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赫《圣誕清唱劇》作品音樂觀念研究

2022-12-29 08:01石娛赫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路德巴赫聲部

石娛赫

何為“觀念”呢?現代漢語譯為“觀念”的詞,來自希臘文“Eidos”,原指“被看的或所看的東西”,帶有形象的意思。在西方哲學史上是最為重要的術語,有不同的說法:古希臘時期,柏拉圖把“Eidos”解釋為心靈之外的東西,是事物所模仿的那個東西[1]。近代英美分析哲學的經驗論者,將觀念記作:“Idea”,認為觀念是一種心像,即Image,是人主觀感受的東西,這種看法一直影響到我們今天的日常用法。胡塞爾的現象學更是將觀念作為研究的本質。由此,“音樂觀念”廣義上,包含極為復雜的范疇,涉及神學、哲學、美學觀念問題,狹義上指某些具體的觀念,包括創作觀念、意識、思想等。

胡塞爾在《現象學的觀念》中提出了“意向性”理論。胡塞爾認為 :“認識具有一種意向(intention),它們意指某物,它們以這種或那種方式與對象發生關系。盡管對象不屬于認識體驗,但與對象發生的關系卻屬于認識體驗。對象能顯現出來,它能在顯現中具有某種被給予性?!盵2]

這里的意思是,意識的原點及其所指向客觀外界的關系,是一個內在的本質關系,也是一個本質直觀的過程。從胡塞爾現象學維度來解讀巴赫《圣劇》,即巴赫按照自身內在的意象指向及其所指向的外界之《圣劇》物做了一個鏈接,這樣看,《圣劇》是巴赫內在意向指向的那個先在的東西所在,就是巴赫本質直觀的內在看見的東西。在聆聽《圣劇》的過程中,聽眾直觀體驗的是巴赫認識世界意向性活動的產物,不考慮聲音的物理性質,也不需去感知聲音,而是聽音樂?!妒 返男蓻]有樂器、人聲、樂譜做媒介,音樂照樣存在于巴赫的意識之中,《圣劇》這部作品只是將巴赫的內在意向指向以音樂的形態結構物化出來。在巴赫的意識之中,已經先在地形成一個關系指向,即意識原點與所指向的《圣劇》本身。通過《圣劇》這部歌頌耶穌誕生的清唱劇,展現出巴赫獨立于前人、后世的音樂觀念,是結合了和聲思維和復調思維,是超越時空界限的。

一、和聲思維與復調思維結合的音樂觀

“我們獲得了巴赫的一首最歡快也最美的作品[3]”,《巴赫傳》權威作者艾達姆曾這樣評價《圣劇》。作品由6個康塔塔(64首樂曲)組成。歌詞包括圣經文本和世俗的抒情段落,展現了人們對故事內容的沉思默禱和人間的秀麗恬靜的畫面。

音樂觀念決定音樂創作技法,音樂技法是音樂觀念實現的手段。巴赫的音樂技法,使聲部組合的織體形式常超出了復調范疇,把復調與和聲發展到了賦格的新階段,成為一種多聲部思維,是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的結合思維。以下,結合《圣劇》的譜例分析,體會作品中展現的巴赫音樂觀念。

(一)和聲思維的音樂觀

和聲的線性思維作為20世紀高度發達的音樂觀念,不考慮音的縱向關系,只講旋律??梢哉f,和聲的線性思維與非線性的思維是隱藏在西方音樂的重要特點。這種線性思維,在音樂中好比旋律線條的橫向模進,這一特征在第64首作品中有著充分地展現。

巴赫時代的和聲語言就有種突破原有秩序感的動力傾向,因此賦予了音響更多的活力,來作用于音樂的結構和表情。甚至在旋律中,加入一個完全和原旋律不相符的對位動機。在當時最不協和的和聲減七和弦,即3個小三和弦組成??坍嬋诵?、耶穌受難的段落,如死亡、憐憫、恐懼、罪孽等用減七和弦。見第38首宣敘調,“死亡”(SterbenA-#C-E-G)(Todes,D-F-bA-bC),“恐懼”(Furcht,#F-A-C-bE)。巴赫也喜愛用五六和弦來表示“痛苦”“折磨”(Not,B-D-F-#G)

另外,巴赫喜歡用在呈示部中的屬二、屬三四和弦,音色較溫柔,也被稱為“甜美和弦”[4],并用原位屬七和弦來增強樂曲表現力,常常放在終止處。如第18首,結尾的屬七和弦為后面唱的搖籃曲做鋪墊。

(二)復調思維的音樂觀

多聲部音樂的幾種類型都在《圣劇》中大量地出現:持續低音、固定音型、復調,卡農。

復調,包括對比式復調和模仿式復調?!妒 房楏w的豐富,通過三、四個及以上的不同旋律聲部結合的織體,構成了對置式、呼應式、烘托式的和聲織體。如《圣劇》第4首第23小節,上聲部是一個獨立性很強而優美的旋律,中聲部和下聲部起著呼應、陪襯的作用。

《圣劇》開頭合唱,作為賦格的主題,采取八三拍子,旋律輕快,和聲堅實,音的跨度很大。第一部分,四聲部同時進行,第二部分合唱分層次出現,男高音先進來,隨后其他聲部進來,30小節后又轉回齊唱風格,一個全休止,給曲子帶來了一些喘息。同時主題動機通過上聲部與下聲部旋律形態結構、上行和下行的、節奏的對比,用休止符讓出強拍,是展現巴赫對比式復調思維的典型代表。

《圣劇》第3首宣敘調和第4首詠嘆調放在一起看,和其他處理的方式一樣,似乎表明了巴赫對這種聲音的偏愛——充分地將甜蜜的、溫柔的、最悲哀和熱情的情感分配到音樂中,使音樂充滿了溫柔、愛和希望。在許多作品中,小調都是可悲的表達,但在巴赫這里并不是一定的。由遠關系的F調,再到d小調,用延期接近小調的、主要調式的回歸,作為緊接著迷人的旋律前,最明顯的延伸。第3首歌詞:“雅各的星辰閃亮,它已經光芒四射……”歌詞中的“星辰”(Stern)、“閃亮”(Strah)配以整曲的最高音E,“哭泣”(Weinen)的歌詞配以兩個同音的八分音符,整句的動機模仿人哭泣的動作。

二、音樂空間與時間維度結合的音樂觀

(一)音樂空間維度

據愛因斯坦所講,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構成四維空間,這種觀點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就可以得到映證,如時間在不同空間變幻的“謝潑德音調[5]”現象。在更高維度的世界中,音樂的復調將維度拓寬,從而形成主題與動機的高度縝密的空間架構。特別是人聲的拓展,出現了復調作品;巴洛克時期配器法的發展,更加豐富了和聲色彩,從而使得音樂在一定的空間關系內實現多重音響的組合,拓展了音樂由單維空間到多維空間的轉換,體現了人類對無限空間和神圣存在的無盡追求。

從模仿復調來看,就是一種復調音樂上的時間和空間的結合,模仿聲部的進入與開始聲部間隔的距離越長,模仿效果也就越從容、松弛;如《圣劇》第1首第50小節,第三段四聲部合唱即采用簡單的模仿復調形式,男高音先進入,女中音進入,男低音進入,女高音最后進入。四聲部模仿的時間距離為一拍,空間距離依次為純五度、八度和純五度。

(二)音樂時間維度

亞里士多德把時間當做一種存在物,與地點和運動聯系起來,是我們如今對時間的看法。黑格爾則把時間就當做空間。相同的是,他們都把時間看做“數的片刻”。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則說到:“音樂在賦予人類的同時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事物中建立某種秩序,尤其是指人與時間的協調?!睂σ魳繁举|的理解,是人的意向指向了音樂最核心的本質,正是有能力去創造另一個虛構的時間世界。[6]這種虛擬的時間正是現象學研究的時間分析,是在一個體驗流內出現的時間。

巴赫清楚地知道如何激發音樂的生機,在某些方面,巴赫《圣劇》的音樂又是純音樂的表達,他通過音樂在節奏和時間間隔的調整,來獲得音樂的動機與活力。如大量的樂曲基本節奏都是圍繞簡單的數字3或4,在《圣劇》的大量宣敘調都是4拍子作品,或在這個基礎節奏上,按照2倍及以上的細分規則進行更高頻率的編配,再通過改變重音、加入變化音和樂器伴奏等,被巴赫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樂曲。正是這種有規律的,或適當短周期非規律的時間維度的音響結構,才產生了音樂的聽覺效果,在聽眾意識流中的時間內構筑出一個新的音樂世界。

當《圣劇》搖籃曲唱響時,聽眾隨著聲音的減弱而體驗著“當下”,意識著被給予的聲音的時間長短?!妒 凡煌问揭魳返募尤?,實際上不僅是巴赫對整個作品戲劇、情感、結構的編排,更是對音樂客觀、主觀時間伸縮的控制。

三、路德派和虔敬派思想結合的音樂觀

巴赫家族曾居住在路德宗教改革盛行的地區,但巴赫的信仰并不是完全依照新教的信仰?!八靡魳繁磉_某種個人對教義的理解,盡管有些見解并不被新教當局完全接受?!盵7]可以說,巴赫在神學上傾向于虔敬派,在音樂上傾向于路德派。

(一)新教精神在《圣誕清唱劇》的體現

巴赫在中學學習《洪特爾概論》[8]并熟悉了路德教義,曾細心研究了20多本馬丁·路德的專著,及50多本路德教其它領導人的書籍[9]。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靈性的內居、道成肉身、神秘主義等新教思想,都在《圣劇》中清晰地表現出來。

1.靈性的內居

靈性,形容信仰下的生命,是人對超自然力量的傾向和相信的程度,人因信仰而獲得靈性。靈性的內居是在自己內注視天神,而不是回到自己內自我封閉。雖然獨處是必要的,但內居不一定是完全在獨處當中?!叭说撵`性來自上帝造人時賦予人的靈性?!盵10]具有認識上帝和物質以外世界的能力,需要上帝的真理的光照。藝術領域的巴赫相當于宗教領域里的先知:在他身上,“圣靈”把它自身既展現為傾聽“內在聲音”的力量,又展現為直覺感受的力量……[11]

如第5首眾贊歌:我將怎樣迎接你……我的靈魂仰慕你……向我顯示你的智慧……:又如第33首歌詞:我將把你銘記在心……我將滿懷喜悅與你一同上升……,都是靈性的內居思想的表達。

2.道成肉身

在《圣劇》中上帝遂差遣耶穌來到人世,通過馬利亞由圣靈感孕,取得肉身?!罢嫔窕餮怏w”,神在肉身顯現,救贖了我們,回歸他自己。以第13首為例,天使告知錫安的百姓,救世主誕生了。樂曲中“降臨”(geboren)的減三和弦,不協和的、同音的反復暗示著“道成肉身”的那一刻。

3.神秘主義

“神秘主義”是宗教體驗中最核心、隱秘的一種體驗。自中世紀,德國就處于神秘主義的氛圍中,神秘主義者試圖通過直接體驗來實現與上帝精神的合一。

路德對神秘有自己的論述,他認為上帝“充溢著純粹的善”,通過圣歌和先知的話語,來彰顯上帝的神性。他說:“并非所有好旋律都來自魔鬼”,他大量地將世俗曲調引入眾贊歌中,實際上也是打破二元對立,是一種神圣與世俗的結合。信仰是不能完全納入理性的東西,必須用“形象”“圖形”來加以指示。路德派的神秘主義帶有超常實在性的自我,在不同程度上的認同,這種認同源于宗教經驗的諸多要素。

“我的救主,你的名字是否含有些微許的恐嚇嗎?不,你說不![不!]”——選自《圣劇》第39首詠嘆調的歌詞。

從這句歌詞中,可以看出巴赫傾向于路德派強調的因信稱義,耶穌是可以接近的、被感知的,在宗教體驗中完成對上帝的信仰。

最后第64首是四聲部的眾贊歌,用獨立的樂隊伴奏,依次下行F音出現四個,E音出現4個,D音出現4個。F、E、D也可以理解成三位:圣父、圣子、圣靈。巴赫非常喜歡用的數字“4”,可以理解為《新約》中的四部福音書,是圣父、圣子、圣靈在每部福音書中的顯現。也可以將四聲部的眾贊歌理解為天、地、神、人都在齊聲高唱,從第12小節開始眾贊歌,全曲共50個小節。當精彩的小號響起,奏出無比輝煌的勝利凱歌,見第64首中第5—7小節。

(二)虔敬主義在《圣誕清唱劇》的體現

“虔敬派”由菲利普·雅各·斯朋內爾(1635—1705)創立,巴赫在德累斯頓任職時,斯朋內爾正是德累斯頓宮廷的牧道者。該派反對路德新教的做法,提倡精讀《圣經》,認為音樂如同神話里美人魚的歌聲,迷亂人的心智,將凡塵的虛榮帶進神圣的禮拜儀式中。

17世紀,路德派雖然以《圣經》為基礎,但逐漸繁瑣僵化、脫離實際。虔敬主義是路德主張人直接和神交流帶來的一個后果,更接近德意志的風格,在當時哈雷大學(1694年)成了虔敬運動的中心。虔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是神秘主義的一種變體,更強調靈性的體驗和“圣經之言”的重要性,因此更能反映神學的真髓,極大地促進了主體性思想的發展。

在《圣經》的虔敬主義影響下,巴赫勤奮地學習神學,背誦并牢記《舊約》中的詩篇、神圣語錄等,產生了崇高的虔誠精神。如在《圣劇》的第53首,歌詞出現了虔敬主義的語言:“我的心真是貧寒,它不是君王華麗的殿堂,而是陰暗的陋室;一旦你仁慈的光芒射入里面,便會使它充滿光輝?!贝藭r巴赫的思想又更接近虔敬主義。

結 語

巴赫是音樂史上影響力最深廣的作曲家,他的音樂不是創作,而是發現。從音樂觀念和技法來看,《圣劇》把歌詞與旋律,神秘而象征地融為一體,綜合了和聲與復調、時間與空間、虔敬與新教的音樂觀念,以追求藝術上的平衡統一。

作品《圣劇》作為巴赫宗教音樂的集大成者,對于巴赫及其音樂的研究永遠不會停歇,正因為巴赫的音樂能夠給予每個時代以啟發,讓后代音樂人在聆聽巴赫的作品,在自由的精神領域翱翔的同時,與真理相遇,并在天地神人的融合境界中展現著自己。

注釋:

[1]洪漢鼎.現象學十四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4.

[2]關 杰.滿族“薩滿鼓”展演的“形而上”[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7(04):47.

[3][德]克勞斯·艾達姆.巴赫傳[M].王泰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25.

[4]Philipp Spitta Clara Bell and J. A. Fuller Maitland. Johann Sebastian Bach: His Work and Influence on the Music of Germany[M].Novello & Co,1899:411.

[5]謝潑德音調:當多組八度音的高低音交叉疊放順序播放時,人一般會忽視高音的消失進而產生音調持續升高的錯覺。

[6]約翰·布萊金.人的音樂性[M].馬英珺譯,陳銘道校.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21.

[7]亨利·雷納.馬丁·路德與德國新教音樂文化[J].周耀群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1(04):21.

[8]路德教的經典教科書。

[9]賓 陽.探析巴赫鍵盤作品世俗性的成因[J].音樂創作,2010(03):56.

[10]引自《圣經·創世紀》第二章:7.

[11]奧 拓.神圣者的觀念[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6.

猜你喜歡
路德巴赫聲部
布賴滕巴赫景觀酒店48°Nord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業余合唱團的分聲部訓練
巴赫
多聲部視唱訓練
如何彈奏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賦格
二聲部合唱教學之初探
在威登堡邂逅馬丁·路德
我是聽巴赫的
午夜來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