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惑與前行
——論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

2022-12-28 06:02劉勝文任慧慧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數字圖像版畫圖像

劉勝文,任慧慧

(湘南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引 言

版畫是一門印刷的藝術,自誕生伊始,就與科技技術有著牢不可破的關系。在傳統的視覺藝術中,它總是最先擁抱新的科技手段,是繪畫中科技技術的最大受益者。從最先的木刻版畫發展到凹凸平漏四大版種,版畫與科技手段無不展現其鮮活的實驗性和前衛性。如今數碼版畫的出現已經打破了傳統四大版種的格局,登堂入室,為版畫的大家庭增加了一門新的成員,它所彰顯出來的身姿和表現魅力無疑是先進的數字圖像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是傳統的四大版種也或多或少的享受著數字圖像的便利。隨著新世紀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新的國際視野,新的創作理念促使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的步伐加快。如今,版畫的理念得到拓展,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成為了各大美院高校開設的版畫課程之一,在版畫各級各類的展覽中,與數字圖像相融合的版畫作品表現層出不窮,這一切都表明,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正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勁頭高歌邁進。誠然,一種新事物的快速發展總是會以一種新的冒險精神前進,先鋒實驗避免不了種種問題的出現,既有傳統觀念與時代潮流的對抗,也有技術與藝術交疊的困惑。在現今日益深度圖像化的時代里,這些問題與困惑凸顯的越來越明顯,焦慮也越來越多,問題也越來越重,本文思考的重點將就版畫理念、數字圖像與藝術精神三個方面的維度展開思考,以探討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融合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幾個重要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在現今日益凸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也會長期存在。

一、版畫理念的漸進發展與深度融合

這種理念表現在版畫本體語言屬性在數字圖像技術面前遭遇到了挑戰,建立在原有四大傳統版畫基礎上的“版”的觀念開始動搖,“版”的美學特征發生變化。盡管過去從四大版種發展而出的綜合版種與綜合材料也在不斷的拓展版畫的外延,但版畫原有的版的物理屬性還存在,版畫印痕所積累的意境、技術、材料的美學沒有丟失,人們樂于接受它的改變。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是一種漸進與深度融合的過程,漸進表現在它改變著創作的過程,在圖像與造型的處理上,它使圖像的處理變得便捷起來,圖像的相互交融與偶然性所帶來的特殊效果是傳統手工所無法比擬的,它大大豐富了版畫的語言表現。尤其是在創作稿的制作上,數字圖像技術運用軟件圖像、圖層與濾鏡等工具將草稿進行充分的潤色與加工,以接近近似原作的效果參與到各個版種的制作過程中,它充分展現了藝術構思與科技含量的結合,快捷而有效的縮短了藝術創作進程。這種便利性大大突破了傳統版畫空間,在尺寸與規模上更是與傳統優勢畫種油畫與國畫分庭抗禮。最近些年,版畫借助數字圖像技術以它更高的熱情、更大的膽量、更強的畫面控制力參與到一系列國家重大題材與歷史畫的創作中,并且表現不俗。傳統絲網版畫隨著數字技術的全面介入加速了絲網版畫設備的更新,利用電腦軟件處理、圖像抽取與加工完成制版工作,相較其它版種,它更快捷,具有更豐富的科技含量,它的廣泛性、包容性、靈活性大大拓展了版畫的視覺范疇,將版畫的間接性與繪畫的直接性統一起來,完美的展現了媒介語言的優勢與魅力,是傳統版畫與數字圖像技術融合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各個版種的圖像介入已經司空見慣,版畫家已經樂于接受這種技術所帶來的變化。隨著數字技術與現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介入到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領域的生態環境。各種應用軟件使用到繪畫、設計、雕塑等美術領域之中,也滲透到音樂、影視之中,數字技術的二維三維甚至多維的技術革新,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虛擬現實技術更是將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2016年杭州G20峰會的實景表演,新媒體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表演恢弘壯闊、美輪美奐,充分展現了國家形象與國家精神面貌,對大眾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普及帶來極大的提升,這是科技與藝術融合所帶來的新的審美愉悅。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深入融合過程中,催生了數碼版畫的誕生。數碼版畫更是將物理版畫的“版”推向了虛擬的“版”,將印痕的美學特征發展成了計算機加工的圖像美學特征。這種版畫利用了高科技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將版畫的造型語言通過數字處理轉換成物質的墨點,再經過平臺的印刷輸出,形成具有一定版數的印刷作品。它沖破了版畫理念的邊界,挑戰了版畫傳統以來所形成的一整套版畫理念。人們質疑這樣的版畫是否正在消除傳統版畫手工制作環節一連串的版畫職業屬性,消減人們根深蒂固的傳統的版畫印痕觀念。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數碼版畫在圖像處理層面目前還在版畫既有的觀念下發展,它小心翼翼的遵從模擬傳統版畫所形成的美學觀念,只不過,這一切都是在虛擬的世界中形成。數碼版畫也廣泛的進入到了版畫教學課堂,與其它版種不僅進行深度融合,自身也在不斷實驗和變革中。在專業版畫展覽上,純粹數碼版畫出現甚微,這也體現了版畫理念的一個漸進發展狀態。我們應該看到,數字圖像技術掙脫藝術媒介束縛的努力一直沒有改變,電影數字藝術、光學藝術都是它推生的結果,盡管數碼版畫還在遵循著圖像模擬的版畫審美,在版畫固有的美學屬性上若即若離,但遲早有一天,韁繩會被掙脫,這種結果所導致的后果可以預見,數字圖像技術可能會消解版畫的原有生命形態,消解版畫的藝術原境,消解版畫的思想傳遞,但這種焦慮也并不是那么杞人憂天。它終究是一個技術手段,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它所形成的新的圖像美學也必然為藝術所服務。因此,在數字技術發展迅猛的時代里,版畫擁抱數字圖像技術是不可改變的趨勢。我們應該報以樂觀的精神去面對它。

二、融合的虛擬化與圖像個性化的異化

不可否認,數字技術給予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和改觀,深入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拓寬了我們的精神領域。數字圖像技術將我們的時代帶入到了一個圖像泛濫的時代,蔚然生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圖像景觀,觀念藝術、虛擬藝術迎運而生。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我們的時代似乎比以往的時代更具戲劇性,理想仙境在數字圖像技術的支持下成為現實的虛擬世界,虛擬世界也在一步步侵蝕著現實世界,將我們所驕傲的引以為豪的來自現實世界的詩情畫意導向幻境,掙脫了現實物理世界束縛的圖像邏輯使圖像發生了異化,它已經超越了現實。圖像的深度侵入,使版畫的創作觀念發生了悄然改變,版畫家不再像過去那樣深入現實世界去尋找創作靈感,轉而投向了虛擬圖像世界,圖像開始主導了創作,影像被依賴。版畫家開始執迷于圖像構成,執迷于圖像的拼接繁雜所生成的奇異畫面,作品成為了符號化集合的載體。盡管藝術家努力試圖賦予這些奇異圖像組合的意義,但是這種努力與嘗試最終又被隱沒在了圖像的洪流中,意義被無情覆蓋。此外,數字圖像技術所帶來的種種焦慮與變化,直接反應在版畫藝術創作的個性化也發生了異變,原來需要一定技術支持的圖像制作由于便利的數字設備使得每個人都可以輕輕松松制造圖像,使得圖像生產不斷個人化和日?;?,這些碎片化的敘述圖像經由商業技術的支持和便攜數碼設備的應用不斷侵入公共世界,甚至瓦解了公共世界的敘事價值。這是圖像泛濫的根源,這些變化使得藝術家不再專注于繪畫語言的千錘百煉,轉而投向熱衷于制作不斷新奇而辨識度高的圖像世界中去。藝術的個性化轉變成了圖像生成的個性化,個性化在異化的過程中審美趣味也在發生變化,制造視覺奇觀圖像變成了審美的追求,同時,這種視覺驚奇圖像也在改變著審美評判的標準,過于追求視覺圖像的新奇與震撼力成為了判斷一幅優秀作品的重要標準之一,一方面,它拉低了藝術創作賴以生存的原創動力,另外也導致了藝術創作走向了平庸。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借著圖像的大量生產,滲入到版畫藝術創作的各個角落。文化的交織,觀念的橫行,創造出了虛假繁榮的景象,追求自我,迷戀自我,個性的解放,“自我”的審美體系在這個圖像“繁榮”的假象中不斷滋生,成長,視覺新奇的圖像成為了脫離現實世界的精神夢游的外衣,圖像個性在蔓延,創作個性在萎縮;圖像符號在盛行,圖像精神走向了虛無。

三、版畫藝術精神的喪失與重塑

技術作為版畫重要的審美因素,是版畫藝術表達的載體,沒有技術的強大支撐,版畫的表達也無法呈現。當技術所帶來的語言癡迷與新奇圖像的迷戀成為藝術創作追逐的唯一目標時,作品的文化內涵就會走向消亡。藝術家熱衷于圖像技巧超越日常經驗的視覺體驗,不斷生產制作嘆為觀止的視覺圖像景觀,淪陷在不斷變化的形式語言的浪潮中,版畫創作的個性也隨之走向消亡,版畫審美也走向了單一與趨同。當圖像符號的“個性”凌駕于藝術的個性之上時,當制作性、工藝性被拔高到與藝術性同等地位的時候,藝術的精神也在喪失。

藝術精神的重塑此時已經變得十分迫切和至關重要,我們一邊享受著技術所帶來的方便和便捷,也要警惕技術將會把我們拉向無底之深淵。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在真正的數字圖像出現之前,版畫唯一可以讓圖像存在于世的媒介是物,圖像的產生是經過以人為基礎的技術手段,通過膠輥、化學媒介與版材之間的互動呈現在物的層面上,每一幅作品都包含了物的屬性,然后才是圖像的屬性。因此,畫家的技術性介入是必要的前提,它是實現藝術思想的版畫的前提所在,正因為如此,在圖像屬性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重新尋找版畫的物的精神原境,回歸版畫的初心。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數字圖像技術的圖像顯現是需要依賴顯像設備來實現的,與傳統圖像依賴物質媒介一樣,但是不同的是,數字圖像顯現所依賴的顯像設備的價值與通過它實現的圖像并沒有產生很大的關聯,也就是說,數字圖像本身的價值與承載它的媒介價值產生分離。從另一種層面來說,數字圖像本身并不具備圖像性,它其實由一系列的代碼所構成,它在顯示器上的顯示是由像素之間的顏色差異所產生的。因此,版畫圖像的本質不在于圖像的新奇和驚艷,而在于圖像生成的原創和藝術表達的純潔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堅守藝術精神的基礎上看待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而不是把自己迷失在光怪陸離的圖像景觀之中,以圖像的個性來代替藝術創作的個性,從而喪失掉版畫創作的初心。其次,回歸對現實的人文關懷是藝術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創作個性形成的必要途徑。我們知道,技術不等于藝術,技術終究要服務于藝術,而藝術所體現的人文關懷只有在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中才能產生藝術的溫度,如果一味沉陷在技術的泥沼中不可自拔,那么,我們就會被淪為技術的附庸。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需要警惕圖像的虛擬化,圖像的虛擬化本質上是數字圖像脫離現實世界的外化,它將人的創作熱情從現實世界中剝離了出來,從而導向內心情感的虛化表象,這種表象利用數字圖像的便利包裹在情感之上,成為了藝術的外衣,盡管光鮮亮麗,但依然難以掩飾內心的虛無。這是數字圖像時代人類內心精神貧乏的一種寫照,是現代快節奏城市社會生活下人的精神的一種夢游。因此,回歸現實,感受生活,從生活中尋找藝術養分,從現實中尋找創作靈感才是藝術創作的初衷。藝術的人文關懷是藝術思想、觀念傳達的基石,在多元文化交織的時代潮流中,我們應該要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堅守民族藝術的傳統,在現代藝術發展的潮流中,從自身民族文化傳統中出發,讓當代社會照進藝術的現實中,讓數字圖像技術為我們的藝術服務,如此,版畫的藝術精神才能回歸,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才能健康發展。

結 語

當我們回顧一下當年攝影技術的誕生挑戰著繪畫的生存時,盡管也存在著繪畫消亡的論調,但事實上,攝影技術加速了繪畫自我蛻變的進程,使之更加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呈現于世。如今,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使藝術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誕生了與之相關的新的藝術品種與藝術類型。我們有理由相信,數字圖像技術與版畫的融合所產生的種種焦慮與困惑必將一個個得到解開,版畫乘著科技的翅膀飛躍的空間和廣度將更加開闊,版畫的前景也將會越來越好。

猜你喜歡
數字圖像版畫圖像
改進壓縮感知的艦船數字圖像水印算法
版畫作品選登
基于Blob算法的多特征聯合數字圖像轉換仿真
基于生成對抗網絡的CT圖像生成
淺析p-V圖像中的兩個疑難問題
巧用圖像中的點、線、面解題
逐風騎行——擦色刻版畫
數字圖像取證的關鍵技術
拓印版畫是這樣做出來的
數字圖像取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