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素養的策略

2022-12-04 14:09寧夏銀川市第十三中學750021
中學教學參考 2022年22期
關鍵詞:批判性人教版導圖

寧夏銀川市第十三中學(750021)王 丹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創新素養在核心素養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創新素養比傳統意義上的創新在內涵和外延上豐富了很多。創新素養的核心內涵包括創新品格與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創新品格指的是個體在創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人格品質和道德品質,包括創新人格(即創造性人格)、創新道德素養(價值觀)等。創新能力是指個體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踐基礎上,產生新穎且有價值的產品的心理特征,既包括傳統上人們所重視的發散思維,也包括批判性思維和聚合思維(師保國等,2017)。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在創新素養培養方面存在如下問題: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位置;部分教師單純為了考試而教,只重分數,在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缺乏對包括發散思維、批判性思維等與創新素養密不可分的思維能力的關注;部分教師課堂形式單一,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活動,忽略學生創新品格的發展?;趧撔滤仞B的定義和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三個方面,探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發展學生的創新素養。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應通過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最終達到增強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目的。教師身為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引導者,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氛圍,適度把握探究的深度,認真反思探究的結果,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曾紅,2017)。

(一)適當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有利于形成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踴躍參與課堂、師生友好互動的良好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生可以展開更深入的討論,積極交流個人心得,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從而培養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1“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 3a—3c 時,筆者讓學生針對兩個讀后問題展開討論。該部分的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在乘客的幫助下救了心臟病突發的病人。討論的問題如下:1.If you are the bus driver,will you save the man? Why? 2.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ves when you want to help others?這兩個開放性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現象進行深度思考。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對社會熱點現象的看法,進而把知識轉化為社會能力,最終形成創新思維。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游戲、角色扮演、模擬采訪等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研究,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努力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筆者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 時,在讓學生聽材料前安排了一個猜謎環節,展示一些有關做家務的圖片,通過希沃白板的遮擋功能,只展示一些關鍵信息,讓學生猜展示的是哪種家務活。這樣的猜謎游戲,通過設置懸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課堂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創新作業形式,促使學生學以致用

創新作業形式,能促使學生由被動進行朗讀、背誦發展為主動去探究英語的運用,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作業作為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影響深遠的一環,除了要包含抄寫、背誦、書寫類的作業,還要包含動手操作、口語表達、生活實踐類的作業。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8 Section B 2a—2e的作業設計為例,筆者布置了如下作業:小組四人共同制作一張關于感恩節的手抄報,要素應包括節日背景(where,why,when,how,what)、火雞制作過程,也可以選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制作手抄報這一實踐性作業,首先讓學生根據個人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考慮了學生的水平;其次,讓學生跳出文本,主動搜集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資料,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節日相關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對同一問題進行多方面思考,通過聯想、比較、歸納,最大限度開發人腦智力的一種思維形式。這種思維具有聯想的自由性和廣闊性,能促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張穎,1998)。發散思維作為創新的重要基礎,其培養在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設計開放性問題,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一)用好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思維導圖主次分明,主干與支干之間聯系緊密,且層次豐富、色彩多元。思維導圖利用中心圖像突出主題,以中心圖像為原點向四周散射分支,整個思維導圖的開放性、拓展性較強(沈夢,2020)。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學生水平及認知特點等,適當適時地運用思維導圖去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7 Section B 3a—3c 寫作課導入部分的教學中,考慮到3a 是一篇關于未來生活的文章,在學生完成文章的填空練習后,筆者讓學生就“Life in the future”這一主題,用思維導圖去總結文章中涉及的幾個方面及關鍵句式,包括居住地、工作、朋友、寵物、衣著、休閑等。在學生根據文章完成思維導圖后,筆者再讓學生根據本單元前面學過的內容和自己的認知將思維導圖進一步發散。學生補充出了學習、交通方式、環境、機器人等內容。這樣,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厘清了“未來生活”這一話題的主要內容,也有效地聯系了舊知,為接下來的寫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活躍學生思維

在英語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提升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Unit 13“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Section B 2a—2e“Rethink,Reuse,Recycle!”一文時,筆者在讀前環節展示了很多種廢舊物品循環利用的方式,但這種教學方法沒有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也沒有引發學生的思考??紤]到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筆者后來在讀前環節將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給5 分鐘時間讓學生圍繞“How to recycle things you don’t need anymore?”開展頭腦風暴活動。學生提出的辦法有:1.Give away the old clothes to the people in poor areas.2.Make toys,artworks out of old things.For example,we can make a plane by using the water bottle and scissors.3.Sell them on the Internet to people who need them.這樣讓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由被動接收知識轉為主動獲取知識并積極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生在與同學的討論中活躍了思維,開闊了眼界,提升了思維的廣闊性。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提升學生思維延展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重問題的靈活性和變通性,不拘泥于一種答案,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此外還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例如,在聽后環節,教師可結合聽力文本,設計與課時內容有聯系而又能進一步啟發學生思考的活動。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0 Section B 1a—1d 的教學為例,本課時中的聽力文稿主要圍繞一位名叫Michael 的男孩與其教練和父母的對話展開:Michael 的教練勸他成為一名職業的足球運動員,并表示如果他加入獅子俱樂部,他會出名,能夠環游世界并且掙很多錢,而父母則認為學業更重要,上了大學才會有好的未來,這讓Michael 很糾結。于是在聽后環節,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1.If you are Michael,what will you do? 2.Should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phones or not?Please choose one side and try to give reasons.筆者首先讓學生就Michael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跳出聽力文本的框架,聯系“學生是否應有自己的手機”這個話題,讓學生用“If+will”的句子結構討論學生擁有手機的利弊,立足于聽力文本而又高于聽力文本,將知識與學生關注的問題有效結合在一起,并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延展性。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思維上形成由此及彼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發散思維品質。

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建立在良好判斷的基礎上的,具體是指使用恰當的評估標準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判斷和思考。批判性思維有三個維度:分析、評估、創造性。作為批判性思考者,我們分析思考以評估我們的思維,而又在評估思考中提高自身思維的質量。創新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批判性思維。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識別和分析語言反映的態度、隱含意義、預設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程曉堂,2015)。

(一)對比隱含意義,促進辯證思考

以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Unit 3“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Section B 2a—2d 的閱讀課為例,本節課主要圍繞如何實現語言上的禮貌、為什么要禮貌地問人這兩個問題展開。作者的主要意圖是讓讀者認識到,學會在不同情境下正確使用語言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幫助人們進行更好的交流。筆者在讀前環節讓學生看課本上配的兩幅圖片,左邊圖片中的對話如下:“A:Pardon m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o park my car?B:Sure.There’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ver there.”右邊圖片中的對話如下:“A:Where’s the post office? B:Sorry.I can’t help you.”接著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Why didn’t the man in the right picture get help? 2.When should we be polite?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禮貌語言的力量以及在不同場合和對不同對話者說話時的措辭,注意語言背后的真正態度以及隱含含義,有利于學生形成辯證思考問題的習慣,并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挖掘文本思辨點,促進深度思維

教材中的閱讀文本通常都具有深刻的內涵。教師應充分關注文本的主題內涵,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讓學生依據自身經驗對文本的思辨點進行思考,由此引發學生進行討論并產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發展。

以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Unit 5 Section A 3a—3c閱讀課為例,課文通過講述康健去美國旅游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制造”無處不在的事實。在文章結尾,康健表示他希望高科技產品也能有更多的“中國制造”。在讀后環節,筆者設計了一個討論活動。筆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如下:“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products in America are made in China?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學生表示,“中國制造”在美國無處不在,說明中國的生產能力很強,商品物美價廉,很有競爭力,他們為此感到驕傲。筆者又追問:“Do you worry that China may lose its advantages in making daily products?”大部分學生認為不用擔心,并舉出了大量例子證明中國的科技創新也越來越厲害,完全可以與歐美國家一較高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進行了深度思考,質疑、分析能力得到了發展。

創新素養對于中國人才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本文試著從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三個方面,探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有效方式。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積極思考,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學會單詞、句子,而是要選取各種合適的方法,以有效發展學生的創新素養。

猜你喜歡
批判性人教版導圖
借助思維導圖,助力學生“逆行”
應用思維導圖 提升學生化學學習力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不懈質疑 在批判性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以《鴻門宴》閱讀教學為例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思維導圖
第6章 一次函數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