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次全切術治療腮腺淺葉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

2022-12-10 08:14雷建明
哈爾濱醫藥 2022年6期
關鍵詞:淺葉腮腺腺體

黃 靜 雷建明

(1.寧都縣人民醫院,江西 寧都 342800;2 贛南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是頭面部常見腫瘤類型,發病有良惡性之分,臨床以良性最為多見,以腺瘤及腺淋巴瘤最為常見。臨床統計顯示,腮腺區腫瘤中,良性腫瘤占比高達81%~85%,雖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隨著腫瘤的增大,可壓迫周圍神經,引發一系列癥狀及體征[1]。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傳統手術方法通過腮腺淺葉全切術,將腫瘤連同所有腮腺淺葉組織一并切除,雖達到了根治效果,但需要結扎腮腺導管,容易損傷面神經和腺體,術后并發癥多,甚至影響遠期面部外觀及功能[2]。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次全切術在傳統方法上加以改良,僅切除腫瘤及周圍少量淺葉組織,保留腮腺導管和腺體,減少了對面神經的損傷,在確保療效的同時,也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保持面部功能和外觀的完整[3]。實踐證實,對腮腺淺葉良性腫瘤行次全切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4]。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腮腺淺葉良性腫瘤行次全切術的臨床療效,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52例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均經CT 檢查確診,位于腮腺淺葉,邊界清晰,直徑>0.5cm;②手術病理檢查證實為良性腫瘤;③行擇期手術治療,無手術禁忌;④充分知悉本研究,加入依從性好。排除標準:①深葉腫瘤及惡性腫瘤;②直徑≤0.5cm;③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障礙;④臨床資料不完整;⑤精神、意識異常。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腮腺淺葉全切除術,術前CT掃描腮腺區,確定腫瘤信息;全身麻醉,患者頭偏向健側,于腮腺區耳屏前行S 形切開,向下頜角至舌骨大角,尋找頸闊肌,翻瓣尋找面神經下頜緣支,并解剖分離,再翻起腮腺淺葉后切斷結扎,解剖面神經總干及分支,結扎腮腺導管,將腮腺淺葉完整切除;創面止血,留置負壓引流管,縫合創面,結束手術[5]。觀察組使用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次全切術,體位、麻醉、翻瓣方法同對照組;根據病灶部位選擇不同切口,耳前區腫瘤,取下方切口,腮腺后下極腫瘤,取上方切口,縮小翻瓣范圍,以顯露腮腺下部或耳前區腺體為宜,腮腺后下極腫瘤,分離面神經下頜緣支至頸面干,切除腫瘤及后下部腮腺組織,保留上部腺體及腮腺導管;耳前區腫瘤,直接切除腫瘤和周圍0.5~1.0cm 范圍的正常腺體,無需解剖面神經;縫合腺體斷面,止血并沖洗,留置引流管,結束手術[6]。兩組術后處理方式一致。

1.3 面神經損傷標準 共分5 度。1 度:外觀靜態正常,運動時可有輕度異常,屬于輕度面神經功能障礙;2 度:外觀靜態無異常,眼瞼、嘴部、眉毛活動時伴隨輕微痙攣或不對稱,屬于中度面神經功能障礙;3 度:靜態外觀輕度畸形,患側肌張力下降,用力可閉合眼瞼,無法抬眉,嘴角不對稱,屬中重度面神經功能障礙;4 度:靜態時外觀不對稱,患側肌肉部分攣縮,眼瞼無法完全閉合,屬重度面神經功能障礙;5 度:靜態外觀明顯不對稱,患側肌肉攣縮、無明顯肌張力,眼睛無法閉合,面神經完全麻痹[7]。

1.4 觀察指標:①記錄手術指標及住院時間;②統計皮下積液或涎瘺、面部凹陷畸形、暫時性面癱、耳顳神經綜合征、耳垂麻木等并發癥情況;③評估術后3 個月SF-36 評分,包含8 個維度,各最高100分。

1.5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用SPSS21.0 軟件版本,均數±標準差(±s)、率(%)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t、χ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

組別 n 男/女年齡(歲)腫瘤直徑(cm)病程(月)病理類型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乳頭狀囊腺瘤 單形性腺瘤 肌上皮瘤 神經鞘膜瘤觀察組 26 14/12 45.78±8.03 1.79±0.54 6.75±2.23 9 6 4 4 2 1對照組 26 15/11 45.43±7.86 1.83±0.57 7.14±2.62 χ2/t/Z 0.775 0.359 0.224 0.391 P>0.05 >0.05 >0.05 >0.05 11 6 4 3 2 0 0.834>0.05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經分支數、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切口長度(cm) 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n=26) 79.84±11.26 6.23±1.62 45.75±12.28住院時間(d)7.18±2.11對照組(n=26) 127.45±16.57 14.79±2.90 70.34±13.65 3.86±0.58 11.02±2.59 t 47.612 8.563 24.592 4.218 4.384 P<0.05 <0.05 <0.05 <0.05 <0.05解剖面神經分支數(支)1.68±0.37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皮下積液或涎瘺、面部凹陷畸形、暫時性面癱、耳顳神經綜合征、耳垂麻木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 [n(%)]

2.3 兩組面神經損傷情況比較:觀察組面神經1度、2 度、3 度、4 度以及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面神經損傷情況比較 [n(%)]

2.4 兩組術后SF-36 評分比較:相比較而言,觀察組術后各維度SF-36 評分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SF-36 評分比較 (分,±s)

表5 兩組術后SF-36 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n=26) 87.63±5.68 86.54±4.72 87.95±5.80精神健康89.47±6.02對照組(n=26) 78.73±5.04 78.13±3.98 79.94±4.57 80.78±5.35 t 8.902 8.414 8.011 8.695 P<0.05 <0.05 <0.05 <0.05活力88.93±5.48 80.04±4.79 8.891<0.05一般健康狀況 軀體疼痛 情感職能87.56±5.15 88.75±5.42 89.69±5.73 78.67±5.28 79.98±4.97 81.19±5.16 8.894 8.875 8.506<0.05 <0.05 <0.05

3 討論

腮腺淺葉良性腫瘤在臨床較為常見,早期無明顯癥狀,外觀也無明顯改變,較難診治,且良性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待增大后可觸及無痛性腫塊,一般活動性好,表面光滑,部分合并粘連。若無明顯癥狀表現可臨床隨診,無需特殊處理,若腫瘤增大、引發相關癥狀,則需要手術切除[8]。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是保障療效及安全性的關鍵。傳統方法通過切除腫瘤及全部腮腺淺葉組織,雖能達到根治效果,但腮腺結構復雜,其內包含的神經分支較多,術中容易損傷面神經,還可因切除范圍較大導致腮腺萎縮,引發腺體功能障礙,致使術后可發生多種并發癥,甚至引發面部凹陷畸形,整體療效不能令人滿意,臨床開展明顯受限[9-10]。

近年來,臨床不斷改進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手術方法,腮腺淺葉次全切除術的應用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一術式切除的范圍明顯縮小,能夠在較小的切口下進行操作,需要分離的面神經分支減少,從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腺體、主導管及其分支,減少對腮腺正常功能的影響,并大大降低了對面神經的損傷風險,減少對血管的離斷,術后并發癥幾率低,恢復效果更好[11-12]。腮腺淺葉良性腫瘤次全切術不僅能完整切除腫瘤,而且切除范圍小,僅需切除部分淺葉腺體,有效保留了腮腺結構和功能的完整,降低神經損傷、感染、面部凹陷畸形等并發癥風險,達到較為滿意的療效及安全性[13-14]。因此,這一術式更為嚴謹、高效,有顯著優勢。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手術指標、并發癥、面神經損傷、生活質量等指標上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了次全切術的優越性,術中暴露及牽拉的組織減少,降低面神經損傷幾率,且切除的范圍縮小,使得術后不易面部凹陷,還保留了腮腺分泌功能及導管的完整性,利于涎液經導管排泄,從而維護了腮腺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15]。

綜上所述,腮腺淺葉良性腫瘤行次全切術的臨床療效確切,手術更為微創、高效,大大減少了創傷范圍及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適合優先使用。

猜你喜歡
淺葉腮腺腺體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圖像中乳房和腺體自動分割
腮腺區域性切除術在腮腺良性腫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保留乳頭乳暈復合體的乳房切除術治療少腺體型乳腺癌的效果觀察
宮頸上皮內瘤變累及腺體的研究進展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動態增強MR表現
區域性切除術對腮腺淺葉良性腫瘤的治療效果觀察
超聲檢查對腮腺腫大的診斷價值
棉花色素腺體的研究進展
腮腺脂肪瘤:1例報道及文獻復習
一次性使用無菌沖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