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實戰技能分析

2023-01-05 19:23詹柳英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采編工作新聞傳播融媒體

詹柳英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傳播;采編工作;實戰技能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手機掌上媒體使全民開始進入自媒體時代,這對傳統報紙和廣播電視媒體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主力軍應高度重視這一嚴峻形勢,迫切需要加強報社、廣電記者新聞采編實戰技能,對以往的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再創新,從技術手段到采訪編輯進行全方位的更新升級,不斷創新宣傳報道形式,豐富新聞報道內容,精心打造品牌欄目,不斷提升全媒體產品質量。

融媒體的背景

融媒體,即應用不同傳播媒介,整合廣播、電視、報紙在內容、宣傳、人力方面共性特征,在資源、利益與宣傳方面實現有機融合的新媒體。在融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步打破了各媒介之間的界限,有效融合了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優勢,使融媒體在此環境下不斷發展成熟,在強化資源共享交流的情況下,使新聞采編工作具有了更高的創新性與挑戰性。在全新的新聞發展背景下,需要對新聞采編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視,以此保障新聞傳播效果,切實提升在融媒體時代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特點

信息主體多元化

在現今新聞采編工作當中,多元化發展是主要的導向體現。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中,涌現出了較多的短視頻與自媒體平臺,對新聞的傳播路徑實現了有效的拓展,新聞主導權也因此被下放到社會單元,使更多人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新聞創作當中,降低了新聞傳播的門檻。在新的時代,新聞采編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媒體,而是成為了所有人的媒介,誰都可以通過移動終端來記錄和發布身邊的熱點事件。由此看出在融媒體時代當中,新聞資源渠道不斷得到拓寬,對專業新聞采編工作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作為新聞的采編工作人員,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提高自身能力、專業性與創新性發展,積極探索適合的媒體發展方式,做好生存結構的優化,更好地進行探索創新活動。

新聞載體、傳播媒體多樣化

隨著信息技術和電子設備的普遍應用,傳統電視新聞中的聲音與文字都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受眾的需求了,也因此導致新聞載體趨向于多樣化發展。智能、數碼等設備被逐漸應用到新聞采編工作當中。采編工作要適應各新聞載體及傳播媒體受眾群體的需求,生產并推送相關產品。

新聞傳播時效快

在融媒體時代當中,任何信息都在以高速的方式傳播,在網絡信息技術支撐下,新聞信息具有了結構化、平臺化的特點。在信息環境中,通過自媒體、新媒體的應用,能夠面向海量用戶推送新聞信息,在短時間內即可實現大量信息的大范圍傳播,快速獲得點擊量。讀者方面,通過平臺、手機等終端的應用,能夠以全面的方式獲取資訊,較大程度地滿足新聞信息閱讀需求。在這種環境下,新聞采編作為信息生產的源頭,需要能夠對信息傳播的重要性、特點形成充分的認識,積極做好創新,提升策劃、編輯與融合能力,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積極挖掘素材,切實提升融媒體平臺的影響力與傳播力。

新聞互動性增強

與傳統新聞相比,融媒體時代更重視新聞的互動性、即時性以及新聞傳播過程中人們的參與感、體驗感。具體來講,即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互動、評論機制融入到新聞傳播當中,使用戶成為了參與者,對新聞內容表達即時的觀點,將從前的被動觀看新聞轉變為主動交流,這有效地增加了新聞信息樂趣。在新聞采編當中,對渠道方面所發生的變化要重點關注,保證新聞用戶能夠從中做好獨立觀點的發表,激發討論欲望,做好輿論引導,更好地發揮媒體的社會價值。

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工作實戰技能

全媒體新聞采編前期策劃準備工作要做好

在當下的融媒體時代,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在內容的選擇目標方面,都是為了獲取受眾的青睞,在新的市場環境當中提升競爭力。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APP、新媒體平臺等,都不能夠脫離貼近生活的內容,而內容的優劣則與選題策劃具有著密切的聯系。新聞采編在選題策劃環節,需要能夠保證策劃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在融媒體當中,不同新聞平臺都具有對應的用戶群體,且不同用戶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對此,在內容策劃過程中,則需要把握好終端用戶,保證能夠滿足用戶與平臺的需求。首先,在選題時要始終立足本土,把握好新聞原則,充分體現出受眾關注內容與新聞報道的貼近性,做好熱點話題、事件的選擇,根據融媒體生產流程做好采訪、制作與發布等工作。其次,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在進行深度、連續題材的報道時,需要做好積極的探索創新工作,要針對群眾關心的內容做好選題,體現出實用性與服務性。在選題策劃當中,要堅決規避低俗內容,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對于人物、評述相關題材,要充分體現出新聞道德價值,保證能夠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此外,結合媒體特點與功能,在實際開展策劃選題時,做好創新,在保障策劃質量的情況下,切實提升平臺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要以內容為核心,注意挖掘新聞細節,保證采編內容的質量和深度

內容始終是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要核心,做好熱點內容報道也是記者的本職工作,采編內容的高質量會讓大眾能夠更好地關注、了解新聞事件,形成好的、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在網絡信息全覆蓋的環境下,信息規模增長迅速,新聞采編人員在對新聞信息挖掘、甄別時,也會存在對新聞爆點、熱點問題把控不準的情況,在面對新聞熱點時缺少敏感性,無法良好把握公眾感興趣的新聞,導致受眾的流失,無法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這會對新聞的發展產生制約。因此,作為采編人員需要始終將內容作為工作當中的重要目標,創新采編技巧,保證能夠從多個角度報道、挖掘新聞線索,以此確保能夠符合社會人群的審美需求。

在融媒體時代當中,新聞的廣度與深度是媒體保持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在現今的網絡平臺當中,很多媒體單純為了追求時效性,而存在對重復信息大量轉發的情況,對于重要的新聞信息,缺少有效的跟蹤報道與深入挖掘,內容千篇一律,無法體現出自身的優勢,也無法吸引用戶的關注。對此,媒體需要將新聞的深度作為工作要點看待,對信息背后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始終做好跟進調查,做好信息鏈條的完善補充,在時代背景當中做好評論與審視,以此使用戶從中能夠獲得好的閱讀體驗。

在面對新聞事件時,通過理性、權威梳理方式的應用,也能夠對社會輿論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這對于社會穩定維護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網絡新聞平臺也從最初的野蠻擴張轉變為理性競爭階段,社會人群對于新聞質量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在網絡環境當中打造品牌節目,體現出自身價值,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挖掘分析信息內容,體現出內容的獨特性與深入性,培養形成一批固定的用戶群體。

在新聞采編工作當中,需要能夠把握融媒體時代特點,將公眾心理作為工作當中的要點,貼合公眾對于新聞信息的偏好,以此保證在內容傳播中獲得好的影響與反饋,切實提升新聞采編品質,如采編工作可以應用大數據優勢,將該技術應用在新聞信息的挖掘當中,從海量信息當中篩選出公眾關注度高的內容,通過系列化、針對眭報道方式的應用使新聞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現力,能夠激發公眾共鳴。同時,在新聞采編中也需要細分用戶,以此為基礎劃分板塊內容,保證新聞內容能夠體現出契合性與黏合度。最后,在新聞采編中也需要始終把握質量,在現今陜節奏的媒體背景下,要始終堅持內容為核心,以迅捷、高效的方式開展新聞報道,充分體現出媒體專業性水平,保證報道效果。

調查新聞并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融媒體時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網絡當中,存在著海量的信息,這其中存在真消息與假消息。在網絡當中,很多自媒體始終將流量作為一切活動的基礎,在面對信息時,不能夠認真鑒別,盲目報道,甚至存在捏造虛假新聞、挑起社會矛盾的情況。對此,在實際新聞采編時則需要能夠劃清界限,堅守自身的職責與底線。在面對新聞消息時,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全方位的調查,確保消息的真實性之后,再進行后續的新聞編輯工作,堅決杜絕沒有核實清楚即盲目播報的情況。同時,需要回應群眾關切的事件,也需要及時發聲辟謠,營造良好的新聞空間。

提高新聞與用戶的互動性

在媒體上,如何與用戶互動,拉近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蛾P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把“以人民為本”作為工作指導思想,把“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方針深入到基層,為群眾做好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的改革,大興“開門辦報”的風氣,將黨的優良傳統與新技術、新方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加強媒介和觀眾的聯系,創作大眾所喜歡的節目,建設人民不可缺少的傳播途徑。在該方面工作中,在做好選題的軟化處理外,也需要能夠做好敘事語言的創新工作。在傳統的新聞報道當中,語言不接地氣、較為嚴肅,與用戶間形成了屏障。在融媒體時代當中,則需要接地氣,更好地滿足用戶期待與需求。

近年來,《人民日報》等傳統媒體的文章當中,都應用到了網絡熱點詞語,在革新語言的情況下,獲得了很多用戶的好評,并逐漸成為了目前影響力非常大的媒體賬號。而央視推出的“主播說聯播”欄目也通過口語化、平民化語言的應用獲取了較多的關注,主播非常熟悉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以幽默的方式將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傳遞給年輕網民,也因此在網絡當中受到了較大的關注度。在實際工作開展中,要能夠充分汲取成功經驗,在新聞采編當中科學調整語言,做好新聞語態的改變,更好地提升新聞接受度。此外,也可以根據節目特點設置用戶的留言區,鼓勵用戶發表意見,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語言進行反饋與總結,在強化與用戶互動的情況下,使用戶在面對新聞時能夠形成新的感受,更好地參與到新聞傳播當中。

提高對融媒體的認識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在新的時代當中,作為新聞采編人員應對時代發展規律進行正確的認識,通過自身的轉型發展做好對服務品質的改善,使新聞采編優化作為發展的重點,對傳統創新意識、工作思維進行改變。

在具體新聞采編工作開展當中,在做好時代趨勢把握的基礎上,要從技術層面推動開展新聞采編工作。首先,要以融媒體時代為背景,形成“互聯網+”思維,做好媒體融合,以此使新聞采編工作能夠獲得跨越。當出現社會熱點話題時,新聞采編人員要做好采編工作優化和更新,以網絡遠程的方式進行采訪,及時獲取信息資料,優化采編工作。其次,需要始終以媒體技術為支撐,在面對不同采編任務與要求時,要做好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配合,對于“兩微一端”平臺,要做好圖文編輯軟件的應用,保證采編質量與效率,同時保證新聞采編工作具有快捷、權威與專業的特點。

加強新聞采編復合型人才引進和培養

在新的工作背景下,新媒體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直播、短視頻、動漫、H5等新媒體形式,都需要有全媒技能人才來支撐。對此,需要加強復合型人才引進和培養,更好地滿足這方面工作要求。在融媒體時代當中,用戶面對的不再是單一的傳統媒體平臺,還包括眾多新媒體平臺。在新聞采編工作開展當中,也需要充分把握不同新聞媒體平臺的特點,從策劃到采寫、拍攝再到編發制作,要適應全媒體平臺各自的特點來編發推送。如,報紙、電視,以及客戶端、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受眾不同,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方式也不同,融媒體時代要據“用戶需求”,生產推送相關產品,做好節目形式的創新,確保無論是在新聞形式還是新聞內容方面,都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融媒體是未來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既是對傳統傳媒的挑戰,也是其發展的契機。作為新聞界的工作者,必須在觀念上進行轉變,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與時俱進,掌握產業趨勢,運用新媒介技術,加強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提高報刊的傳播能力,為新聞業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

猜你喜歡
采編工作新聞傳播融媒體
網絡環境對高校圖書館采編工作未來影響探析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