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記者如何深入基層抓“活”新聞

2022-12-10 21:01馬莉楊睿邢臺廣播電視臺
環球首映 2022年9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百姓工作者

馬莉 楊睿 邢臺廣播電視臺

當前大環境的形勢發展之下,新聞越來越成為黨和政府同人民進行連接和交流的紐帶。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正確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在深入基層中不斷走進群眾生活、傾聽民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新聞使命,全身心地為人民群眾發聲。這就需要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真正地從基層出發,抓取和發現群眾身邊鮮活的事物,發掘能夠深入民心的新聞素材。

一、電視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抓“活”新聞的重要性

目前來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電視和一些媒體合一作為傳播媒介向一些獲取新聞有障礙的地方傳達國家的正確的方針和政策,這些媒介是聯系人民和國家的信息紐帶。而電視新聞工作者的任務就是通過這些媒介將國家的政策方針播送給人民群眾,將人民群眾的問題和需求反映給黨和人民政府,傳達民情。[1]“活”新聞就是反映社會的一種手段,是服務社會和民眾的一種存在。電視新聞工作者作為一份相當神圣的工作,需要新聞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健全的人格和體能,擁有對抓“活”新聞的崇尚和向往,對新聞工作的積極性,對黨的新聞事業的支持和贊同??v觀目前的新聞行業,多數為年輕的高素質人才,確實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但還是缺乏對“活”新聞的認識,尚且不能夠認識到“活”新聞的關鍵和重要性?,F階段的新聞傳播多數以轉載的形式傳播,獲取“活”新聞數量相當有限。想要抓“活”新聞,急需走進基層、走近百姓生活,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真正懂得最“活”的新聞在腳下,在基層,在人民群眾中。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要堅守職業操守,堅定不移跟著黨的方針走,正確引導輿論導向。[2]真正走進基層,使國家政策和方針更好的落實,能夠刺激群眾提供新聞素材,這對新聞行業抓取“活”新聞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電視新聞工作者走進基層抓“活”新聞的意義

(一)豐富電視新聞工作者的人生閱歷

只有與大地貼的足夠近了,才會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基層就是他們的大地,基層就是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走進事件本身。只有新聞工作者真正走上了基層才能夠了解基層,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反映基層問題。只有走進了基層才能夠知道天空有多廣闊,基層的生活多姿多彩。[3]基層的田間地頭、工地和野外,還有街道社區都是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走進的地方,這些農民、工人和社區居民都是電視新聞工作者的采訪對象。這些艱苦的采訪環境和現場能夠使得新聞工作者切實地感受到生活的百般滋味和人生的起起落落,能夠真正地豐富電視新聞工作者的人生閱歷。

(二)加深電視新聞工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越是走進人的生活,越能夠獲得最真實的感受,距離人民群眾越近了,感受就愈加深刻。新聞記者倘若能夠真正地走入基層,走進人民群眾,更加接地氣,就能夠獲得最好的新聞素材,因為最鮮活的新聞都在尋常百姓家,都在田間地頭,在工地,在野外。走入基層才能夠拍攝出有煙火氣的片段,才能夠寫出有溫度的新聞稿子,還原出生活最原本的樣子。在修路現場可以見到揮灑汗水的鐵路工人,感受到城建者的艱辛;在蔬果大棚中可以見到辛勤勞動的人民,感受到碩果累累的喜悅;在脫貧進新居的百姓家中可以感受到百姓對新生活的期待與向往?;鶎拥拿恳粋€鏡頭都值得回味,每一篇真實報道的電視新聞背后都是基層人民群眾最真實的樣子,由此看來,走進基層能夠真正地加深電視新聞工作者對生活的熱切感受。

(三)使得電視新聞工作者獲得群眾意識

群眾作為新聞的主體,因此群眾關心的事件應當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在基層生活和取材能夠更加幫助電視新聞工作者獲得群眾意識。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要做到關心群眾和支持群眾,關心群眾就代表關心新聞事業,而支持群眾就是支持新聞事業。做到充分尊重群眾的勞動和精神成果,將群眾作為鮮活的新聞載體來創新新聞思維,不斷刷新自己對新聞邏輯的認識,提升自身的新聞價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使得電視新聞工作者真正的獲得和增強群眾意識。

(四)升華記者的新聞理念和思想

情系黎民百姓,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工作的使命和責任。走進基層,深入基層不是去體驗生活,而是去獲取新聞價值,基層就是幫助電視新聞工作者發現新聞價值,挖掘新聞價值,然后對挖掘出的新聞價值進行報道并最終達到弘揚新聞價值的目的。深入基層能夠使得新聞工作者更加清醒地看到群眾的殷切期望,看到群眾的所思所想,能夠真正地以百姓的視角來正確地看待新聞本身,看待基層事件,從一線出發,把一線的心聲傳達、放大出來,擺脫圍繞領導轉的宣傳思維意識,清醒的站在群眾一邊,真正地了解新聞本身,能夠不斷升華電視新聞記者對新聞理念和思想的理解。

三、電視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抓“活”新聞路徑研究

(一)電視新聞記者應勤于在基層活動

基層作為電視新聞的活水來源,是發掘百姓精彩故事,熱點新聞的好地方。不論是農村的田間地頭,還是工廠一線生產,還是社區街道,百姓的一日三餐、家長里短都是挖掘基層新聞的好地方。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首當其沖的應當勤于走進基層,將自己的工作融于基層生活,將話筒與鏡頭作為傳播媒介,對準基層百姓生活,用筆桿記錄下人民群眾百姓最最真實的生活現狀。勤于走進基層,能夠幫助電視新聞工作者近距離感受百姓生活,能夠捕捉生活中的處處細節,與群眾打成一片,傾聽百姓的心聲,體會人民群眾生活疾苦,增強電視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創新與理解,使得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職業生涯更加明確,更加鮮活有生機與活力。[4]勤于在基層活動,不單單指次數上的勤,還應指質量上有所保證,這是一種對新聞工作的職業操守和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尊重。需要電視新聞工作者有目的和計劃的走進人民生活,走進群眾內心,傾聽群眾聲音。電視新聞工作者不應只是浮躁地完成任務進入基層,應當對群眾抱有感情,抱著扎根的心態駐足基層,具備服務群眾的意識和對工作的敬業心態,只有深入到企業中,走進鄉村生活,去往科研一線制作中,堅守自己工作崗位,勤于采訪,才能夠真正地寫出更加真實和高質量的新聞稿。這需要電視新聞記者一直堅守一線、堅持不懈,經過時間的沉淀才能夠帶來的最鮮活的新聞素材。

(二)做一個接地氣的電視新聞工作者

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工作者不應當是高高在上且優越感十足的記者,而應當俯身看到夾角和裂縫、謙虛好問,與群眾聯系密切、接地氣??v觀現在的新聞界,電視新聞工作者尚且還不能夠做到深入基層,放低自己的姿態,在采訪中尚且不能專注于被采訪人,走馬觀花不辦實事。新聞稿寫出來的往往是些空話、大白話不知道創新,行為上也脫離了群眾。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當能夠看見底層生活,走近基層群眾,放下自己的高身段,將基層群眾記在心間,不斷到基層中去,從人民群眾身上找亮點,好的素材往往在腳下、在基層、在人民群眾的身上,要學會從百姓的生活中發現和挖掘需要的創新素材點,做一個真正的接地氣的新聞工作者。新聞記者之路道阻且長,基層的“活”新聞素材更是取之不盡,需要的是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真正地扎根基層,不斷地發現和挖掘這些“活”新聞,能夠做到心系百姓、情在基層,應百姓的呼聲和需要,撰寫最真實的新聞稿,真正為百姓辦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夠豐富自身對新聞的思考,才能夠充實自己,更加積極的開展新聞輿論工作,讓新聞好看,讓國家的方針和政策落實基層,讓基層百姓聲音被黨和政府聽到,切實地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助力。

(三)點滴小事不容忽視

要想新聞報道有溫度、有靈氣,需要新聞工作者走入基層中去,將鏡頭和筆桿對準人民群眾,這樣的新聞報道才最具新聞價值、最具參考性,才能夠真正反映民聲。但縱觀如今的新聞行業,往往是一些大型的事件的報道,反而忽視了一些小的事件、小的故事。這種現象往往就脫離了人民群眾、脫離了基層百姓,難以服眾,小的事件也是百姓身上的真情實感,是切實發生在百姓身上的,是最真實的。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常走進基層,扎根百姓,以基層的視角看待問題,用筆桿傳達出百姓最心底的聲音,將觀眾視線也適當地往小故事、小事件方向稍作轉移,展現出更有靈性更有內涵的新聞素材?;鶎拥男∪宋锿材軌虺纱笫?,小人物也是平凡中不平凡的存在,從小人物身上的小故事反而能夠發現和挖掘非同一般的思想。

(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電視新聞工作者走進基層采訪群眾本身就是一項大的工程,需要不斷地在基層中實踐與學習,不斷地從經驗中總結教訓,在下一次的采訪中避免前邊出現過得錯誤卷土重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向前輩們學習、請教,虛心求教,方得始終,在基層中處處都應當關心到、注意到,不斷積累經驗,總結學習;向有經驗的前輩們請教,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文化素質的綜合發展,做一個真正從基層出發,傳遞民聲的有效新聞媒介;不斷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基層的采訪中需要具備扎實的新聞知識和新聞采訪職業素養,學會吃苦耐勞,不斷挑戰更新的自己,堅守工作崗位,同時要有不斷奉獻的精神,真正扎根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斷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工作過程中除了學習補充自身的專業知識,還可以向人民群眾學習,學習他們的堅毅,不認輸和不放棄的堅定心態,堅守崗位樂于奉獻的善行。

(五)從民情出發,反映民生

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接地氣的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扎根基層,從民情出發,為人民考慮,反映出民生和民聲,在新聞內容和素材的獲取上,要能夠反映民情和民意、民生和民事。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民情,哪里就有民怨,哪里就需要民眾發聲,那么這里就是電視新聞記者應當駐足的基層,就是新聞記者應當舉起話筒,拿起相機和筆桿進行取材的地方。[5]電視新聞工作者在獲取民情時應當針對群眾的差異化進行差異化的采訪,根據被采訪者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生的差異,學歷和經濟上的差異做出判斷,在采訪時采取差異化的采訪技巧,以一種相對輕松的方式進行對話,拉近同群眾的距離,科學性的設計和提問問題。要做到采訪中拉近群眾距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態度可以直接影響基層采訪的結果,甚至會對整個新聞行業產生影響。想要拉近群眾距離,采訪者的態度上首先應當接地氣,以一種平等、相對溫和的態度進行采訪,這種常態化的溝通可以緩解被采訪群眾的心理壓力,放低警惕性,更容易袒露真心,拉近距離;其次,語言上可以在基層中向民眾學習當地特色方言,語言是一種血脈相承,是最接地氣的一種方式,這樣能夠降低群眾的心理防線,敢于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容易促成采訪的成功。新聞工作者應當真正地做到從民情出發,反映民生。

(六)多多思考,全方位地考慮問題

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深入基層和群眾,需要在基層不斷建立社會關系,能夠及時和準確地抓住人民群眾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關注的問題,能夠獲得讀者的喜歡和支持。很多電視新聞工作者雖然于基層能夠吃苦耐勞,能夠走近群眾,但最終寫出的稿子和取得的素材尚且不能夠反映民生,沒有新聞價值。因此,作為一線新聞工作者,在深入人民群眾和走進基層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體系,不斷積累經驗,加強對事件和對人物的思考和判斷,多多思考,從全方面考慮問題本身,獲得有效的新聞素材,不斷改進自身不足,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四、總結

電視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之前,應當懂得基層的真正含義,在工作過程中加強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不斷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的事物變化,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可以轉變為對群眾產生教育意義,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的綜合素養,讓新聞真正地融入人民的點滴生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百姓工作者
關愛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們
——致敬殯葬工作者
不讓百姓撇嘴罵
百姓記著你
新媒體視域下電視新聞創新發展的幾點思考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百姓看家“風”
亞健康科技工作者
電視新聞的三大功能性硬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