 弘揚中華文化
倍er高級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百年老校
人文社科
少女情懷總是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