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數字經濟下業財融合、助力國企高質量發展

2022-12-26 19:52于強強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業財切入點財務人員

于強強

(山東高速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智能技術等信息技術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逐步邁入了數字經濟時代。工業革命浪潮的特征由信息化轉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影響傳統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很多新興產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數字經濟時代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整體放緩,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因此優化國有企業管理模式、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必修課,財務戰略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財政部于2014年和2016年相繼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指出企業應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自此,業財融合的理念開始走入大眾視野,成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隨著國有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項目分布增加,“重業務、輕財務”的管理理念以及業務和財務獨立運行的管理模式已不再滿足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數字經濟為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提供了技術可能,業財融合成為國有企業財務戰略轉型升級工作的重點。

一、數字經濟下國企業財融合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業財融合的概念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的業務與財務實現數據、組織和價值三個方面的有機融合。具體來說:一是數據融合,即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融合,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結合可以更科學反映企業經營情況,財務數據又會為業務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二是組織融合,即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相互協作和融合,打破固有的組織界限,使得運營相互嵌入;三是價值融合,即業務與價值相融合,業務應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價值需由企業開展的各類具體業務來創造。

企業的目的是要實現價值最大化,所有業務的開展都應該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但因部門分工,業務部門往往更多關注自身業務的完成情況,對業務盈利與否以及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并不關心。業財融合要求財務向前端延伸,聚焦業務鏈中的非增值環節和節點,并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消除流程中無效增值的部分。

業財融合要求國有企業財務人員不能只關注會計的基礎核算和報表統計分析,而要主動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充分了解業務運作狀況,參與業務模式探討,消除不合理環節、優化成本管理對經營業績進行事前預測、事中監控與調整、事后考核與分析評價,合理調控企業各項資源,將價值管理內嵌在各個領域、層次、環節,滲透到企業業務的全過程。同時業財融合要求國企業務人員不能只關注業務的開展和完成情況,更要關注業務的質量和效益,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做優,與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相適應,提升國企的發展質量水平。

(二)數字經濟下國企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1.業財融合有助于國企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注重經濟效益,還應兼顧社會效益,不僅要注重發展規模,還應關注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業財融合有助于加強國企部門之間的深度協作,共同挖掘國企業務鏈中的無效增值環節,通過流程再造、降本增效,使國企能夠以最小代價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同時提高國企的經濟效益,最終實現國有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

2.業財融合有助于國企降低和控制內部風險

隨著國有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其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和戰略管理等各方面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和風險。業財融合模式下,業財信息的有效融合能為國企重大戰略決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數據支撐,降低戰略風險;業財組織的深度融合能及時幫助國企發現業務中的各類經營問題,有效地控制經營風險;業財價值的融合有助于國企合理配置各項資源,精準預測和研判,增強風險應變能力,有效降低財務風險。

3.業財融合有助于國企加快財務戰略轉型升級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使得國企涉足的行業對整個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國企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財務工作的支持。業財融合模式下,財務人員可以從日?;A性工作中脫離出來,專注于提升專業水平,參與到項目管理、經營調度與分析、投融資決策、稅收籌劃、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戰略目標制定中,真正體現財務的業務支持、管理支撐和價值創造能力,實現國企財務從會計核算到管理會計的戰略轉型升級。

二、數字經濟下國企業財融合的內容框架

(一)以成本管理為切入點

成本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降本增效、加強會計核算,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是將業務與財務融合在一起的主線。以成本管理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通過深入了解業務本質,制定標準成本制度,準確核算直接成本、合理分攤間接成本,本量利分析等一系列措施,識別業務流程中的非必要成本,剔除非增值環節,將對各項業務的成本管控從事后分析前置到事前預測和事中監控中,逐步形成統一標準、精準預測、合理分攤、動態調整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以成本管理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在招聘、研發、采購、存儲、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中貫徹“責任到人、控制到位”的全方位成本管控要求,使每位員工深諳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分解細化作業工序和作業流程,深挖節支的潛力,通過財務核算精細化驅動業務流程的精細化,逐步提高國有企業成本管控質量和水平。

(二)以合同管理為切入點

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的發布和施行,合同管理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收入準則設定了收入確認計量的五步法,要求以合同內容及履約情況為依據進行收入確認和計量,使得財務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合同內容以進行合理判斷。將合同管理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要求財務人員適當參與到合同簽訂和履約執行等過程中,與業務人員協同配合,深入了解合同的履約情況,合理預測收入確認分期,準確計量收入金額,將業績目標細分到合同,嚴格考核。同時通過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應收款項管理、質量控制管理等措施,減少壞賬風險和產品退回風險,提高經營預測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以稅務籌劃為切入點

稅收籌劃是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財務管理活動。稅收籌劃的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規及稅收政策。將稅收籌劃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在業務開展前,將最新稅收優惠政策內嵌至業務中,充分挖掘節稅點,或降低稅負水平,或延緩繳稅時間以爭取最大稅收優惠。近年來,為優化營商環境,財政部和稅務局陸續頒布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如研發支出加計扣除政策,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以及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等特殊事宜的專項優惠政策等。財務人員通過與業務人員溝通交流,將這些優惠政策與業務結合起來,內嵌至業務運營模式中,選擇最優納稅方案,確保合規納稅的同時,使得國有企業的稅收利益最大化,將獲取的稅收利益用于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國企發展質量中去。

(四)以全面預算管理為切入點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預算理念全員參與、業務范圍全面覆蓋、管理流程全程跟蹤的綜合管理系統。以全面預算管理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要求各業務部門積極配合與支持,全體員工積極參與預算管理全流程。預算的制定、執行和評價過程是業務人員深入參與業財融合的有效手段。預算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據企業歷史數據、未來發展目標、各單位和各部門的指標分解情況等不斷調整后確定的最優方案。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進上下層級之間、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互動溝通,使企業整體做到協調一致。業財融合后的全面預算管理將更有助于國有企業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發展模式、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五)以內控管理為切入點

內控管理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一種監督機制,是國有企業為保證自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有序合規開展,對人、財、物及流程實行控制管理的一系列活動。以內控管理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要求財務人員厘清業務流程,及時發現內控缺陷和漏洞,識別評估各業務節點的風險,根據評估結果,采用風險轉移、風險規避等措施將風險降低至可控或可接受范圍水平內。加強內部控制要求國企財務人員充分熟悉日常采購、招投標、資產購置及處置、項目管理、投融資等業務的環節和各級審批權限等內容,通過集體決策議事機制、分級授權審批、內部稽核、不相容崗位分離、預算控制等措施有效降低國有企業營運風險和財務風險。

(六)以統計分析為切入點

數字經濟時代,國有企業急需既懂數據挖掘、數據處理、數據統計與分析,又懂企業管理和財務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企業的經營、投資和融資決策以及戰略規劃均離不開準確的數據信息支撐,不僅需要企業內部的各類業務和財務數據信息,還需要了解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同業對手等外部數據信息。此處的統計分析既包含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SWOT分析等戰略管理分析,也包含財務報表分析、生產經營情況分析、內控質量評價分析、績效評價分析等專項管理分析。以統計分析作為業財融合的切入點,就是要求財務人員提高對數據的敏感性,借助專業信息化平臺和數據處理工具,深入覆蓋企業經營全過程,對經營數據信息進行搜集、處理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企業日常運營和管理中的深層次問題,為國有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實現財務戰略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三、數字經濟下國企業財融合的實施條件

(一)樹立全面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

全面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可以有效指導實踐。業財融合強調的是業務和財務的融合,而非財務對業務的管理和控制。財務要嵌入業務、服務于企業,財務部門不能凌駕于業務部門之上,更不能“越俎代庖”“取而代之”。樹立全面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要求包含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在內的所有人員正確認識業財融合的本質和必要性;樹立全面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才能使企業全員高度參與到業財融合實踐中,共同推動業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業財融合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目前財務與業務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局面,促進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學習。業財融合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幫助財務人員在加深對業務了解的基礎上,獲取更高質量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生成更及時、相關、可靠、準確的統計分析數據,從而提高財務成本管控、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的能力。業財融合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幫助業務人員根據財務人員提供的數據信息或測算模型,評估測算項目可行性,改善業務流程,優化發展模式,拓寬發展思路,提高業務收益水平,實現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二)完善業財融合相關制度和組織體系

完善的制度和組織體系是業財融合能否有效運作的保障。業財融合制度不僅包含財務管理相關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績效考核與評價制度、資金管理等制度,也包含其他部門相關的行政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采購及招投標管理制度、招聘及薪酬管理制度、分級授權審批等制度,以及各種業務活動相關的規定和方法。只有將業財融合的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確定,才能確保業財融合的實踐有效落實不會大打折扣。企業完善與業財融合模式相適應的組織體系,需要明確界定規范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權利范圍,確保權責匹配,職責劃分清晰明了,避免后期因權責不清晰而導致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業務和財務部門應對優化后的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定義和要求,以流程圖、操作指引等形式規范業務流程,實現業財融合工作的標準化和流程化。

(三)搭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

業財融合的開展離不開信息平臺的支持。云計算、移動互聯、智能技術、圖像識別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提供了技術可能。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中,根據完善后的規章制度對標準化流程進行統一設定,消除人為篡改的可能性,從技術上保證業財融合制度的貫徹落實,實現集團層面對業財信息的匯總集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成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統一優化數據,還可以使財務人員從基礎、重復、規范性的工作中脫離出來,沉淀下來,更專注于學習和了解業務,吸取最新的財務專業知識,提高統計分析和預測決策水平,實現財務戰略轉型升級。財務共享中心應將OA辦公系統、智能訂票系統、合同管理系統、費用報銷系統、發票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會計核算系統等有效鏈接和融合,確保系統能夠有效獲取業務數據信息,進行有效匹配和審核,減少人為修改的可能性,降低內控風險。

(四)組建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

數字經濟下,國有企業高度重視對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組建,有效推進業財融合,必須要有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支持。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不僅包含財務專業人才和業務專業人才,還包含管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各層級人才。就財務專業人才方面,業財融合不僅要求財務人員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求財務人員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知識、數據統計、戰略控制、風險管理、信息技術以及預測分析等全方面能力。國有企業可以通過社會招聘、內部競聘等方式引進專業人才,通過采取開展業務交流、專家講座、視頻教學等方式加強人才的培訓,提高業財融合團隊的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采取崗位輪換、人才交流、實地考察、“傳幫帶”等方式實現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的知識普及和交流。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的組建將更好地服務于企業財務戰略轉型升級,助力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數字經濟下,國有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業財融合成為很多國有企業財務戰略轉型升級的重心。隨著國有企業各項改革轉型的深入,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模式探索步伐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國有企業管理層應不斷提高戰略管理能力,找準業財融合的六個切入點,樹立全面正確的業財融合理念、完善業財融合相關制度和組織體系、搭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平臺、組建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為實現業財融合主動創造有力支撐條件,積極應對融合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確保業財融合工作順利推進,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猜你喜歡
業財切入點財務人員
集團化企業財務人員外派必要性及建議
基于云ERP系統實現業財一體化戰略研究
勘察設計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及應對
淺談圓錐曲線問題的切入點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問題及對策
基層發電企業業財融合預算管理模式探討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的轉型問題與對策
心理契約在企業財務人員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具體運用探討
基于民營企業中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研究
以知識產權為切入點創新德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