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互融共生的三重境界
——以中國政治學為觀察視角

2022-12-28 06:02張云生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政治學學術期刊學術

張云生,王 麗

(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教務處,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1]。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臺,以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服務學科建設、傳播學科知識、引領學科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之間有著天然的紐帶關系。一方面,沒有學科的研究與進步,就沒有學術期刊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學術期刊也反哺了學科建設和發展。二者是你決定我、我成就你,互為依托和支撐的關系。本文以中國政治學為觀察視角,透視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相互關系的三個層次,為二者關系的價值定位提供新的解讀。

一、基于學科:學術期刊依托學科而生

“學科”本質上是知識上升為知識體系后根據某些共性特征劃分而成。學科的產生促進了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發展,形成了支撐本學科較為核心的理論體系、價值追求和研究方法,而這些學科研究成果的展示、傳承以及學者之間的對話交流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和平臺,學術期刊由此應運而生。

(一)學術期刊誕生于學科需要

中國政治學學科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京師大學堂開設的“政治學門”,但隨著中國政治的變遷,中國政治學的發展也經歷了曲折的歷程。新中國成立前,全國100多所大學中有40多所設立了政治學系。新中國成立不久,在蘇聯學科模式的影響下政治學被看作是“偽科學”,并于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被基本取消。在此后的近30年中,政治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一直處于缺席狀態。然而,歷史進程中的某個特殊時間點發生的重要事件會對之后的歷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2]。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政治學等學科要趕快“補課”,以及中國政治學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政治學踏上了恢復和重建的新征程。為了加快學科恢復重建,作為政治學的專業學術理論刊物《政治學研究》于1985年創刊,隨后包括《中國行政管理》《國外政治學》等在內的其他政治學類刊物也相繼創刊??梢哉f,中國政治學的學科建設需要加速了專業學術期刊的誕生。

(二)學術期刊背靠于學科發展

中國政治學恢復之初,學界的首要任務是填補學科缺席期間留下的大量研究空白。引介、學習國外政治學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學科的基礎理論、概念和知識系統是“補課”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學界除了出版專業書籍外,還通過在原有刊物上開辟專欄或者創辦新的刊物譯介國外政治學的研究成果。例如1978年創刊的《國外社會科學》專門提供版面介紹國外政治學的最新成果,1980年創刊的《政治學參考資料》(1985年起更名為《國外政治學》,1990年初???,是國內最早的專門介紹國外政治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涵蓋了政治理論、政治制度、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系列的制度建構和制度調整都需要政治學的知識和理論支撐,研究重大轉型期中國現實政治問題,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問題逐漸成為中國政治學的中心任務,學術期刊的方向和定位也相應進行了調整。有學者以1985年到1989年的《政治學研究》雜志為主體,結合《中國社會科學》和《政治與法律》等期刊,發現刊發的政治學類文章主要圍繞政治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范圍、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政府職能轉變、“一國兩制”的發展與實踐、政黨與政權問題、政府機構改革、政府決策與行政管理、中央和地方關系、權力與腐敗、發展與穩定等10個方面,均為當時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從中足以窺見學術期刊如何反映學科之價值取向[3]。

(三)學術期刊繁榮于學科進步

經過幾代政治學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政治學從白手起家到學科體系健全、人才隊伍堅實、科研成果豐碩,較好地完成了鄧小平同志交代的“補課”任務。截至2017年,設立政治學系的高校共有127所,擁有政治學本科學位授予權的130余所、碩士學位授予權的近80所、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也已達30所。與此同時,中國政治學的學科地位在不斷提升,發展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系統中的核心支柱,學科的國際影響力也在同步提升,北大、清華、復旦的政治學學科進入并穩居QS全球學科排名前50位。學科的進步促進了學術期刊的繁榮,截至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及其擴展版共收錄政治學類期刊51種(CSSCI來源期刊37種、CSSCI擴展版14種),僅次于經濟學的95種和教育學的54種,在專業領域的期刊中數量位居第三[4]。在走向國際方面,復旦大學的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和浙江大學的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等英文期刊成功進入SSCI擴展版,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政治學與國外政治學的對話交流。

二、面向學科:學術期刊反哺學科建設

自1978年恢復重建以來,中國政治學在學科建設、學術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為學術期刊的繁榮提供了基礎與支撐,而學術期刊又反過來服務、傳播和引領學科建設,促進了學科進步。

(一)學術期刊傳播了學科最新成果

從本質上講,學術期刊的產生就是為了滿足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服務學科建設是學術期刊最基本的功能。從中國政治學恢復重建以來新創辦的專業學術期刊來看,無論是專門介紹國外政治學研究成果的《國外政治學》,還是兼顧國外成果引介和國內問題分析的《政治學研究》,本質上都是為了傳播本學科研究成果、支持學科建設。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為標志,中國政治學伴隨著國家政治的總體演進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學科體系不斷充實,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學術交流機制不斷完善,學術期刊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僅2006—2010年間,政治學界發表的學術論文就超過了7萬篇,可以說,中國政治學研究的總體進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來呈現的[5]。除政治學專業期刊之外,學界還通過《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復旦政治學評論》等“以書代刊”形式進一步拓寬政治學知識的傳播渠道,豐碩的研究成果同時也促進了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出現和發展。

(二)學術期刊促進了學術人才培養

學術期刊作為學科發展先進程度的代表,肩負著向社會各界傳播本學科發展新動向的使命。高水平的專業學術期刊更是高品質研究成果的展示平臺,不僅為研究者提供學科前沿文獻、最新理論和研究方法,還為研究者破解學術難題提供思路和方向,促進專業學術人才的成長成熟。正如《政治學研究》發刊詞中所強調的,該刊旨在成為政治學研究、教育工作者的園地。此外,學術期刊經過一系列的品牌化打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刊風格,在給研究者提供知識和經驗的同時,還傳遞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學科研究精神,促進研究者形成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和實事求是、敢于探索的科研作風。一些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主動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對廣大師生和研究者進行選題、寫作、投稿等方面的培訓指導,有效提高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這些學術人才一旦成熟并投身于學科研究,反過來又成為學術期刊的優質作者資源,從而保障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

(三)學術期刊引領了學科發展方向

學術期刊通過及時刊載學科最新建設成果,以及對相關欄目進行動態調整以實現對學科前沿問題的集中發布,從而引領學科的發展方向。高水平的學術期刊依據自身的學術權威地位,策劃具有學科前瞻性和引領性的選題,編發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以此促進學科的持續進步。例如:《政治學研究》作為中國政治學的專業高水平期刊,2019年共刊發學術論文74篇,其中26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收錄轉載,足以證明刊文的質量和水準,在刊文內容上,中國共產黨、協商民主、國家治理、反腐敗、公權力等概念成為研究主題的高頻詞,反映出本年度中國政治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此外,刊文中理論/綜述研究類和解釋性研究類論文占比為77.27%,說明中國政治學仍以規范性研究、定性研究為主[6]。在《政治學研究》編委會2019年年會中,學者們結合當前世界和中國的政治實踐發展實際,提出了中國政治學研究應回歸經典理論、及時回應重大現實問題、重視前沿技術發展、重視新的數據來源和分析方法等重要命題,為中國政治學研究提供了風向標。

(四)學術期刊拓寬了學術交流渠道

學術期刊的繁榮使學術交流的平臺和渠道進一步拓寬。一方面,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大多由學科知名學者或高校知名專家教授組成,期刊舉行的學術會議或者編委會會議不但可以使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思想以保持議題的延續性,還可以在期刊選題和學科前沿發展之間找到新的契合點,保持學術期刊選題的科學性和引領性。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學術期刊開始借助釘釘、騰訊會議等新媒介定期舉辦線上學術論壇、學術研討會、專題講座等學術活動,跨校、跨區域學術交流成為新趨勢,學者們借助學術期刊提供的線上學術交流平臺聚焦學科研究熱點、傳播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思想的交流碰撞、擴大了學科的影響力。

三、回歸學科:學術期刊融合學科發展

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回信時強調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7]?;匦懦浞挚隙藢W術期刊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學術期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學術期刊既立足于學科也要回歸于學科,融合學科發展。

(一)學術期刊與學科形成共同的關注

與學科形成共同的關注是學術期刊融合學科發展的前提。從本質屬性上講,政治學是治國理政、經世致用的學問,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更是以“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為根本遵循[8],以“服務國家利益、推進理論創新”為價值旨歸。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的聚焦方向要與學科的價值取向保持高度一致,在選題上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緊扣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選取面向中國政治現實、指向中國政治發展的、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真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層面對問題的產生機理、深層邏輯和發展規律做出解釋,建立具有普遍說服力的解釋模型和科學的理論體系。具體而言,學術期刊一方面可以圍繞重大現實問題設置研究專欄,組織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研究,推進學科知識積累和理論進步;另一方面要重視學術批判,鼓勵學者相互砥礪、質疑和批評,推動學科在探索與爭鳴中發展。

(二)學術期刊確立學科專業學術門檻

學術期刊融合學科發展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確立學科的專業學術門檻。中國政治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有著自己的學術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這就要求學術期刊刊發的論文要運用政治學專屬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論體系,用“政言政語”來闡釋和解決現實政治問題,從而形成學科的專業平臺和學術標準,推動學術期刊從專門化走向專業化,從專業化走向職業化。然而,隨著我國政治實踐的日益豐富以及社會科學研究精細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許多新興交叉學科開始涌現,如法律政治學、政治社會學等等。一方面,交叉學科的出現有利于政治學突破學科壁壘,整合不同學科優勢,促進產生新的理論學說。另一方面,交叉學科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和獨立性,導致一些核心理論被邊緣化現象。因此,政治學專業學術期刊在政治學與其他學科交融滲透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學科的獨立性值得認真反思[9]。

(三)學術期刊助力學科話語體系建構

在中國政治學恢復重建之初,政治學界引介了國外政治學的概念、范疇和理論體系,這些概念、范疇和理論體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著中國政治學的研究。在解釋中國現實政治問題時,一些學者習慣于用西方理論建構假設,用隱含于西方理論背后的話語體系描述、闡述和分析中國案例,依據假設是否成立將中國案例合法化或者問題化。然而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政治體制,中國一開始就以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特色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政治學者意識到西方的理論并不能指導中國實踐,推進政治學本土化、建構中國政治學話語體系成為中國政治學學科的一個重要使命。因此,學術期刊的任務是鼓勵學者摒棄西方理論預設,準確把握當代中國政治學發展的階段特征,根植于中國本土經驗實事求是地創新政治學普遍理論,為推進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學科建設必須重視和發揮學術期刊的重要作用,學術期刊必須立足和回歸學科建設與發展需要。充分認識學術期刊和學科建設之間互融共生的重要關系,既有利于促進學科的不斷發展進步,也有利于學術期刊持續服務創新、引領創新,從而形成學術期刊和學科建設共建共榮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歡
政治學學術期刊學術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論阿爾都塞對權力問題的反思——從生命政治學的視角考察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學術動態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動態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以學術期刊為橋梁促進科研與科普結合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西學東漸”時期政治學學科發展研究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