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教學法”推動線上初中跨學科案例教學初探
——以“走進閩寧鎮”為例

2022-12-16 08:01許蘇娟上海市松江區民樂學校
教育 2022年43期
關鍵詞:閩寧菌草故事教學法

許蘇娟 上海市松江區民樂學校

初中生命科學、地理跨學科案例是2021 年上海市新增設的一門融合學科。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在首次承擔跨學科案例教學任務、沒有固定配套教材資源、教師跨學科專業知識較缺乏等諸多問題的情況下,加之線上教學,這無疑給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增添了更多的挑戰。

對于線上教學而言,傳統教學法表現出較高的局限性,如較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故事教學法”則通過一個故事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教學內容與故事有機融合,引起學生興趣,利用情節發展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本課結合網絡授課平臺ClassIn 軟件的優勢,以我??鐚W科案例教研組自編案例——以電視劇《山海情》為背景,以“走進閩寧鎮”為題,通過講述閩寧鎮的搬遷、治理與發展的故事,進行線上跨學科案例教學初嘗試,以期為一線進行跨學科案例教學的教師提供理論和實施參考。

一、教學設計思路及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的最新要求,上海市以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學學科中開展跨學科學習的教學指導意見為依據,對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中信息提取與處理、問題分析與質疑、結論闡釋與創新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查。這意味著學生需要運用初中生命科學和地理的基礎知識,在一定的情境下,能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繼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那么跨學科教師首要關注的就是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

“走進閩寧鎮”一課是以全國脫貧攻堅模范閩寧鎮的故事為情境,以“是否同意搬至‘干沙灘’閩寧鎮、搬到閩寧鎮后如何進行生態治理、引進巨菌草的擔憂,以及閩寧鎮如何通過生態菌草產業走向富裕道路”為主線進行的跨學科教學。該課的設計與實施,一方面聚焦跨學科案例的三種能力,引導學生挖掘真實故事中的生命科學和地理問題;另一方面整套案例分析緊扣地理學科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的核心素養培養,也通過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樹立社會責任、構建生命觀念,從而落實生命科學核心素養達成。圖1為本課教學流程。

圖1 教學流程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中,初中生命科學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是滬教版初中“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生物實驗數據的讀取與分析等內容;相關的核心理念是“生物結構功能與生存環境相統一”。初中地理所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是滬教版初中地理中“地形與地勢”“氣溫與降水”“緯度”“氣候”,以及地理區位條件對地域發展的影響等內容;相關的核心理念是“地理環境對生物特征的影響”“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本案例融合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科核心概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鏈,展開線上跨學科教學。如在“閩寧鎮推廣巨菌草是否會造成生物入侵的危害”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通過兩個學科教材中的“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溫與降水”“緯度”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學生利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進一步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的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幾年來我校教學質量一直在公辦學校名列前茅,學生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自身素質都較高,是一批批善于觀察、樂于探索的好苗子??鐚W科案例形式新穎、案例內容豐富,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于我校學生來說,必會大大激發他們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筆者授課班級學生經過六至八年級的學習,具有較扎實的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科的知識基礎,并具備一定的閱讀信息、分析圖表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但線上教學期間,課堂互動交流少,學生學習興趣易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時有發生,是現階段本班學生也是其他九年級學生亟須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地圖、實驗數據及關系圖,學生能夠對圖表進行科學描述與分析。

2.通過討論“是否同意搬遷至閩寧鎮”“ 在閩寧鎮推廣巨菌草是否會造成生物入侵的危害”“為菌菇產業發展提供建議”等問題,學生能夠在信息提取的基礎上,多角度、多視野看待和解決問題,并歸納解決跨學科論述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運用初中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科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感悟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四)教學過程

本課由“初識閩寧鎮→80 年代的閩寧鎮→閩寧鎮的生態治理→閩寧鎮的經濟發展”四個環節展開,這些環節也是整節課的“故事鏈”,每個環節都提供了閩寧鎮各個發展階段的相關資料。教師結合資料設計有關生命科學和地理問題,以考查學生的信息提取與處理、問題分析與質疑、結論闡釋與創新等跨學科能力。表1 為本課教學過程。

表1 教學過程

三、教學反思

(一)故事貫穿課堂,激發線上生命力

“故事教學法”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身邊熟悉的故事或經典案例入手,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在聽與思考中解決真實問題。本課教師以“閩寧鎮發展”的故事為主線,創設情境設計問題。整堂課將故事與生命科學、地理核心知識相融合,學生在“經歷故事”的過程中參與閩寧鎮的發展,解決閩寧鎮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整堂課學生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線上跨學科案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證明,將“故事”融入初中跨學科案例教學,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能使學生通過直接的體驗獲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線上教學中的問題。

(二)故事助力教學,有效化解難點

本課中,“闡述菌草生態農業模式的優點”是難點。教師通過提供閩寧鎮菇農發展菌草產業最終發家致富的小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菌草生態農業對當地的就業、經濟、生態等方面帶來的有利影響。此外,對于材料中出現的《菌草生態農業》循環圖,學生往往不知該如何分析。教師利用ClassIn 軟件中的“小黑板”功能,首先讓學生指出該生態農業模式的優點,然后再通過所給資料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說明,最終明確該類論述題的答題方法,同時學生的信息提取與處理等能力也進一步得以提高。

(三)融合線上優勢,提升故事教學有效性

盡管線上教學存在教學效果差異大、互動交流機會少、上網行為難管控等諸多弊端,但線上教學也有其優勢,如教學時間易把控、教學資源更豐富、教學反饋更直觀。因此,為提升故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借助上課軟件的優勢較好地進行過程性評價。如ClassIn軟件中,除了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外,“聊天框”、工具欄的“答題器”“搶答器”“小黑板”等也是教師了解多數學生學習情況的一些很好的輔助手段。課堂中教師會通過把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多數學生的筆頭表達、所有學生的課堂檢測結合起來,初步認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再對教學過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引導、梳理、歸納。本課將線上教學與“故事教學法”相融合,能夠更系統、更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與改進,從而提高跨學科案例分析教學的課堂效率。

總之,“故事教學法”以教師講故事的方式貫穿整節課,結合線上教學的優勢,使學生享受跨學科學習樂趣的同時,提升了相應的跨學科案例分析能力。當然,此次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跨學科案例教學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故事與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科核心內容是否充分融合?學生的知識儲備及綜合能力是否可以順利解決問題?因此,如何有效構建故事情境與初中生命科學和地理學科核心知識之間的橋梁,并結合學生實際能力設計、實施教學,這將是筆者后續繼續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歡
閩寧菌草故事教學法
林占熺:用菌草造福世界
《1999-閩寧鎮》油畫190cm×190cm 2019年
紀錄片《閩寧紀事2022》在閩開機
用愛接力 守望相連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閩寧婦聯簽訂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合作交流協議
菌草靈芝栽培技術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芻議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五個菌草新品種 rDNA ITS 序列克隆與遺傳多樣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