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歸來,提升“競化少年”品格

2022-12-03 13:42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中心小學
小學教學研究 2022年35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品格研學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中心小學 虞 勇

學校有責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植學生的心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獨具特色的道德坐標和精神追求。地處滆湖之濱、龍城之南的南夏墅中心小學在“澤化生命,與時競進”辦學理念引領下,以民俗文化教育為抓手,打造“競化少年”品格社區,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氛圍創設打底色——校園涵養“競化少年”文化

荀子曾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睂W校精心規劃文化內容,注重營造彰顯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

走進南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學校以傳統文化為積淀,整體設計校園環境,讓學校的七樓(競成樓、競慧樓、競善樓、競健樓、競秀樓、競勤樓、競儉樓)、六路(競化大道、仁化路、義化路、禮化路、智化路、信化路)、五廊(百米書法長廊、國學經典長廊、開放式書吧長廊、實物標本長廊、作品展示長廊)、四園(七色光農家園、成語勵志園、競化水墨園、趣味健身園)、三館(校史館、民俗文化館、體育館)、兩院(七色光電影院、競化書苑)、一宮(七色光鄉村少年宮)充滿傳統文化氣息,每個樓道張貼《論語》等經典著作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及相關圖片等內容,每個樓層布置一幅幅妙趣橫生、遒勁瀟灑的書畫作品,每個教室展示著一件件惟妙惟肖、各具特色的學生泥塑、折紙、草編作品,吸引師生駐足觀賞……學生徜徉其中,品讀經典、學習知識、開啟心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滋養,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品格課程組群落——課程形塑“競化少年”行為

學校以國家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本項目建設為抓手,創新育人模式。構建活動觀視野下民俗課程新范式,圍繞“創新”和“范式”,使教學內容鮮活、生動、有趣,使德育課程呈現強烈的感召力。學校建構并踐行組群落樣態的“競化少年”品格課程行動圖譜,以民俗活動在場式體驗為學生品格養成主線,以校內為主陣地,向校外和網絡兩頭拓展延伸,校級、年級、班級三線并進,構建起群落樣態育人新模式。(見圖1)

(一)構建物型課程群落

學校場館是為一定教育目的而設計的物型空間,是通過實物造型、模型布置,配合圖片、文字說明和信息技術構建的一個可視化的、交往式的學習載體。學校努力營造閃爍著獨特地域特性的民俗文化氛圍和人文氣息,校園一景一物皆含“競化”之意蘊,校園廊道場館民俗文化環境建構起培根、養德的民俗環境文化。2015年,學校斥資十多萬建設了民俗文化館,搜集了大量留存民間的老物件,立足本鄉本土,體現原汁原味。該館展出了農耕、婚禮、皮影、戲曲等方面的器皿與老物件。這些生產生活用品真實反映了江南水鄉民居、民俗、民風和文化,是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民俗文化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校師生開展社團活動的主陣地。

學校每個班級更是一個微型“競化少年”品格場,班班有帶有民俗特質的班級精神、班名、班歌、班規、班徽、班級吉祥物、愛心書吧等班級文化圖譜,每個年級聚焦地域民俗特質,把教室打造成學生品格文化精神家園。學校校園環境盡顯民俗文化育人元素,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競化”民俗文化的浸潤和熏陶,進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整合學科課程群落

學校關注并發掘學科課程中的育人元素,加強學科間的拓展與融合,以項目化學習轉型為抓手,實現跨學科學習統整,形成人文情懷與科學思維的有機統一,構建全學科育人新模式。

學校以打造“競化課堂”為抓手,充分挖掘并整合學科教學中的民俗文化,倡導學科教師人人都是品格教育工作者。在學科教學目標計劃制訂完善過程中,注重學科教學品格教育元素的挖掘滲透,注重課前、課中、課后對學生行為品質潛移默化的引導,強化學科德育功能。學科輔導教師成了多層次、多方位“競化文化”的宣傳者、傳播者、踐行者,圍繞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學生與伙伴、學生與自然、學生與自我等基本關系,在學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將“競化文化”融會貫通,使學生的品格素養綜合化、實踐化、在場化。

(三)統整活動課程群落

學校聚焦“競化少年”品格內涵,建構適切學情的活動課程體系和形態,校級、年級、班級三線并進,分級推進,其內容、形式、過程、結果最終指向學生的品格養成,建構起南小學子“競化少年”品格成長圖譜。

1.節日課程文化圈

民俗節日來臨之際,學校組織學生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媒介傳遞節日文化元素,同時創生校園墻壁的育人價值,以民俗文化為主題,“創意書吧” “主題連廊”同步更新,家校社同力協同,校園成為學生體驗民俗文化的樂園?;芋w驗式的校園節日生活,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傳統節日文化素養,而競化場域催生學生關鍵品格的自然生成。同時,聚焦農歷節氣或傳統節日,以學?;蚰昙墳閱挝唤M織的在場式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具身體驗中內化民俗文化育人價值。班級圖書角添置民俗節日故事傳說、風俗文化類等書籍;學生園地布置、更新學生作品,鼓勵學生用藝術形式記錄節日文化的痕跡;“日有所誦”活動組織誦讀演繹節日類詩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民俗文化的熏陶。

2.實踐課程體驗層

學校開發并融合校園周邊地域資源,聚焦學生民俗文化傳承的歷練,組織小書法家進社區開展寫春聯、送溫暖活動,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組織學生在清明時節前往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聚焦學生社會公民品格的養成,組織學生當小志愿者,在端午節、重陽節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節日的祝福;聚焦學生創想未來的擔當,組織學生創意活動體驗,小畫家、小書法家們在民俗館展覽自己精心準備的民俗文化作品等。同時,學校整合資源,形成家校社聯盟,借助“家長學?!钡慕ㄔO,引入家長、社區資源,通過“主題研究、參觀尋訪、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親子合作”等方式開展品格課程基地活動,使社區地域資源和千萬家庭都成為學生品格發展的重要場域,不斷延展學生品格生長的三維空間。

3.主題課程成長場

以家鄉習俗文化為主線,聚焦不同年段學生的品格養成關鍵期,學校以校級、年級、班級三級組織樣態,分年段、分階段建構起豐富多彩的主題課程體系。學生在資源整合中合作探究、研究分享,在身體力行中達至“競化少年”的品格養成。

表1 不同年級活動主題和目的

4.社團課程個性園

學校整合校內外民俗文化中的優秀資源,聚焦傳統民俗佳節、二十四節氣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組建學校專職教師和校外特聘教師導師團隊,開設數十類社團課程,菜單式課程豐富了“競化少年”的品格元素,立體化了學生的個性成長要素。

表2 不同課程類別內容

(續表)

(四)拓展研學課程群落

研學的價值在于突破校園固有的學習生活方式,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強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道德的體驗。學校挖掘區域研學資源,設計民俗體驗研學課程群落,在體驗式、互動式的研學行走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地方民俗文化氣息。如親近竹文化、體驗做豆腐、探究米文化、走進都市e農莊、體驗扎染研學等,學生在研學中親近民俗,零距離感受民俗傳人的匠心之美。研學課程喚醒了學生的歸屬感、價值感,從而更好地樹立起文化自信。

同時,在信息化時代,我們倡導線上線下多元樣態的研修方式。我們通過學校主題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將“民俗文化”校內外主題場館、主題環境圖片、文字介紹以及學生課題研究成果等及時上傳。家長用手機掃一下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就可以開展有趣的親子“民俗文化”之旅,并可互動反饋研學成果,每一位學習者的經歷都將成為他人的學習資源。

三、評價變革助成長——多元提升“競化少年”素養

新課標強調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使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學校從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化評價意識出發,在評價機制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做了初步的嘗試和探索,積極推行“競化少年品格銀行”運行機制,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促進學生發展。

學校建立了“競優少年”評價手冊,全校每月評選“校園之星”,包括“競善星”“競慧星”“競健星”“競秀星”“競勤星”,評選出的優秀學生均能獲得“競化少年”品格銀行頒發的“品格幣”。學生每周對照細則進行自評、互評,每月進行班評,評選出“校園之星”。每學期進行總評,評選出“競化少年”。學校每月將“校園之星”事跡及照片公布在校園網上,利用升旗儀式和校園播報進行表彰。學校每學期組織全校性的評選,并進行表彰,頒發獎狀、獎品和品格幣?!案偦倌辍钡恼掌瑢⒈徽故驹趯W校的星光墻上,為學生情智方面的提升帶來正確的引導。

民俗歸來,提升“競化少年”品格。學?;诿袼椎脑趫鼋?、品格社區的形成,為學生的成長打下了精神的底色和烙印, 為學校帶來勃勃生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校將引領廣大師生感先賢智慧,傳文化精粹,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品格研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化實踐路徑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熱貢地區民俗文化中的潔凈觀與實踐研究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中華品格童話故事》
研學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