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電大開放教育課程全網化學習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與研究
——以中國文學基礎課程為例

2022-11-23 01:21唐艷華劉永輝
科技資訊 2022年23期
關鍵詞:全網學習效果學習者

唐艷華 劉永輝

(1.新疆廣播電視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49;2.昌吉廣播電視大學 新疆昌吉州 831100)

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現有的教育模式[1]。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廣泛融合,基于移動設備終端和全網一體化課程教學平臺的全網化學習開始成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這種學習形式是依托教學平臺集教學、評價、管理、監督于一體,能打破時空限制,有效緩解在職成人學員的工學矛盾,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新疆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新疆電大)近年來致力于全網化教學實踐,在已建成大批網絡課程和培訓專兼職教師網絡教育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又分批建設網絡微課程,并建成疆電大一體化在線學習平臺,經校本部試運行后推廣全疆電大系統使用,嘗試將所有專業省開選修課、試點專業所有課程推行全網化教學,以構建最終實現“互聯網+終身教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至2021 年,全網化學習已開展一年多,這種學習形式的效果如何、影響其學習效果的因素又有哪些,等等,都是值得關注與研究的問題?;诖?,該文基于新疆電大一體化在線學習平臺(以下簡稱學習平臺),以中國文學基礎課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師生平臺教學與學習實踐數據統計分析,找出影響全網化學習效果的各類因素,以優化和促進全網化教學。

1 全網化學習概念界定

全網化學習,即全網絡化學習,是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產生的學習,是指依托在線學習平臺構建的學習環境,任務驅動式圍繞課程內容使學習者開展學習、活動、測評等全過程網絡化課程學習并實現意義構建、習得知識和發展技能的過程,也即學員開展的課程內容學習、學習互動討論活動、學習評價、學習支持服務與監督等一系列學習行為與結果都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最終有效地完成規定的課程所有學習過程并獲得相應學分。全網化學習是對開放教育固有學習模式的重大突破,能夠有效打破時空限制,解決工學矛盾,最大化地實現自主學習,滿足成人學員“不脫產、不離崗、隨時學、隨時考”的學習需求。同時,全網化學習能夠真實地記錄學習者在使用學習平臺時所留下的登錄、瀏覽、交互、測試等各類可查找的活動,能真實地反映學習者在線學習的全過程,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空間。

2 研究設計

為研究新疆電大開放教育課程全網化學習效果及影響因素究竟是什么,該文以選修中國文學基礎課程學習的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及2021年秋季這3個學期,共計3 413 名學員,全網化學習課程數據為研究對象,采用查找文獻法、訪談法和統計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期通過不同學期課程學習活動及成績的相關數據分析,發現全網化學習的影響因素,為后續課程資源建設、課程教學設計、支持服務完善、學習平臺建構及評測、教學水平和效果提升提供依據。

3 研究數據的提取與分析

3.1 中國文學基礎課程簡況

中國文學基礎課程是新疆電大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一門選修課程,主要介紹中國古代到當代文學的基礎知識,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整體觀,最終具有一定的文學鑒賞水平和文學修養。該課程從1999年開設至今從早期的線下面授教學形式發展到當前的全網化在線學習,考核方式從紙質考試到如今的線上綜合試卷測試。目前該課程平臺欄目的設置依據身份的不同而設置(見表1),有利于教師的教與管理以及學生的學。

表1 中國文學基礎課程平臺界面欄目設置情況

3.2 選課學員的基本情況

從平臺選課學員的基本情況看(見表2),從年齡情況來看,25~40歲占絕大多數,41~55歲和18~24歲分別占少部分,這一比例說明學員大多數都已成家工作,在實際中會存在工學矛盾,與他們學習中投入的時間與精神相關。從地域分布看,學員來自新疆南北疆,分布較為廣泛,從城市到鄉鎮都有。

表2 2020年9月~2021年12月中國文學基礎課程選課學員情況

3.3 中國文學基礎課程期末綜合測試成績情況

該研究選取了中國文學基礎課程2020 年9 月至2021年12月共3個學期的學習成績數據(見表3)。從表3 數據中可以看出,選修該課程的學員每學期人數都在1 000 多人,2020 年秋季學期不及格人數為468人,及格人數758人,而到2021秋季學期不及格人數已下降至255人,及格人數898人,及格率上升了16%;從分數段來看,學員學習成績以60~70分與81~90分兩個分數段人數變幅最大,從2020秋季學期到2021秋季學期,前者從119人下降至53人;而后者從136人一下躍升為340 人,增幅極大,并且平均分從54.68 上升至68.13分,平均分上升了1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和變化說明全網化學習有助于學員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員的學習成績,使大多數學員能夠獲得優良成績。

表3 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學期中國文學基礎課程成績情況

4 全網化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分析——以中國文學基礎課程為例

4.1 影響全網化學習效果的主觀因素

4.1.1 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學習效果相關性分析

全網絡教學平臺作為呈現和傳播知識內容以及師生、生生互助交流的平臺,如果在注重教學過程管理中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就能使師生實現較好的融合,進而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效果,反之則不能。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個體在加工接受外界信息要素總量是有一定的閾值,一旦接收到信息數量超過這個閾值,就會導致個體認知系統超載形成認知負荷,從而對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造成影響。中國文學基礎課程內容涵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時間跨度長,內容非常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制作網上學習資源應避免對文字教材簡單重復,須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突出課程重難點,提煉教學內容,減少或優化學員學習中的記憶負載,盡可能地處理關鍵學習資源,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比如:中國文學基礎課程微課導學資源設計了課程“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考”的相關內容,但在學的問題上,主要側重于解決學哪些課程內容,缺乏老師對學生實在具體的指導意見,缺乏幫助學生制訂適合學員自己的學習計劃、內容以及利用學習資源的方式方法的引導。由此,學員在進入課程欄目后學習易存在盲目性,點擊學習資源往往顯得隨意,這不但激不起學員的學習興趣,還極大地打擊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做到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節,如人際互動環節與教師對學員學習的指導等。通過對學員參與實時輔導和答疑活動情況看,參與人數非常少,往往都是輔導教師在自問自答;訪談中師生也一致認為該教學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學員更希望該類活動更具設計性,更有吸引力,而不是永遠的你問我答或者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因此,教師精心準備的課程教學設計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學員的學習行為,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4.1.2 學員學習自主性、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關性分析

眾所周知,課程全網化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學習者為主導的,其學習效果也與自身學習自主性、學習動機等較傳統教學更為密切。據平臺學習行為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學員的登錄與瀏覽學習資源基本集中在期末考試前或者在學習任務截至日期前,而學習相對認真,自主意識和學習比較自覺的學員往往可以根據任務安排按期完成。通過訪談了解到,部分學員學習缺乏積極性,自主意識較弱,只能在班主任或課程教師的監督催促下完成學習任務;還有一部分學員甚至既不學習也不參加考試,從中國文學基礎課程3 個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情況來看,這部分學員的成績不及格占比比較大。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學員在課程學習中最關心的是課程考試能否順利通過拿到課程學分,卻并不太關心是否學到知識??梢?,學員學習動機大多以結果為導向,其學習效果大多數是課程成績及格,獲得課程學分和文憑,體現出成人學習的務實性和目標性。另外,全網化學習是屬于驅動任務式學習,對學員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更高,要求按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一旦錯過時間就無法按期完成任務從而得不到相應成績。自主性學習越強,其學習效果相對就好一些,這一點從最終的課程學習成績得到反映。大多數成績優良的學員都多次登錄課程,積極主動學習完成各項任務,最后獲得學分與拿到畢業證書,這兩項與學習效果有著顯著性關系。

4.2 影響學習效果的客觀因素

4.2.1 學習資源系統性與學習效果相關性分析

就中國文學基礎課程來看,該課程布置在一體化學習平臺的學習資源有25 個微課視頻、教學文件、文本輔導資源、PPT 課件等,這些資源已融合了文字、數字、圖標、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符號系統來表達和呈現知識,并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把課程資源中的知識分類、學習焦點、呈現方式、關聯性、學習互動等內容進行重新分析與設計,并與課程學習進度關聯,實現課程資源系統化[2]。但是這些資源的系統性還遠遠不夠,從學員訪談中發現,學員希望改進網上學習資源,雖然已有微課視頻資源,但這些資源并沒有涵蓋課程所有重點知識,缺乏外部知識拓展,對網上資源滿意度相對不高,有些資源還是原教材內容,設計性不強。就其內容而言,中國文學基礎課程主要講授遠古直到當代的中國文學發展過程和成就,通過對中國文學基礎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家和他們的長篇作品或作品集的研讀,使學員了解中國文學基礎的基本知識(包括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和主要成就,學習該課程主要是增強學員文學知識和提升文學修養,為此,學習資源越新穎、越有趣、越系統合理,那么學員對課程的參與性與學習效果就越好。

4.2.2 微課視頻的教師角色與學習效果相關性分析

微課視頻是全網化學學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文學基礎課程現有視頻資源基本沒有出現教師本人的角色。微課視頻教學內容盡管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設計,但缺乏真人教學的體驗感。如果在視頻中有教師的親自講解,就能夠使學員感受到一對一教學的情景。教學過程中師生是時空準分離,要體現教師的影響,就要實加強各類教學資源中教師角色的呈現方式,讓教師無處不在,使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學員和資源充分互動,以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進而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習效果。視頻資源添加教師形象角色對學員學習過程和效果的存在正向影響。在教學視頻中呈現教師角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會促使學習者進行知識建構[3]。中國文學基礎課程微課視頻資源其內容屬于記憶性的知識,有研究表明,學習陳述性知識類型的微課學習材料時,有教師形象嵌入狀態下,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數量;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整體而言,教師形象呈現的作用對于陳述性知識類型的微課學習的學習效果影響較大,教師形象的嵌入促進了學習者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習效果[4-6]。在對學員訪談中發現學員也希望微課視頻資源呈現教師形象角色,因為這也符合學員的學習習慣以及學員學習認知構建過程。

4.2.3 全網化學習平臺監控功能的強弱與學習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相較于傳統教學,在全網絡學習環境下,學習中師生因準時空分離特點使得網絡學習具有便捷的同時也失去相對應的實時監控機制,學員的學習完全依靠學習者自身自主意識和自律性的強弱,而且目前課程全網絡化學習是以任務式學習為主,要求學員完成規定的任務即可,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即在虛擬環境下,并不能判斷學習者就是其本人,即使期末綜合測試也是如此,因此對學習者最后的學習成效究竟如何,則無法做出肯定準確的判斷。沒有較好的監控機制,只能靠自覺,從這個角度來說,平臺學習與測評系統需要強化監控性。

5 結論與建議

自新疆電大推行課程全網化學習以來其總體情況良好。這種學習模式為學員提供了便利的學習環境、多樣的課程資源和靈活的考核方式,有效解決了成人學生的工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滿足了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但我們也要看到影響其學習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將這些影響因素避免和消除,具體建議如下。

5.1 加強和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建設優質教學資源,使其具有系統性

應加強課程教學設計。平臺上開展全網化學習課程的教學設計越優良、交互性越好、教學資源越精良并具有系統性,越有利于學員的學習,其學習效果就越好。另外,平臺學習平臺內容設置的交互性越好,學員的學習興趣就越大,而且學員的學習自主性越突出,主動獲取的知識越多,學習的效果便越好。因此,學校要加強平臺教學內容的設計,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和學習進度安排,課程資源數量既適宜又要多樣性,內容結構既突出重難點但也有體系性,避免單一性的教材翻版和簡單照搬。

5.2 重新定位教師形象角色,加強學習指導與服務

相較于傳統教學,全網絡化學習是通過互聯網開展的,師生準時空分離,學生更加需要來自教師智力和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所以,教師的指導與引領功能并沒有弱化,相反要加強并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加專業有益的服務和指導,以便提升學習效果。

5.3 端正學習者學習態度,強化學習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了網絡課程學習的效率,是決定網絡課程質量的重要因素。電大各級辦學單位加強對學生學習教育,使其能正確地認識學習,樹立學習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意識而不僅僅是學分和文憑。研究表明,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網絡課程中,學習自主性越強,學習動機更為純粹,其網絡教育學習效果越高。學??山Y合學生自身情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規劃課程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適應全網化學習環境,強化其學習的自主性。

5.4 完善學習平臺功能,尤其是監控功能

平臺管理者應進一步完善平臺學習與交互功能,例如:增強學習平臺討論模塊功能,增加討論區內學習者能互相對發言內容或帖子進行點贊及加精等操作;支持提供如微信等社交軟件般具有即時提問回答交互功能,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靈活性。同時,加強平臺的監控功能,增加身份驗證功能,要及時開啟平臺已有的人臉識別功能,保證學習與考試者為學生本人。

猜你喜歡
全網學習效果學習者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效果評價分析
“百詞斬”對于大學英語四級詞匯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
《唐宮夜宴》火遍全網的背后
基于學習性評價原則提高研究性學習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雙十一帶貨6500萬,他憑什么?——靠一句“把價格打下來”,牛肉哥火遍全網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蓮心寶寶有話說
電力系統全網一體化暫態仿真接口技術
王天戈首支中文單曲《心安理得》全網首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