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背景下高校育人聯動融合研究
——以基礎建設為視角

2022-12-17 10:07任賀賀李玉秋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雙一流一流部門

楊 杰 任賀賀 劉 姣 李玉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106)

引言

近年來,拔尖創新人才一直是我國高?!半p一流”建設的重中之重[1]。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盵2]“特色”兩字要求新時代高校要在秉持傳統的同時,倡導教育創新,追求世界一流水平,突出中國特色[3]。

打造屬于中國特色的“雙一流”教育體系,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根本宗旨[4]。安國勇、趙翔[5]對多個教育資源維度和條目進行調研表明,辦學資源、課程資源、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的協同作用才能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現代化;劉獻君[6]結合理論發展、學科發展和交叉學科誕生來證明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并提出高校內部建立矩陣式的學科組織策略;李佩潔[7]結合“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對比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體平臺建設的數據,提出為教育賦能,充分利用新媒體、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改革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探索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但上述研究大多側重于高校教學本身對“雙一流”建設的適應,而忽略了高校各部門的職責升級優化,僅有部分學者對高校內部部門機構改革進行了研究。葛信勇、王榮景[8]基于五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機構改革實踐的調查,發現各高校已陸續通過內部管理機構改革,完善內部治理體系,為“雙一流”建設提供一流的組織保障;尹檢亮[9]創新性提出學?;?、教學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但側重于高校學生實習和就業方面的工作,缺乏基建部門與高校育人之間的聯動融合建設。

因此,本文依托基建部門,在基建與教學合作框架的基礎上,深層次地挖掘基建職能體系中的教育資源,并融合“雙一流”學科建設中多種實踐創新方法,探究基建與育人多層次互補式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以多元統計方法輔助優化提高人才培養模式的兼容性,為“雙一流”背景下基建部門與高校育人的聯動融合建設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基建職能定位

(一)校園規劃與布局

校園規劃是學校事業規劃和人才發展規劃在物質空間上的表現和落實,高等學?;ú块T最基本的職能應服務于本校學生的培養特點,形成科學、和諧、美麗的校園總體規劃和布局?!半p一流”建設背景下,高?;ú块T不局限于基本的校園規劃布局,以校園未來數十年的科學規劃,打造建設一流的校園環境,從而促進學校育人工作的開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區校園基建規劃為例,秉持“人本化、園林化、數字化、特色化、一體化”的理念,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空間布局上定位為航天、人文、藝術、經管等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空間上與西區硯湖的自然風景形成科技感與優美感的新舊交替,使校區整體形成多學科綜合、江南人文氛圍濃郁、現代化的主校區,符合高校加強“雙一流”建設、提高學科水平和綜合實力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二)景觀設計與建設

基建部門傳統的景觀設計是相對獨立的,其工作對象主要包括設計師和承包商,不直接參與學生的人才培養領域,導致規劃建設與文化育人的脫節。隨著高?!半p一流”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入,基建部門更加重視校園景觀規劃建設對文化育人的推動作用。校園景觀環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例如武漢大學的櫻花大道、北京大學的未名湖和南京師范大學的隨園等,各高校的基建部門都將校園文化濃縮在校園的山水之間,傳達給師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建處在設計校園景觀時,緊抓審美觀、道德準則、價值觀、人生觀、行為規范、意志品格等校園文化,結合校園的航空、航天和民航的獨有文化和科研精神,在硯湖周邊增添一處林園,校內院士紛紛親自在此種下樹苗,讓“三航”精神與科研意志在南航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也在南航師生的心中盛開花朵。

(三)建筑升級與優化

基建部門的基本職責是為學校進行建筑設計。傳統行業設計工作中習慣于關心建設技術而不關心建筑的使用功能,但高校建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學校教育教學和培養人才服務。在區分不同人才培養目標上,“雙一流”建設前的老舊建筑應進一步優化建筑功能設計,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既要結合學校的類型,也要綜合考慮學科類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區舊時期的建筑缺乏統一規劃,校園整體規劃的方向不統一,空間結構邏輯不明確。因此,學?;ú块T對西區重新規劃中加強學校布局生態化、信息化和可持續發展化:東西區建立兩座跨線橋、一條隧道打通東區和西區,建設成一個完整的校園;打造以“學術園林”為主題的多層次、多元化學術園林空間;適應新時代網絡發展,通過校園數字化形成整體集中、個體獨立的校園教育網絡;采用動態發展原理規劃用地。

二、基建-育人聯動建設

(一)服務育人

高?;ú块T的首要服務任務是規劃校園空間。因此,基建部門的服務育人實質為“空間育人”??臻g育人即將學??臻g上的設計、布局融合育人的深意,為實現學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基礎。高?;ú块T將校園空間分為三類:學習空間、居住空間和運動空間,創新性地以育人主題為中心,將三個空間有機結合。首先,對于西區老建筑物升級與重組,打造學生新型公寓,周邊匹配學習、運動新功能空間,西區、北區宿舍的中間建造食堂、游泳館和讀書亭;其次,東區規劃時增強了居住和混合社交功能,并增加小型商業功能,使學生的消費需求可以就近、及時地得到滿足;校園空間并不僅僅是學生學習、居住的地方,更要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通過空間布局和環境利用派生出校園課外活動空間的外延性和包容性,在教學區、南區宿舍之間打造體育場、體育中心、網球場和足球場等多個體育空間,并添加燈光廣場形成靈活、舒適、方便的活動場所。

(二)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學?;ú块T對校園建設規劃的作用之一。準確把握學校的校園文化,需要在規劃過程中將校園文化和建筑環境結合起來表達。高校校園的文化特色,是基建部門注重了文化內涵建設與校園特色結合、各節點與資源環境相結合的產物,綜合校園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特征,在校區主樓、圖書館等標志性建筑上體現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同時又蘊含江南水鄉的韻味,校內多處設置火箭、飛機、青銅鼎等校園小景,依此表達“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的精神和地區的歷史文化氛圍的和諧統一。硯湖之畔,四季美景皆有,春有垂柳,夏有錦鯉,秋有蒼柏,冬有蠟梅。走在蜿蜒的石子路上,小道還會把你帶進名人林、校友林,又或者某片幽靜的小林子。曲徑通幽,不失為獨處的好去處。西大門口的石碑上鐫刻著“智周萬物,道濟天下”八字校訓,智周萬物,追求大智慧;道濟天下,踐行大道理,體現著學術抱負和社會責任的統一,激勵著一代代追求真理濟世報國的師生。

(三)專業育人

校園基建部門的基建工作流程依據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包含以下步驟:立項審批、科研論證、工程設計、圖紙審核、工程發包、現場施工、竣工驗收等,這些無疑都與學校的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風景園林、給排水等專業相關。為實現基建部門專業育人的目標,創新性地利用課堂教學、線下實踐和科研創新實踐的方式,將基建技能深入學生教學工作中去。課堂教學的案例分享,讓學生對實際工程流程的理解更加深刻,鞏固其所學,激發其思考;線下實踐即把課堂學習搬到實際現場,讓學生參與到學?;A建設項目中來,工科的學生參與布局規劃、圖紙設計環節,經管類學生參與工程造價環節,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對相關專業的興趣,對學校而言,充分利用資源,節約財政支出;大學生是國家創新力量的源頭,科研創新實踐讓學生參與解決基建工程的難題,結合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基建部門的專業平臺,才能更好地實現多維度高水平的專業育人。

(四)管理育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做到立德育人,就必須提高基建部門全體成員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這就要加強部門對團隊的管理,強化“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基建無空白、時時能育人”的工作理念,開展“育人先育己、基建創一流”系列專題講座,增強部門思想政治素質?;▓F隊成員實際為校園的工匠,不斷打磨匠心,方能以工匠精神育人?;ú块T工作面廣量大,在管理時需賦予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具體、明確的工作職責,嚴謹對待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節,愛崗敬業、追求完美的點點滴滴,在無形中感染、教育學生;部門集合文明校園創建、“三個一”等主題活動,開展與學生黨課學習、體育運動及黨日活動等聯誼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健康、積極、向上、團結的校園氛圍,以此讓學生對學校和學習充滿熱愛,達到管理體系育人目的。

三、基建與教育兼容性評價體系

結合基建部門的傳統特色職能,探究基建部門與高校育人的聯動融合,建設多層次互補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的實踐效果和可持續性至關重要,需實時監測融合的兼容性和高效性。因此,必須建立基建與教育兼容性評價體系。

隨著近幾年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應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該分析方法是利用數據統計的原理來研究多個變量問題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其通常會被應用于教育領域[10]。本文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評價基建與教育兼容性。

(一)定期評估基建服務水平與高校教育質量

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才能確保體系的有效性[11]。在建立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構建綜合信息平臺系統來收集和保存基建項目進度、教學質量數據,以此可保證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全階段性;另一方面,信息的收集與體系的運營保持同步,隨著學?!半p一流”建設進度、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老師的教學模式不斷調整評價體系,推動學?;ú块T基建與育人的雙進程。

(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動態化模型

基于多元分析方法對基建-教育兼容性指標展開多方面分析,以課程評價、環境評價、后勤評價、能力評價為變量指標,構建以多層次的變量指標為基礎的動態化模型,結合基建服務和教育成效調整各項變量指標,保障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的有效提升;面向校內不同專業的學生,兼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及需求量,以此調整實踐教育創新的手段。例如,面向升學讀書的學生,多增加科研創新實踐的機會;通過提高線下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比例來滿足社會對應用實踐型人才的要求。

(三)明確權重比例,建立兼容性評價體系

以經驗判斷的方法構建新型評價標準體系,但為防止多元統計模型出現不規范等問題,需結合變量指標之間的依賴性、指標-目標之間的對應性,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12]、層次分析方法來明確各項變量指標的標準權重,以指標數值和權重利用綜合評價方法對每個基建部門人員確定標準分值,形成科學的評價系統模型。

(四)優化變量,完善體系時效性

基建工作內容與高校教學目標是不斷更新變化的,在實踐過程中,一方面,需要部門人員結合指標預測結果科學安排工作方向和教學計劃,以此在推動教學任務的同時,保障基建工作的科學開展;另一方面,時刻關注兩者之間的兼容性,以防出現基建與教育兩者出現“蹺蹺板”現象。需要部門人員時刻結合教學水平、基建進度的提升效果和師生對各項指標的滿意度進行驗證工作,從而保證評價體系的時效性和高效性。

四、結語

以“雙一流”背景下一流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突破點,打開了“高等院校-實務部門”資源雙循環運行格局,構建了基建與教學多層次互補式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基建與教育兼容性評價體系輔助優化。挖掘基建部門傳統校園規劃布局、景觀設計與建設、建筑升級與優化職能中的教育元素;有效應用于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專業育人和管理育人等多元化育人手段;以課程評價、環境評價、后勤評價、能力評價為變量指標,建立基建與教育兼容性評價體系,確保體系融合的兼容性和高效性,以此打造高校新型多元化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

猜你喜歡
雙一流一流部門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102個中央部門公開預算過“緊日子”成關鍵詞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我國多部門聯合行動打擊網上造謠傳謠行為
89家預算部門向社會公開
年終總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