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循環視域下甘肅及西部通道物流生態系統建設的策略研究

2022-12-08 02:32劉德光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3期
關鍵詞:雙循環

劉德光

摘要:社會高質量的發展及國民經濟水平提升以交通物流運輸為重要基礎,是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西部地區及長江地區經濟帶地區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經貿聯通主要依靠交通物流運輸體系。文章通過分析西部陸海地區,找出目前交通運輸基礎存在運輸通道限制設施建設,物流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不全等問題,提出適合該發展現狀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雙循環;西部陸海通道;樞紐體系

我國西部甘肅、重慶等8個省區,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在開放發展道路上受到嚴重阻礙,外貿物流系統成為我國西部省區對外開放主要難點。西部陸海新通道建立,向北對接歐洲,向南面向東盟,通道構架設計緊密,涉及面廣泛,參與省市較多,物流系統不夠完善,協調制度不均衡建設等均是西部通道建立需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回顧分析西部海陸新通道發展現狀,發展需求,進行歸納總結作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一、西部陸海新通道現實基礎和需求分析

甘肅現代物流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與物流質量規模不相符,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針對現有物流狀況甘肅沿線省市物流發展水平需進行進一步提升。受全球貨物貿易萎縮、國內經濟下滑等影響,我國西部地區外貿供需量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東盟是我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廣西云南重要外貿合作伙伴,占外貿總額一半以上,與東盟的雙向貨物流通,在西部新通道建立后可采取海鐵聯運、跨境公路、跨境鐵路等三種運輸模式?!耙粠б宦贰背h提出,世界貿易格局發生變化,東南亞地區與我國貿易合作應更緊密。隨西部產業步伐逐漸加快,煤礦等大型貨物缺口逐漸擴大,外貿需求持續增加。水運是我國西南地區外貿運輸的重要途徑,重慶港作為外貿運輸的樞紐港口,一般水上運輸時間較長,外貿貨物運至重慶港,自長江向東運至上海,自上海轉運至東南亞,運輸時間長達35天,自東部地區出海,經過三峽瓶頸地帶,貨物流通效率受到嚴重影響。三峽貨物通過量早在2011年就已經超過預計貨物通過能力,2018年三峽運輸貨物船舶待閘時間長達200小時,延長貨物出口時間,嚴重限制長江經濟帶建設及內陸開放建設。陸海新通道建立后,貨物經陸海新通道,通過鐵路向南運輸至廣西,自廣西北部通過海運運輸至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等,運輸時長較向東出海短約20天。使用海運從東南亞地區運至歐洲國家水運運輸時間長達40天以上,中國貨物運經陸海新通道運輸至歐洲運輸時長僅需要19天。西部海陸新通道建立后交通運輸現狀得到顯著改善,采用多模式運輸;其中,海陸聯用是指重慶、四川等北部港口鐵路與東盟國際航線連接,建立跨境公路,通過跨境公路將我國廣西、云南等西部地區與老撾等東南亞國家連接,建立跨境鐵路,將我國云南廣西等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地區連接。建立多通道格局;包括東、西、中3個通道,起自重慶經柳州至北部出??跂|通道;起自成都經瀘州至北部出??诘奈魍ǖ?;起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出??谛纬芍型ǖ?。建設多樞紐布局;重慶、成都等國際性的轉運樞紐,北部灣門戶巷,海南楊浦區集裝箱樞紐,邊界口岸樞紐及節點物流樞紐。

二、甘肅及西部智慧物流系統面臨的挑戰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地區不斷推進,促進生產要素資源及商品的快速流通,增加外貿物流需求,也為沿線省市在物流交通基礎建設和數據處理等多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甘肅等西部地區,受地理環境影響,物流業的發展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基礎設施薄弱、大量數據信息交換不均、物流企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在政府的支持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開放的信息交換、快速的物流轉移和實用的基礎設施的物流管理系統。不完善物流體系,宏觀角度看,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立以西部8省區分工協作為原則,以現代物流網絡、物流設施及物流技術為主要建設技術,以實現8省區內部貨物流動,強化配置資源,促進8省區發展為目的,促進發展過程。微觀角度看,西部海陸新通道,是以西部8省選擇最佳方式及途徑,盡量降低費用及風險,保證貨物從8省運至其他省市或境外。我國西部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西部海陸新通道在廣西北部及重慶蘭州相對集中,其他地區相對落后。省際道路建設不夠平衡,省際公路收費、關卡環節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減少省際通道關卡及收費項目是西部海陸新通道建設重要舉措。國內運輸通道存在瓶頸,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主要運輸模式是海鐵聯運,國內部分主要運輸通道均有程度、重慶出發至北部灣口,西線通道未貫通,存在運輸能力不足問題,有待提升??缇宠F路方面,縱向3條通道構成中國-中南半島走廊,自曼谷會和通向新加坡。南寧通過廣西憑祥口岸,經昆明通過云南河口口岸,通向河內。中線鐵路境內、境外通道均處于建設中。西線通路境外鐵路處于計劃階段,境內通路處于建設中。公路方面來看,存在8個廣西邊境口岸,12個云南邊境口岸,但整體設施條件均有待提高。在跨境公路方面,西線通道現狀由成都通過成渝、內昆等到達北部灣,存在客車混行單線鐵路現象,速度較慢,南向運輸能力僅為申報一半。運輸建設不全,在物流交通建設過程中,運輸場站、交通樞紐等公路鐵路是實現鐵路聯運的關鍵結構,是開展基礎條件,但運輸銜接方面存在較大困難。隨著物流建設發展,輸運建設受到重視,西部陸海新通道涉及鐵路專用通道正處于發展階段,受資金及體制制度影響,專用線在規劃上存在不足。滋補海陸通道建立過程中,空間布局方面存在問題,樞紐設施距離較遠較分散,運輸成本增加,占用城市建設資源。

三、西部陸海新通道智慧物流交通樞紐網的架構設計

西部海陸新通道位于我國西部地區,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海上絲綢之路,連接長江經濟帶,在我國西部對外發展,區域協調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通道包括中、東、西三條,兩條起自重慶,均通向北部灣出口,一條起自瀘州通向北部灣出口。建立重慶、成都至北部灣出口鐵路運輸通道,通過升級改造成都至隆昌段等,完善網絡運輸途徑。建立國際機場空港鐵路貨運站,加快成都鐵路樞紐東南環線設置,提升綜合交通運輸能力。支持重慶、成都等物流樞紐建設自動化站,完善物流設施裝備。加強物流運輸組織,開通重慶、成都至北部灣港口直達列車,加強物理運輸組織。將重慶、廣西等制造業為重點,面向東南亞市場,建立全產業鏈物流服務。完善重慶、貴陽等鐵路口岸通關設施,強化重慶、成都等經濟示范區的帶動作用。

四、應對策略

甘肅省作為完整的經濟單元,加快經濟發展需走物流經濟一體化道路,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重要途徑是實現沿線省區物流經濟一體化重要手段。西部海陸新通道實現建設一體化發展策略機制建立處于基礎階段,實施框架停留在存在意向,局限性小部分嘗試,西部新通道物流系統一體化建設中,運營機制及運營模式方面需要加強協調。我國西部8省新通道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示范工程。西部海陸新通道物流系統一體化建設屬于區域發展戰略,是以點帶面,面帶成體的重點發展建設,加強省際公路鐵路建設提升物流一體化建設均為區域性發展,均涉及行政主體。以行政策略為基礎建立不同省市地區之間協調機制是西部新通道建設物流系統一體化的重要工作基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沿線省區發展差異存在歷史性差異,完善物流系統建設應著重了解沿線省區效率問題,沿線省區物流行業中涉外行業應爭取外貿競爭力,創新發展技術,培養自主品牌,成本優勢質量優勢。按照沿海省市一體化和自由貿易區發展的需要,海岸港口重點建設,建設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充分完善港口功能,優化港區功能布局,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降低港口貨物對城市發展影響。以港口為重點,加強遠洋干線和近洋航線輻射覆蓋,擴大內貿航線覆蓋,加快集裝箱干線港口建設。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應得到持續推進,推動鐵海聯運,完善集裝箱運營信息平臺,展示新型海聯運輸示范效應。運輸通道。沿線省區建設物流系統一體化過程中,在與其他國家及地區進行外貿合作中,重點觀察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提前做好規劃,降低風險因素,規避風險。沿線省區的地方政府以法律政策為基礎對沿線省區物流建設,道路經濟活動等進行合理規劃,通過政策手段調整控制通道經濟活動。沿海地區特色經濟體系應得到有效發展和完善,沿線省區清潔能源,農產品加工等工作應得到適當發展,中高端產業出口比重得到擴大提升,產品高端化發展。建立沿線省區高速鐵路建設換乘,實現客貨分離,建立現代化建設網,加強沿海港口及國際陸港合理分工協作,解決多樣物流延續對接。西部新通道的建設中,跨境鐵路、公路及海鐵聯運,均存在各自特征優勢,泛亞鐵路公路的建設相比海鐵聯運而言,存在不確定因素更大,伴隨我國與東盟雙向貨物流通外貿往來持續增加,交通設施基礎建設逐漸成為國際形勢發展方向,我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逐漸得到推動。中國面向中南半島重要交通基礎建設網是建設中線通道,在泛亞鐵路公路通道中,中線通路為中國至新加坡最短運營距離,存在較高運營優勢??紤]開設中國至印度洋出???,沿線國家中,老撾與我國在政治層面上關系相對平和穩定,泰國馬來西亞等經濟較發達,故我國與中南半島國家交通建設較為重要。應明確樞紐定位及功能,重慶市與長江經濟帶交匯,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樞紐港口,因其在“一帶一路”中的獨特優勢,重慶市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交通建設中重要運營中心。在水運運輸方面,重慶市可重點發揮特殊優點,但在航空運輸過程中,成都延續行使組織中心優勢,代替重慶市為交通運輸樞紐發揮航空運營優勢。北部灣沿海港口在西部新通道建設中存在重要作用,集裝箱運輸重點發展港口是欽州港,國際商貿游輪等物資運輸重點發展港口為北海港,冷鏈集裝箱運輸重點發展港口為防城港。在長江上游樞紐港口中,重慶港為重要樞紐定位,內河港口中,處于四川省核心港口地位的是瀘州港,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大宗散裝貨物運輸采用宜賓港作為重點發展港口。物流服務的核心是運輸組織,在傳統意義上,道路和港口在不同的運輸組織模式之間具有高度的商業化,進一步強化營銷和物流營銷的運輸組織理念,改革運輸組織方式,對促進運輸方式的無縫連接,加強運輸組織能力存在重要意義,其具體對策包括:建設信息化物流平臺,提高調度指揮能力,促進企業集中驗收和同類運輸需求有序結合,科學開發運輸能力分配系統,優化在線運輸組織等。建立綠色物流交通,面對空間、資金、環境保護等限制,物流交通必須切實轉向集約化、內涵化轉化,通過可持續發展軌道,提高交通供給質量及效率。交通盧瑟發展水平應得到有效提升,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建設理念,推進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污染防治和交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優化貨物運輸和城市客運結構,提高運輸能力,確保運輸安全。繼續加強道路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加強重點區域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研究建立雙重防范機制,提高安全監管和處置能力,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

五、結語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立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外貿發展,對外向型發展存在重要意義。物流交通設施建設是當前發展最重要目標基礎,物流交通運輸現狀分析,識別需要解決問題,針對性提出發展策略,綜合物流交通運輸系統得到有效建設,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

參考文獻:

[1]段艷平,江奔騰.廣西產業高質量發展導向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基于交易費用理論視角[J].改革與戰略,2020,36(08):7.

[2]咼小明,黃森.“陸海新通道”建設下東盟國家制度環境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效率——基于超效率窗口DEA和空間面板模型[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06):74-85.

[3]宗會明,杜瑜,黃言.中國西南地區—東南亞國家陸路交通可達性與城市空間聯系格局[J].經濟地理,2020,40(05):9.

[4]王海寧,張婉琳,季鐵.面向社區的數字化社會創新——以“新通道·三江源”水監測創新研究與實踐為例[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9,39(01):222-227.

[5]王景敏.“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系統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9,364(05):83-85.

[6]陸華,汪鳴,杜志平.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中東歐國家物流績效對比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03):11.

[7]戚遠航,蔡延光,蔡顥,等.帶容量約束的供應鏈物流運輸調度問題的雙層變鄰域蝙蝠算法[J].電子學報,2019,47(07):1434-1442.

[8]蔡延光,戚遠航,蔡顥,等.物流運輸調度問題的混沌煙花算法——基于多車型供應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9,55(03):243-249.

[9]馮正強,劉婉君.物流績效對中國機械運輸設備出口三元邊際的影響——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板數據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01):49-57.

[10]李麗瀅,付寒梅.考慮多種運輸方式的整車物流服務供應鏈訂單分配問題[J].計算機應用,2019,39(06):1836-1841.

[11]丁一,王玉婷,梁承姬.地下物流系統對集裝箱運輸網絡的影響分析[J].制造業自動化,2019,41(11):118-123.

[12]戢曉峰,劉丁碩.物流產業效率與交通優勢度耦合協調水平測度——以中國36個主要城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9,283(02):61-68.

[13]劉思婧,孫文杰,李國旗.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重慶市物流企業優勢區位及影響因素研究[J].地理科學,2020,40(03):62-69.

[14]王海峰,田強,李金華,等.“一帶一路”沿線省份物流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隨機前沿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20,37(10):8.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廳創新基金項目“雙循環視域下甘肅通道生態經濟融合發展的策略研究”(編號2021A-203)。

(作者單位: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猜你喜歡
雙循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把握時機,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體面勞動”的實現促進“雙循環”內生動力
雙塔雙循環濕法脫硫系統SO3脫除率及排放測試
雙塔雙循環脫硫系統超低排放運行優化研究
打造內外“雙循環”安全生態系統
亨通集團:暢通“雙循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張明:如何系統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