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的優化設計

2022-12-04 14:09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215200
中學教學參考 2022年22期
關鍵詞:布置雙減作業

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215200)林 麗

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其中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得超過90 分鐘,并且應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高度重視學生作業問題,將作業作為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促進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早在2017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后來,相關要求被相繼提出:嚴控書面作業總量,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的作業等,促使學生完成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在此背景下,“減負增效”逐漸成為當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應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真正做到“減負不減效”。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現存問題

(一)統一布置多,分層設計少

部分教師為了方便,會選擇只設計一份作業,這樣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心思,且批改作業時也省事。學生不管層次如何都是寫同一份作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

(二)拿來主義多,按需編制少

通常情況下,學校會讓學生每個學科至少訂一兩套配套練習冊,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圖省事,往往會直接讓學生做練習冊上的題目。撇開練習冊良莠不齊的因素不說,即便練習冊本身質量高,它也是編者按照自己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普遍情況編寫的,針對性難免不足。復習階段的作業,一些教師也是直接用練習冊中的,殊不知有些題目學生已經在不同練習冊中見過多次了。教師這樣做導致訓練重復、效率低下,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一旦習慣了“拿來主義”,教師就會形成惰性,懶得去思考,以致個人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業成績都受到影響。

(三)知識鞏固多,實踐應用少

部分教師覺得學習英語就是“背多分”,所以布置的作業偏向于鞏固當天所講的一些單詞短語的用法和語法知識,以抄寫、背誦、做題為主要的練習方式,力圖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背誦和練習來掌握語言點、提高考試成績。其實,學習的目的是運用,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多考慮題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四)獨立完成多,協同合作少

在作業形式上,不少教師還是選擇簡單機械、形式單一、學生能獨立完成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缺乏情境性、趣味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抵觸作業等情緒。

除以上情況外,還有部分教師對作業的重視度不夠。恰當的作業安排能讓學生清楚自己這堂課學到了什么知識、怎樣應用這些知識,發揮鞏固和拓展學生課堂所學的作用。

二、初中英語作業優化設計原則

(一)分層性原則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主張教師從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將作業合理分層,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有得吃。

(二)針對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設計。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體現了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性別特征、興趣愛好、學校和班級的教情和學情等因素來設計不同內容和形式的作業,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三)自主性原則

教師需要將由教師“說了算”的封閉式作業布置方式轉變為讓學生與教師合作甚至獨立完成部分作業的設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照顧學生的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尋找新的作業布置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1]。

(四)適量原則

“雙減”政策主張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耙远嗳佟钡淖鳂I布置觀念并不可取。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做到“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即要做到少數量、多變式,少死記硬背、多實踐運用,少機械抄寫、多微型寫作。要減少作業總量,聚焦作業品質。

此外,設計作業時一定要考慮多個維度、多種形式、多種題型及實用性等,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基本技能、綜合運用能力等。根據難易程度,作業可分為基礎型、提升型和拓展型。作業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以采用聽、說、讀、寫等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等形式,還可以采用數字化形式??傊?,教師應通過讓學生做不同形式的作業,使學生“愿做”“愛做”“樂做”作業,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初中英語作業優化設計方法與實踐

(一)作業設計分層化——滿足各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不同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能千篇一律。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理念本質上就是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是學生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有一定難度的內容,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發揮其潛能,使其超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個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恰當的作業目標,使學習任務能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不至于過難或過易,并且提供適當的教學支持。以牛津譯林版7BU4 Reading 這一課時的作業為例,三位教師布置的作業如下:

教師A:抄寫單詞表上對應的單詞和短語,每個5遍。

教師B:抄寫上一課時畫出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各3 遍,并背誦課文。重點單詞和短語有in front of、go straight on、walk along the road、to the north of、remember、dangerous、funny、bridge、turn right、turn left……

教師C:作業一共有三項。一是回家跟著音頻熟讀課文,尤其注意文中的重點知識。二是畫一幅從學校到自己家里的地圖,用英文大聲地向同學介紹路線,并邀請同學去自己家里玩耍。三是5 人一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計劃一次學校春游,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作為目的地,并用英文設計景點路線圖。小組中1人為導游,其余4人為游客,在下一節課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從這三項作業中任選至少一項。

從三位教師布置的作業來看,教師A 和教師B布置的作業更偏向于機械化的抄寫和背誦,沒有考慮學生的層次差異。這樣難免有學生在抄寫時會出現很多錯誤,以致既未能達到既定的效果,又使學生對英語作業、英語學科產生厭倦情緒。而教師C 布置的作業就考慮到了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能實現學生不同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水平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類型。教師C 的作業設計摒棄了以往的機械式抄寫,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甚至是最近發展區以外的作業。這樣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時都能獲得成就感、滿足感。此外,教師C 更加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完成教師C 布置的作業的過程中大腦會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重點知識,提高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在發出指令和執行指令的過程中獲得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除了可以像教師C 一樣布置靈活多變、有層次性的作業,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可以根據課時教學內容以及目標,設計必做作業與選做作業,同時將必做作業作為基礎性作業,選做作業作為拓展性作業,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夯實基礎,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作業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與合作能力

部分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拿來就用”,導致學生的作業形式單一,內容也基本上是課本上和練習冊上的習題,以書面作業為主,口頭作業以及動手實踐、自主合作探究類的作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學生在單調枯燥的作業中找不到樂趣,從而影響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以及能力的培養。因此,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考慮如何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實踐運用、協同合作等綜合能力。

1.口頭式作業。一般口頭式作業分為游戲類、介紹類、對話類和話題討論類。在課堂導入環節,部分教師喜歡用猜測類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若教學內容與動物有關,教師可以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搜集各種動物相關信息的作業,并要求學生用英文表達。第二天上課時,邀請兩位學生上講臺,一位學生用英文描述某種動物,另一位學生猜測是什么動物;或者由教師描述動物,讓全班學生猜測是什么動物。以牛津譯林版8AU6 Birdwatching 閱讀課的導入為例,教師給出一些鳥類的描述并邀請一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則進行猜測。如:(1)It has strong,brown feathers and broad wings.答案為eagle。(2)It is small,brown and has gray feathers.答案為sparrow。(3)It is tall and has a long thin neck.答案為crane。通過課前的知識儲備,學生能輕松地猜出這些鳥類,獲得成就感。也有不少教師會布置介紹類作業。有的教師喜歡讓學生課前輪流做值日報告,鍛煉學生的膽量及口語表達能力。對話類和話題討論類的作業多出現在課堂上,例如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和討論,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制作式作業。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有時可以給學生安排制作式作業。如在教學DIY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DIY 作品,第二天向大家展示并用英文介紹自己的作品;在教學“Halloween”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萬圣節道具等。

3.表演式作業。部分學校每學年甚至每學期都會舉辦“英語節”或其他相關活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契機來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如鼓勵學生唱歌、配音、演英語話劇、做英語演講等,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如果學校沒有舉辦這類活動,英語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

4.繪畫式作業。許多學生在記單詞上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聯想記憶法,把那些難記的、容易忘記的單詞畫出來,以增強畫面感,加深記憶。在記憶同類型的單詞時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以牛津譯林版8AU7 Seasons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weather 為中心設計詞匯思維導圖,把本單元關于天氣的詞匯聯系起來,如windy、sunny、foggy、snowy、rainy、cloudy 等。除此之外,當前英語學科提倡整本書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讀完一本書后用制作手抄報的形式來復習鞏固,并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以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

5.整理式作業。學生經常會在同一個問題上犯相同的錯誤,所以要定期安排錯題整理。題目是無窮的,但題型是有限的,學生在整理錯題的同時可以對同一類型的題目進行歸納總結。題目的設置萬變不離其宗,把同類型的常錯題整理在一起并進行鞏固練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整理錯題,還可以不定時地讓學生整理試卷、資料等,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作業設計綜合化——真正實現學科間的融合

早在21 世紀初,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學科綜合”這一理念。如今,國際上出現了新的綜合理念,即各門學科知識的融通和聯結,科學知識、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的結合和滲透,還有科技、人文與社會的互動和關聯,這種綜合不是單純把知識作為綜合的唯一對象,而是從時代和人的發展出發,從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整體、人的整體素養和知識對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作用三個層面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建立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有機結合并相互平衡的課程體系[3]。

1.把英語作業和語文學科相融合。以牛津譯林版8AU7 Seasons的閱讀課為例,課文寫的是關于春、夏、秋、冬的一首詩。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感受英文詩歌的各種美妙,還可以讓學生用優美的中文翻譯英文詩歌。教師在課上可以請英語偏弱但語文較強的學生站起來朗誦,讓他們體會英語課的樂趣并從中獲得成就感;也可以展示中文詩的英文翻譯版,讓學生猜測是哪首詩,或者讓基礎好點的學生把中文詩翻譯成英文。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這首詩就和這一課時的內容很貼近。

春夜喜雨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杜 甫 by Du Fu

好雨知時節,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right;

當春乃發生。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隨風潛入夜,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潤物細無聲。Mute,it wets everything.

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漢譯英或者英譯漢來讓學生感受兩種語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它們各自的魅力。

2.把英語作業和數學學科相融合。如:(1)Peter is 15 years old.Three years ago,his younger sister Lucy was half Peter’s age.How old is Lucy now?Peter今年15 歲。三年前,他的妹妹Lucy 的年齡是Peter年齡的一半?,F在Lucy 幾歲?(2)40% of the students in a school are boys.If there are 240 boys,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school? 學校里40%的學生是男孩,如果學校里有240 個男孩,那么學校一共有多少個學生?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像這樣的結合數學計算的英語作業。

3.把英語作業和音樂學科相融合。許多學生都喜歡聽英語歌,有的學生可能英語成績不好但英文歌唱得很好,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就可以投其所好,讓學生聽歌曲填單詞。學?;虬嗉壱部梢耘e辦英語音樂文化節,讓學生唱英文歌、參演英語話劇等。

英語作業還可以和美術、舞蹈、綜合實踐等學科或課程相融合。將英語作業與多學科內容相融合,有助于實現學生思維和品格的協同發展。

(四)作業設計自主化——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

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或布置作業時可以嘗試給學生一些自主權,鼓勵他們自行設計形式活潑、充滿個性與創新的作業,因為這樣的作業他們更愛做。當然,教師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師對每課作業的設計要提出目標、要求,具體的形式、內容則可以讓學生自由安排,盡情發揮[4]。

以牛津譯林版8BU4 A good read 為例,“Welcome to the unit”這一課時的作業設計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出以下作業:(1)回家讀一篇簡短的英文小說,可從《黑布林英語閱讀》中選擇。(2)回憶之前閱讀過的英文小說,并撰寫讀后感或制作思維導圖。(3)觀看電影《巴黎圣母院》并用英文寫一篇觀后感,詞數不限。

今天的高鐵之所以能跑出綠皮火車無法達到的速度,是因為高鐵的每個車廂都有引擎。傳統的教學思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具有明顯的局限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先發現問題再設法解決問題,比讓學生解決教師給出的問題更重要。只有發動每個學生自帶的“引擎”,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問題并通過多種途徑解決,才能讓學生從機械的“解題”走向“解決問題”,真正地“學會學習”。

美國學者卡羅爾曾說過: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部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將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作為新的生長點;要設計多種類型的作業來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統一發展。在學生完成作業以后,教師要給予有效的講評與反饋,以促使學生自主構建認知結構。素質教育旨在讓全體學生在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個性也能得到健全發展。教師在設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要設法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多給學生留點時間和空間來發展個性。優化作業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還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一舉多得。

猜你喜歡
布置雙減作業
汽車線束布置設計要求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特別號都有了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坦克的組成和總體布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