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定西市梯田建設的思考

2023-01-03 12:52孛永明王麗潔
中國水土保持 2022年7期
關鍵詞:坡耕地定西市梯田

孛永明,陳 瑾,王麗潔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 甘肅 定西 743000)

梯田是一項體現水土保持技術的基礎工程。大規模梯田建設形成的優質耕地,為國土空間優化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定西市地處甘肅中部、黃土高原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定西的一張名片,而美如畫的梯田則是定西的另一張名片。

1 定西市梯田建設的發展歷程

定西市地處黃土丘陵溝壑區,山地面積大,歷史上農業用地主要是坡耕地,多年來一直是水土流失產生的重要區域。坡耕地生產效果是廣種薄收,如何既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又提高坡耕地糧食產量,是定西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關鍵。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坡改梯工程,建設水平梯田,改變了坡地的地表形態,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實踐證明,梯田不僅是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項有效措施,也是解決山區農民糧食問題的基本農田,因此梯田建設是一項惠及定西市乃至整個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關鍵措施。定西市提出的“水保搭臺各業唱戲”發展思路,其基礎工程就是梯田,由于有大量梯田的支撐,馬鈴薯、中藥材、畜草等特色產業才有適宜的土地資源作保障,實現了“有土斯有糧,有土斯有業”。定西市梯田建設大致經歷了探索啟動、綜合治理、轉型、穩步發展四個階段。

1.1 探索啟動階段

20世紀50年代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定西市開啟了同嚴酷的自然環境做斗爭的偉大征程,全市先后兩次掀起治山治水、改土造田的熱潮。先以“大戰華家嶺”為代表,主要從打腰埂、培地埂逐步轉為修條田、平田整地,在坡耕地培地埂33.07 萬hm2。后在“農業學大寨”時期,以安定區大坪、景泉,通渭縣杏樹灣,臨洮縣羊嘶川為代表,開展了大規模群眾性的改土造田,以治理坡耕地、興修水平梯田為主,把一塊塊陡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這一階段全市平均每年以新建梯條田0.62萬hm2的速度遞增,共新建梯條田約9.93萬hm2。在生產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了“蛇蛻皮”?;钔?,“椽幫堰”保質量和“等高線,沿山轉;寬度適當,長度不限;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的梯田建設經驗。

1.2 綜合治理階段

1983年起,以國家“三西”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連片梯田的修筑。20世紀90年代后,定西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確立了梯田建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將其列入農業生產的“四大工程”之一,堅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施工、統一驗收和集中領導、集中時間、集中勞力、集中連片的“四統一、四集中”組織形式,并以縣域為單位、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綜合配套、綜合治理,共新修梯田13.8 萬hm2。

1.3 轉型階段

這一階段,梯田建設開始由人工修建向人機結合、全面機修轉變,面臨著建設任務重、強度高、時間緊、投資大等問題。定西市為了配合大規模梯田建設,調整思路,完善機制,制定出臺了梯田建設實施細則,并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機修力度,共新修梯田9.51 萬hm2。

1.4 穩步發展階段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梯田建設進入以國家投資為主、地方和農民投勞投資為輔的,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益的新發展階段。2009年,甘肅省委提出了“啟動實施新增500萬畝(15畝=1 hm2)梯田建設工程”的戰略決策,按照“渠道不變,政策不亂”和“各投其資、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各收其效”的原則,將發改、財政、國土、扶貧、水保、水務、交通等部門的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涉農項目和資金,在梯田建設重點實施區域內集中整合、統籌實施。2010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啟動實施,全市每年完成基本口糧田0.56萬hm2,每公頃國家補助資金6 000元;國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由點向面全面鋪開,在安定、通渭、隴西、臨洮、漳縣、渭源等縣(區)相繼實施,國家投資1 000萬元,地方配套和群眾投勞折資250萬元,新修梯田556 hm2,并配套建設道路、水土保持林和小型攔蓄工程,做到了“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截至2020年底,定西市累計興修梯田49.09 萬hm2,農村人均0.18 hm2。梯田的質量及效益進一步提高,為全市發展馬鈴薯、藥材等產業,打造“中國薯都”“中國藥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梯田發揮的作用

2.1 是小流域綜合治理中的紐帶工程

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核心就是根據小流域內水土資源現狀及社會經濟條件,確定生產發展方向,合理安排農、林、牧用地的位置和比例,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梯田是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一項有效措施,定西市坡改梯工程改善了流域水沙條件。甘肅省坡耕地年均徑流量270 m3/hm2、侵蝕量86 t/hm2,修成梯田后分別下降到42 m3/hm2和5 t/hm2[1],梯田蓄水效益達84%以上,攔沙效益達94%以上,蓄水保墑和攔泥減沙能力高,能大幅度減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達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在87 mm/h的模擬降雨強度(相當于定西20年一遇的暴雨強度)下,種植小麥的坡耕地產生徑流,水平梯田則在整個模擬過程中不產生徑流,分散儲蓄了暴雨徑流。另外,梯田有效提高了農田單位面積的產出,大幅度減少了農業生產用地,使騰出的土地變成植被建設用地,提高了植被覆蓋度,改善了小流域生態環境。由此可見,梯田是小流域“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中的紐帶工程。

2.2 改善局部小氣候

通過梯田可實現雨水的疊加利用,雨水的疊加利用技術是干旱半干旱區雨養農業的核心技術之一。雨水的疊加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土壤水,為植被恢復創造了適宜的生態環境條件。隨著植被覆蓋率的提高,當地小氣候逐漸改善。梯田讓地貌形態發生改變,影響干熱空氣和干冷空氣的交換,使土壤的溫度、濕度都向著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條件轉變。在陰坡修筑梯田,增加了土壤陽光照射時間,使冷涼的土壤比原地面溫度高,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在陽坡修筑梯田,減少了陽光照射時間,使干熱的土壤溫度降低,減少了土壤的水分蒸發。

2.3 支撐農業產業化發展

梯田為設施農業、節水農業實施及保護地栽培技術應用提供了土地條件。根據資料,定西市現有耕地82.71萬hm2,其中梯田49.09萬hm2,占全市耕地的59.35%,梯田成了農業產業化的主要土地。坡耕地修成梯田后,能有效攔蓄20年一遇的降雨,蓄水保墑,有利于農業生產。即使在大旱之年,梯田種植的馬鈴薯產量也在2.25萬kg/hm2以上,較坡耕地凈增5倍以上。在正常年景下,梯田比坡耕地平均增產30%~50%,其中小麥、馬鈴薯每公頃可分別增產780 kg和7 500 kg以上。梯田修到哪里,道路通到哪里,不但改善了山區交通條件,而且還催生了農業機械化、產業化,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勞務輸轉和土地流轉,為大規模發展馬鈴薯、中藥材、畜草等特色優勢產業提供了支撐。

3 新時代梯田建設的發展方向

定西梯田建設在規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變革,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發生了變化,家庭承包的土地出現了棄耕甚至撂荒的現象。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規模宏大的梯田工程,應在建設、管理、利用等方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實際操作中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需求引領,科學布局、創新技術,讓梯田工程的建設、管理、經營與社會經濟變革相適應,從而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3.1 及時開展建設后評價

通過對已投資項目的檢查,評價其投資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或規劃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并找出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及時處理。及時有效的建后評價可為未建項目提供決策支持。

3.2 構建梯田新格局

梯田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新時期,隨著勞務產業的發展和農村易地搬遷等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提高農業生產率成了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的田間道路難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因此需重新定位梯田的發展戰略和建設目標,打破小流域的界限,突破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水田林路村”的發展格局,建設以道路為骨架的交通網絡,讓大片區的梯田互聯互通,在種、管、收、運、加等各個環節實現機械化。依托梯田這一平臺,將梯田、水窖、地膜、大棚等多項農業技術及抗旱技術進行組裝配套、綜合運用,不斷探索和集成創新,初步形成“梯田+馬鈴薯”“梯田+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梯田+地膜穴播覆土小麥”“梯田+中藥材”“梯田+畜草”“梯田+小雜糧”等多種經營管理模式,推動農業由精耕細作的傳統種植農業向集約高產的現代化農業轉變。

3.3 加快老舊梯田改造

截至目前,定西市尚有6.67 萬hm2老舊梯田。這些梯田在解決當時糧食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基本特點是田面窄、田間道路配套不完善,很難適應農業機械化及現代化生產。另外,由于多年化肥施用量大,土壤中存在農殘污染,地力下降。老舊梯田大多分布在土壤環境較好的區域,具備改造成高標準梯田的客觀條件,只需加大田面寬度,構建新的田間道路,配置排水系統、生態林網,注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用運,就能達到新的發展標準。

3.4 科學推進撂荒梯田復耕復種

農村勞動力匱乏,農產品價格低,農業生產成本高,農民收入少,導致部分梯田撂荒,長此以往,不利于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定西市積極出臺了有關撂荒梯田復耕復種的政策機制,科學布局,將荒田變糧田,徹底扭轉梯田建后閑置的尷尬局面,同時加大對撂荒梯田復耕復種的資金投入和補貼,加大科研推廣力度,提升農業科技含量,精準復耕復種。

3.5 推動梯田旅游

我國南方的梯田,如廣西桂林龍勝龍脊梯田、云南紅河哈尼梯田等,在景觀上是水波瀲滟、云霧繚繞、逶迤綿延,為當地的特色旅游景點。黃土高原是地球上的一道獨特地理景觀,大規模的梯田已形成了一幅幅獨特壯麗的黃土畫卷,春夏秋三季均有秀麗風光,在水保林和淤地壩的映襯下更是層次分明,意境悠長。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旅游已逐步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選擇,可以抓住機遇,將梯田農產品與梯田旅游緊密結合,打造 “新時代魅力隴中梯田”,講好梯田故事,宣傳好梯田文化,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4 結 語

在廣袤的隴中大地上,梯田建設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新時代,新發展,新要求,定西市應通過運用建設后評價、構建梯田新格局、加快老舊梯田改造、科學推進撂荒梯田復耕復種和推動梯田旅游等,實現梯田效益最大化,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鄧剛,張富,馬瑞,等. 以坡耕地梯田化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22(3):5-8.

猜你喜歡
坡耕地定西市梯田
喀斯特坡耕地塊石出露對土壤水分入滲的影響
甘肅梯田
亢蕾作品精選
土壤侵蝕對紫色土坡耕地耕層障礙因素的影響*
亢蕾作品精選
原繼斌作品精選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幼兒園
龍脊梯田
巖溶槽谷區坡耕地利用的時空演變特征及驅動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