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現狀與思考
——基于S省某高校經驗

2022-12-07 04:12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39期
關鍵詞:非學歷問卷研究生

張 彬

(山東財經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菲律賓克里斯汀大學國際學院)

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與統招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教育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資源,通過計劃外人才培養模式為在職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辦學形式。近年來,我國的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在黨和國家的制度引領下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培養的高層次人才涉及教育、科研和國民經濟建設的各方各面。本文所提及的非學歷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指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課程班的教育。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高等教育有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三大職能,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培訓便是高等院校服務社會職能的體現,它可以很好地將高等院校教學和科研成果延伸到社會經濟發展之中。非學歷研究生教育方式比較靈活,入學門檻低,授課時間短,可選擇專業限制少,為在職人員提供再一次走進校園學習深造的機會。然而,隨著培訓學員的增多,高校在管理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非學歷研究生教育的培訓質量。因此,解決非學歷研究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促進非學歷繼續教育改革成為重中之重。

二、數據來源與方法

為調查案例高?!猄省某高校非學歷研究生教育管理現狀,筆者采用自編問卷的方式,于2022年5月在問卷星通過微信對該校近3年參與公共管理專業同等學力申碩在職研究生班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5個部分的內容:(1)參與非學歷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及影響因素;(2)調查參與非學歷研究生教育的學習狀態;(3)理想的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培養現狀及滿意度;(4)參與該校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培訓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5)參與調查人員個人信息。

本次調查問卷在3個年級的學員微信群中發放,為保證問卷的有效性,筆者提前在微信群中就收集調查問卷的目的及使用做出說明,要求學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問卷填寫,筆者保證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僅用作科研使用。本次共收集到有效問卷67份,其中男性23人(占比34.33%),女性44人(占比65.67%)。本次接受調查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學員以中青年為主,50歲及以下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占總人數的98.51%,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56人(占比84.58%),調查問卷數據采用問卷星網站自帶的功能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有效調查問卷答案的統計分析,結合該校實際工作,筆者做出如下分析。

(一)學員參與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培訓的需求與目的

為了考察學員參與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培訓的需求與目的,筆者以“您參加繼續教育的目的”“您期望參加的繼續教育培訓類型”兩個題目,通過多選題的方式進行調查,具體數據見圖1。

圖1 學員參加教育培訓目的及需求問題分析

在參加教育培訓目的的調查中,選擇“提升學歷,為晉升做準備”的學員占比85.07%,期待參加的培訓類型“學歷提高類”占比88.06%,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現階段國情下,高校中高層次在職教育,對于已經完成高等教育并參與到社會工作中的人群來說,更進一步提高個人能力,提升崗位層級及待遇,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是最優選擇。

對于參與在職教育培訓的人群來說,僅有想法是不夠的,隨之需要為學習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參與在職教育的學員來說才是最困難的。所以在參加繼續教育影響因素部分(見圖2),“學習時間及學習地點”“工作及照顧家庭與學習時間沖突”分別占比74.63%和65.67%,而兩項答案通過交叉統計,同時選擇的學員占50.7%??梢?,工學矛盾對于在職教育學員來說是完全不能忽視的大問題,所以高校在在職類教育的授課方式設計上,也要著重考慮。

圖2 學員參加教育培訓影響因素問題分析

(二)非學歷研究生班教學效果及學員認可程度

筆者統計該校自2019年截至目前的數據,在讀學員共計274人,通過兩門統考課程進入申碩環節的僅有5人,單看這個比例,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從參與問卷的67名學員來看通過率不容樂觀,這就在學員對學校培養模式的滿意程度及學員關注點上找到了關聯(見圖3)。在問卷中,作者設計了2道相關題目,一個是多選題“您認為我校在職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另一道是開放性題目“您認為我校在職繼續教育在培養及管理中有哪些不足,請您給出建議”。開放性題目的回答有效信息為27條,分析提煉出的關鍵詞語,可以看出,學員對于“統考課程針對性輔導”“課程設置的有效性”“作為非學歷研究生學員的歸屬感與教育資源共享”以及“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滿。

圖3 學員對學校培養模式的滿意程度及關注點

由以上調查和分析,結合S省某高校非學歷研究生教育實際工作經驗,得出以下結論。

1.非學歷研究生教育所受重視程度不夠,往往邊緣化非學歷教育。學校在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計等環節,幾乎照搬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模式,這顯然是不符合非學歷教育培養特點和定位的。

2.在職學員本身學習效果會受到工學矛盾的影響,課堂上泛泛進行枯燥的理論灌輸,沒有針對統考課程的專門輔導。這就說明高校在這類教育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上要考慮更多的實際因素,而不是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方案拿來直接使用。

3.缺少專職管理人員,只是在入學、開課、考試及報名等必要環節進行簡單通知管理。很明顯,這樣并不能很好地進行項目管理,也做不到重視學員學習需求的體驗,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員對學校的滿意度。有時為了降低培養成本,將兩個年級的部分課程合并開課,不能做到遵守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

4.校內相關主管部門也并沒有制定完善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來進行指導,只是更多地關注其職能所屬的報考環節的審核,幾乎不會對培養環節的效果及實施進行動態跟蹤。大部分任課教師在授課前并沒有對這類在職教育的目的及意義進行探析,并沒有根據統考課程大綱及內容進行研究分析來進行教學設計,導致學員在學校中會感到學習的內容并不能讓他很好地了解統考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備考更是無從下手。

以上問題概括來說就是:(1)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被邊緣化,培養定位不夠準確;(2)高校相關職能部門政策制度指導不足,培養環節監管不到位;(3)培養單位對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對松散,教學方法落后,與在職人員培養目標不夠吻合,考試通過率低,培養效果不佳;(4)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缺少專業的師資及管理隊伍,學生學習體驗感較差;(5)招生缺少與社會企事業單位聯動培養機制。

四、完善高校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一)堅定終身教育理念,提高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認識,推進非學歷在職研究生的教育轉型

新時期,高校要堅持終身教育理念來指導非學歷在職教育的管理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對非學歷教育培訓的趨勢走向、培養理念、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理論進行研究與探索,形成理論引導。轉變固有理念,將高層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回歸到高等院校繼續教育的本質,發揮高等院校繼續教育的功能。所以,高等院校必須注重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質量,摒棄經濟利益至上觀念,將在職人員的學習與發展放在首位。

非學歷教育在高等教育范疇內的培養占比越來越大。對高等院校來說,其一定要改變只重視國家計劃內學歷教育的現狀,要以實際行動來逐步改變非學歷在職教育辦學定位不明確等問題,在制度以及政策上下足功夫,對非學歷在職教育工作進行宏觀把控,使其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職能。

(二)改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

高等院校應該不斷改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政策激勵高校專職教師參與招收在職學員的教育、指導工作。高等院校的相關職能部門,可以提高培養部門在學生培養領域的自主權,在涉及招收的學生類型、招收學生的標準以及學生培養方式等方面給予一定的自主管理權限。鼓勵教職工在開展橫向項目或對外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積極推薦合作單位技術骨干和高層管理人員來校參加研究生層次的非學歷教育。

培養部門在進行非學歷在職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逐步培養一支相對穩定的管理團隊。在發展過程中要嘗試建立非學歷在職教育的“課程庫”“師資庫”。根據實際情況,高校相關職能部門應允許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和教學、學習資源,以提高非學歷在職教育培訓的基礎優勢。相關職能部門和培養部門務必注重過程管理,學校要組織成立教學督導組,認真做好非學歷在職教育的滿意度調查工作,開展教學及管理等方面的質量督導。職能部門要實現學?,F有教育資源平臺的共享,綜合利用好數字信息技術等平臺,促進非學歷繼續教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在職人員學習的多樣化需求,提高統考課程通過率及申碩率。

(三)推進與企事業單位聯動招生培養,大力開發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資源,共促校企共贏

高等院校要有計劃地整合現有教育資源,主動與周邊社區、各類相關專業協會、企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共同籌劃搭建綜合型合作平臺,把與行業協會、主管部門合作當作發展非學歷教育的切入點,對口培養,提高社會對高層次在職教育的認識。

培養單位應不斷挖掘自身潛在實力,在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模式變革中更高效地應用校內有限資源。深入調研了解所處區域關于在職繼續教育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教育培訓項目,拓展培訓空間。積極爭取獲得企業的支持,校企合作往往能夠在很多方面獲得雙贏。在企業的角度,既能夠獲得更多高素質人才,又可獲得相關技術層面的支持。對于高校而言,在職教育項目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支持,也能在企業中篩選出優秀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導師。

五、總結與展望

在終身教育理念大環境下,構建學習型社會成為教育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作為社會在職人員高層次教育的主要方式,其發展和改革是必要的。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重點考慮在職學員個體差異與心理需求,充分利用網絡手段,構建智能化與媒體化相結合的學習環境,實現在職教育教學時空的開放、校內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課程教學環境的虛擬、學員教學反饋的及時,更好地滿足師生交流溝通的需要,使在職教育各方面向縱深方向高質量發展。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實現各種資源的合理利用,建立更為科學、完善的非學歷在職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才能在該領域的教育管理方面開創更多新局面。

猜你喜歡
非學歷問卷研究生
非學歷教育進入規范管理新階段
讓非學歷教育監管“長牙齒”
新形勢下開放大學在非學歷繼續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非學歷教育實踐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