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的高職有效課堂的構建研究

2022-11-22 18:48卞建英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關鍵詞:以生為本教學活動院校

卞建英 吳 芳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8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簡稱“職教20條”)首次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類型不同。職業教育類型化對高職課堂革命提出了時代要求:堅持學生主體、行動導向、能力本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職業教育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均應遵循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觀。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現狀,如果教師繼續按照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領,很難使教學活動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需要教師提起重視,轉變理念。目前,高職教師要結合“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應用,來積極展開探索實現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引領[1]。

一、目前高職院校有效課堂構建的制約因素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

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構建出何種課堂主要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而言,在長期教學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主要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方面的教學,缺乏對學生社會實踐實際能力的培養。且由于教學活動缺乏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尊重,所有教學內容大都是圍繞教師個人的理解而展開的。在這種氛圍浸潤之下,高職院校教師很難主動變革,主動去構建“以生為本”的有效課堂。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

構建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展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圍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來做好各個環節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借助參與教學活動,各項能力得到穩步提升[2]。但在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未能及時將生產一線的實踐教學同步置入課堂教學,現實是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和學校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時差”,學校的人才培養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跟不上”行業企業技術迭代的速度,這導致教師所開展的課堂教學很難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二、“以生為本”的高職有效課堂構建策略

“以生為本”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構建,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較高要求,需要教師在平時不斷深化對學生全方位的研究,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整,借助這種方法來實現對學生學習的有效引領。為使教師構建有效課堂取得理想效果,建議教師采取以下策略:

(一)做好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在文化課基礎方面普遍有所欠缺,在這種背景之下,高職院校教師想要構建出有效課堂,就必須要充分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我國高校教師應在“以學為本”教學質量觀的指導下改進教學,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學情研究的整體分析框架。

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充分結合學生學業和就業的需要,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此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平時積極融入學生之中,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互動,利用這種方法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這有助于教師從不同層面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當教師對學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就能改進和優化教學設計,促使教學設計發揮出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作用,為構建有效課堂奠定基礎[3]。

(二)做好教學目標設計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職教學與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充分發揮出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作用,教師需要積極做好教學目標的設計,圍繞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養來設計出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定位相一致的教學目標,引領高職院校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1.專業知識教學目標的設計

專業知識是學生深入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也是學生未來就業過程中必須使用到的。結合“以生為本”理念的應用,在有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要不斷強化對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研究,圍繞學生未來學習和就業過程中可能會用到的專業知識來進行專業知識教學目標的設計,要以實用性為原則來確定對各個知識點學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所開展的教學設計都是圍繞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和就業活動而開展的,教師會特別注重引領學生學習實用性極強的知識[4]。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所設計的專業知識教學目標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充分融入專業課的學習之中,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改變以往高職院校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專業知識、教學目標設計缺乏,跟不上技術技能迭代發展的現狀,通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充分展現在“以生為本”理念下開展的教學教研活動,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課程教學,實現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有效引領。

2.實踐技能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側重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著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做法。在行業企業的引領下,細分實踐性教學環節,在課程教學中的分段培養、量化考核,不斷固化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師要圍繞專業知識在行業企業中的實踐應用來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性環節教學活動,借助分段培養、量化考核的企業實踐培養,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應用,使其能夠提前進入工作狀態、能夠適應企業的技術迭代。在具體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要側重于對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相關能力的培養。只有圍繞這兩項能力來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需要,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色得以體現,促進有效課堂構建活動的穩步開展。

3.綜合素養教學目標的設計

隨著目前企業技術迭代更新,企業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綜合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適應當下技術還需要有自我成長技術更新的綜合能力。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要圍繞培養以“學生中心”的綜合素養來開展多形式的教學活動。此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與企業的緊密聯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例如產業學院,了解企業對人才綜合素養的要求,將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充分融入到綜合素養教學目標的設計之中,通過不斷深化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提升高職院校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結合對企業的走訪,目前企業對學生以下方面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吃苦耐勞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習意識、信息技術水平[5]。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充分圍繞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設計出清晰的綜合素養教學目標,并將其融入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結合目標做好對學生學習的全面引領,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促使課程教學發揮出理想效果。

(三)做好課程分解教學設計

在具體教學設計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圍繞專業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養三方面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來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有效分解教學設計。教師要特別側重于對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培養,充分發揮當前信息技術優勢,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學習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引領,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實踐等多個層面對教學設計內容持續完善,引領學生積極融入到對知識點的探究之中,最終實現對高職學生學習的有效引領。由于這種教學設計充分尊重高職學生的特點,迎合了學生學習的需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應用,能夠發揮出理想效果,也能以此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引領[6]。

(四)做好教學評價

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從學生“愿意學、能夠學、能學會”三個維度來評價課堂建設是否有效。高職院校教師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學評價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產生深遠影響,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教師要充分結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要求,將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充分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在教學評價模式設計上,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特點,對評價模式進行靈活設計。師生互動、項目研究、作業完成情況都可以被教師積極融入到教學評價之中,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兼顧全體學生做到公平公正。只有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活動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得以發揮,教師才能借助教學評價,實現對學生學習的有效引領,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五)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改進

“以生為本”理念下構建有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職院校教師充分結合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將最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應用到課堂上。為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不斷強化對最新教學方法的學習,將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充分應用到有效課堂構建的實踐之中。無論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進行有效引領,都要以“學生中心”,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體驗,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這要求高職院校每一門課程的教師都要結合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思考,結合學科的特點,靈活使用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開展課程教學,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也要在提升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和趣味性上不斷進行探索,只要師生之間能夠圍繞知識點的應用不斷加大協作力度,就能借助參與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來穩步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7]。

三、高職有效課堂構建反思

在“以生為本”理念之下,構建高職有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要不斷強化以“學生中心”組織的具有整體思維的課堂,最終達到預期目標的課堂教學。持續深化有效教學實施,改善課堂低效和無效現狀,推動學生從單一的知識學習向多元的技術技能積累轉換。盡管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教師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發生了很大改變,但是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這需要高職院校積極采取措施,對教師加以引導,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個人的實踐技能提供平臺,只有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穩步提升,他們才能做好對學生的有效引領,改變目前高職院校教學現狀,構建出有效課堂[8]。

四、結束語

構建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教學境界、教學過程和教學狀態的有機結合。有效課堂管理是教師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積極協調教學中的各個要素,最終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的過程。它是經過教師在過程性系統下以“學生中心”組織的具有整體思維的課堂,是可以達到預期目標的課堂教學。突破傳統的以“教師中心”課堂教學模式,以過程性系統下“學生中心”進行課堂建設,教師是作為學習者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助力學生從知識學習向技術技能積累轉換,實現職業教育改革培養數以千萬計的產業急需、技藝高超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最終目標。

猜你喜歡
以生為本教學活動院校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
關于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思考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論強化基礎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職教語文教學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