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齡婦女生育間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022-12-13 02:52吳桂明李玉艷產后避孕項目組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2年8期
關鍵詞:婦幼保健間隔生育

張 婭 吳桂明 劉 玉 李玉艷 車 焱* 產后避孕項目組

1.貴州省習水縣婦幼保健院(564600);2.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生育間隔為2~5年[1]。生育間隔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生育水平與生育質量,也直接影響著一個家庭的生命周期,有效調節家庭人口年齡結構和立戶結構,關乎下一代福祉[2-3]。本研究于2017-2018年在我國15個省市自治區60家孕產機構調查產后育齡女性18 045人,本文分析其中生育≥2孩婦女的生育間隔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我國制定合理生育間隔干預行動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機構的選擇

在我國東部(福建、吉林、浙江、天津、上海)、中部(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和西部(貴州、新疆、寧夏、廣西、重慶)地區選擇了15個省市自治區,由各省市自治區項目協調員提供10家助產服務的候選醫院,由項目主持單位從中隨機抽取三級綜合、三級???、二級綜合、二級??漆t院各1家,共計60所醫院參與此次調查。

1.2 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為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入選醫院分娩,且分娩年齡≥20歲的產婦,調查時間為2017年8月-2018年1月。首先由項目負責單位通過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字,為每所醫院在上述時間內隨機選擇1個月,按分娩時間通過醫院住院病例記錄依次調查300名產婦,了解其年齡、教育、職業、民族等人口學特征,本次分娩時間、既往妊娠史、妊娠結局以及妊娠終止時間、生育子女數量、性別、避孕史等情況。對調查對象中生育兩孩或多孩產婦的生育間隔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本次調查獲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PJ2017-17)。

1.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采用頻數和構成比描述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利用方差分析比較不同特征調查對象生育間隔差異,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探索生育間隔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60所醫院共計調查活產后1~2年的婦女18 045人,其中6684人(37.0%)有子女≥2個,為本文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以25~34歲(66.3%)為主;大專及大學學歷占比最多(34.6%);漢族占85.0%。研究對象中54.5%有人工流產史,其中≥2次流產史占23.4%。47.4%的對象本次分娩方式為剖宮產。17.8%的研究對象僅有女孩無男孩,18.4%的對象僅有男孩無女孩。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2.2 不同特征調查對象生育間隔比較

6684名調查對象中,平均生育間隔為(65.0±44.4)個月,其中生育間隔>60個月占比最高(42.7%),生育間隔<1年僅占1.7%。平均生育間隔以東部研究對象最長,中部次之,西部最短,且隨研究對象的年齡增加而增加。除研究生組別外,生育間隔隨教育水平上升而下降。漢族婦女生育間隔長于少數民族。流產次數越多,生育間隔時間越長。陰道分娩女性生育間隔短于剖宮產女性。已生育男孩越多,生育間隔月越長,但已生育女孩數越多,生育間隔越短。不同職業女性生育間隔接近。除職業外,其他特征不同組別的女性妊娠間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調查對象生育間隔比較

2.3 生育間隔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差異的因素為自變量擬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孕婦年齡、教育水平、民族、分娩方式、既往流產史、男孩數、女孩數對生育間隔均有影響。見表3。

表3 生育間隔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結果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在二孩政策開始實施的2016-2017年,37%的產婦生育二孩或多孩,其生育間隔超過了5年[(64.95±44.38)月],略低于杜明鈺等[4]2005-2013年昆明地區婦女的研究結果[(68.3±1.1)月],高于張彪等[5]2009-2017年浙江產婦的研究結果[(27±11.76)月]。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與調查地區、調查人群以及調查年份有關,尤其是2014年后,我國生育政策逐步放寬,一些大齡女性因為政策放寬而抓緊時間生育,導致本研究的生育間隔較長。本研究在我國15個省市自治區60家醫院開展調查,調查面廣,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學術界一般將生育間隔<6個月界定為過短,而≥60個月界定為過長[6-7],有研究認為,隨著生育間隔的延長,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疾病發生風險會隨之增加[8],我國已于2021年6月開始實施“全面三孩”的生育政策,因此,對于有再生育計劃的孕產婦,服務提供者應告知產后2~5年為合理的生育間隔,鼓勵女性適時生育。

本研究結果表明,孕婦年齡越大生育間隔越長,可能與調查時正逢生育政策放寬的時間節點有關,因為一些符合新的生育政策的高齡女性加入了生育隊伍,年齡越大,再生育間隔越長。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者生育間隔時間越短。一方面,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有更高的健康意識和優生優育理念[9],因此生育間隔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收入水平較高,能為生育孩子創造了更好的經濟條件,從而縮短生育間隔[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生育的男孩或女孩數越多,生育間隔越短。以往的研究認為前一胎是男孩的生育間隔比前一胎是女孩的要長[11]。Maitra與Pal等[12]認為,由于男孩偏好,生育女孩之后再生育意愿更強,導致生育間隔縮短,以提供更多生育男孩的機會;但也有學者提出,由于生育孩子后,母乳哺育期將會縮短,而女嬰往往受到歧視,從而導致生育間隔縮短[13]。

本研究還發現,漢族的生育間隔長于少數民族,這是因為在2014年之前,少數民族的生育政策相對較寬,2014年后,部分大齡漢族婦女在育齡晚期享受生育二孩政策而至生育間隔較長。剖宮產女性的生育間隔長于陰道分娩,可能是因為剖宮產后需要恢復的時間更長所致。

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受調查時間的限制,沒有詳細了解育齡婦女既往妊娠期間的患病情況及不良妊娠史等,例如與子宮結構和功能相關的疾病罹患情況、唐氏綜合征等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的不良妊娠結局等,因此不能通過多元分析控制更多的潛在混雜因素;二是目前大多數研究聚焦生育間隔與妊娠結局的關系,鮮有研究報道生育間隔時間及其影響因素,因而本研究缺少參考研究以對比。

總之,本研究發現,我國2015-2016年產婦的生育間隔略大于5年,女性年齡、教育、民族、分娩方式、既往流產史和子女數均對生育間隔有顯著影響,生育政策放寬可能是本研究生育間隔較長的主要原因。鑒于生育間隔過短(<2年)或過長(>5年)均不利母嬰健康,社會、醫療機構應當積極宣傳合理的生育間隔意識,讓育齡婦女樹立正確的妊娠觀念,同時還應根據個人、社會或經濟因素給予恰當的個人生育建議,為育齡婦女提供孕前咨詢。

[產后避孕項目組主要成員:車焱、李玉艷(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計劃生育藥具重點實驗室)、周遠忠(遵義醫科大學)、程同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董曉靜(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胡曉宇(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黃小琛(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蔣麗(廣西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蔣麗芳(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駱永鳳(吉林省婦幼保健院)、呂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喬光莉(寧夏區衛生計生生殖健康技術指導服務中心)、宋建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王建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夏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計劃生育研究所)、袁冬(天津市和平區婦產科醫院)、張林愛(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周燕飛(長沙市婦幼保健院)]

猜你喜歡
婦幼保健間隔生育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2014~2018年門急診手足口病的病原構成變化
間隔問題
間隔之謎
決不允許虐待不能生育的婦女
應對生育潮需早做準備
婦幼保健機構發展機遇來了
不能生育導致家庭破裂
新醫改下提升婦幼保健院財務管理工作探析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升婦幼保健服務水平
醫改和生育 兩大重點有看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