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傳播的價值和路徑研究

2022-11-25 08:20
邢臺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紅色育人校園

江 瑤

(安徽新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88)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講話,其核心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好紅色文化基因。教育部2017年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1]。其中在文化育人環節,就是要發揮包括紅色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傳播的價值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2]。高校是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養的方向保障。以紅色文化貫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高校育人的全過程,使高校能擔負起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接班人的重擔。

(一)有助于豐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要回答好教育的首要問題,就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這個牛鼻子。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盵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強化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同。然而這正是當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難點。習近平指出:“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需要做很多創造性工作。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盵4]電視劇《覺醒年代》、電影《長津湖》的巨大成功,可以有力地說明借助紅色文化的傳播可以幫助青年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馬克思主義理論。

紅色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它是物質、精神和制度財富的總和,因而它也是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容,也可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載體和方法。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其中包含的大量事件、人物、地點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實踐支撐,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形象化。紅色文化的高校校園多樣傳播方式,也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形式。

(二)有助于提供高校鑄魂育人的精神養分

當前全媒體時代,高校作為思想文化交流的匯聚地,信息交互的頻率大幅提升,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越發復雜。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接班人,要求高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做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年輕學生在各種噪音雜音中撥清迷霧,堅定道路方向。習近平指出:“學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可不是一個象牙之塔,也不是一個桃花源?!薄耙眯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盵4]

紅色文化資源經過長期的積淀,其中貫穿著“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內核,是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紅色文化在高校校園的傳播,讓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年學生身邊“活”起來,讓他們不僅知道了我們黨百年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什么,也了解了為取得這些偉大成就的奮斗歷程,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從而“培根鑄魂,啟智潤心”[5],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三)有助于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價值表達,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全社會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匯聚起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拔磥?0年,我們培養的人要能夠完成‘兩個一百年’的偉業。這就是教育的歷史責任?!盵4]是否能夠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

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作為崇高的價值理念和先進的文化元素,它們在基因承續、精神內核和價值指向上呈現出同構性[6]。紅色文化蘊含的愛國主義、奉獻精神、開拓創新等價值理念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紅色文化的校園傳播,就以紅色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全媒體時代,大學生們既是文化傳播的受眾也是傳播者,也就是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也是踐行者。

二、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傳播面臨的問題

2012年十八大以后,紅色文化傳播研究的文獻數量迅速增長,其研究主題涉及的高頻關鍵詞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高校、育人功能等”[7]??梢?,2012年后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傳播的理論研究逐漸走熱。理論研究走熱的背后,是各大高校進行的紅色文化校園傳播實踐的開展。為了解高校紅色文化建設情況,在合肥市高校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85份。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推動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以實現“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標,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識。但從認識到實踐的轉化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高校紅色文化傳播路徑重點轉為線上傳播,線下傳播被忽視

本次調查中有閱讀紙質報刊(包括校報)習慣的學生比例只有19.2%,認真聽校園廣播的學生比例為46.6%,注意過校園宣傳欄(含LED屏)上紅色文化的同學比例為71.57%,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等推文的同學比例為88.96%??紤]到2021年各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宣傳欄對紅色文化傳播的比例并不理想。從調查的數據來看,傳統的線下傳播途徑在學生群體中已經不受關注,與00后生活方式更加契合的線上傳播更受年輕學生們的青睞。

然而,受訪學生中有65.9%的人選擇會去圖書館借閱關于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等時期革命英雄、先進模范的相關書籍,42.38%的學生表示當學校相關樓舍的某些位置粘貼或懸掛制作、陳列很吸引人的紅色文化方面的宣傳內容時,會駐足觀看。這說明,線下傳播并不不是完全被否定的,當前紅色文化線下傳播效果差的原因與傳播投入和方式也有著直接關系。

現代信息技術為紅色文化的傳播上提供了技術支撐,各高校為了提升紅色文化傳播的成效,都傾向于打造線上的紅色文化傳播路徑,讓學生有更便捷的學習途徑和更生動的學習感受。但與此同時不應該忽視傳統的線下傳播路徑,“三全育人”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育人效果,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不是擠壓傳統傳播的空間,應該是活躍豐富傳統傳播路徑,并做到線上和線下的充分交互融合。

(二)高校紅色文化傳播多為單向傳播,學生的參與度不夠

本次受訪的學生中有84.44%的學生表示所在學校組織過紅色電影的觀展活動;58.49%參加過由學校邀請、組織,有校外其他專門機構或專家個人聯合舉辦的紅色文化相關主題展示、主題報告等活動;有76.69%的學生表示會參加由學?;蛟合到M織的紅色文化專題活動;有54.63%的學生參加過黨史或其它紅色文化方面的知識競賽(可以是省、市、校、院或其它機構組織的);而被問及是否會主動參與紅色文化建設,比如向校報投稿“革命故事”、“紅色家書”、“烈士詩抄”等時,只有22.11%的學生表示會投稿;82.86%的學生進行的紅色文化實踐是思政課教師布置的實踐作業。

從調查數據的差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各高校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大了紅色文化傳播的力度,另一方面學生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基本上只是傳播的對象,而沒有成為傳播的主體。傳播主體的全員化是全媒體時代傳播的重要特點,但目前高校的紅色文化傳播并沒有體現出這一特點,這也就削弱了紅色文化在全媒體傳播中成效。

(三)紅色文化的高校傳播理論研究缺乏,傳播實踐缺乏理論支撐

調查中,受訪的學生給校園紅色文化建設及目前校園紅色文化氛圍打分整體較高(見表1),這就肯定了當前高校在紅色文化傳播中的積極作為。但是,就連受學生關注度最高的線上傳播的有效性都不理想,50.09%的受訪學生表示只是有時會看所關注的學校以外的其它公眾號或媒體平臺推送的紅色文化相關文章信息。

表1 學生對校園紅色文化建設及紅色文化氛圍的滿意度情況

荊立群、薛耀文在《紅色文化傳播研究的學科知識可視化分析》一文中,通過對文獻的量化研究提出紅色文化傳播要區分受眾、精準施用傳播策略和傳播載體[7]。當前的研究中,主要都是基于紅色文化本身進行的傳播路徑研究,而考慮到在校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進行的紅色文化傳播研究幾近空白。當前高校在進行紅色文化傳播實踐時,主要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開展,沒有設計出適合大學生的紅色文化傳播路徑,因而高校在紅色文化傳播上的努力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傳播效果。

三、紅色文化高校校園傳播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8]。要發揮好紅色文化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必須要解決好紅色文化的校園傳播問題,有效的傳播才能達到育人的效果。分析紅色文化校園傳播的現狀,結合紅色文化自身的特點,以及新時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特點,紅色文化的高校校園傳播可以有三條路徑,課堂傳播、課下傳播以及線上傳播。這三種傳播路徑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助力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在高校校園中的有效傳播。

(一)紅色文化的課堂傳播

紅色文化是無數革命先烈對國家興亡、民族復興奮斗歷史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在大思政建設的背景下,用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課堂陣地加強紅色文化的校園傳播。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思政課教師應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中,而不要生搬硬套。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特別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當地紅色文化遺址、遺跡,當地的仁人志士、英雄人物的故事,用貼近學生的語言和活動,而不是套路性闡釋、高高在上的說教,將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傳遞給學生。一方面,豐富了思政理論課的內容、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理論感染力;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講授、課堂上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將學生帶入了特定的文化歷史背景之中,增強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感知能力,提升了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紅色文化的課堂傳播不是唱獨角戲,而應該形成交響樂。文化育人少不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默契配合。課程思政強調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材體系、管理機制體系之中,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內在德性和素養,注重將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結合起來。紅色文化可以將革命精神、集體主義、理想信念等紅色基因移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并內化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進而形成行為模式。所以,紅色文化可以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源頭活水。無論是從專業課程的發展經歷,還是代表人物,或者案例設計,專業發展等角度都可以引入紅色文化的內容。文化育人從來就是“潤物細無聲”,通過課程思政,學生更能感受到紅色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存在,也影響著他們今天的學習生活、目標理想,便能主動的了解認識紅色文化,從而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

(二)紅色文化的課下傳播

紅色文化的校園傳播要做好課上課下的協調互補,從而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課上的紅色文化傳播更多的還是呈現其專業性,較為嚴肅;課下的紅色文化傳播應采用活動式,輕松有趣,對學生帶入感更強。紅色文化的課下傳播應不斷拓展校內和校外兩個路徑,提高紅色文化傳播的藝術性,以實現傳播目的。

在校內,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各高校應鼓勵學生組建與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相關的學生社團,通過社團活動的方式進行紅色文化的宣傳,讓學生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高校學生不再僅是傳播的對象,同時也成為了傳播者,這就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據英雄人物、歷史事件等創作舞臺劇、歌舞劇在校園活動中展示,這些在當前的校園紅色文化建設中已經有所嘗試,大學生們旺盛的創造力將推動紅色文化的創新型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學生們還可以通過自己找、自己請,邀請熟悉了解或是自身就承載著紅色文化的講述人到學校來做講座、與學生面對面,給學生們生動的展示紅色文化。

在校外,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的遺址、遺存,經常性、制度性的進行紅色文化實踐教學,以實物、實景、實事向學生講述革命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展現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紅色文化,讓學生觸景生情,更容易達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紅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播過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組織下去拜訪老戰士或者烈士家屬,通過采訪并對采訪內容的整理、宣傳,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也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在一些紅色文化基地進行解說,從背熟講解稿到聲情并茂的解說,就實現了對紅色文化的從認識到認同的提升,也就實現了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紅色文化的線上傳播

無論是課堂傳播還是課下傳播,都是傳統的傳播途徑,新時代高校的紅色文化傳播必然還包括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線上傳播。這同時也是應涵蓋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的高?!叭恕惫ぷ鞯男枰?。紅色文化的線上傳播主要是借助新媒體技術建設傳播新平臺,通過這些新載體新平臺,紅色文化傳播速度更快,傳播方式更加新奇,大學生接受程度更高。

首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和利用,但受高校地域限制、學習時間限制,大學生在校期間線下接觸的紅色文化資源非常有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將各地的特色紅色文化資源制作成數字資源,就彌補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大大豐富了高校傳播的紅色文化內容。同時,隨著5G、VR等技術的應用,這些數字資源通過線上平臺,以音頻、圖片、視頻、沉浸式互動等形式,將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給大學生們。學生們有了更好更便捷的文化體驗,也留下了更深刻地印象,提升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力。

其次,借助新媒體,建設親近學生的傳播平臺。網絡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最主要的文化獲取渠道,紅色文化的傳播也應因時而變、因勢而新。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力軍00后,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形成了這一代人獨有的網絡語言、網絡習慣。因此紅色文化的線上傳播不能簡單的將線下資源搬到線上,而是要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詮釋紅色文化,讓他們感覺親切,產生共鳴。各高校應用好“三微一端”平臺,在校園網、官微等網絡新平臺上創建紅色文化的專區,在專區里運營公眾號、開直播、制作小視頻,這些專區的設計、運營都可以吸納學生參與其中。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更需要發揮好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青年興,則國家興,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用紅色基因補鈣壯骨。創新紅色文化傳播途徑,實現紅色文化在高校校園的有效傳播,使紅色文化成為校園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成為年輕人群體中的流行文化。

猜你喜歡
紅色育人校園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