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型與對立型外交話語的話語空間對比分析*

2022-12-01 09:24馬倩文秋芳
外語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概念化立場外交

馬倩 文秋芳

(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昆明 650500;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提 要:國際關系中的外交話語實踐包括權力主體間進行利益協商的合作型外交話語和權力主體間進行權力爭奪對抗的對立型外交話語。 本文基于空間—時間—價值(STV)話語空間研究拓展框架探究兩類話語的話語空間差異。 研究發現,兩類話語在空間、時間、價值三維度都呈現不同的表征;合作型外交話語以外向延展的包容性話語空間表征建構共同價值立場;對立型外交話語以內向壓縮的趨近性話語空間表征建構自我—他者的對立立場。 兩類話語的話語空間對比分析對中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和國際話語權的提升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1 引言

國際關系的話語實踐從權力主體間關系來看由合作型和對立型兩類話語構成。 合作型外交話語指一國外交主體在國內外各類場合為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所進行的話語實踐,強調超越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背景下“結盟”或“小圈子”式的“同質性合作”(孫吉勝2020a)而倡導多元主體互動的“共同體合作”(郭樹勇2020)。 對立型外交話語指對國際事務或某些國家行為明確表示贊成或反對、區分敵我、劃分意識形態的話語實踐,對于不同外交價值理念的國家其話語功能和目的不同,既可以用于表明國家原則立場、捍衛國家正當權益、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也會為霸權世界觀主導的國家所泛用濫用,成為其以自身價值觀為標準排除異己、推行意識形態霸權的工具(馬倩2021)。

從認知話語分析的空間概念化視角看,兩類話語應呈現不同的空間表征形式。 Chilton(2004)話語空間理論以對空間內外分界的概念化僅能解釋對立型外交話語的認知特征,而不適用于合作性特征凸顯的話語(文秋芳2016,2017)。 空間圖式除表征兩種實體和范疇的對立外,還可以用于不同的關系表征(Merideth 2003),以不同的空間想象建立新的聯系,使得不同的形式或模式得以空間化(Dike? 2012)。 因此馬倩(2021)、馬倩和文秋芳(2021)對Chilton 話語空間理論進行改造,形成可同時用于分析對立型和合作型兩類話語的拓展框架(下文簡稱拓展框架),并經過初步案例應用驗證其有效性。 本文基于該拓展框架進一步對比分析兩類話語的話語空間差異,以深入解讀不同國家的外交話語或一國在不同外交場合的話語背后所反映的意識形態立場和思維認知。

2 拓展框架概述

圖1展示拓展框架(馬倩2021,馬倩 文秋芳2021)。 該框架采用Chilton(2004)的空間、時間、價值3 個基礎維度,與其不同的是,圖1豐富了3個維度的內涵,可以用來分析對立型和合作型兩類不同話語。 如圖1所示,空間維度是三維度的基礎,以縱軸表示,包含“局部—整體”(左側)或“內部—外部”(右側)兩種概念化方式。 話語生產者以自身為指示中心,既可以通過話語表達擴大指示中心范圍,以“局部—整體”的空間概念化將自我與其他話語主體建構為同一空間內部“多樣化共存”(a sphere of co-existing multiplicity)(Massey 1999:281)的實體,即以空間的廣延性特征凸顯主體間的關聯性;也可以通過相應話語表達界定指示中心邊緣,以“內部—外部”的空間概念化強化指示中心內部實體的同質性和指示中心外部實體的異質性,即以空間的封閉性特征凸顯內外的分化和對立。 時間維度以從“過去”指向“未來”的橫軸表示,話語生產者通過近指/遠指的時間指示及相關語言手段表征基于“現在”對“過去”和“未來”的意義識解。 價值維度是三維度的核心,話語生產者的價值立場決定并依托于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表征,包括“自我價值—共同價值”(左側)或“自我價值—他者價值”(右側)兩種概念化方式,前者基于各方共同利益和訴求導向共同價值立場,后者以對“自我”的正面評價和對“他者”的負面評價導向雙方價值立場的沖突和對立。

圖1 空間—時間—價值(STV)拓展框架(馬倩2021,馬倩 文秋芳2021)

拓展框架的依據有3 方面。 首先,不同政治思維下話語的空間化表征應突破內外分界的概念化方式,因而空間維度補充“局部—整體”(Kaal 2015,2017)來表征不同的空間概念化;第二,從外交目的和立場看,共同價值是外交話語中既有的價值取向之一,因而在價值維度增加“共同價值”內涵,形成“自我價值—共同價值”相互聯系的意義識解,與空間維度的“局部—整體”概念化相對應;第三,不同外交價值立場下的歷史觀和未來觀會有所不同,從時間維度的近指/遠指可以反映出差異化表征。

基于該拓展框架再來審視話語空間的概念內涵,三維度的空間化表征反映話語實體間的關系和話語生產者的價值觀念。 該拓展框架既囊括Chilton(2004)的對立性話語空間概念,即話語生產者以分界式的空間化表征反映自我和他者對立的價值立場;同時馬倩和文秋芳(2021)由具體個案應用分析發現,合作型話語通過延展性、包容性的空間化表征反映共同價值立場。 綜上,該拓展框架豐富了話語空間的內涵,即基于空間、時間、價值三維度的話語空間表征會因政治理念和立場的差異或變化而呈現不同。

3 運用拓展框架分析合作型和對立型話語

下文進一步將拓展框架應用于合作型外交話語與對立型外交話語的更多實例分析,重點對比討論兩類話語在3 維度表征及話語空間整體特征的差異。

3.1 語料選取和分析方法

根據兩類話語的定義(見引言),本文選取習近平主席和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兩人在多邊外交場合的講話,作為合作型外交話語的示例。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 周年紀念峰會上強調后疫情時代聯合國的作用和中國踐行多邊主義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見例①);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21 全球健康峰會上呼吁堅持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抗疫(見例②)。 同時選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達本國反對某個主題立場的講話或發言作為對立型外交話語的示例。 特朗普在75 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以“美國優先”為原則,宣揚單邊主義立場(見例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于2020 年3 月18 日就“中方針對美方打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行為采取反制措施”這一問題表態,表達中方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美國政府對中國媒體的歧視和政治打壓、堅決維護中國媒體的聲譽和形象的立場(見例④)。

語料分析基于拓展框架(圖1)首先從文本分析入手,發掘語言層面在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和價值維度的顯性和隱喻性表達;其次將三維度文本特征所反映的空間概念化表征投射在拓展框架的相應范圍以圖示化呈現,得出話語空間建構的整體特征;最后從三維度表征和整體特征對比討論兩類話語空間的差異。

3.2 合作型外交話語的話語空間

合作型外交話語中,話語生產者的合作性價值取向通過話語中相應的空間和時間范疇表達體現,投射到拓展框架的三維度形成話語空間整體特征,反映話語生產者如何通過共享的時空坐標系統建構話語主體間的關系和立場。 下面通過例①和例②分析這類話語的話語空間建構特征。

①Seventy-five years ago,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 with strenuous struggle and tremendous sacrifice, won the great victory in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mankind had suffered the scourge of two devastating wars that brought untold sufferings to the world. It was against such a backdrop that the United Nations(UN) came into being. ...

Major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are taking place in our world. The sudden attack of COVID-19 is a grave test for the entire world. Mankind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interconnectedness,with countries sharing intertwined interests and their futureclosely linked together. Global threats and global challenges require strong, global responses. ...

The UN must promote cooperation.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replace conflict with dialogue, coercion with consultation and zero-sum with win-win.We need to pursu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allas we each work to safeguard our own interests. Weneed to expand the converging interests of all and build a big global family of harmony and cooperation. ...

China was the first to sign on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It i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UN... .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a true follower of multilateralism . It will stay actively engaged in re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①

從話語空間建構看(圖2),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在空間維度以全包式空間范疇the world/mankind/our world/the entire world/countries/global/all...、包含性人稱指示we 以及最大化的容器隱喻表達a big global family(例①中以下劃線標出),形成包容性的空間表征,將各國概念化為共處同一空間內;同時以first to sign/founding member/continue to be/stay actively engaged... 等建構“中國”和“世界”的“局部—整體”關系,從而在空間軸形成外向延展的表征(如圖2垂直箭頭所示)。

時間維度一方面以seventy-five years ago 和the first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回溯世界人民艱苦奮斗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和建立聯合國的歷史經驗,并對當前形勢進行判斷,指出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的當前全世界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對國際合作和未來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這些話語表達投射到時間軸體現為“現在—過去”和“現在—未來”的雙向延伸(如圖2水平箭頭所示),表示國際社會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需要團結合作,共同解決關系全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 價值維度以interconnectedness/intertwined (common/converging ) interests/cooperation/dialogue/consultation/win-win/harmony...(例①中以黑體標出)表達新時期人類的共同價值,并通過as we... safeguard our own interests 強調自我價值與共同價值的聯系統一,呼應空間維度“局部—整體”的表征。

圖2 習近平主席聯合國成立75 周年紀念峰會講話的話語空間圖示

②Singapore fully supports the Rome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to strengthen the global health architecture . The Declaration lays out countries'individual commitments to fight COVID-19. A wellfunctioning public healthcare system is a critical part of any country's pandemic response, so wemust strengthen our respective healthcare systems nationally and ourcapabilities, such as testing, contact tracing, and vaccination.

Beyond individual efforts, close internation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is also essential. The repeated waves of COVID-19 clearly show that no country is safe in a pandemic until everyoneelse is safe. Even during difficult times, countrieshave cooperated to restore supply chains; repatriate citizens stuck overseas; to share tests and medical supplies,and support vaccine multilateralism initiatives like COVAX, so that all countries , especially the least developed ones, would have access to vaccines.

Overcoming global pandemics demands a concerted global effort. The WHO has a central role to play,... Singapore will also do our part to work with all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collective resilience against future pandemics. Singapore is happy to share our experience dealing with COVID-19, and in other areas like urban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②

從話語空間建構看(圖3),李顯龍總理的講話通過global/countries/any country/all countries 等全包式空間指示和we/everyone 等包容性人稱指示引導受眾在最大化的空間范疇下思考全球整體性利益和本國利益的關聯,并以fully support/do our part/share experience 等表達新加坡參與抗疫合作的立場,形成空間維度“局部—整體”的概念化;時間維度一方面回溯總結各國共克時艱的抗疫經驗,另一方面以模糊性未來指涉表達國際合作的目標和前景;最大化的空間表征和雙向延展的時間表征最終與global health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a concerted global effort 等表述所傳達的共同價值理念相互支撐,在話語空間三維坐標呈現出延展包容的特征(如圖3虛線箭頭所示)。

圖3 李顯龍總理全球健康峰會演講的話語空間圖示

可見,合作型外交話語以話語生產者為指示原點,多以“人類”“世界”“全球”“各國”“所有國家”等集合性空間概念或包含性人稱指示“我們”為話語主體,指示中心隨之擴大至包含空間軸全范圍,呈現整體(“我們”)中的“自我”,形成最大化、包容性的空間表征,并與時間維度“現在”向“過去”和“未來”的雙向延展以及價值維度“自我價值—共同價值”聯系統一的表征相輔相成,建構外向延展的包容性話語空間(圖2和圖3中以虛線圈和虛線箭頭表示)。

3.3 對立型外交話語的話語空間

對立型外交話語的相關話語表達投射到拓展框架,即形成Chilton(2004)和Cap(2013)所描述的對立性、趨近化話語空間。 話語生產者以自我為指示中心突出明確的外部指涉對象,通過“外部”實體向“內部”實體在空間、時間、價值三維度的趨近化語言表征建構“正面的自我”和“負面的他者”(van Dijk 1998;Wirth-Koliba 2016)。 下面通過例③和例④分析這類話語的話語空間建構特征。

③We have waged a fierce battle against the invisible enemy — the China Virus — which has claimed countless lives in 188 countries. ... As we pursue this bright future, we must hold accountable the nation which unleashed this plague onto the world:China . In the earliest days of the virus,China locked down travel domestically while allowing flights to leave China and infect the world. ... The Chinese government ,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ich is virtually controlled by China —falsely declared that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Later, they falsely said people without symptoms would not spread the disease. The United Nations must hold China accountable for their actions.

In addition, every year China dumps millions and millions of tons of plastic and trash into the ocean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re nearly twice what the U.S.has, and it’s rising fast.③

從話語空間建構看(圖4),特朗普的講話在空間維度劃分以we/the US 為指示中心的“自我”陣營(例③中以下劃線標出)和以they/China/the Chinese government 為外部實體的“他者”陣營(例③中以黑體標出),用污名化表述將新冠疫情政治化,無端指責中國“輸出疫情”“向海洋傾倒垃圾”等,并試圖將other countries,the world 拉入“自我”陣營、強制說服更多國家樹立與中國甚至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對立性立場(如圖4虛線箭頭所示);時間維度以in the earliest days of the virus/later/every year 的趨近化時間表征建構疫情的惡化并意在污蔑中國政府的疫情防控;價值維度則基于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的趨近化表征企圖使“hold China accountable”的提議合法化。 這一對立性話語空間是特朗普演講的話語操控策略,大肆宣揚“中國責任論”將中國“他者”化,實則在霸權思維下宣揚單邊主義,為美國政府防疫不力找尋借口、掩蓋責任。

圖4 特朗普75 屆聯大演講話語空間圖示

④In recent years,the US government has placed unwarranted restrictions on Chinese media agencies and personnelin the US, purposely made things difficult for their normal reporting assignments, and subjected them to growing discrimination and politically-motivated oppression. For instance, in December 2018, the US ordered certain Chinese media organizationsin the US to register as “foreign agents”; in February 2020,it designated five Chinese media entities in the US as“foreign missions” and imposed a cap on the number of their employees, in effect expelling Chinese journalistsfrom the US. Such outrageous treatment prompted strong representations from China, in which China firmly objected to and strongly condemned the US move, and stressed its reserved right to respond and take actions.④

從話語空間建構看(圖5),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態以Chinese media agencies/China(例④中以下劃線標出)為指示中心,the US government/the US(例④中以黑體標出)則位于指示中心外部的空間軸對立面,形成“自我”和“他者”的身份定位,同時通過一系列詞匯語義表達構成“他者”在空間、時間、價值三維度與“自我”的沖突性識解。如圖5所示,時間維度以時間指示in recent years/in December 2018/in February 2020、完成時態hasplaced 以及形容詞growing 建構事件日漸緊張升級的發展態勢;空間維度和價值維度以unwarranted restriction/made things difficult/discrimination /oppression/outrageous treatment 等建構“自我”立場的正當性和“他者”立場的非法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態所建構的話語空間整體呈現“中國媒體/中國”與“美國政府/美國”的對立性立場(如圖5虛線箭頭所示),從而論證中國政府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綜上,對立型外交話語中,時空指涉范圍強調自我內部,且對外部進行負面評價,其立場強調自我價值與他者價值的對立,形成內外分立的話語空間表征(如圖4 和圖5 所示)。 對立型話語空間在國際關系實踐中可作為捍衛國家正當利益、反對霸權霸道、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如例④)的話語建構方式;同時在霸權話語中也會被操控性使用,作為維護一己私利、推行霸權的話語認知策略(如例③)。

圖5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態的話語空間圖示

4 兩類話語空間對比討論

下面具體對比兩類話語空間的三維度表征和內涵的不同以及整體上形成的類別化差異。

4.1 空間維度

空間的概念化和政治的概念化相互聯系,兩者的建構均圍繞界限范圍、身份的相互聯系及與不同于自身的“他者”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展開(Massey 1999)。 空間表征在合作型外交話語和對立型外交話語中都是反映話語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維度,兩類話語的空間表征差異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空間的整體式或內外分界式概念化。合作型外交話語的空間表征以整體式弱界限劃分的識解方式,通過指示中心的動態拓展體現包容性特征,將話語主體概念化為同處于拓展的指示中心內(圖2和圖3)。 這種概念化視角下,一國的對外交往是處理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提倡國際交往中應兼顧本國利益和各國共同利益,通過溝通協商解決問題。 對立型外交話語的空間表征體現為將話語主體作為空間中的實體進行明確的界限劃分(圖4和圖5),即指示中心的內外劃分,指示中心內為“自我”,指示中心外為對立性“他者”,因而指示中心具有明顯的排外性特征。

第二,空間軸延展或壓縮的總體表征。 合作型外交話語基于指示中心的拓展在空間軸形成延展包容性表征,為價值維度的多元識解提供了心理認知基礎。 對立型外交話語則以指示中心外部向指示中心內部的空間趨近化識解形成空間軸的壓縮。 空間的分界式、壓縮性識解一方面為國家安全話語提供心理認知基礎,一國的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領域,國際政治中話語與維護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梁曉波 肖蓉2020)。 但同時話語又會因意識形態因素而成為政治武器,這種情況下空間趨近化會成為操控性話語手段促使某些本不屬于安全范疇的問題安全化,建構安全問題的緊迫性和威脅程度的高低,從而制造話語危機(孫吉勝2020b)。

4.2 時間維度

從語言的認知視角看,時間通過空間的概念化方式得以建構,但兩類話語出于不同的話語目的和意識形態在時間的“過去框架—現在—未來框架”呈現不同的表征,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首先,時間軸延展或壓縮的總體表征。 合作性話語空間的“過去框架”側重于積極意義建構,時間點向過去無限延伸,回顧人類歷史上合力應對戰爭、疾病、貧困等各類危機事件的集體性正面行為,“未來框架”為對未來的積極謀劃,時間軸向未來無限延伸,常以“長遠”“永遠”“持續”等時間范疇表達及相關隱喻架構強化話語意義的“未來導向性”,以雙向延展的時間表征引導受眾在更廣闊的時間框架下對“現在”進行識解,增強合作性外交理念的說服力。 對立性話語空間中說話者將“過去框架”中的負面事件和“未來框架”中預想的矛盾和沖突都通過趨近化的話語表征指向“現在”,引導聽眾形成矛盾突出、危機臨近的意義識解,在時間軸上體現為兩端向中心的壓縮性,反映時間的“沖突性意義”(conflicting senses of time)(Abuarrah 2019:231)。

第二,過去框架的正面或負面意義識解。 合作性話語空間在過去框架凸顯最大化指示空間內的集體性積極行為,而對立性的行為,尤其是行為體(如戰爭發動方、法西斯國家、災難制造者等)一般做背景化識解,作為反襯集體合作行為、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事件。 對立性話語空間在過去框架凸顯指示中心外部對立實體的負面行為和影響,如反恐話語中反復強化911 事件帶來的破壞性影響和心理創傷,通過類比增強未來框架下危機建構的可信度。

第三,未來框架的積極或消極意義建構。 合作性話語空間的“未來框架”更側重于國家間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長期規劃,常以“積極未來”建構提出鼓勵各方參與、尋求共同利益的倡議。對立性話語空間在未來框架主要是對短期內可能發生的事態進行預測,常以“消極未來”建構強調預防行為的緊迫性,實則是通過“消極未來”建構尋求相關政策的合法化。

4.3 價值維度

價值維度是話語空間建構的核心,一個國家的國際秩序世界觀和外交價值取向以及不同場合的話語目的不僅在價值維度體現不同話語表征,而且決定時空表征和話語空間的整體類別,兩類話語在價值維度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第一,價值判斷的視角不同。 合作型外交話語就國際關系的發展提倡從自身視角看世界的同時也理解其他國家的立場和利益關切,宏觀上構成著眼于共同價值的整體視角和協同立場。 對立型外交話語則以“自我”價值為出發點進行價值判斷,強化“他者”價值的沖突和威脅。 外交話語實踐中,在符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前提下維護“自我”價值,建構對立性話語空間,是一國外交原則性和底線思維的體現。 而在有悖于基本國際規則和道義的對立型外交話語中,納入指示中心內部的實體須與“自我”價值相一致,與“自我”價值相?;蚴遣煌膶嶓w則納入敵對的“他者”陣營,這是政治立場和價值觀上的“自我中心主義”在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上的體現。

第二,價值判斷的目標不同。 合作型外交話語在承認價值差異的基礎上提倡以求同存異、合作協商的方式化解沖突、達成共識,尋求共同發展,目標指向不同價值觀念的和解與共存,體現“正和”特征。 對立型外交話語通過“他者”價值對“自我”價值的趨近化識解來論證“自我”立場的合法化和“他者”立場的非法化,目標指向“自我”價值與“他者”價值的對立,體現“零和”特征。

4.4 總體差異

通過以上兩類話語空間三維度表征的對比,進一步印證基于空間、時間、價值三維度的話語空間表征會因政治理念和立場的差異或變化而呈現不同。 二者的總體差異可總結為下表:

表1 合作性話語空間和對立性話語空間總體對比

合作性話語空間的空間維度基于指示中心的擴展呈現開放、包容、聯系的空間表征,時間維度體現對“積極未來”的預測性和計劃性,價值維度呈現自我價值和共同價值的聯系,強調不同價值的多樣化共存和現實問題前的價值共性,三維度整體上呈現“外向延展”的特征。 這種延展性的空間概念化主要基于再范疇化和去范疇化認知機制。

對立性話語空間的空間維度呈現指示中心內外實體的封閉、對抗、割裂和空間軸的壓縮,時間維度體現對“消極未來”的預防性和干預性,價值維度呈現真實/正確的自我價值和虛假/錯誤的他者價值之間的沖突,3 維度整體上呈現“內向壓縮”的特征。 背后的認知機制主要是基于內外分化的容器圖式由范疇化策略形成內部和外部的分界,同時基于中心—邊緣圖式由趨近化策略形成外部向內部的三維趨近。

總體而言,合作性話語空間中,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都識解為指示中心的延伸與拓展,形成涵蓋空間軸和時間軸全范圍的最大化表征,價值軸呈現為與空間軸的等距范圍,表示在最大化的空間范疇下尋求共同價值,話語空間總體呈“整體包容”或“延展運動”。 對立性話語空間中,在指示中心內外劃分的基礎上,空間、時間、價值3 個維度的趨近化識解共同作用形成話語空間的“內向運動”(DSinward movement)(Cap 2013:86)或“向心趨近”(宋健楠2019:482)。 因而合作型外交話語和對立型外交話語在話語空間建構上的差異總體上體現為話語空間的延展性表征和壓縮性表征。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合作型和對立型外交話語的話語空間對比研究發現,話語空間建構中價值取向決定空間維度的包容性或分界性表征以及時間維度的延展性或趨近性表征,話語生產者由此呈現身份、價值、立場與時空表征之間的相互構成性關系。 從中國和其他國家在不同場合的外交話語看,話語空間建構服務于各自的外交意識形態和國際話語權利益。 當代中國外交話語實踐體現出靈活性和復雜性特征,在關乎全球發展與國際合作的問題上以合作性話語空間建構致力于傳達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和立場,爭取國際社會對合作型外交話語的理解和認同;而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問題上則以對立性話語空間建構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和合法權益,反擊話語霸權。 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提升應基于兩類話語空間的差異挖掘中國“和合”話語和其他國家合作型外交話語的共性,引導更多國家跳出西方霸權話語的二元對立式認知框架,爭取合作型話語在國際范圍內的相互理解與融通,從而在合作性話語空間的認知框架內進行議程設置,以推動國際話語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注釋

①篇幅所限僅節選部分,全文見聯合國成立75 周年紀念峰會專題網站(https:/ /www. un. org/en/un75/commemoration/china)

②篇幅所限僅節選部分,全文見新加坡總理辦公室官網(https:/ /www. pmo. gov. sg/Newsroom/Intervention-PMLee-Hsien-Loong-Global-Health-Summit)

③篇幅所限僅節選部分,全文見聯合國官網第75 屆會議一般性辯論專題網站(https:/ /gadebate. un. org/generaldebate75/zh/)

④篇幅所限僅節選部分,全文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 網(https:/ /www. fmprc. gov. cn/mfa _ eng/xwfw _665399/s2510_665401/2535_665405/t1757162.shtml)

猜你喜歡
概念化立場外交
語言、意義與概念化
漢韓空間關系表達式差別的概念化原因
風險社會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設計立場和手工生產關系的辯證認識
武術研究的立場
揚 善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雨中的樹》:一場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