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背景下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向路探究

2022-12-24 13:26
關鍵詞:培養目標公共衛生中醫藥

侯 杰

(成都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022 年1 月4 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發布《關于開展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的通知》明確指出:建設過程中主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學科發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面向全球健康發展等四個方面的發展需要。當前,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已被列為人才緊缺專業?!爸形麽t結合”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治療原則,事實也證明獨具特色的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從預防人才需求和中醫藥作用的應然層面看,能夠將預防醫學與中醫藥優勢結合起來的當屬中醫藥院校開辦的預防醫學專業。因此,探索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專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形勢下采用何種人才培養方式,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加的“大健康”需求,是我國在重大疫情后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一、 疫情背景下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1.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作為我國公共衛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公共衛生教育面臨的時代機遇與挑戰,也有其自身發展的階段特點。一方面,我國堅定不移以“預防為主”作為醫藥衛生工作的方針。公共衛生的職能集中體現在預防醫學對疾病爆發前、中、后的研究、調查、控制和管理,對于預防或阻止疾病爆發以及蔓延帶給人類的威脅具有重要的“關口前移”作用。新時期《“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政策導向為新時期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居民對于健康的需求隨著我國疾病譜的改變不斷提高、社會模式轉變和對三級預防概念的更新以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諸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的頻繁爆發,對疾病控制及公共衛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共衛生預防人才短缺也成為全球性問題。中醫藥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以服務地區社會經濟、為基層公共衛生培養人才做為目標定位,具有將中醫“治未病”思想與現代三級預防結合的獨特優勢,更加符合未來公共衛生的發展趨勢和人類疾病譜轉變對健康的需求。

2.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趨勢

新冠疫情已經發展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是當前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在重大疫情下反思新形勢下的公共衛生教育,必然要以培養能勝任疾病預防、健康維護、健康促進三大基本職能的公共衛生人才為目標導向,具體包括疾病預防控制、健康促進、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全科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科公共衛生五類[2]。因此,重大疫情為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具備復合知識和較高的應用技能。未來高素質的公共衛生人才不僅能提供覆蓋生命全周期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更能研發、應用疾病防控的新技術。各類新技術、新方法隨著衛生領域學科的交叉融合不斷涌現,預防醫學在疾病防治、疫苗研制和技術轉化等方面必然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才能適應健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二是參與全球健康治理。經濟全球化的直接結果是地理界限消除,為疾病防控增加難度。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疾病防控演變為國際共同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入人心,也對未來公共衛生醫師職能提出了國際化、專業化的內在要求。

疫情暴發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針對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問題,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掌握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主動權和適應疫情頻發的時代需求,是對未來高素質公共衛生人才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教育改革要以存在的問題為導向,順應公共衛生宏觀發展趨勢和時代需求的同時發揮中醫藥優勢,以培養中醫“治未病”與現代三級預防醫學體系相結合的核心能力為重點,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質量探索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向路。

二、 當前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最早開辦預防醫學的河南中醫藥大學首批預防醫學生于2009 年畢業,中醫藥院校開辦預防醫學整體專業建設時間短,加之與西醫、綜合性院校相比,在中醫藥思想與現代預防醫學融合方面有其特殊性,因此構建“中醫藥+預防醫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仍在不斷探索中。

1.疫情下對公共衛生教育的反思

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后引發了對公共衛生教育的反思,對我國的宏觀公共衛生教育而言,在3000 余家高等院校中設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設立公共衛生學院的大學僅80 余家,而實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也是在2003 年“非典”疫情暴發后開始得到重視。無論是17 年前的“非典”疫情還是這次的新冠疫情,都凸顯了解決公共衛生與預防人才不足的問題迫在眉睫,而高等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依然是解決問題最長遠有效的方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從體制管理角度看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暴露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重醫輕防。疫情下輿論宣傳最多的是醫護人員,相比之下公共衛生戰線稍顯沉默。結合前述公共衛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不難看出,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在國家的戰略高度與現實中的政策體系和重視程度是不匹配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公共衛生醫師與臨床醫生相比,在職能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二是醫防割裂。重醫輕防、碎片化服務制、醫療資源投入不平等、公共衛生醫師及其職能的作用弱化等導致醫防職能逐步分離[1]。三是學用分離。預防畢業生所學理論知識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強調實驗科學研究的導向脫節,難以學以致用。

2.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對中醫藥院校預防教育而言,不僅具有當前公共衛生教育的普遍性問題,還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問題。從培養目標看,中醫特色與優勢不突出,這與應然層面上“中醫藥院校多以中醫藥、中西醫為特色,在預防醫學人才培養上更能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3]不相符。通過文獻調研,7 家開辦預防醫學的中醫藥院校的培養目標表述中都涵蓋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但對中醫藥特別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要達到何種培養目標并未提及。從培養方案看,基本沿用西醫院校的5 年制和三段式培養模式,即1-8 學期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9-10 學期學習專業課程和實習[3],而對中醫“治未病”的學習和實習并沒有明確規定。從培養模式角度看,一是課程設置重預防、輕應急。當前,傳染病治療與疫情防控、保健預防、衛生管理和監督、應急處理等系統復合型專業知識,尚未被整合到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目標中,這次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更是凸顯應急防疫知識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二是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目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多以封閉式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公共衛生實踐或實訓教學思維,中醫院校預防醫學專業理論實踐課時比例在各高校中處于偏低水平[5]。實踐總教學時少、開放程度低是目前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普遍問題。在有限的實踐學時內臨床見習學時數4-6 個月,而中醫院“治未病”相關見習和預防現場調研類見習很少甚至沒有,如此模式下導致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生缺乏臨床動手能力和現場調研經驗,深入社會后面對各類公共衛生的實際問題時缺乏應有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現有教材大都以五大衛生為主,沒有根據當前全球公共衛生發展趨勢及時更新,理論大于應用。從培養去向看,全國中醫藥院校累計1000 余名畢業生中有八成同學選擇回到家鄉地工作,這與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專業的服務地方的培養定位是契合的。但是,從近三年初次就業單位分布看,整體上僅有四成的同學進入疾控中心工作,低于本科預防醫學人才在公共衛生體系人員結構中應占比例,但卻與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在這次疫情中暴露的短板、疾控中心和公共衛生醫師在現實中的尷尬境遇相聯系。

三、 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向路探究

基于前述疫情下對公共衛生和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既要和西醫、綜合類院校在公共衛生教育總體趨勢上保持同質化,更要融入中醫“治未病”思想表現出差異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把握兩條規律,一是遵循人才培養外部規律,特別是后疫情時代各中醫藥院校要對本省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校生的情況開展廣泛調研和全面分析,立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二是遵循人才培養內部規律,特別是人才成長規律,實現中醫與預防醫學相融合,知識、能力與素質協調發展。三是突出專業特色。根據當前和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對公共衛生的需求,中醫藥院校要立足各校優勢和資源調整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各個要素,形成合力。

1.培養目標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現代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在未來應屬于交叉性醫學教育體系,培養目標要涵蓋道德品格與職業素養、知識結構與目標、技能目標與能力三大維度,其中醫德為先、立德樹人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結構的首要前提,其次要突出重點與特色。從定位上,其培養目標要突出日常公共健康維護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從被動的疫情疾病控制轉向主動的“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從內容上,要突出具有一定中醫藥傳統文化底蘊和中醫學“治未病”思維,具備中醫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發揮中醫“治未病”思想與三級現代預防相融合的優勢,特別是要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納入培養目標,核心能力培養目標要涵蓋疾病預防、健康維護與促進以及影響因素監測、應急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從綜合素質上,要突出面向未來的國際視野,對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做相應要求;要突出面向人群的人際交流與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及適應現場的能力。

2.培養過程

培養過程承載了實現培養目標的核心功能,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優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創新的培養方式,特別是重點突出“中醫藥+預防醫學”的實踐能力培養。

(1)培養方案

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方案要緊扣培養目標,以“寬口徑、厚基礎、多方位、主輔修”的思路培養復合型、實用性的面向未來公共衛生發展的高素質預防醫學人才,配套課程設置改革“三段式”培養模式,將中醫“治未病”的實習實訓納入培養方案,加大實踐力度,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要依托中醫院“治未病”中心、附屬醫院等三級甲等中醫、西醫臨床醫療機構、各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部門開展實踐性教學工作培養專業核心能力。

(2)課程設置

當前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專業普遍沿用以五大衛生為核心內容,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構成“三層金字塔”式的課程體系,以上述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為基礎的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要對傳統預防醫學課程進行整合,一方面要形成“中醫治未病與疾病預防”“婦幼與青少年健康”“環境職業與健康”“公共衛生實驗技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與處理”“公共衛生項目管理”和“社區公共衛生”等課程群,與時俱進增加與全球公共衛生熱點、數據分析、軟件應用、人工智能等相關的前沿性選修課程,注重科研創新、人文素養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等能力拓展訓練;另一方面,為了將中醫藥知識與預防醫學融會貫通,課程體系改革要增加中醫學導論和中醫基礎類課程,引導學生選修中醫傳統文化類課程并參加相關講座,以“中醫藥+預防醫學”為科研創新訓練的方向。

(3)實踐體系

科學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構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現代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至關重要。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中,內容上應突出中醫治未病實訓、臨床知識與基本技能、公共衛生事件與預防醫學基本技能實訓,時間上應當“由整化零”,結合整合后的課程群,合理分布到五年學習中。

一是突出中醫“治未病”實訓。我國衛生事業堅持的“預防為主”方針最早源于《黃帝內經》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養生謀略,其核心思想集中體現在“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內容。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生應當在中醫基本理論課程學習后,定期進入三級甲等中醫院的“治未病”中心見習,通過帶教實習掌握用中醫預防和治療常見慢性病、多發病。沒有"治未病"中心的地區可以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與社會公眾接受度較高的、能夠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特色的如針灸、冬病夏治等醫療服務,在親身實踐中深刻理解中醫理論,掌握中醫“治未病”的常用方法與技術。

二是強化臨床知識與技能。臨床見習學時少、臨床動手能力和經驗不足,對常見病和重大流行病的臨床識別和應對能力培養不足,制約了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生畢業后在初級衛生保健的崗位勝任力。因此,優化臨床實踐課程、加強實踐力度勢在必行,有針對性地開設常規檢查、診斷等技能培訓課程,幫助學生提前克服臨床動手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是發揮實踐基地聯動優勢。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能力培養必須要充分發揮疾控中心、“治未病”中心等各類實踐基地的聯動優勢,一方面,中醫藥院校要將預防醫學師資定期進修制度化,并推行“導師制+項目制”聘請相關有實戰經驗的專家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和科研實訓;另一方面,要深入實習基地開展公共衛生技能基本訓練和應急演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預防醫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公共衛生基本知識與技能大賽”,7 所中醫藥高??商剿髀摵祥_展“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技能大賽”,以賽促學。

3.培養質量

當前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質量保障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控制和反饋環節,是高等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監督者。因此,中醫藥院校開辦預防醫學專業要建立一整套與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制度保障和科學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從教育的主體與客體維度看,教學質量保障和人才培養評價應當成為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一方面,較為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把握規律:一是整體性。中醫藥院校的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更要發揮校級質量監控、院級督導和教授委員會等幾大要素的作用,構成監督-反饋-改進的“閉環”機制。二是評價性。內部教學質量由諸多要素構成,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管理、教師隊伍等都要采用形成性、總結性以及影響性評價標準來判斷。另一方面,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評價的建立涉及復雜的指標體系,當前比較有效、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在實證基礎上建立評價模型。從實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看,基于勝任力的“洋蔥模型”和“冰山模型”比較適合構建預防醫學人才培養評價模型和指標,包括了開展共性評價的“共有勝任力”和個性評價的“區分勝任力”。以“洋蔥模型”為例,是以道德素養為評價基礎,以培養目標的核心能力為評價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評價主體,以畢業后動態追蹤的崗位績效為區分性評價。道德素養居于核心地位,是對每個人才最基本的共性要求;核心能力是崗位勝任力持續發展的保證,工作績效是個人內部特質轉化的結果。

綜上,疫情之下思考未來中醫藥預防醫學教育的改革,為疫情過后高等中醫藥院校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厘清方向和重點,既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國家培養高素質公共衛生人才的現實需要。

猜你喜歡
培養目標公共衛生中醫藥
歡迎訂閱《基層中醫藥》雜志
《家庭中醫藥》老讀者請注意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效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供暖系統整改方案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醫學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