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理論貢獻
——基于《國家與革命》的文本解讀

2022-12-28 06:02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專政列寧民主

張 坤

(新疆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列寧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以下簡稱馬恩)的國家學說,將之整合為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而且結合其在所處的新的歷史時期創建無產階級新型國家的生動經驗,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一、《國家與革命》寫作背景考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期間,無產階級開展了大量抵制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這樣的形勢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無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戰亂波及之下,國內各階層人民與沙俄政府之間矛盾沖突也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俄國爆發了大革命。然而,一些社會黨派在國家問題上立場不堅定,雖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但所作所為實質上卻是與正統馬克思主義背道而馳。此外,卡爾·考茨基作為第二國際的首領,卻公然背叛無產階級革命,并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之上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進行歪曲和篡改,對俄國無產階級開展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嚴重觸及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理論原則。兵戈搶攘,風雨交加,列寧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之下,于1917年撰寫了《國家與革命》這一著作,主要是出于兩方面的動因。

(一)思想動因

《國家與革命》一方面是列寧出于批判當時的一些社會黨派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曲解、回擊其宣傳的錯誤觀點、恢復馬克思恩格斯真正的國家學說的思想動因而撰寫的。

第一,資產階級思想家否認“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的實質,認為國家的本質在于“階級調和”而非“階級統治”?!百Y產階級的思想家,特別是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他們迫于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不得不承認,只有存在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地方才有國家——這樣來‘稍稍糾正’馬克思把國家說成是階級調和的機關。[1](P114)”這種庸俗的、市儈的、以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為出發點的“調和論”與馬恩關于國家的起源理論和本質理論背道而馳。

第二,“考茨基主義者”雖然沒有對“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的實質矢口否認,也能接受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論斷,但其最大的錯誤在于在無產階級革命問題上否定了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抹殺了無產階級消滅舊的國家政權的必然性;雖然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持相對支持的態度,但認為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遙不可及,因此可以通過和平改良的和民主的方式進行。恩格斯逝世后,機會主義甚囂塵上。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資產階級用拓寬選舉范圍的方式來掩蓋其“虛偽的民主”,允許工人階級政黨參加議會選舉,這也讓“考茨基主義者”看到了以和平改良的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希望”?!白罱鼛资?,政府是無限地加強了,而推翻政府的可能性,即革命的可能性,看來卻被推到無限遙遠的將來。[2](P253)”考茨基認為暴力革命的方式顯得不是十分必要,可以用和平的方式緩緩地迎接社會主義的到來?!八鲆暬蚰⒘艘韵乱稽c:既然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既然它是站在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那么很明顯,被壓迫階級要求得解放,不僅非進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滅統治階級所建立的、體現這種‘異化’的國家政權機構不可。[3](P7)”

(二)實踐動因

列寧寫作《國家與革命》也具有一定的實踐動因,即指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向、明確暴力革命形式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必要性?!盁o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國家的態度問題不僅具有政治實踐的意義,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義,這個問題是要向群眾說明,為了使自己從資本的枷鎖下解放出來,他們在最近的將來應當做些什么。[1](P7)”俄國革命的發展促使列寧不懈研究國家的核心問題以及國家與革命的關系問題。

伴隨著世界范圍內無產階級革命浪潮的日益高漲,以及俄國內部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通過革命來推翻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最迫切的任務和需要。與之相對,資產階級倡導改良主義的勢頭空前強勁,以期削弱工人階級的革命熱情與精神,以虛偽的資產階級民主挫敗無產階級革命,考茨基主義對此推波助瀾。俄國內部革命運動持續火熱,無產階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俄國革命的方向迫切需要指引,俄國身處歷史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值此關鍵時期,俄國迫切需要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能夠明確地回答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形式和方向問題。歐洲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讓列寧驚醒,結合俄國二月革命的經驗教訓,列寧清醒地認識到無產階級必須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才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實現自身自由和解放,而和平、改良的道路只會將革命引向失敗的深淵。而彼時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就在于搞清革命的動力、對象和方式,以實現獲得解放的目的。所以,解決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問題,以此指明革命的方向、指導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是擺在列寧眼前最緊要的問題。

無論是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思潮的泛濫,抑或是資產階級思想家庸俗調和論的空前流行,使得列寧必須對國家與革命的關系進行深化研究,在批判與反擊各種流派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原理的篡改的思想基礎上,結合革命實踐的需求,為馬克思恩格斯國家理論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二、《國家與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理論貢獻

馬克思恩格斯國家觀是列寧國家學說的主要理論來源。馬克思在對黑格爾理性國家觀的批判中,對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有了新的思考,對國家的起源、本質、職能有了新的理解和闡釋。恩格斯晚年又對馬克思所創立的國家理論進行了科學地完善,為列寧研究國家問題與深化國家理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列寧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領導俄國革命的實踐探索,恢復和系統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學說,深化發展了國家的本質、發展階段、消亡以及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等相關研究。

(一)恢復與系統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國家學說

縱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恩對國家問題雖然進行了多次討論與研究,但他們對國家問題的研究和思想沒有整理形成系統的國家理論著作,而是分散在各個時期的著作中。這一任務終由列寧完成了。列寧通過對這些文本著作的細致研究,率先將馬恩處于分散狀態的國家學說進行整理與闡述,將之轉變為具有系統性、全面性和整體性的文本。對國家的起源、本質和消亡等國家理論的基本問題進行了論證和發展,揭示了國家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一,列寧對國家的本質研究的深化。在馬恩的研究旨趣中,國家本質集中體現為兩重性:階級性與社會性。一方面,國家來源于社會,“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4](P189)”“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各個人借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該時代的整個市民社會獲得集中表現的形式。[5](P536)”這也突出了國家的階級性與工具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國家本質的解釋是從階級對立這一角度來切入的。另一方面,統治階級出于鞏固自身統治與利益的目的,需要國家履行公共職能,執行各種公共事務。列寧在馬恩關于國家是階級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的研究基礎上,結合自身所處的時代要求與俄國革命的實踐要求,進一步強調和分析了國家的階級性及其剝削本質。按照馬恩的想法,國家并不總是存在的,而是在原始社會解體后隨著階級的產生而出現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不可避免地被分裂為經濟利益沖突的階級,國家的出現因這種分裂而具有必要性,因社會需要某種力量來控制階級斗爭和緩和沖突而具有必要性,“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機關。[1](P114)”

第二,列寧對國家發展階段理論的發展與細化。列寧沿襲了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兩個發展階段的理論,提出國家的發展要經歷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階段性過程?!傲袑幵凇秶遗c革命》一書中深刻分析了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學說的科學依據。[6](P62)”正如列寧反復強調的,“馬克思絲毫不想制造烏托邦,不想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事情”[3](P81),與馬恩在國家問題上呈現出的科學研究態度一樣,列寧沒有號召消滅國家,也不糾結于國家消亡的具體日期,而是從科學的規律出發,分析國家消亡的發展趨向,剖析國家消亡的必然性。相比于馬恩,列寧擁有一個鮮明的優勢,即擁有建立蘇維埃這一無產階級政權的現實經驗,對國家發展的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列寧以社會生產力為標準將未來社會的發展階段進一步細分,重點強調和分析了無產階級專政的過渡階段,細化了國家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資產階級國家向無產階級半國家的過渡,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此時,剝削制度與剝削現象被消除,但尚未實現真正的公平和平等。第二階段,無產階級半國家向非政治國家的轉變,進入到社會主義階段。列寧認為從這一階段開始,人類社會各個領域才真正開始大幅度前進。第三階段,伴隨著國家的完全消亡,進入共產主義階段。這一階段,生產力高度發達,真正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每個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國家也隨之消亡。

第三,列寧對國家消亡理論以及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深化發展。馬恩關于國家“自行消亡”的表述常被一些學者歪曲,以至于將馬克思主義變成回避革命甚至否定革命的機會主義。為了正本清源,列寧對這一表述進行了深刻分析和重新闡述。正確理解這一表述的基礎是明確馬恩口中的“國家自行消亡”這一表述到底是針對什么性質的國家所提出的。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列寧與馬恩是高度一致的。列寧提出,“自行消亡”這一表述是針對實行了社會主義革命之后的無產階級國家提出的。對于這一點,馬克思在分析和歸納巴黎公社的經驗時已經明確提出過了。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性質的國家建立后,國家不會立刻完全消亡,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前提下使階級不復存在,階級消亡是國家消亡的基礎。因此,國家的消亡依賴于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共產主義發展水平。列寧以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為標準,以馬恩的理論研究為基礎,對共產主義社會階段進行了科學劃分,從而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消亡理論的論證和闡釋。此外,列寧將國家消亡理論與暴力革命理論相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消亡理論運用到列寧所處的時代,就必然要與暴力革命理論聯系起來對待。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國家只能被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消滅、打碎,而不會自行消亡。而對于無產階級來講,要想從資產階級手中奪取政權并建立無產階級性質的國家,一般來說,只能通過暴力革命的途徑來實現。并且,無產階級革命不能簡單地掌握舊的國家政權,“把官僚軍事國家機器打碎是無產階級在革命中對待國家方面的主要任務。[7](P11)”在此意義上,暴力革命學說與馬克思主義的國家消亡理論是緊密相關的,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恩沒有任何一本著作是專門針對國家問題而撰寫的,形成馬克思主義系統科學的國家觀更是無從談起。列寧作為第一位對國家問題進行專門研究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國家與革命》中將處于分散狀態的馬克思恩格斯國家學說整理為邏輯緊密、立體鮮活的國家理論。一方面,列寧通過盡可能詳盡完整地引證馬恩本人的原著,力求使讀者充分了解馬恩關于國家問題的思考與見解以及形成這些思考與見解的發展過程;另一方面,列寧在引證這些思考與見解時絕非空論,而是充分考慮與結合了俄國革命的實際,對于馬恩提出的觀點,列寧會引用一些十分恰當且在俄國實際存在的實例予以論證。通過這樣細致入微的研究工作以及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國家學說的基本思想及其主體內容完成了系統性地梳理,恢復了馬克思恩格斯國家學說的原貌,并對其作出進一步的深化研究,這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所做出的一大突出貢獻。

(二)深化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研究

面對機會主義者與改良主義者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否認態度及錯誤觀點,列寧選擇用強硬的態度去奮力回擊。在此過程中,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論述和發展。

第一,列寧將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核心地位。馬克思提出,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因此一些人認為相較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階級斗爭思想在邏輯上顯得更為重要。列寧對此表示否定,因為最早提出階級斗爭思想的不是馬克思或恩格斯,而是早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就已經問世了。此外,從資產階級的立場來看,階級斗爭學說并不會真正對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與統治地位造成根本威脅,是資產階級能夠接受的學說。所以列寧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局限于階級斗爭學說,就是閹割馬克思主義,歪曲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變為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1](P139)”凸顯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重要歷史地位。

第二,列寧指明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一方面,列寧曾明確指出:“我們在投入戰斗——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內容?!姓J階級斗爭的必要性的馬克思主義說:人類只有經歷無產階級專政,才能達到社會主義”[3](P337)。無產階級在消滅資產階級國家的道路上,必然會激烈地觸動到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的實際利益,資產階級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勢必要反抗,為了將資產階級的反抗鎮壓下去,必然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向著共產主義前進的道路上,無產階級專政是必不可少的階段。另一方面,無產階級專政代表著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大質變,是向著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必然選擇。在列寧看來,無產階級專政不同于以前的一切國家政權,它呈現出一種新式民主和新式專政的統一。由統治階級決定的民主制度第一次擴及到廣大人民的民主制度,由少數剝削者對廣大人民群眾實行專政轉變為后者對前者實行專政,這無疑是國家演變歷程中的一次質的轉變。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多種多樣,雖然這些形式因時代與實際的區別有所不同,但它們的本質不曾改變,它們都是向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過渡形式。他明確提出,階級存在一日,專政就一日不可避免,因而無產階級專政在“介于資本主義和‘無階級社會’即共產主義之間的整整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必要的。[8](P198)”

第三,闡明無產階級專政與無產階級民主的辯證統一關系。對于列寧的國家理論,一些學者認為列寧過分注重無產階級專政的內容而輕視甚至選擇性地無視了民主的內容與重要性。實際上,列寧并未輕視民主。在列寧所處的時代,列寧及其政黨的主要革命任務是組織力量,建立一個新的政治政權?;谶@樣的實踐主題,列寧自然要在文本中用更多的篇幅來論述無產階級專政思想。但這并不意味著列寧對民主的重要性置若罔聞。相反,列寧是將民主上升到了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來看待,特別是列寧在蘇維埃國家建設過程中所倡導的民主思想至今仍然意義重大。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只有少數人能夠從民主中受益、富人從中受益。此外,專政也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一般意義上講的資產階級專政,表現為對無產階級實行專政,享受民主的范圍僅僅局限于少數人。而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過渡時期的國家政權,在民主實質方面從本質上區別于資產階級專政,因為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的民主是社會中絕大多數人能夠享有民主、窮人也能享有民主,這與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這里也表現出列寧將專政與民主聯系起來分析、統一起來看待的立場。在列寧看來,無產階級專政與民主表現為辯證統一的關系,并不是對立沖突的關系。無產階級專政的專政和民主這兩個部分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特殊時期中是不可分割的關系。無產階級專政以保衛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為目的,無產階級民主也不再是少數人的民主,而是真正實現了由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

可見,在馬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基礎上,列寧是將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中心地位這一高度來看待的,在列寧看來,無產階級專政思想是建構在深刻的哲學思考以及科學的歷史把握之上收獲的寶貴果實。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在剖析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虛偽本質的同時,對無產階級專政與民主的辯證關系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及對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重要意義,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中專政性與過渡性、過程性與目的性的高度統一。在此意義上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國家與革命》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一)始終堅持而不能削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

新時代要求我們要深入把握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始終堅持而不能削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馬恩在工人運動的實踐的基礎上,以歐洲1848年革命以及巴黎公社革命的寶貴經驗為借鑒,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列寧基于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對其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升華與發揮。將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運用到中國實際中即人民民主專政,它是我國的國體,是中國民主政治中社會主義性質的集中體現和價值表達,其中蘊含著高尚的民主意蘊??v觀我國國家治理的艱辛歷程,我們之所以能夠克服復雜多變的重重困難,并在多個領域取得輝煌成就,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緣由之一就是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否則國家治理現代化只會是一紙空談。新時代,必須始終堅持和鞏固而不能削弱和放棄人民民主專政。為此,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的實現必須依賴于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其身正而令行,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是更好地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條件。要繼續完善黨的領導,堅決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嚴肅黨紀政紀,加強黨風和廉政制度建設,健全黨內外監督機制,堅持懲治腐敗。

其次,要處理好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在馬恩與列寧的研究旨趣中,無產階級專政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體?!皩U笨梢岳斫鉃槭钦麄€上層建筑在階級層面上所呈現的傾向性的集中表達,即這一系統所指向的對象是誰、受益者是誰。人民民主專政是對人民民主與對敵專政的辯證統一。如今,專政的理念逐漸淡出,反之,民主的理念愈發凸顯。的確,人民民主專政必須由廣泛的人民民主來鞏固,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當前國內階級斗爭的形式發生了變化,但階級斗爭仍然存在,我們同國內外敵對勢力顛覆、分化活動的斗爭仍然十分復雜尖銳。因此,對敵專政在國家的運作不能以任何方式被削弱或低估,也不能將民主與專政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

最后,要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制既是工人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又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以實現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機關正確行使專政職能的保障。治國之道在于法制,為此,要不斷完善國家的法律體系,堅決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特別要加強行政立法工作,強化執法監督,推進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執法機關職能。要樹立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性,培養全體公民的法制意識,嚴格執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并繼續制訂和完備各種法律,嚴格執法,堅決做到有法必究,實現依法治國。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全過程民主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艱苦斗爭,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權,并在政治制度史上探索和創造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全新的政治制度。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基本原則,適應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有效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盵9]這一制度承載著我們黨的初心與使命,是充分保證人民牢牢緊握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政治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不僅強調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特征和歷史意義,并還首次提出和論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念?!拔覈^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9]”在我國,人民是國家權力的主人,這是我國的憲法原則,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憲法原則和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和價值表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因此,在新時代,我們要毫不松懈、與時偕行地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人大工作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按照正確的政治方向良好運行;要有序推進公民的政治參與,讓人大工作有效地凝聚民心、體察民意、廣接地氣;要堅持制度自信,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毫不動搖地為使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現實體現在人民的生活中而不懈努力。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指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于中國來講,如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前人在實踐中尚未完全解決的、可借鑒經驗教訓極少的重大課題。馬恩沒有經歷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時代的限制,即使如此,馬恩仍然對于未來社會進行了科學預測,其中富含對于國家治理方面的理解,其主要的思想來源是巴黎公社的經驗與原則,可巴黎公社在僅存的數十天里政權實際控制到的范圍并不是很大,因此有較大的局限性。列寧生前對于國家治理問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和研究成果,并結合俄國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舉措,列寧逝世后,蘇聯對于這些國家治理問題和相關舉措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在獲得寶貴經驗的同時卻也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國內外的經驗教訓對于我們黨探索國家治理來說彌足珍貴。在此基礎上,我們黨逐步確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其中蘊含著我國治理體系的優勢:第一,鮮明的方向性。第二,模式的獨創性。第三,制度體系的全面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具有獨特優勢的。[10](P105)”對于我國治理體系的優勢,我們要充滿信心。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10](P105)”因此,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正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現階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難沉重。對此,我們可以從列寧的國家理論中得到一定的重要啟示:第一,不論何時改革、怎樣改革,有一點是不容動搖的,那就是必須堅持黨對改革的全面領導;第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10](P138)”要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軌道,落實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用法治代替人治。我們也要注意“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11](P109)”要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協同發展;也要認識到國家治理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的國家或政府,要強調政府、社會、市場等多元主體的系統作用,讓多元主體在國家治理中更好地參與進來、更好地發揮作用以及更好地謀求各主體的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專政列寧民主
中國式民主
完善論與民主工具論
生態民主
略論馬克思的國家治理思想研究
淺談如何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論列寧《國家與革命》體現的新型民主思想
列寧:沙皇專政的囚徒
選舉年的民主危機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