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研究

2022-12-17 03:29王珊潘亦寧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2年12期
關鍵詞:整合教學大概念教育改革

王珊 潘亦寧

摘要:大概念是整合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核心素養的落腳點。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以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和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兼顧整合教學效果評定的工具功能以及核心素養落實的發展功能。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框架包括5個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并依據循證評估證據的生產和使用原則進行賦分。厘清大概念內涵及其整合教學的功能、全面把握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要素,對于中小學教師運用概念性視角結構化課程內容、促進素養本位課堂的成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 大概念? 整合教學? 教學評價? 教育改革? 結構化整合

引用格式:王珊,潘亦寧.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34):1-5.

隨著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的頒布,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正式進入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新時代。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來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項重要變革。這意味著課堂教學必將從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過程轉向核心素養的養成過程。大概念下的整合教學能讓學生獲得像專家那樣圍繞重要概念組織起來的、有結構關聯的知識體系,因而能實質性地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但在實踐中,仍有不少中小學教師對于如何實施大概念整合教學感到無所適從,更對這種整合形態的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感到難以駕馭和操作。面對實踐困境,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進一步深化評價改革,即以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改革來撬動課堂教學從傳統的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本研究在厘清大概念本質內涵的基礎上,從大概念整合教學的功能出發,提出評價目標、評價維度、指標層級及評分方案。通過對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系統的全面建構,期望更有效地指導一線教師實施大概念整合教學、促進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課程藍圖在中小學課堂中真正落地。

一、大概念的本質屬性

大概念是整合教學實施及評價的基礎。早在19世紀,赫爾巴特就提出思維是通過強有力的“觀念”活動進行的,而學習正是產生于新觀念與舊觀念建立聯系并被吸收的過程中。其后,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再現赫爾巴特把學科結構作為課程基本組織者的興趣。布魯納認為,正是學習者同化了那些構成其理解力的觀念(學科結構)以后,他們才能獲得更為復雜的知識[1]。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提出用適當相關、包攝性廣和清晰穩定的引導性概念對認知結構要素協調整合[2]。無論是赫爾巴特的“觀念”、布魯納的“學科結構”還是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都具有大概念的內涵和意蘊。自20世紀90年代來以來,大概念基本被視為處于更高層次的、代表學科學習核心的、有組織結構的認知框架和有意義的模式。

據相關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不僅研究大概念的核心論文數量迅速增長,而且一線教師課堂實踐也逐漸聚焦大概念?!熬烤购螢榇蟾拍睢薄叭绾螄@大概念進行教學”等問題引起了國內學者的極大興趣,并展開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郭玉英、王榮生等學者認為,大概念是跨學科或學科的核心概括性知識,也被稱為跨學科的共通概念和學科內的核心概念[3]。劉徽指出,大概念本質上是反映專家思維方式的概念、觀念或論題[4]。呂立杰則將大概念視為有關聯的課程組塊和認知結構化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方式[5]。李松林從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出發,提出大概念是那些處于更高層次、居于中心地位、藏于更深層次并更能廣泛遷移的活性觀念[6]。

盡管國內學者對大概念的界定不盡相同,但基本都認同大概念是一種概念性視角或認知思維框架。大概念不是孤立的事實或點滴信息,它是在經驗、事實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來的聚合概念,也是對事實和技能賦予意義聯結的概念關系。大概念是具有高度抽象性、聚合性、中心性和遷移性的網狀概念集合。它在本質上就是指那些相互關聯、有組織和結構化的活性概念群?!盎钚浴币馕吨蟾拍羁偰芡ㄟ^持續性的自生產來促進意義群的生長和知識的高通路遷移。因此,認知的結構性和有意義的模式是大概念的本質屬性。

二、大概念整合教學的功能

1.以認知結構性促進課程組織邏輯的視域融合

任何新知識的獲得總是過去的知識與一種新的并且是擴展了的環境的調適和重新匯合[7]。大概念下的結構性整合也是遵循這種異質性因素間的視域融合。學科邏輯和心理邏輯是課程組織的兩種基本方式。學科邏輯是對學科領域專家有意義和重要關系的邏輯組織,心理邏輯則是對學習者自身有意義的心理組織[8]。大概念的整合是對教材單元和經驗單元的整合。教材單元是一種學科單元,它是以學科框架內的模塊式學習來組織內容單位。經驗單元打破學科框架,其主要借助學習者經驗活動的模塊和心理邏輯組織學習內容[9]。認知的結構性是大概念的基本屬性,而大概念下的整合不僅是讓學習者基于學科邏輯進行知識結構的優化,也是學習者通過參與項目、主題、任務等活動獲得綜合的、跨學科的經驗并以此建構意義。因此,概念性視角下的整合實質就是基于學科邏輯和心理邏輯的視域融合。

2.以概念為本的意義模式促進學生對結構化整合的深度理解

事實性層面的知識總是分散的、獨立的元素或點滴信息,只有概念性層面的知識才能以復雜、有序的形式組織起來并能在適當的時候再現。傳統以目標為本的教學設計囿于內容和技能目標,導致學生的學習僅僅滯留在事實性知識層面。以概念為本的教學能夠清晰地分辨出事實層面必須知道的、概念層面必須理解的和過程策略上能夠做到的,因而它更有利于知識的聯結、遷移和創新[10]。在大概念整合教學這種以概念為本的教學中,學生能借助大概念將事實性知識納入到自身的思考和認知框架中,從而達成整體性、浸潤性和聯結性的深度理解。腦科學最新研究進展指出,真正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學習者浸潤性的主動參與基礎上,通過建構動態的、整體性的知識間的聯結來實現深度學習[11]。由于大概念本質上是一種有意義的模式,因而它能使原本分散獨立的元素通過意義聯結形成更為復雜的、有組織的概念性知識。在事實性層面和概念性層面知識的互動中,學生的學習也就從事實形態的淺層“知道”走向了結構整合意義上的深度“理解”。

三、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目標

大概念具有促進課程內容結構化和深度理解的功能,因而它是整個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核心素養的落腳點。評價大概念下的整合教學首先要看其是否外顯大概念的層級體系,該評價目標指向這種整合形態教學的實施效果;其次要評價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這個評價目標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通過大概念整合教學發展出優質的認知結構。

1.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

大概念是具有層級結構的概念集合,較大概念可以通過推理演繹分解為更多的小概念。同樣,運用概括歸納也可以將較小的概念整合到更大的概念中去。概念間的共有屬性越多,概念統攝性越強,概念的層級也就越高。大概念不同的層級對應著學科結構的不同層級,因而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是以大概念串聯學科知識、促進認知結構化的關鍵。格蘭特·威金斯將大概念及其核心任務設計置于逆向教學設計的優先級之首[12]。崔永漷等也指出,在整體性教學中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連心鎖和賦予整體性意義的關鍵[13]。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實質就是對大概念進行分解和描述來確定教學目標。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后面教學活動的安排和學習任務的完成,確定了大概念及其屬下的小概念就等于確定了教學內容。否則,大概念將無法轉化為具體的、預期可見的學習目標,更無法進一步轉化為高質量的問題串和基于大概念的教學活動序列。

2.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大概念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大概念不僅是對事實的概括,關系和意義的表達,更是知識的固著點、認知的核心點和核心素養的出發點。21世紀以來,核心素養已成為世界教育變革的新標識。OECD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視為成功生活和健全社會的邏輯起點。最新頒布的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明確要求基于核心素養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以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知識的衰減和更新速度空前加快,只有知識所體現的那種觀念和思想相對穩定[14]。課堂教學無法窮盡繁瑣的知識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教師必須具備精選大概念實施整合教學的能力,才能讓知識的學習過程最終轉變成核心素養的養成過程。也就是說,只有將原本碎片的、靜態的知識提升為聚合的、活性的觀念,學生才能通過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四、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的框架體系

評定效果和促進發展是評價不可或缺的兩個功能。評價大概念整合教學實施效果是評價的工具功能。相對于評定效果的工具功能而言,通過評價任務設計來落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發展才是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的本體功能。依據手段與目的、工具與本質間的關系,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分為外部維度和內部維度兩個層面。大概念層級體系清晰適切是評價的外部維度,用于評判整體性教學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的實施效果;核心素養培養則屬于評價的內部維度,從教學目標到活動設計來評價課堂教學對核心素養的落實。兩個維度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它們有機統一在大概念整合的教學評價系統中(如圖1)。

1.外部評價維度下的各級指標

(1)大概念層級結構的清晰度

大概念是一個活性概念,它可以是問題、主題、事件、命題等任意形式。大概念外在形式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概念下整體性教學實施的難度,但從本質上來看,大概念仍是一個系統性的概念體系,它能通過結構認知和意義網絡來促進知識群的遷移和深度理解的發生。盡管大概念的外部表征和形態多種多樣,但作為概念性視角的層級結構是相對穩定的,因而,大概念層級結構的清晰程度是衡量其外顯效果的關鍵性指標。

大概念層級結構的清晰度可從概念體系的結構化程度、邏輯性關聯程度和層級之間的區分度3個二級指標來評估(見表1)。大概念層級體系中的各個概念并不是無序游離的,它們具有內在邏輯和網絡狀結構。二級指標中的結構化指標用以評價大概念網絡結構形態的表征程度;邏輯性指標評價這種網絡形態結構內部的邏輯關聯程度;區分度指標則進一步評價邏輯關聯的網絡結構中各概念層級間的差異程度。

(2)大概念選取的適切度

基于大概念的整合教學通過大概念來統攝碎片化的知識,聚合串聯事實層面的獨立元素和經驗層面的點滴信息,從而生成優質知識結構和意義網絡以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大概念選取的適切性直接關系到設計者能否基于“整體—局部”的系統觀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因而它也是外顯大概念層級體系的重要指標。

大概念選取的適切度即所選大概念實現整合教學設計意圖的程度。大概念如同一個文件夾,它提供了歸檔無限小概念的有序結構。從學科課時內概念群、學科單元內大概念、學科單元間大概念到跨學科大概念的層級結構關系,概念的數量不斷減少,但概念的抽象性和中心性不斷增強,并都指向核心素養培養(如圖1)。從“少而精”的原則出發,中心性和代表性是大概念選取適切性的2個二級指標。中心性用于評價所選取大概念對下屬各級概念統攝整合的程度;代表性則指向大概念的重要性,即所選大概念表征核心素養的程度。

(3)促進知識的遷移度

大概念是一般性解釋和概括性理解,它用于強化思維、聯結知識片段,使學生具備知識應用和遷移的能力。由于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它能促進知識在高度不相似的任務間遷移。遷移存在不同的水平和層次,通過反復機械訓練產生的無意識的遷移屬于低通路遷移,借助高階思維和深度理解實現的遷移則屬于高通路遷移。大概念通過建立具體與抽象間復雜的認知關聯來促進課程內容的結構化和意義群的生產。因而大概念下的遷移不同于大量“刷題”產生的低端遷移,它是知識的高通路遷移[15]。這種高通路遷移意味著即使事實性知識被遺忘,但“觀念”仍然可以被持久記憶和保存,因而持續性和抽象度是評價大概念促進知識遷移度的2個二級指標。遷移的持續性是指事實性知識和活動經驗消失后,學習內容仍然能被持久記憶和保存的程度。遷移的抽象度是指大概念促進知識在高度不相似的任務間(如學習任務和現實問題間)遷移的程度。

2.內部評價維度的各級指標

(1)教學/學習目標表征

作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學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整體性教學設計主張學習不是習得零星孤立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習者獲得整體生活的意義、以整體方式培養核心素養[16]。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應落實在整體性教學的教學/學習目標設計上。也就是說,核心素養必須具體化為預期可見的教學/學習目標?!敖虒W/學習目標表征”就是用來評價大概念整合教學對核心素養落實程度的關鍵性指標。這個指標要求教學/學習目標的陳述不僅要清晰準確地刻畫所對應的學科核心素養,而且它是可操作的、具體的或能被觀察到的。因此,目標描述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是“教學/學習目標表征”指標下的2個二級指標。

(2)教學/學習活動安排

“教學/學習活動安排”這一指標用以評價教學過程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情況,它包括一致性、整合度和達成度3個二級指標。一致性是指教學/學習活動安排與教學/學習目標的一致性的程度。只有從教學/學習目標到教學/學習活動安排的設計都是一以貫之地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它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地。其次,大概念不是具體事實,而是對事實的概括、對關系和意義的表達,具有高度的聚合性。整合度就是指教學/學習活動的設計安排能促進課程內容的整合和學生認知結構化的程度。最后,達成度指標用以評判教學任務執行后(學習活動完成后)核心素養的落實效果。達成度原本是“事后評價”指標,但當評價任務置于教學或學習活動之前時,它也就成為了“事前評價”指標。正如逆向教學設計指出的那樣,將評價置于教學活動之前就是為了讓教師隨時都能像評估員那樣思考。也就是說,教師在確定教學任務安排前預斷教學活動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達成情況,這種逆向思考將有助于他們持續反思并運用評估反饋真正落實核心素養。

3.基于循證的等級評定方案

(1)教育循證評估的證據生產與使用原則

循證教育可追溯到20世紀末由循證醫學發起的循證實踐運動。循證實踐運動要求實踐者在最佳證據的基礎上實施自己的實踐活動,其主要目的是促進實踐領域的科學化進程。1996年,劍橋大學戴維·哈格里夫斯教授首次提出了循證教育,其后被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逐漸形成了基于證據進行評價的教育循證評估[17]。教育循證評估的關鍵是證據的生產和使用。證據分為科學式證據和實踐性證據??茖W式證據是通過科學的方法或符合科學規定的程序產生的信息。實踐性證據是指那些在評估過程中由執行者的實踐智慧得到的信息。相對于實踐性證據而言,科學式證據是“硬證據”,它的信息質量更高、更科學。因此,科學式證據的生產是循證評估實施的關鍵。

協商式整合和問責式嵌入是循證評估證據使用的基本原則。證據的原始成分是信息,信息質量越高,證據就越完備,評估的有效性就越好。協商式證據整合的核心是協商民主,只有經過多次協商討論后的證據才具有較高的完備性。問責式證據嵌入則要求向公眾展示證據并以充足理由回復公眾對證據的質疑[18]。這兩條使用原則意味著證據不只是信息,而且是由信息支持的論點或主張。也就是說,循證評估不僅是大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更是使用評估數據形成證據來回應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

(2)基于循證的等級賦分方式

評分賦值是教學評價得以順利實施和落實的關鍵?;谘C評估理念設計的賦值方式能更好地實現評估的工具功能和改進功能??茖W式證據的生產能為教學效果評定提供有效證據支持。民主協商與問責式嵌入的證據使用原則能促使教師始終像評估員一樣思考,最終實現教學的持續性改進和完善。因此,素養導向下的大概念整合教學的評價賦分包括確定證據點數量和保障證據點質量兩個要點。

首先,賦分等級的設計需要依據證據點的數量。證據點數量最低為0個,即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持所評價的指標。例如,在運用結構化指標對大概念層級結構的清晰度進行評價時,如果完全找不到大概念網絡結構形態的表征,那么這個就屬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據此評為0分。證據點的個數是劃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但值得注意的是,究竟以幾個證據點作為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劃分界限要根據證據點總數及其具體教學內容來設定(下面表2僅僅是一個示例)。不僅如此,每個評價等級的劃分都要看據證據點的個數。同理,究竟以幾個證據點作為不同等級劃分的界限也要依據證據點總數及其具體教學內容來設定。

其次,等級賦分方案的設定還要依據證據點的質量。一方面,保障證據點的質量要求所提供的證據點清晰,并且最好提供科學式證據??茖W式證據不是依據經驗的主觀性或實踐性的證據,而是借助科學規范的課堂觀察評估工具、調查工具或測評工具等得到的證據。另一方面,證據點質量的保障也要依據循證評估中證據的協商式整合和問責式嵌入原則。也就是說,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證據的科學有效,評分者在具體操作中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證據質量的協商和問責,因而學校應注重培養發展這種整體性教學的教師專業共同體。面對整合形態教學帶來的挑戰,義務教育學校應積極發展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推進全學年、全學段、全學校的學科教師集體備課、整體設計和分布實施,進而實現證據的協商和問責以保障評價中證據點質量。

總之,大概念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大概念下的整合教學以概念性視角結構化課程內容、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掌握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的框架系統對于中小學教師實施這種整體性教學至關重要,因為在實踐中教師們往往更加關注如何上課,而較少關注如何評價。雖然老師們想弄明白如何運用大概念進行整合教學來落實核心素養,但卻意識不到要達成這種教學設計的意圖恰恰需要逆向思考。本研究提出了大概念整合教學評價框架及其指標體系,這不僅有利于指導中小學教師更好實施素養導向下的大概念整合教學,其本身也是對義務教育素養本位課堂教學評價理論的重要建設和有意義探索。

參考文獻

[1] 威廉F.派納等.理解課程(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78-154.

[2] 施良方.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1.

[3] 祝錢.國內“大概念”教學的歷程檢視和實踐展望——基于2000—2020年間61篇核心論文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06):18-23.

[4] 劉徽.“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構型——兼論素養導向的課堂變革[J].教育研究,2013,34(02):64-77.

[5] 呂立杰.大概念課程設計的內涵與實施[J].教育研究,2020,41(10):53-61.

[6] 李松林.以大概念為核心的整合性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10):56-61.

[7]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和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35-36.

[8] 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103.

[9] 崔永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2019(02):11-15.

[10] 埃里克森,蘭寧.以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絕佳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75-82.

[11] 呂林海.數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文化的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32-35.

[12] 威金斯,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78-79.

[13] 邵朝友,崔允漷.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設計:大觀念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06):11-19.

[14] 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A].鐘啟泉,崔永漷.核心素養研究[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2-23.

[15] 李剛,呂立杰.國外圍繞大概念進行課程設計模式探索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8(09):35-43.

[16] 馮銳,李曉華.教學設計新發展: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性教學設計——荷蘭開放大學Jeroen J.G.Van Merrienboer教授訪談[J].中國電化教育,2009(02):1-3.

[17] 楊克虎.循證社會科學的產生、發展與未來[J].圖書與情報,2018(03):1-10.

[18] 張繼亮.循證政策:政策證據的類型、整合與嵌入[J].社會科學,2019(11):39-47.

*該文為四川省“十四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實踐轉向的教師領導力發展模式研究”(SC21B08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整合教學大概念教育改革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級現代詩歌教學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領高中物理教學
一年級“短語、句式”的整合教學的探索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
淺談大學教改中創新型的物理試驗問題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
關于稅法課程整合教學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