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東垣論治瀉痢學術思想特色淺析※

2023-01-02 07:13才艷茹李博林賈雪梅高云霄趙丹陽
河北中醫 2022年6期
關鍵詞:升麻升陽胃氣

李 澤 才艷茹 李博林 賈雪梅 高云霄 楊 柳 趙丹陽 楊 倩△

(1.河北中醫學院研究生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莊 050091;2.河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3.河北中醫學院研究生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李東垣,名杲,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宋金時期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生于公元1180年,卒于公元1251年。因其所處時代戰亂不斷,民眾流離失所,饑飽失常,勞倦過度的時代背景,李東垣提出“胃為元氣之本”“脾胃內傷、百病由生”的學術觀點,創建了脾胃內傷學說,成為了補土學派的創始人。

李東垣在所著《東垣試效方》《蘭室秘藏》等書中將其脾胃理論在臨床各科的應用進行了闡述,其中《瀉痢腸澼論》一章內容較能反映其脾胃治療特色,對當今泄瀉及痢疾的治療多有借鑒之處。我們以《東垣試效方·瀉痢腸澼論》為基礎,對李東垣論治瀉痢學術思想特色進行淺析,以發揮李東垣脾胃論治特色,以期對臨床瀉痢的治療有所裨益。

1 重視胃氣,以平為期

對于瀉痢的病機,李東垣認為均為濕邪偏盛引起,如《脾胃論》“如脈緩,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或大便泄瀉,此濕勝”“今時值長夏,濕熱大盛,正當客氣勝而主氣弱也,故腸澼之病甚”[1],而濕邪所生均由脾胃弱不能運化,清陽不得上升而成,如《醫學綱目》“濕者,胃之別名也。病本在胃,故真氣弱。真氣者,谷氣也。不能克化飲食,乃濕勝也。以此論之,只是脾胃弱所得也”[2],《脾胃論》“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此三元真氣衰憊,皆由脾胃先虛,而氣不上行之所致也”[1]。李東垣認為,胃氣虛弱,清氣不能上升,飲食不能克化則變為濕邪,下流于腸間則為瀉痢,因此補益胃氣乃治瀉痢之本。此處益胃者非獨助胃,更是助益人體之真氣、谷氣、清氣也,此處之胃并非當今教材所說司受納腐熟的六腑之胃。李東垣遵《內經》古義,更認為脾為死陰,須受胃中陽氣乃能秉胃之水谷而灌溉四旁。李東垣所謂胃土實乃水谷之海,陽氣升發之源,與當今脾升胃降之臟腑理念有所不同。

李東垣在瀉痢的治療中尤重補益胃氣,李東垣補益胃氣之法又有升陽益胃法、導濕益胃法、益胃和血法、補中益氣法之別,然而總歸都以補中益氣湯為范式加減變化而來。補中益氣湯乃李東垣脾胃思想的集中體現,《石室秘錄》指出“李東垣一生學問,全在此方”[3],李東垣論治瀉痢諸法均由補中益氣湯變化而來。①升陽益胃法。胃氣不虛,陽氣下陷,只以升陽氣則瀉痢不作,如瀉痢門之升陽除濕湯用柴胡、升麻、羌活、防風升陽止瀉,不用人參、黃芪、白術、甘溫之類補益,李東垣注此方“自下而上者,因而去之”。②導濕益胃法?!镀⑽刚摗贰拔钢c濕,其名雖二,其實一也”[1]。李東垣認為,胃乃戊土,感六氣之濕化而生,濕氣養胃,若濕邪太過則害胃氣,導濕邪而去則可以益胃氣。如治大便微溏之人參益胃湯以補中益氣湯為底方,去白術重用蒼術以導濕益胃。③益胃和血法?!镀⑽刚摗贰胺蚱⑽覆蛔?,皆為血病”[1]。李東垣認為,陽氣生于陰血,陽氣不足,當先和其血脈,此為補中益氣湯用當歸之由。如治腸澼下血之升陽去熱和血湯,方中以黃芪、人參、升麻補中升陽,以四物湯去川芎以養血和血,牡丹皮、生地黃清熱和血,氣血并治,益胃和血。④補中益氣法。此法治療瀉痢應用最廣,經典如補中益氣湯及其變方調中益氣湯、清暑益氣湯、益胃湯等,又有治脾胃虛冷下利之異功散亦屬此列。此法重用人參、黃芪、甘草補益脾胃元氣,白術健運脾胃,少益升陽之味助陽氣生發,因瀉痢寒熱邪氣之不同或加蒼術、澤瀉等以導濕利濕,或加神曲、麥芽等以消食,或加木香、青皮等以順氣,變化無窮,然其根本在于補中益氣,生發胃氣。

李東垣重視胃氣以治瀉痢之本源同時,較為注重審察瀉痢之病源以治其標。根據瀉痢產生的病因,邪氣的偏盛兼雜分別治之,辨證論治,以平為期?!稏|垣試效方》對瀉痢的分因證治有著詳細的描述?!凹倭顐嬍?,滿而傳飧泄者,宜溫熱之劑以消導之”[1],如和中丸用枳實、白術消導,半夏、厚樸溫散;“傷濕熱之物而成膿血者,宜苦寒之劑以疏之”[1],如芍藥柏皮湯用黃柏、黃連苦寒清熱燥濕;“風邪下陷者,升舉之”[1],如升陽除濕湯之升麻、柴胡、防風、羌活;“濕氣內勝者,分利之”[1],如治水泄之茯苓湯用茯苓、豬苓、澤瀉分利水濕?!袄锛闭呦轮?,后重者調之,腹痛者和之”[1],如感應丸之巴豆,和中丸之木香、檳榔,胃風散之當歸、白芍;“洞瀉、腸鳴,無力不及拈衣,其脈弦細而弱者,溫之、收之”[1],如訶子皮散之干姜、訶子;“膿血稠黏,數至圊而不能便,其脈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1],如涼血地黃湯之知母、黃柏。

2 瀉痢合論,同出一源

唐宋金元以來,乃至今人對于瀉痢二病都采用分條敘述,分別論治的方法,然而李東垣則合論瀉痢二病,其中緣由,亦有深意?!秲冉洝分袑π篂a記載繁多,有飧泄、鶩泄、洞泄、濡泄之分,對痢疾則有瘕泄、腸澼之別?!峨y經》將瀉痢合并且分為五泄,至于張仲景《傷寒論》則合稱瀉痢為下利。緣何古人合稱瀉痢,后人分論瀉痢,其中緣由《難經古義》“然則泄與痢,固一源而二歧。至其分泄痢之名。亦或倍蓰之?;蚴舶僦?。乃使后人有多歧亡羊之惑”[4]?!峨s病源流犀燭》“太陰受濕而為水泄,虛滑身重微滿,不知谷味,久則傳變而為膿為血”[5]。由此可見,瀉痢雖有分別,但是同源而生,均為脾胃受傷而濕邪為病,因此不知其瀉痢本源,則難以知其分別。泄瀉乃是真下利,水谷不化不升從陽明之道下行;痢疾亦為下利,乃利而不利,又有滯下之名,乃瀉久傳變而來,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然痢之初作,必由于瀉,此瀉之與痢本為同類,但瀉淺而痢深,瀉輕而痢重。此瀉痢之證治有不同,而門類亦當有辨”[6]。況且李東垣以胃氣為本,常謂脾旺則四季不受邪,是重視瀉痢產生之本源而輕瀉痢變化之分別,故合論瀉痢,如《李東垣試效方》“若飲食一傷,起居不時,損其胃氣,而上升精華之氣即下降,是為飧泄,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澼”[1]。

3 瀉痢分治,詳論氣血

李東垣認為,瀉痢本出一源而傳變不同,故分二歧,因此在瀉痢總的治療原則上注重生發胃氣,在具體的治法總則上分治瀉痢,李東垣在治療泄瀉時常重調理氣分以導濕利濕,在治療痢疾時常注重調和血分以養血和血,因氣血不同而分治瀉痢,由氣到血,正符合李東垣所述由太陰傳至少陰,由中焦傳至下焦?!毒霸廊珪ば篂a》“瀉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傷敗,病在下焦。在中焦者,濕由脾胃而分于小腸,故可澄其源,所以治宜分利;在下焦者,病在肝腎大腸,分痢已無所及,故宜調理真陰”[6]。張景岳此論實得李東垣瀉痢分治的心法。

3.1 止瀉重氣分以祛濕 李東垣所論泄瀉多指飧泄,其次為濡泄、滑泄、鶩泄。飧泄即脾胃清陽不充,完谷不化;濡泄即濕邪自盛;滑泄即泄瀉不止,大腸不能兜澀;鶩泄即陰寒內盛,澄澈冷清。雖然諸瀉各有其名,虛實亦有不同,但是李東垣對泄瀉多以調理氣分為重,調理氣分又重在補益脾胃之氣、生發少陽陽明之氣,亦或疏利中焦滯氣,總以令脾胃清陽上升,行春夏之令為治本之法。春夏之清氣得升,秋冬之濕濁可降,繼之以祛濕之法,總以燥濕、利濕為治標之法,祛濕多用燥濕,少用淡滲利濕,緣淡滲之味能降泄陽氣。如此生發清氣,降泄濕濁,人體四時陰陽得復,泄瀉則止。具體應用則根據諸瀉虛實之異、升降乖戾之殊,分別論治。

李東垣在書中多次提到飧泄,如《脾胃論》“膽氣不升,則飧泄腸澼”“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1]。由此可見,李東垣認為,飧泄產生多因脾胃元氣虛弱,膽氣不升,不能助其生發之令,清陽下陷,水谷為濕。因此李東垣對于飧泄的治療多采用補益元氣,生發少陽陽明之氣之法為主。對于飧泄以虛為主者,如調中益氣湯主治夏月飧泄、米谷不化,該方多用人參、黃芪、甘草以甘溫益氣,蒼術導濕益胃,升麻、柴胡辛苦以生發陽氣,陳皮、木香疏理中焦滯氣。該方以補益胃氣、升發陽氣、疏利滯氣為主,輔以導濕之法,胃氣得升,濕濁得降。對于飧泄濕邪較重者,李東垣主張暫時重用蒼術導濕,兼以風藥升陽,待濕邪得去,再重用升陽之味。如治飧泄及泄不止的升陽除濕防風湯。對于濡泄,李東垣多采用理氣導濕之法。如腹脹自利、米谷不化、體重節痛,李東垣認為此乃濕盛,主以平胃散,以蒼術苦辛溫瀉其濕為主,厚樸苦溫燥濕、陳皮辛苦理氣以助濕化,甘草益胃和中。對于滑泄,李東垣常收澀與淡利并用,如治一切瀉痢之白術安胃散,方中以白術健脾燥濕,茯苓、車前子淡滲利濕,烏梅、五味子、罌粟殼收澀止瀉。對于鶩泄,虛者李東垣常溫補與升陽并用,如治脾胃虛冷、腹鳴自利之異功散,方中以四君子湯溫補脾胃元氣,輔以陳皮升陽益氣;實者李東垣常以溫通陽氣與攻下冷積并用,如治傷冷水冷食以致泄瀉的神應丸,方中以丁香、干姜、木香以溫通陽氣,苦杏仁、百草霜、巴豆以攻逐冷積。

李東垣在治療泄瀉時,常于益氣升陽、燥濕利濕中加入活血和血之品,如紅花、當歸,如治泄瀉之黃芪補胃湯、升麻補胃湯、人參益胃湯等均以當歸、紅花并用,此即為益胃和血之法,《脾胃論》“陽本根于陰”“諸陽氣根于陰血中”[1]。因此,泄瀉陽氣受傷,陰血無陽行則虛滯,調和血脈則陽氣生發有源。當歸有補血和血之能,紅花《本草求真》言其“少用則合當歸能生”[7]。兩藥合用,既可補血,又能和血脈,以濟陽氣之不足。

3.2 治痢重血分以和血 李東垣所言痢疾多以“腸澼下血”代指,所述痢疾類型以下膿血者居多。對于痢疾下膿血或下血者,李東垣較為注重血分以和血,在生發胃氣的基礎上和血,和血之法,常以養血與清瀉血分濕熱之法并用。補益胃氣之法前已敘述,以下僅述和血之法?!镀⑽刚摗贰皾駸岽笫?,正當客氣勝而主氣弱也,故腸澼之病甚”,《東垣試效方》“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澼”。因此,東垣認為腸澼為脾胃元氣弱而濕盛化熱由氣傳血,或濕熱客氣旺盛乘于血分而為病。陰血下流腸間,血分受傷,故用熟地黃、白芍滋陰養血,當歸養血和脈;血分受濕熱之邪所迫,故當祛邪以救血,熱重以甘寒清熱涼血,如升陽去熱和血湯,以熟地黃、白芍、當歸益陰養血,牡丹皮、生地黃甘寒涼血,蒼術、秦艽清燥濕熱;濕重用苦溫或淡滲分化濕邪,如茯苓湯,以當歸、白芍、黃芩養血清熱,蒼術、澤瀉、豬苓、茯苓分化濕邪;濕熱并重以苦寒清熱燥濕救血分,如涼血地黃湯,以當歸、熟地黃養陰和血,知母、黃柏苦寒清熱燥濕。

李東垣在應用和血之法治腸澼同時常兼用風藥以升發陽氣,《脾胃論》指出“惟瀉陰中之火,味薄風藥,升發以伸陽氣,則陰氣不病”“諸風藥皆是風能勝濕也”“血氣虧少,故當加辛甘微溫之劑生陽,陽生則陰長”[1]。于血藥中用風藥,一能升發陽氣,陽氣得復,血分之邪熱自退,伍以甘溫之藥則血液生化有源;二可幫助祛濕化濕。如治濕毒腸澼之升麻補胃湯,以葛根、獨活、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諸風藥升發陽氣、祛濕燥濕;如槐花散,以荊芥穗、川芎、升麻辛溫風藥疏風升陽,祛濕解毒。

4 重升輕降,善用風藥

李東垣治療瀉痢的大法不同于后世對于泄痢的治療思想,如攻逐瀉下或淡滲利下之法?!镀⑽刚摗分^“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1]。李東垣認為胃氣隨膽氣上升,輸送水谷精微于上,則能濡養周身,此種生理過程類于春天生長之氣,若脾胃受傷,元氣不足,或膽氣不升,以致于脾胃陽氣不能上升,水谷則下流腸間為瀉痢,此時人體有降無升,以致氣血不得濡養,類于秋冬肅降之氣,如《脾胃論》謂“損傷脾胃,真氣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殺之氣”[1]。因此,對于瀉痢的治療大法應是升舉胃氣、膽氣,令陽氣上升,水谷不得下流,同時應當禁用損害陽氣生發、降泄陽氣的藥物?!夺t學綱目》指出“其病得之于胃氣下流,清氣不升,陽道不行,宜升、宜舉,不宜利小便”[2]。

李東垣繼承張元素藥類法象等學術理論,認為風藥味薄能通,屬風升之藥,能夠升舉陽氣,兼以燥濕,故常用風藥以助升陽,如升麻、柴胡、防風、羌活、獨活等?!镀⑽刚摗贰坝蒙?、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氣之升,不令飧泄也”[1]。李東垣于諸風藥中以升麻、柴胡二味為主。所以用柴胡者,《脾胃論》“膽氣不升,則飧泄腸澼”[1],《醫學綱目》指出“胃中谷氣者,便是風化也”[2]。膽氣不升則胃氣不能隨之上升,必至下流成飧泄,柴胡乃少陽經分之藥,能升發膽氣以助胃氣上升,故用之,此正李東垣所謂“履始于端,序則不愆”。所以用升麻者,《本草綱目》指出“升麻能引陽明清氣上行,脾胃引經最要藥也”[8]。升麻能直入手足陽明之經,提升本經清氣,兼可引諸藥入經,升麻乃李東垣治療瀉痢必用之藥,升麻、柴胡二者相伍,一左一右,升發脾胃元氣,如升陽除濕湯、升麻補胃湯中二者并用。李東垣于瀉痢的治療中常單用或重用升麻,尤其以痢疾、腸澼下血的治療中為多,如升陽去熱和血湯、人參補胃湯、黃芪補胃湯、槐花散單用升麻,升麻補胃湯、益智和中湯倍用升麻。究其原因,《本草綱目》指出“升麻能解百毒,升陽氣于至陰之下”[8]?!稄堣瘁t學全書》“升麻屬陽性升,力能扶陽氣,捍御陰邪,故于淋帶瀉痢脫肛方用之”[9]?!稖罕静荨贰吧橹故且攸S及余藥,同入陽明爾”[10]。由此可見,升麻既能入陰血之分提升陽氣助胃氣上升,且能引陰柔和血之藥入陽明以救痢疾血分損傷,味苦微寒還能解腸澼血分濕熱毒邪,故李東垣多用重用升麻,于腸澼下血中尤是。

不同于一般醫家對于瀉痢之病采用的利小便之法,李東垣時時以顧護胃氣上升為念,對于瀉痢禁利小便。對于泄瀉,《脾胃論》“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必用淡滲之劑以除之,病雖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氣矣,是陽氣愈削,反助其邪之謂也”[1]。對于痢疾,李東垣謂“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致病重,反郁結而不通也”。反觀李東垣治瀉痢之方,多用風藥而少用淡滲之品,緣淡滲之味為陽中之陰,行秋冬降泄之氣,能損害上升之胃氣。即便用之,也多用導濕之藥如蒼術,權用利濕如豬苓、澤瀉,少用乃至不用茯苓。豬苓、澤瀉能瀉下焦水濕而不傷中焦之氣,故權用之;茯苓淡滲分利中焦,不利脾胃元氣上升,因此少用。

5 小結

李東垣治療瀉痢學術思想來源于《內經》中五行學說和仲景重視胃氣理論,繼承于張元素臟腑補瀉、氣機升降理論,立足于金元時代特點而成。李東垣將瀉痢合論而分治、重視胃氣、重升輕降的學術思想貫穿于瀉痢治療,是對前世概以苦寒分利治瀉痢的一種補偏救弊,對后世瀉痢治療思想也有借鑒意義,如后世趙獻可、李中梓、張景岳均遙承李東垣學術思想,在瀉痢的治療上較為注重顧護胃氣,李中梓治瀉九法首推升提,即從李東垣所來。因此,對于當代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治療,李東垣瀉痢論治學術思想或可為我們所借鑒。

猜你喜歡
升麻升陽胃氣
升麻的品種考證
張景岳對《黃帝內經》脈中胃氣的闡發與運用
興安升麻UPLC指紋圖譜及4種酚酸類質量標志物測定
升陽益胃湯肺系疾病應用與藥理學研究進展
升麻炮制歷史沿革的研究進展*
胃氣足 活百歲(上)
胃氣足,活百歲
香砂消脹湯治療胃脹
升麻的1H—NMR指紋圖譜—模式識別研究
升陽通降法治療胃下垂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