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述評

2022-12-21 05:39安留敏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2年11期
關鍵詞:困境分析實施建議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跨學科教學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研究2018—2022年的相關文獻可知,高中階段實施跨學科教學,能助推課堂教學變革、促進課程體系改革、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當前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困境主要體現在課程、實施和評價三方面,已有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做了策略分析。對此,提出實施建議:立足學情,確定課程內容;基于實踐,構建教學范式;著眼過程,加強效能評價。

關鍵詞:跨學科教學;研究視角;困境分析;策略研究;實施建議

一、 研究緣起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學科間綜合育人功能,開展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將相關學科的教育內容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此后,《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關注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也同樣強調“跨學科”的重要性。自此,“跨學科教學”成為中小學前瞻性教學研究的熱點。

“跨學科教學”是從國外引進的概念,最初主要應用于大學,旨在為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由此催生了許多以“跨學科”為基礎的新學科,如計算生物學、環境政策學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跨學科素養”成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說來,跨學科教學是指,打破獨立的學科課程邊界,建立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深入學科本質,并在各學科領域之間建立聯系,生成辯證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高中階段的跨學科教學突出學生中心和問題解決,旨在通過開展研究性、主題式、項目式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中國知網檢索近幾年(2018—2022年)的相關文章,得到與高中跨學科教學相關的學術論文84篇,學位論文11篇。這些文章或側重理論研究,或關注教學實施,都表明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本文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回顧和梳理,提出實施跨學科教學的幾點建議。

二、 研究視角歸類

(一) 跨學科教學的價值闡釋

1. 助推課堂教學變革

從教學內容上看,跨學科教學融合了兩門及以上學科的知識,是綜合性、多樣性的。比較成熟的跨學科教學是主題式的綜合課程,不僅涉及學科知識,還有可能跟生活經驗、社會熱點等有關。張玉濱在《高中跨學科教學的本位價值與實施路徑》一文中指出,“新課程強調不同學科的彼此關聯和相互補充,指出各學科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因此不同學科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從而改變了傳統課程過分強調學科本位的現象”(⑤ 張玉濱.高中跨學科教學的本位價值與實施路徑[J].中小學管理,2018(4):2122,2123。)。

從教學形式上看,跨學科教學主要包含兩種形式,一種是不同學科多位教師進行合作教學,另一種是一位教師進行多學科整合式教學。

王小蓮,陳歡,尹芳.指向藝術創作的高中跨學科教學初探——以詩樂舞跨學科教學為例[J].藝術教育,2020(4):25。在同一間教室見到兩位或多位教師,或由同一位教師講授不同學科知識,都能打破單一學科的思維方式,在學科交叉融合中建立各學科知識、能力的橫向聯系,促進學生全面、整體發展。

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形式,跨學科教學都將助力高中課堂教學變革。

2. 促進課程體系改革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體現國際發展趨勢、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課程體系的深化改革勢在必行。唐曉勇在《互聯時代的課程重構:構建基于跨學科的統整項目課程》一文中指出,“為了破解當前課程改革中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割裂的困境,我們需要順應時代和未來的需要重新思考教育,重構課程體系。以跨學科學習為特征的統整式課程的興起,正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唐曉勇.互聯時代的課程重構:構建基于跨學科的統整項目課程[J].中小學管理,2019(10):57。)。張玉濱也認為,高中跨學科教學符合課改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是課程改革的應然性要求。⑤就像大學課程因學科交叉而出現的計算生物學、環境政策學等一樣,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實踐也能創生出很多新穎的課程。傳統課堂教學內容是課標規定的、編者編好的教材內容,而跨學科教學給予教師更多課程設計的自主性。教師可以結合本?;虮景鄬W生實際學情,廣泛吸收其他優秀課程的優點,融入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如王小蓮等從《詩經》中的經典篇目出發,在理解、鑒賞的基礎上配樂、編舞,綜合凝練成再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蘊現實解讀視角的綜合性藝術作品(④ 王小蓮,陳歡,尹芳.指向藝術創作的高中跨學科教學初探——以詩樂舞跨學科教學為例[J].藝術教育,2020(4):25,28。)。

3.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13。)

彭偉橋在《跨學科教學的價值與實施》一文中指出,跨學科教學可以“將教學置于更為寬廣的學科和精神背景之下,能使學生在遷移與融合中綻放自己的潛能,獲得豐富的啟迪”(彭偉橋.跨學科教學的價值與實施[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7):5。),并從提升思維品質、加深對知識本質的理解、發展對知識價值的認識、豐富探究的方法和實驗技術、增進觀點的形成、發展學科素養等六方面展開詳盡論述——這六方面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王小蓮等指向藝術創作的跨學科教學實踐證明,跨學科教學有助于學生通過對典型問題的深度探究形成問題解決的關鍵能力。周欣欣基于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跨學科教學實踐認為,跨學科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形成生命觀念、深化科學探究、發展科學思維、增強社會責任。(周欣欣.基于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跨學科教學例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0):3536。)綜合而言,跨學科教學在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跨學科教學要求教師主動尋求本學科內容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點,主動學習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并有能力進行學科整合及跨學科教學的課堂乃至課程設計,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拓寬知識面,獲得專業發展。

跨學科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時代機遇。王永宏在《跨學科教學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一文中指出,高考試題趨向靈活化和綜合化,往往一道試題是若干學科的綜合體現,因此,教師有必要進行跨學科教學,跟上時代教育發展步伐,適應新高考的新要求。王永宏.跨學科教學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9(28):36。姚喬君認為,“跨學科教學為教師提供了創新的契機,可以避免教師在閉門造車中形成的職業倦怠感,有助于他們在挑戰中激發教學熱情,突破本學科教學瓶頸,開拓新的教學方向”姚喬君.跨學科教學:從知識契合到學科整合[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0(12):28。??梢哉f,跨學科教學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二) 跨學科教學的困境分析

當前高中階段的跨學科教學仍然是在困境中探索。從既往的研究來看,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困境主要體現在課程、實施和評價幾方面。

1. 跨學科教學的課程困境

跨學科教學的價值便是促進課程體系改革,但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存在落差。張燕偉在《〈生活與哲學〉跨學科教學研究》一文中分別列舉了自然學科(物理、化學、地理與數學)、社會學科(歷史與經濟)和人文學科(語文、音樂與美術)等三大類共九門學科在《生活與哲學》教學中的運用。

參見:張燕偉.《生活與哲學》跨學科教學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雖然這些學科都可以在《生活與哲學》這一課程中找到交叉點,但跨學科教學并非“萬物皆可融”“萬科皆可跨”。葉笛在《科技類校本課程“STEM化”的實踐與思考——以“創意航天”校本課程為例》一文中指出,“并非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合開發為STEM課程”葉笛.科技類校本課程“STEM化”的實踐與思考——以“創意航天”校本課程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6):42。,同樣,不是所有學科內容都適合開發跨學科學習課程??鐚W科教學的基礎是學科知識的融合,核心是主題式或情境式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像張燕偉這樣的設想并不是成熟的跨學科教學,只是多學科內容的“拼盤”,只能算作多學科交叉的課堂教學,并不能真正促進課程體系的改革。

此外,國內跨學科課程資源開發仍顯不足。李志輝等在《我國中小學跨學科教學實施之動因、困境及對策探析》一文中表示,“現階段,我國中小學跨學科教學主要包括兩種課程樣態,即基于學科滲透的相關課程模式和基于學科融合的廣域課程模式”④ 李志輝,邵曉霞.我國中小學跨學科教學實施之動因、困境及對策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5):35,36。。后者更貼近跨學科教學的本質內涵,STEM教育便屬于這類課程模式。但國內STEM課程資源多是從國外購買,這種資源如何更好地實現本土化、如何普及等,都是跨學科教學面臨的難題。

2. 跨學科教學的實施困境

跨學科教學涉及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學科思維、學科理念、學科教師及學科課時等的“跨界”,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和規劃,在實踐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掣肘現象。

從跨學科教學形式來看,如果教師采用的是基于學科滲透的相關課程模式,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會有主次之分,會有一個“主學科”和兩個或多個“次學科”。如何兼顧這些學科的內容、時間占比、次序安排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是由多個教師聯席,那當一名教師在授課時,另外一位或幾位教師又在課堂中扮演什么角色,這些也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

當然,理想化的跨學科教學是由一位跨學科教師完成的,這一要求無疑是現階段高中跨學科教學實施的難題。李哲麗的碩士畢業論文《中學數學職前教師跨學科教學態度研究——以數學與科學融合為例》關注職前教師群體,并通過對數學職前教師的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來說明,數學職前教師對數學中融入科學進行跨學科教學的態度較為積極。

參見:李哲麗.中學數學職前教師跨學科教學態度研究——以數學和科學融合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這一研究可謂難得,但對跨學科教學的態度與跨學科認知、跨學科實踐不可相提并論。職前教師在大學并未接受系統的跨學科教學訓練,在職后也鮮有接受跨學科教學培訓的機會。除個人愛好外,教師主動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動力尚顯不足,導致當前高中教師很難獨當一面,成為一名成熟的跨學科教師。正如李志輝等所言,“跨學科師資團隊尚未成熟”④。

3. 跨學科教學的評價困境

教學評價一直是高中教育界討論的熱點問題??鐚W科教學因其自身的多元性,要開展科學的評價更是困難重重。

李燕磊的碩士學位論文《山東省高考改革新政下高中化學跨學科教學探究》在對高中化學與物理、生物跨學科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采取的評價標準是山東省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仍然囿于分數論。

參見:李燕磊.山東省高考改革新政下高中化學跨學科教學探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9。李志輝等指出,“在這種應試導向下,中小學跨學科教學評價旨趣也隨之發生偏移,評價形式及評價主體單一,對于跨學科教學成效的檢驗落入‘唯分數至上的俗套,使跨學科教學最終異化為一種提升學生分數的教學手段,背離跨學科教學的理念”李志輝,邵曉霞.我國中小學跨學科教學實施之動因、困境及對策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5):36。

。我們一直討論學科之間平衡時間的問題,根源就在于多數學科無法擺脫高考的枷鎖,各科教師在創新教學形式的同時仍需兼顧學生的分數,并認為時間和分數之間存在某種正向關系??鐚W科教學評價方式亟須改變,不然,可能只會陷入“無效”“無力”的深淵。

(三) 突破困境的策略研究

針對以上困境,不少學者及教師做了探究,試圖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嘗試突破。

1. 理論層面:關注頂層設計

高中跨學科教學是高中STEAM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STEAM教育的研究可促進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實施。輦偉峰在《高中STEAM教育實施和發展要素探析》一文中指出,“系統化的頂層設計是STEAM教育順利實施的前提”輦偉峰.高中STEAM教育實施和發展要素探析[J].創新人才教育,2018(4):68。。所以,關注頂層設計也是跨學科教學實施應有的策略。這需要學校管理者在充分認識跨學科教學價值的基礎上打破學科壁壘、跨越年級、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根據輦偉峰的理解,管理者可以通過構建穩健的教師隊伍、開發整合課程、統籌協調硬件資源、進行恰當的時間管理等策略促進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實施。張玉濱也認為,要加強對跨學科教學實踐的整體規劃,并從四個方面做了闡釋:一是邀請校外專家對教師進行實地的跨學科教學培訓;二是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觀照學科層面的合理搭配,年齡層面的老中青結合,職稱層面的層次均衡;三是建立跨學科聽課的常態機制;四是通過各種競賽為教師創造實施和展示的機會。此外,張玉濱還主張加大對跨學科教學的理論研究并建立對跨學科教學的常態反饋機制,以建構完整的跨學科實施策略。

張玉濱.高中跨學科教學的本位價值與實施路徑[J].中小學管理,2018(4):2123。高柏在《跨學科素養的培養方式與策略》一文中提出三種策略,一是以學科教學為依托,夯實跨學科教學的基礎;二是開展跨學科教學培訓,提高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三是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構建跨學科素養的評價體系。

高柏.跨學科素養的培養方式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8):2631。這三種策略正好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以上三種困境。

2. 實踐層面:實施階段劃分

實踐層面的研究多結合具體課例展開,不少研究者提倡通過劃分階段來突破跨學科教學的困境。宋夢娟的《高中古代人物傳記文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一文將課堂教學劃分為三個階段:課堂預習中的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課后練習中的鞏固。

參見:宋夢娟.高中古代人物傳記文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1。張瑞在碩士學位論文《高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中也將跨學科教學策略按照實施階段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準備性教學策略、外顯的行為性教學策略和內隱的輔助性行為教學策略。

參見:張瑞.高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策略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1。王小蓮等在研究指向藝術創作的高中跨學科教學時指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入門階段可基于學科視角分別講授和示范;探究階段可利用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編階段可開展案例示范教學和個別指導;呈現階段則注重平臺搭建和學習反思。

王小蓮,陳歡,尹芳.指向藝術創作的高中跨學科教學初探——以詩樂舞跨學科教學為例[J].藝術教育,2020(4):2528。邢芝明在《跨學科教學理念下地理概念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中也提出了基于學生學習階段的具體實施方法:借助學科知識,助力概念的理解;借助學科方法,克服概念難點;借助學科思維,豐富概念體系。

邢芝明.跨學科教學理念下地理概念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4):1214。彭偉橋則將教學劃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個階段,并提出不同的策略:課內引導學生通過繪制多學科的思維導圖建構跨學科的知識體系;課外選擇“微課題”或“校本教材”的形式組織實施,在更為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及素養。

彭偉橋.跨學科教學的價值與實施[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7):5。這些都是基于具體的課堂設計總結得出的可操作的策略,具有較強的借鑒性。不過,實踐層面更傾向于突破實施困境,對突破課程和評價困境的研究較少,這是當前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的不足,也是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 基于研究的高中跨學科教學實施建議

在實施新課標、新高考、新課程的時代背景下,普通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方興未艾。已有研究為我們開展跨學科教學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示,基于此,提出高中跨學科教學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 立足學情,確定課程內容

任何教學都必須立足學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指向各學科協同育人的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就是基于學情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確定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要注意關聯性,注重學科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與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機聯系;關注學科間的聯系與整合,關注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教師可以著重梳理高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整合點和各學科適宜開展跨學科教學的元素、交叉點,以及高考測評或大市模擬中呈現的跨學科題型,發揮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梳理、整合不同學科跨學科教學資源的體系和。

(二) 基于實踐,構建教學范式

高中跨學科教學研究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主題式學習框架,提供學習資源,設置學習情境,匯集兩個或多個學科或已確立的專業領域中的概念、方法、交流形式等來解釋一種現象、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件作品,或提出一個新問題。教師可通過高中跨學科教學的交叉點和整合點,設計跨學科教學的結構化主題、項目和實施指南,通過雙師課堂、多師課堂等方式展開教學實踐;通過一課三磨、案例研修等形式,形成跨學科教學典型課例,提煉出跨學科教學基本流程,凝練出跨學科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最終建構高中跨學科教學模型,催生高中跨學科教學的基本范式。

(三) 著眼過程,加強效能評價

高中跨學科教學實施過程,離不開效能評價體系的研究。教師應著眼于過程性、階段性、終結性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可建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檔案,指導學生客觀記錄成長過程。通過對典型課例或案例的分析,不斷探索和完善評價量表的制訂,同時注重研究實施后對學生學習及未來產生的影響的評價,總結、構建高中跨學科教學的效能評價體系。

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具體實踐,普通高中跨學科教學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進展,但跨學科教學所面臨的一系列困境提示我們,要繼續深化理論研究,加強常態化實踐,在實施過程中完成對學生跨學科素養的培養。

(安留敏,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立項課題“普通高中跨學科學習實踐研究”(編號:2021JY14ZA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困境分析實施建議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
關于計算機專業軟件方向課程改革及實施的建議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幾點建議
淺析農村電網的改革發展及困境
社會整合理論視域下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困境與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