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藥劑和施藥方式組合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

2022-12-01 08:04周奮啟袁林澤董紅剛梅愛萍
現代農業科技 2022年22期
關鍵詞:氯蟲甲酰胺衣劑

莊 靜 周奮啟 袁林澤 董紅剛 梅愛萍 耿 躍 左 希 陳 鳳

(揚州市邗江區農作物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揚州 225009)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屬于鱗翅目螟蛾科昆蟲,是我國水稻上重要的害蟲之一。水稻二化螟在揚州市邗江區1年可發生2個完整的世代,其幼蟲大多在稻樁、雜草、稻草上越冬,通過蛀食葉鞘、莖稈為害水稻,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對揚州市邗江區水稻的增產增收構成極大威脅[1-2]。近幾年,由于稻麥秸稈全量還田、部分種植大戶遲種遲收,種植期及收割期拉長,有利于蟲源世代累積,水稻二化螟的種群數量上升明顯,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化學防治方法仍是防治水稻二化螟最主要的途徑,如使用三唑磷和毒死蜱等有機磷類農藥、殺蟲雙和殺蟲單等沙蠶毒素類農藥、氯蟲苯甲酰胺等鄰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農藥等。但是,這些殺蟲劑長期不合理、不正確使用,使水稻二化螟對常規藥劑產生一定的抗性。楊 進等[3]研究表明,揚州地區水稻二化螟已經對殺蟲雙、三唑磷、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4種殺蟲劑產生抗性,其中對三唑磷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抗性較低,對殺蟲雙和氯蟲苯甲酰胺抗性較高。如何降低水稻二化螟的抗藥性問題,延長殺蟲劑的使用壽命,提高防治水稻害蟲的能力,是當前水稻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常規莖葉噴霧施藥方式,不僅用藥次數多、藥劑利用率不高,而且對一些鉆蛀性害蟲的防效不理想,極易引發害蟲的抗藥性、稻米農藥殘留超標、農田面源嚴重污染等問題。農藥種子處理和育秧用藥方式優點比較突出,技術操作簡單易行,施藥量減少,用藥次數降低,且有效成分可以被植物組織最大程度吸收,直接提高了害蟲防治持效性,減少了環境中藥劑釋放量,省時、省力、省錢,可以達到有效防治水稻害蟲的效果。本試驗利用農藥的聯合作用和互補效應原理,形成將種子處理、秧苗期或大田期等不同施藥處理方式有機組合的試驗方案,通過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與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秧盤用藥等處理結合來防治水稻二化螟,研究不同處理方式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對水稻的安全性,延緩二化螟的抗性增加,以期為生產上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楊壽鎮東興村,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類型為腐黏土,地力中等,肥力均勻。前茬為揚麥16,11月12日播種,6月3日收割,產量5 512 kg/hm2。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揚稻6號,用種量37.5 kg/hm2,栽插密度300盤/hm2,栽插方式為機插,栽插時間為5月20日。

供試藥劑有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等,均由富美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試驗設計見表1。各處理田間面積200 m2,不設重復。4月20日藥劑拌種處理,晾種25 min后播種。5月19日(秧苗移栽前0~2 d)進行秧盤噴淋或拌土處理。大田期處理于6月3日(二化螟成蟲高峰期)進行第1次噴霧施藥,6月15日進行第2次噴霧施藥。

表1 不同處理試驗設計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1.4.1 施藥安全性調查。苗床上稻苗出齊后,調查各小區出苗率,并在秧盤用藥前,采用五點取樣法,調查秧苗株高、根數、根長、百株鮮重等。以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處理的平均情況與清水對照比較。采用目測法,在整個試驗期間持續觀察水稻植株受害癥狀,標記藥害程度。藥害程度標準:無藥害,安全;輕度藥害,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中度藥害,可恢復,不會造成作物減產;重度藥害,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對作物產量和品質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嚴重藥害,作物生長受阻,作物產量和品質損失嚴重。在水稻成熟期,根據每穴平均穗數取10穴調查每穗總粒數、空癟粒數、千粒重等,計算理論產量,且各處理實割計產。

1.4.2 二化螟防效調查。 施藥后 20、30、40、50 d,每處理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10叢,共50叢水稻,調查枯鞘數、枯心數或白穗數,剝查記錄活蟲數,計算螟害率、保苗效果、防蟲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對水稻的秧苗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出苗率、株高、根長、單株根數等均較對照(CK)稍好。出苗較對照(CK)稍快,出苗相對整齊。說明經過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700 mL拌100 kg種子處理稻苗素質較好。

表2 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安全性的影響

通過目測觀察發現,各處理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均未出現藥害情況,說明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與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相組合的施藥方式在試驗劑量條件下安全性較好。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保苗效果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藥后20 d,處理A1的螟害率最低,為0.86%;保苗效果最好,達到87.85%。藥后30、40、50 d,隨著施藥后天數的增加,處理 A1保苗效果未呈現增加趨勢,但是處理A2、A3均出現一定的增加趨勢,其中處理A2的螟害率低,保苗效果最好,其保苗效果分別達到82.54%、82.78%和85.51%。

表3 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保苗效果的影響 單位:%

2.4 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活蟲防效的影響

藥后20 d時處理A1活蟲防效最高,達100%,藥后30、40、50 d處理A1活蟲防效有所降低。藥后30~50 d,處理A3活蟲防效與處理A1相近。處理A2對二化螟的活蟲防效一直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藥后30、40、50 d,處理A2活蟲防效均高于其他處理(表4)。

表4 不同處理對水稻二化螟活蟲防效的影響

綜合來看,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對水稻二化螟均有較好的防效,處理A2(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保苗效果和活蟲防效,并表現出更長的持效性。

2.5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未產生不良影響。處理A1、A2、A3水稻均表現出一定的增產效果,增產率分別達到18.6%、24.8%、21.1%,其中處理A2的增產效果最好。

表5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構成因素和增產效果的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噻蟲胺是一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其作用與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類似,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活性,可以防治薊馬、飛虱、螟蟲、蠐螬等害蟲[4-5]。氯蟲苯甲酰胺是一種鄰氨基苯甲二酰胺類廣譜殺蟲劑,可以防治多種作物上的鱗翅目及其他害蟲,對其他非靶標生物毒性較低。許多研究表明,氯蟲苯甲酰胺對水稻二化螟有高防效、長持效的優點[6-8]。

將2種或多種藥劑混合或組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藥劑對害蟲的防效,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尤其是通過種子處理、秧苗期施藥或大田用藥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效果更明顯。但是,目前相關的報道較少,涉及的僅是其中某一方面。例如,張洪[9]研究了不同藥劑在水稻三葉期、分蘗期施藥對第一代稻稈潛蠅的防治效果;伏榮桃等[10]比較了在秧苗期和本田期2個階段使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

本試驗將噻蟲胺和氯蟲苯甲酰胺分別以種子處理與秧盤施藥、大田噴霧施藥相結合的方式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結果表明,試驗所用藥劑對水稻苗期及大田生產安全,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能促進水稻生長,增加出苗率,水稻秧苗素質表現較好,對前期秧苗生長有一定積極作用;與其他處理相比,18%噻蟲胺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1%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秧盤處理對二化螟的防效更好,持效期更長,藥后50 d保苗效果為85.51%、活蟲防效為90.9%,不僅有利于控制一代和二代水稻二化螟的發生,還有利于水稻保穗、增粒及增加粒重,促進水稻的增產增收。不同藥劑和施藥方式組合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初步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關于試驗藥劑的具體防效特點仍需在未來進行進一步論證。

猜你喜歡
氯蟲甲酰胺衣劑
測定大豆中氯蟲苯甲酰胺殘留量的方法研究
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顆粒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去離子甲酰胺在腦腱黃瘤病基因診斷中的應用
20%氯蟲·噻蟲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間試驗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
不同種衣劑在鮮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應用效果初報
中國生物型種衣劑的研究進展
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對桃小食心蟲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種衣劑處理對青瓜生長及產量影響的研究
四種不同水稻種衣劑育秧效果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