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高中歷史教學 開展家國情懷教育

2022-12-04 14:09廣西東興市東興中學538100
中學教學參考 2022年22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高中歷史

廣西東興市東興中學(538100)李 明

自從核心素養的概念被提出后,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其培養也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需要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通過家國情懷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家國情懷的內涵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家國情懷是對家國的責任感、使命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傳承和心理認同。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家國情懷源遠流長,它起源于中國君子文化,以君子人格為追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內涵日漸豐富。與其說家國情懷是一種心理依附、認同和感觸,不如說它是生命的自覺和道德傳承,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追求和期盼。高中生是未來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但在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部分高中生缺少家國情懷,責任意識不強。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非常必要。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史教學資源中也蘊含了豐富的家國情懷教育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從古到今,出現了無數像蘇武、岳飛、周恩來一樣,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尊嚴、人民幸福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歷史人物,他們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品質有著積極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這些都是家國情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傳道、授業、解惑之間的關系,深入發掘在歷史中沉淀下來的家國理念和愛國精神,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讓學生主動承擔責任,成為有擔當的人。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還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學會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家國情懷教育資源,如儒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道家和法家等多家思想,家國情懷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文化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包含仁愛、天人合一等思想,這些思想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借助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涵養家國情懷。

(二)有利于學生愛國精神和責任感的培養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學習任務重,思維較為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高中生處于青春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情緒容易波動。如果教師和家長沒能對他們做好引導,這對他們的學業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他們甚至容易誤入歧途。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當重視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引導,加強對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感。

(三)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能夠充分體現出歷史課程的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意識。同時,開展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學生除了要掌握歷史知識,還要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探究歷史事件背后的價值和發展規律,而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掌握歷史規律。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問題開展家國情懷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和分析,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是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通過探究體會其中的愛國情感,實現家國情懷教育目標。例如,在“古代手工業的進步”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絲綢之路進行了解,同時體會絲綢之路精神。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知識,教師設置以下問題:中國手工業在世界上有著什么樣的地位?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有著什么樣的特征?學生通過學習和思考,了解了我國古代的手工業制品,如絲綢、瓷器等,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二)充分發掘家國情懷教育資源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歷史教師的責任。歷史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將各種教育資源整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如在教學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搜集有關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國家入侵中國的圖文資料,如鴉片戰爭博物館中的遺物圖片、甲午戰爭前日本天皇的御筆信、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故事等,從而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這些圖片、文字、故事講述舊中國因為積貧積弱而遭受侵略的歷史,讓學生對這些歷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講述發展經濟、富國強兵的重要意義,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鼓勵學生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多種教育資源的引入,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歷史情境,讓學生全面感知歷史知識。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加上之后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使得國人開始驚醒。如果國人沒有國民意識和家國情懷,國家就會缺少向心力和凝聚力。甲午海戰中鄧世昌不怕犧牲、反擊侵略的愛國事跡,也是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良好素材。這樣將各種家國情懷教育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營造開放包容、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受到激勵和教育。

(三)用歷史故事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高中歷史課程的知識體系復雜而龐大,而且內容的時間跨度也非常大。單純的理論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講故事,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開發學生的智力。如在教授“鴉片戰爭”一課時,許多學生對林則徐的結局很關心,為此,教師利用林則徐防衛新疆的故事拓展教學空間:林則徐因虎門銷煙而聞名中外,為時人所稱頌。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林則徐被構陷革職,發往新疆戍邊。雖然被革職,但林則徐并沒有將個人前途放在心上,他擔心的只有國家。在赴戍途中,他滿懷悲憤地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到了新疆,他不顧年老體衰,對南疆八城進行了實地勘察,給予西北邊防以高度重視。他發現沙俄對中國北部虎視眈眈,于是向伊犁將軍提出了“屯田耕戰”、有備無患的主張,這也為中國近代“塞防論”提供了理論基礎。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他領導群眾興修水利,大力推廣坎兒井和紡車。直至臨終,他仍告誡國人警惕沙俄。果然,在林則徐死后,沙俄不斷吞并我國領土,北方大片領土失守。這位偉大的愛國者,不僅有著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的決心,而且高瞻遠矚、勤政務實。因此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是值得尊敬的精神領袖,也是應該學習的榜樣。這樣在課堂中借助名人故事來開展教學,可以增強家國情懷教育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巧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和媒體資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家國情懷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單純的講授式教學,難以全面解釋家國情懷的豐富內涵,也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具有容量大、形式多樣、使用方便等特點,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的多樣性、新穎性,使教學事半功倍。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家國文化,接受家國情懷教育。如在教學抗日戰爭這段艱苦卓絕的歷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抗日戰爭有關的電影或者紀錄片片段,如《南京!南京!》《地道戰》《黑太陽731》中的片段,借此讓學生了解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以及中國人民團結抗戰的壯舉,讓學生對民眾赤誠的愛國之心、戰士們堅定的信念、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有直觀、深刻的感受。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紀念抗戰、緬懷抗戰先烈的音樂短片,如《血染的風采》《淞滬戰歌》等,讓學生跟著哼唱歌曲,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雄壯、激昂的旋律里。這樣借助多媒體來教學,能夠增強教學的感染力,給學生的聽覺、視覺以有效的刺激,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家國情懷方面的熏陶和教育。

(五)運用鮮活的素材進行家國情懷教育

為了拉進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將時事政治、影視作品等鮮活的素材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聯系實際,對民族文化、國家成就產生認同感、自豪感。如在教學“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PPT 展示春運期間人們乘坐高鐵出行的照片,引出最能體現中國發展、中國成就、中國價值的一張獨特而靚麗的“名片”——中國高鐵,利用網絡上有關“中國高鐵新成就”的新聞,講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速鐵路發展和建設現狀。如截至2019 年底,中國高鐵總里程突破3.5萬公里,全球占比超2/3。通過這些實際數據的展示,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等角度思考為什么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績,進而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他們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各類鮮活的素材引導學生探究、體會其中蘊藏的家國因素,有助于實現家國情懷教育目標。

(六)利用歷史事件開展家國情懷教育

在高中歷史課程中,歷史事件是重要的內容。高中歷史教師可結合相關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單元主要介紹了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情況以及我國領導人如何根據世界局勢變化和中國發展需求調整外交策略,打造外交新格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入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沖突事件:2020 年6 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爭中,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突入重圍營救,英勇犧牲;戰士肖思遠突圍后返回營救戰友,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戰士王焯冉在支援途中為了救助被河水沖散的戰友脫險,被淹沒在河水中。教師讓學生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從宏觀角度對該事件進行分析,思考現在的局勢下,最有利于國家發展和國家利益的外交政策。世界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因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略外交的重要性。有效的外交有利于國家富強和民族興盛,而家國情懷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追求國家富強和民族興盛。從微觀的角度來說,個人應發揮自身所長,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這樣,通過分析歷史事件,讓學生認識到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綜上所述,家國情懷是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開展家國情懷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為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優秀公民打好基礎。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高中歷史
談高中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
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歷史教學探析
詩人心底的家國情懷
筑夢家國的最美姿態
詩人的家國情懷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少女情懷總是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