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健康的中醫證候特點及用藥規律文獻研究

2022-12-29 01:18李勇華姜興鵬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22年22期
關鍵詞:證素熟地黃亞健康

冉 茜 李勇華* 姜興鵬

1.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中醫學院,重慶 萬州 404120;2.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附屬醫院,重慶 萬州 404000

《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1]定義亞健康為“是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蔽麽t學對此缺乏良好的干預手段,而中醫藥調治亞健康具有獨特優勢。本文旨在整理中醫藥治療亞健康的文獻資料,研究其中醫證候特點及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辨證施治提供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及檢索方式 以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為文獻檢索源,檢索建庫以來至2021年1月1日發表的相關文獻。初級檢索范圍為題名+關鍵詞+摘要,檢索詞為“亞健康”,在檢索到的文獻中分別以“中醫”“中西醫”“中醫藥”為主題詞進行二次檢索。同時手工檢索文獻中有價值的參考文獻。

1.2 文獻納入標準 ①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亞健康的臨床研究;②研究對象為診斷明確的亞健康患者;③研究有明確的辨證分型或證候分類;④組方完整、主治明確、臨床病例數30例及以上;⑤治療手段以中藥湯劑口服為主,單獨或結合他法。

1.3 文獻排除標準 ①重復發表的文獻僅取研究資料最完整的1篇;②綜述及臨床個案報道;③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

1.4 文獻處理方法 提取納入文獻中的證候、證候要素、藥物等信息,根據《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2]對證候名稱進行規范化處理;對于標準中未涉及的證型,綜合參考《中醫診斷學》[3]《中醫內科學》[4]予以確定證型名稱;藥物名稱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5]進行規范及統一。

1.5 統計學分析 根據納入標準以Microsoft Excel 2003為數據統計系統,建立亞健康中醫證候和方藥臨床文獻數據庫,由兩位研究者分別獨立進行數據錄入,若出現意見分歧,則兩人協商或請第三方進行評判、修訂。應用Excel 2003分別統計證候類型、證候要素、藥物及藥物類別分布情況,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關聯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使用SPSS 25.0軟件對使用頻數較高的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

2 結果

2.1 中醫證候分布情況

2.1.1 證候類型分布情況 共納入文獻 79篇,出現證候類型 44 個,總頻次為 111 次。出現頻次較高的有肝郁脾虛、心脾兩虛、肝郁氣滯。詳見表1。

表1 證候類型分布情況表

2.1.2 證候要素分布情況 涉及病位證素7個,頻次共計177次,較高的為脾、肝、腎、心,詳見表2。涉及病性證素12個,出現頻次169次,較高的為氣虛、氣郁、血虛,詳見表3。病性證素組合方式以兩證組合較多,出現較多的組合有:氣虛+氣郁(19)、氣虛+血虛(17)、氣虛+陰虛(3)。

表2 病位證素分布情況表

表3 病性證素分布情況表

表3(續)

2.2 藥物應用情況

2.2.1 藥物頻次情況 納入文獻中出現方劑96首,其中成方27首,自擬方69首。共有中藥133種,使用頻次≥20次的藥物見表4,其中茯苓次數最多,共60次,頻率為62.50%。

表4 藥物頻次情況表

2.2.2 藥物類別及歸經情況 對133味中藥的功效進行分類,涉及19個類別,其中補虛藥使用最多,共計41味,占30.82%,詳見表5。歸經頻次見表6。

表5 藥物類別情況表

表5(續)

表6 藥物歸經分布情況表

2.2.3 藥物關聯規則分析 將用藥頻次≥10的35種藥物作為分析對象,進行二項關聯、三項關聯分析,以發現常用的藥物組合。由于藥物之間關聯度較強,設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80%,最大前項為5,對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結果見表7、表8。對35味中藥按照彼此之間的鏈接進行分析,顏色越深表示關聯性越強,如圖1所示。

表7 高頻藥物二項關聯分析表(高置信度前15名)

表7(續)

表8 高頻藥物三項關聯分析表(高置信度前15名)

圖1 高頻藥物關聯圖

2.2.4 藥物系統聚類 對35味中藥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聚類結果見表9,聚類情況如圖2所示,當截距為20、聚為5類時聚類效果較好。

表9 藥物系統聚類分析表

圖2 藥物系統聚類分析樹狀圖

3 討論

3.1 證候分析 證候的最小構成單元,是病性、病位兩類證候要素。準確把握疾病的證候要素,對于臨床辨證施治有指導意義[6]。本研究顯示,亞健康涉及頻率較高的病位是脾、肝、腎、心;主要中醫證型是肝郁脾虛、心脾兩虛、肝郁氣滯等[7];病性證素出現頻率較高的是氣虛、氣郁、血虛等[8]。這與《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中描述其成因一致[1],即亞健康是由于先天不足、勞逸失度、起居失常、飲食不當、情志不遂、居處不慎、年老體衰等因素,引起的機體陰陽失衡、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和所致。對文獻經過標準化整理后,統計癥狀(包括體征、舌、苔、脈象)共計112個,前10個為神疲乏力、健忘、食欲不振、胸脅滿悶、急躁易怒、多夢易醒、便溏、心悸、失眠、畏寒肢冷。有35篇文獻(占44.30%)采用失眠相關量表、25篇文獻(占31.65%)采用疲勞相關量表、24篇文獻(占30.38%)采用情緒相關量表等進行療效評價[9]??梢妬喗】档陌l生與脾、肝、腎、心密切相關,以疲勞乏力、睡眠紊亂、情緒改變、消化系統癥狀、軀體疼痛為主。

中醫學認為,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郁,主疏泄,與情志關系密切,現代人疲于奔波,身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會影響肝的功能,易導致肝氣郁結、肝氣上逆[10]。此外,肝的疏泄作用與脾胃的運化功能有著緊密聯系,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氣血化源不足,會出現倦怠無力、脘腹脹悶等。且肝在體合筋,為“罷極之本”,氣血虧虛,肢體筋脈失于濡養,會出現疲勞乏力等癥狀。血是神志活動的基礎,正如《靈樞·營衛》言:“血者,神氣也?!比魵庋療o源,血虛不能上奉于心,則心神失養,會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同時,腎為先天之本,與脾相互資生,相互促進,脾氣虛弱與腎氣虛虧??上嗷ビ绊?,互為因果;腎為“五臟陰陽之根本”,腎與他臟之間存在著相互資助、為用、影響的關系,肝、脾、心等他臟的病變,最終必會累及于腎。調理亞健康應注重多個臟腑功能的密切聯系,整體施治方能取得更好療效[11-12]。

3.2 用藥規律分析 在治療某種疾病時某種藥物使用頻率越高,表明其作用及地位越重要[13]。本研究用藥頻次≥10的藥物有35味,以補虛藥為主,其中茯苓、甘草、白術的頻次高于其它藥物;從藥物歸經來看,多歸屬肝、腎、脾、心。這與亞健康的病機契合,以肝、腎、脾、心四經的藥物為主,補益氣血陰陽之不足,可直達病所,多臟同調,調理慢性疲勞、胃腸功能紊亂、焦慮失眠等癥狀。

二項關聯顯示,常用藥對為茯苓配伍山藥、牡丹皮、澤瀉、熟地黃配伍山茱萸、澤瀉,以健脾滲濕、補益肝腎為主。三項關聯顯示,當歸、遠志、黃芪,當歸、遠志、甘草,當歸、遠志、白術,此三組藥物可以補氣養血,寧心安神,對于心脾兩虛證尤為適宜;茯苓、山藥、熟地黃,茯苓、牡丹皮、熟地黃,茯苓、山茱萸、山藥,此三組藥肺脾腎同補,補氣與滋陰清熱同用,適用于肝腎陰虛證;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相配伍,張景岳稱熟地黃為“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山茱萸補益肝腎,山藥健脾益氣,補后天充養先天,從滋陰益腎角度調理亞健康[14]。

聚類分析顯示,第一類為茯苓、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生地黃、枸杞子、牡丹皮、澤瀉、菟絲子,此即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腎三陰,澤瀉、茯苓利濕,牡丹皮泄熱,適于亞健康肝腎陰虛證。第二類為甘草、白術、當歸、黃芪、人參、酸棗仁、黨參、遠志、木香、丹參、龍眼肉、麥冬、茯神、五味子,此為歸脾湯加減,心脾同治,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氣血并補,血足則心有所養,調理亞健康心脾勞傷、思慮過度之癥[15]。第三類為白芍、柴胡、川芎、陳皮、香附、枳殼、郁金,此為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行氣,活血止痛,適用于抑郁易怒型亞健康,肝郁氣滯喜太息。第四類為大棗、半夏、薏苡仁、合歡皮,該類藥物有健脾燥濕,養血安神之用。第五類為桂枝、生姜,有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調節亞健康陽虛質。綜上可知亞健康的治法為補益氣血、滋陰補腎、疏肝健脾、溫通經脈、行氣止痛,臨床上可加強聚為同一類藥物的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證素熟地黃亞健康
證素辨證理論體系與方法學研究述評
良藥熟地黃,讓你的秋天更加滋潤
膝骨關節炎患者中醫證素及證型分布特征研究
熟地黃膏緩解震顫
熟地黃膏緩解震顫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證型及證素研究
從陰陽氣血化生淺議熟地黃的臨床使用
《重訂王孟英醫案》19 則泄瀉醫案的證素與辨證研究
黨員“亞健康”,咋辦?——咸陽探索“黨性體檢”
甩掉亞健康 我們在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