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陰及生殖道靜脈曲張的孕婦不同分娩方式比較

2022-12-16 02:02王玲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2年78期
關鍵詞:會陰外陰二聚體

王玲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0)

0 引言

靜脈曲張指靜脈伸長、迂曲而呈曲張狀態,孕婦因為妊娠,腹腔壓力增大,靜脈瓣膜承受過度壓力,逐漸松弛,出現關閉不全,同時妊娠后循環血量增加,進一步增加靜脈壓力,靜脈擴張,加重靜脈曲張,因此孕婦亦出現會陰或者陰道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影響靜脈功能,增加靜脈破裂出血風險[1,2],因此亦對于臨床孕婦對于分娩方式有一定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分娩的合并外陰、陰道靜脈曲張病例共96例,其中選擇陰道分娩42例,剖宮產54例。納入標準為足月單胎孕婦,剖宮產組剖宮產手術指征僅因會陰或者生殖道靜脈曲張。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內外科疾病,合并有其他剖宮產指征孕婦。收集孕婦相關資料,包括年齡、孕周、孕產次、分娩前后血紅蛋白值,臨床評估出血量,胎兒體重,分娩后血D-D聚體,分娩后住院日,抗生素應用等情況。

1.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數據以中位數(P25,P75)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均為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年齡21歲-45歲,陰道分娩組VS剖宮產組:(30.14±3.96)歲VS(30.98±4.50)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無統計學差異;孕周37-42周,陰道分娩組VS 剖宮產組:39(38,40)VS39(38,3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孕次1-5次,陰道分娩組VS剖宮產組:2(1,2.25)VS2(1,2.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曲張部位

陰道分娩組中,其中外陰靜脈曲張共36例,陰道靜脈曲張4例,其中外陰及陰道均有靜脈曲張1例,外陰及下肢靜脈曲張1例;剖宮產組中外陰靜脈曲張36例,外陰及陰道靜脈曲張6例,外陰及下肢靜脈曲張4例,陰道靜脈曲張7例,外陰、陰道及下肢均有靜脈曲張1例,如表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曲張靜脈部位分布(例,比率)

2.3 產次

陰道組經產婦為20例,初產婦22例,剖宮產組初孕婦39例,經產婦15例,P值<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合并有會陰和或陰道靜脈曲張初產婦更傾向于剖宮產分娩,經產婦更傾向于陰道分娩,如表2。

表2 2組初產婦與經產婦分析(例,比率)

2.4 2組孕婦生產時新生兒均未發生窒息,未發生嚴重新生兒并發癥;陰道分娩組中,產鉗助產3例,側切13例,中切11例,陰道壁裂傷9例,發生產后出血5例;剖宮產組術中發現3例盆腔嚴重靜脈曲張,1例雙側闊韌帶靜脈曲張,2例子宮下段靜脈曲張,未發生產后出血,無其他嚴重并發癥發生。

2.5 胎兒體重與臨床評估出血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從臨床評估角度,分娩方式并不會影響出血量;產后血D-二聚體情況比較,剖宮產組產后D-二聚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娩后住院日及抗生素治療時間比較,陰道分娩組中產后抗生素使用率(9/42,21.43%),剖宮產組產后均常規使用抗生素;2組均有統計學意義,如表3。

表3 2組胎兒體重、臨床評估出血量、產后D-二聚體、分娩后住院日及分娩后抗生素使用

2.6 統計分娩前后血紅蛋白情況,依血紅蛋白下降情況間接評估出血情況,分娩前2組血紅蛋白情況無統計學意義,分娩后剖宮產組血紅蛋白高于陰道分娩組,有統計學意義;分娩前后血紅蛋白差值兩組有統計學意義,通過血紅蛋白下降情況分析,剖宮產組血紅蛋白下降較陰道分娩組少。

表4 2組前后血紅蛋白情況比較(±s)

表4 2組前后血紅蛋白情況比較(±s)

項目 前血紅蛋白 后血紅蛋白 差值 t值 P值陰道分娩 119.98±13.34 105.18±14.56 14.79±11.78 7.74 0.000剖宮產 119.07±10.61 115.22±9.56 3.85±8.11 3.49 0.010 t值 0.36 -3.723 5.28 P值 0.716 0.000 0.000

3 討論

3.1 出血情況

會陰和或生殖道的曲張靜脈,靜脈功能減退,容易出現靜脈破裂、大出血,從而影響母兒安全,因此有些孕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關于出血量的評估,臨床估算法: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目測法、容積法、面積法及稱重法,血紅蛋白差值法為所有孕產婦在入院時及分娩后24h內分別抽血用于檢測血常規,計算分娩前后血紅蛋白的差值。按照產后血紅蛋白每下降10g/L相當于出血量為400mL計算產后出血量。從上述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陰道分娩組和剖宮產組臨床評估出血量無統計學差異;血紅蛋白差值評估2組存在差異,剖宮產組有16/54(29.6%)患者血紅蛋白上升,陰道分娩組有3/42(7.1%)患者血紅蛋白上升;張紅云等[3]的研究表明,對于出血<1000mL產婦,由于產后回心血量增加,血液稀釋,產后24小時測的血紅蛋白含量明顯較低,不能夠根據產后 24 h的血紅蛋白變化不能轉卻反應產后出血量;血紅蛋白差值評估剖宮產組出血量較陰道分娩組低,與陳磊等[4-6]研究結果相同,考慮與以下原因有關: ①剖宮產技術提高,對手術出血警惕性高,及時對患者進行干預,有效地減少手術出血;②本研究對象均為低危產婦。本研究與既往相關研究結論一致[7]陰道分娩組均未發生嚴重母兒并發癥,未發生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鑒于剖宮產存在再次妊娠發生的與胎盤植入相關的嚴重并發癥,因此合并有會陰和或生殖道曲張靜脈的孕婦仍推薦陰道分娩。

3.2 D-二聚體情況

D-二聚體是人體內纖維蛋白被降解的產物,是體內高凝狀態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剖宮產組血D-二聚體高于剖宮產組,與徐建云等[8]研究相符,考慮可能是因為剖宮產手術切口創面大,切口及胎盤剝離面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微小血栓形成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當血栓形成時纖溶系統隨之激活,纖溶酶降解交聯蛋白,使血漿二聚體處于持續升。加之剖宮產術后活動受限,因此血栓形成風險較陰道分娩組高。

總的來說,會陰和或生殖道靜脈曲張孕婦,選擇陰道分娩亦是安全的,同時較剖宮產損傷小,術后血栓形成風險降低,產后恢復快,同時減少住院時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選擇陰道分娩經濟安全。

猜你喜歡
會陰外陰二聚體
產后會陰如何護理
“難言之隱”的針對性治療方法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
降鈣素原、D-二聚體聯合SOFA評分對膿毒癥預后的評估價值
VIDAS 30熒光分析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的性能驗證
無保護會陰助產術配合分娩鎮痛對促進自然分娩的積極作用
不孕癥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變化與妊娠結局
經會陰和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降解物水平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關動脈自發再通的相關性研究
?五個外陰小常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