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塞爾的動物性現象學:人和動物作為構造世界的共同主體

2023-01-09 19:37張俊國
關鍵詞:胡塞爾動物性移情

張俊國

一、引言

2012 年7 月7 日,一群著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神經藥理學家、神經生理學家、神經解剖學家和計算神經科學家聚集在劍橋大學,重新評估人類和非人類動物的意識經驗與相關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他們共同發布一個宣言,被稱為《劍橋意識宣言》,宣言稱:“一致的證據表明,非人類動物具有意識狀態的神經解剖學、神經化學和神經生理學基礎,以及有意識行為的能力。因此,證據有分量地表明,在擁有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方面,人類并不是獨一無二的。非人類動物,包括所有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許多其他生物,包括章魚,也擁有這些神經基質?!奔热粍游铫俦疚膶游锖蛣游镄灾黧w作出如下規定:(1)動物特指非人類動物,故而文中會把人和動物并列;(2)在文中,動物性主體包括人類主體和動物主體;(3)考慮到動物問題的復雜性和本文的容量,本文主要討論具有意識的高等動物。具有產生意識的神經基礎,并且具有意識行為的能力,作為某種意義上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回應,從胡塞爾現象學的角度看,動物是不是構造世界的意識主體呢?

回答動物是不是構造世界的主體對胡塞爾的超越論現象學既重要又必要。胡塞爾現象學的目標要求擴展交互主體性以包括動物。他試圖從超越論構造的角度回答世界的客觀性如何可能,而對客觀性的構造需要交互主體性,所以他引入他者。他者是第一個非我的存在,也就是他我,他我使得一個具有他異性的無限領域在構造意義上得以可能。①Edmund Husserl,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ge,S.Strasser ed.,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1973,S.137.但是如果他者只是指另外一個人類主體,交互主體性也相應地局限于人類主體之間的構造關系,那么通過交互主體性構造的世界客觀性可能只是人的客觀性,不對動物開放。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這樣的世界客觀性是有局限的。這也是為什么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批評胡塞爾的超越論哲學的一個重要原因。②內格爾認為胡塞爾的現象學是傳統觀念論,并對其進行批評,他提出客觀現象學,試圖解決客觀性如何可能的問題。(Cf.Thomas Nagel,“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83),1974;Thomas Nagel,Mortal Ques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p.212;Thomas Nagel,The View from Nowher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對此,筆者認為胡塞爾的超越論現象學不是觀念論,至少不是傳統的觀念論,而是超越論觀念論。雖然筆者不同意內格爾對胡塞爾的批評,但是內格爾提醒我們重新思考人的交互主體性和世界的客觀性的關系:世界的客觀性能不能奠定在人的交互主體性上?換言之,基于人的交互主體性,胡塞爾能不能真正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構造?這些問題已經在其他文章中處理過,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重心,故不再贅述。在內格爾看來,通過人類主體性的構造是不可能獲得對世界的客觀本質的整體性理解的。在此意義上,交互主體性的客觀性是擴大的、延伸的主觀性。③Cf.Thomas Nagel,The View from Nowhere,p.63.世界包含一切存在,人只是世界中的一部分。作為部分的人類主體吞噬包含自身在內的整個世界是荒謬可笑的。④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si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 Eine Einleitung in die ph?nomenologische Philosophie,W.Biemel ed.,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1954,S.183‐184.人理解的客觀本質不能代表其他所有意識主體對客觀性的理解,也不能等同于世界的客觀性本身??陀^世界不能只參照人類主體而顯現,也需要指向動物。

特別地,動物主體性問題對胡塞爾現象學提出了挑戰,因為它將他異性推向邊界:他者能不能包括動物?交互主體性能不能突破人類主體的限制,具有更寬泛的指涉對象,從而將動物也包含在其中?“動物問題是整個現象學中最關鍵、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因為它將他異性推向了極致,從而將現象學推向了極限?!雹軲ario Vergani,“Husserl’s hesitant attempts to extend personhood to animals”,Husserl Studies 37,2021.既然胡塞爾的理論目標內在地要求超越論現象學擴大主體性的范圍以包括動物,那么動物能不能作為超越論構造主體呢?換言之,“超越論交互主體性能不能合理地包括可能的動物主體性”?⑥Annabelle Dufourcq,“Is a world without animals possible?”,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11,2014.

二、常態性和非常態性⑦“常態性”(Normalit?t)和“非常態性”(Anomalit?t)也可以翻譯為“正常性”和“非正常性”。

對于動物主體性,胡塞爾的態度具有模糊性和歧義性。⑧胡塞爾對于動物主體性問題的態度比較復雜,且充滿歧義,因為他在不同論述中態度不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胡塞爾認為動物不具有和人類一樣的、充分發展的理智和意識。在此意義上,他否定動物作為超越論主體性,也因此被指責為人類中心主義。但是,另一方面,他把動物理解為超越論主體性,為解決動物主體性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并為重新理解人和動物的關系開辟了一條新道路。(Cf.Annabelle Dufourcq,“Is a world without animals possible?”.)他把成熟的、擁有理智能力的、具有構造世界的功能的成人理解為常態主體,⑨Cf.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si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 Eine Einleitung in die ph?nomenologische Philosophie,S.191;Edmund Husserl, Sp?te Texte über Zeitkonstitution (1929-1934),Die C-Manuskripte,Dieter Lohmar ed.,Dordrecht: Springer,2006,S.108;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Iso Kern ed.,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1973,S.178.老人、病人、嬰兒、兒童、精神病患者、生理殘疾人和動物等屬于非常態主體。⑩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78.從胡塞爾對常態主體的界定來看,動物被排除在主體之外。對于我們人類世界來說,動物不是有效的主體。只有成熟的理性成年人作為構造主體,世界才能在充分的意義上被構造。①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S.308.但是,常態性和非常態性的相互轉化關系規定動物主體性具有雙重性:動物既可以作為常態主體,又可以作為非常態主體。

常態性和非常態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二者可以相互轉化。生活世界是預先被給予我們的,傳統、習俗、文化、歷史和語言等先于我們而存在,成為我們主體性的內在規范性。但是,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的意義一直處于“不斷地被獲取的過程中”,我們在主體性和交互主體性的經驗中將世界共同構造為常態的。②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201.由于世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直處于生成性構成中,常態性也在不斷構造中,沒有一成不變的常態性。③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owa Rochus ed.,New York: Springer,2008,S.540.另外,常態性和非常態性在一定的參照系統或者經驗系統中才有意義。在胡塞爾看來,自我在本質上是常態的,是其他人類主體參照的標準,在這個意義上自我是常態主體,而他人是非常態主體。人類是常態主體,以人作為參照,動物則是非常態主體。動物在本質上是作為我們人性的反常變異而構成的。④Edmund Husserl,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ge,S.154.相反,以動物作為參照,人變成非常態主體。因此,胡塞爾認為,人和動物作為主體都會在自我意識內部建立起唯我論的常態性,并且以此為基礎和標準構造非常態性。⑤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Iso Kern ed.,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1973,S.133‐134.例如,即便對于色盲而言,基于一定的規范性視角,他或者她眼中的視覺世界是正常的,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則呈現非常態性。

就意識的發展程度而言,我們不能因為動物的意識欠發達就將之排除在常態主體之外,否則我們會陷入無限后退。⑥克里斯提安·喬肯(Cristian Ciocan)把這一問題理解為常態性悖論(paradox of normality)。(Cf.Cristian Ciocan,“Husserl’s phenomenology of animality and the paradoxes of normality”,Human Studies 40,2017.)胡塞爾指出,和動物比,人是地球上意識發展程度“最高”的生物。就宇宙的整體而言,可能會存在比人類意識更發達的物種A,與此相伴隨的是它們會有更正確的真理。同時,我們又不得不設想存在比物種A 更高的智慧生物B 是可能的,同樣地,也會有比B 更高的物種C,如此類推,無窮無盡。胡塞爾認為,這里可能會出現一個相對論或者無限后退的問題。⑦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135.在無限后退的困境中,沒有任何主體可以被理解為常態主體,因為我們總是能設想一個比之更高的主體存在。他否認無限后退,并指出“沒有任何地方存在一個最終的真理”。⑧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他通過對“更好的常態主體的極限在哪里”——“是否存在最好的常態主體”的否定回答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沒有最好的構造主體。⑨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135.他甚至設想如果有更高的智慧生物的存在——“無限高的存在”,它們也會像人對待動物一樣,把我們人類當成非常態主體。⑩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135.

在感知領域中,常態性和最佳性相關,具有最佳感知能力的主體被視為常態主體。不同的參照系統會產生不同的常態性,沒有哪種常態性是最好的,而且沒有一個動物性主體在所有的經驗系統中都有最佳的經驗。?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135.且不論人類是否是宇宙中最高的智慧生物,即便人是意識發展最充分的物種,在具體的感知領域中,由于感知環境、身體條件、實踐目的和興趣等方面原因,人無法在各個方面成為最好的感知者,因而也無法成為最佳的世界構造者。在特定的感知領域中,由于擁有更強的感官功能或者新的感官功能,動物擁有比人更好的世界經驗。例如,基于常態性和最佳性的關系,就嗅覺而言,狗擁有異常敏銳的嗅覺,可以被理解為正常的主體。人的嗅覺沒有狗靈敏,所以人可以被理解為非正常主體。人在嗅覺的感知領域中不是最佳的感知主體?;诖?,在感知經驗的整體系統中,世界向所有存在顯現,人和動物在不同的感知領域中都是正常的構造主體,都參與世界的構造。由此,我們能看出胡塞爾不但站在人類的視角,而且站在動物的角度考慮正常性和非正常性的辯證關系。故而,在一定意義上,批評胡塞爾是人類中心主義具有片面性,是不完全合理的。

另外,胡塞爾從家鄉世界和異鄉世界的關系來討論正常性和非正常性的辯證關系,從而試圖進一步證明動物和人都是構造世界的常態主體。我們的周圍世界被構造為家鄉世界,具有常態性;與家鄉世界相對的是異鄉世界,具有非常態性。相對于我們人類世界來說,動物世界則屬于異鄉世界。常態的人類世界和非常態的動物世界不是相互隔絕而無聯系,而是始終交織在一起,共同構造整體的世界。正如胡塞爾所說:“人類和動物以及其他一切都交織在一起?!雹貳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577.人和動物不是分屬于不同世界,而是共存于同一個世界。在世界中,既有和我一樣的其他人類主體,也有動物,它們預先在這里存在著,并屬于這個世界。②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3.在家鄉世界中,我們通過熟悉的東西理解異鄉世界不熟悉的東西。作為家鄉世界的成員,我們擁有交互主體性的協調一致的經驗,構成一種經驗類型(experience‐type)。③Saulius Geniusas,The Phenomenology of Pain,Athens: Ohio University Press,2020,p.178.我們把這種經驗類型投向異鄉世界,所有處于異鄉世界之中的東西(包括動物)根據類型學而被統握為熟悉的事物。④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4.

進一步而言,根據類型學,基于人的經驗和動物的經驗的相似性和相容性,⑤關于人和動物的經驗的相容性將在第三部分討論。我們把動物同化,即把動物人類化,為其打上濃厚的人性的色彩和家鄉的文化色彩,從而使它們從非常態性主體轉變為常態性主體,比如家禽和家畜等。胡塞爾將它們稱為“家養動物”。⑥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3.在他看來,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寵物。寵物與人有非常親密的關系,是人類的伙伴。寵物和人有各種肢體交流和某種形式的語言交流,并且共同完成各項目的性活動,一起把周圍環境構造為人和動物共享的家園。在此意義上,通過與寵物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實踐,“我們的經驗世界能夠擺脫其絕對性,并獲得作為家鄉世界的更具體的意義”。⑦Sara Hein?maa,“The animal and the infant: from embodiment and empathy to generativity”,in Phenomenology and the Transcendental,Sara Hein?maa,Mirja Hartimo,and Timo Miettinen ed.,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14,pp.129‐146.我們的家鄉世界通過這種方式擴展自身的范圍,把不熟悉的非常態的異鄉世界變成常態的家鄉世界。在家鄉世界中,原來陌生的東西變得越來越熟悉而被理解。由于異鄉世界被同化為家鄉世界,異鄉世界的非常態主體變成家鄉世界的常態主體。在這個意義上,動物和人共同成為這個世界的常態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方面要看到正常性和非正常性的相對性和可轉化性,從而為把動物理解作為常態的構造主體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和動物之間的差異。以人作為參照,作為非常態主體,動物和人類有一些不同之處。⑧對于人和動物的差異,本文從人類視角出發,列舉了一部分。但是,這一問題比較復雜,頗具爭議,有的學者不同意人和動物之間存在這些差異。例如,瑪莉亞·佩納蘭達(Maria‐Luz Pintos‐Penaranda)認為動物也具有內時間意識。(Maria‐Luz Pintos‐Penaranda,“The blindness of kantian idealism regarding non‐human animals and its overcoming by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erman Idealism and Phenomenology,Cynthia D.Coe ed.,Macmillan: Palgrave,2021,pp.257‐278;Cf.Sara Hein?maa,“The animal and the infant: from embodiment and empathy to generativity”;Sara Hein?maa,“Transcendental intersubjectivity and normality: constitution by mortals”,in The Phenomenology of Embodied Subjectivity,Thybo Jensen and Dermot Moran ed.,New York and London: Springer,2013,pp.83‐103.)這些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與具體的差異性相比,本文更強調人和動物的相似性,并以相似性為基礎把動物類比地理解為超越論構造主體。在胡塞爾看來,動物不是歷史存在,不是在完全意義上擁有時間意識。⑨Edmund Husserl, Sp?te Texte über Zeitkonstitution (1929-1934),Die C-Manuskripte,S.210;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80‐181.另外,動物不會充分地使用工具,因為它們使用工具只是為了某一特定目的,但是不會以相同方式處理可能再次出現的情況。①Edmund Husserl, Aufs?tze und Vortr?ge (1922‐1937),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9,S.99‐100.而且,在工具中它們缺乏使用語言的能力。它們雖然可以交流,理解聲音,但是沒有復雜、多樣和豐富的語言及其表達系統。②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84;Sara Hein?maa,“The animal and the infant: from embodiment and empathy to generativity”,pp.140‐141.此外,動物是不是文化世界的構造主體?胡塞爾對這一問題持否定的態度,因為在他看來,動物不是充分意義上的文化世界的主體,也不會在文化世界中理解自己。③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80‐181.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動物作為構造世界的主體,和人類主體在構造方式、構造水平和構造層面等方面不同。但是,盡管如此,人和動物的差異體現異己性,表明世界具有超越性和客觀性,不是人類主體的私人世界和唯我論世界。

三、移情的理解

對于動物的理解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④迪特爾·洛瑪爾(Dieter Lohmar)批評這一偏見(Cf.Dieter Lohmar,“How do primates think? Phenomenological analyses of non‐language systems of representation in higher primates and humans”,in Phenomenology and the Non-Human Animal,Corinne Painter and Christian Lotz ed.,London and New York: Springer,2007,pp.57‐74.),筆者贊同他的立場。人與動物的差異不意味著二者之間存在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也不必然導致人對動物的不可知論。本文基于胡塞爾的超越論現象學,主張以移情的方式理解動物。動物不能思考、不能識別和不能決定。它們沒有自我意識,只能對刺激作出本能的、不經過深思熟慮的反應。根據這種偏見,我們假設動物和人類之間存在一種無法逾越的鴻溝,而實際上這種鴻溝并不存在。與我們不能理解動物相反,我們能夠理解其他人,可以理解他們的意識經驗和心理行為。畢竟,人類可以相互交流,因此在出現誤解的時候,我們可以糾正假設。而對于動物,這種交流的能力似乎是缺乏的。胡塞爾反對這種偏見及其帶來的不可知論,并主張通過移情,實現人和動物之間的相互理解。他認為,人與動物之間跨物種(interspecies)的相互移情是構造客觀世界的基礎。世界的客觀性與不同物種之間的共存的可能性有關。換言之,世界的客觀性與不同物種的經驗的相容性和協調性——物種間的常態交互主體性有關。⑤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5.對客觀世界的構造不能局限于同一物種(intraspecies)之間的相互移情,應該擴大和延伸到不同物種之間的更大范圍的移情。

胡塞爾認為人和動物之間的相互移情是基于二者的相似性,那么人和動物的相似性是什么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作為人類主體的自我和他人的相似性開始。構造性意識(constituting consciousness)是超越論自我和他人共同的本質,是二者的根本相似性,是相互移情的基礎。⑥構造性意識是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相似性,是移情的基礎。這一觀點及其論證過程,參見張俊國:《構造性與被給予性的統一——解決胡塞爾的超越論交互主體性難題的新路徑》,《現代哲學》2019年第6期。胡塞爾認為超越論主體性具有構造性。構造指意義的賦予(sense‐giving),即主體賦予世界以意義。存在無法在其自身內并通過自身顯示其意義,必須通過主體的揭示才能有意義地顯示。具體到他人問題,胡塞爾在《笛卡爾式沉思》中指出自我和他人的相似性在于身體的相似性。⑦Edmund Husserl,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ge,S.140‐141.身體的相似性是自我對他人進行比喻性理解,實現意義從我的身體轉移到他人的身體的觸發動機。但是胡塞爾指出,身體的相似性似乎只是在移情剛開始的時候起作用,身體的相似性不是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相似性,不足以構成移情的最終基礎。⑧Edmund Husserl,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ge,S.140‐141.在本質上,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的相似性是構造性意識。構造性意識指一切能夠賦予意義的意識。①Edmund Husserl,Analysen zur passiven Synthesis: Aus Vorlesungs-und Forschungsmanuskripten 1918-1926,Den Haag:Martinus Nijhoff,1966,S.38.它不只屬于自我,也不只屬于人類主體,而是為所有具有構造功能的主體共有。擁有構造性意識,具有構造功能的主體,被胡塞爾稱為“功能性主體性”(fungeriende Subjektivit?t)。②功能性主體性表明:(1)意識主體的構造依賴身體;(2)構造性意識始終和主體的具身性構造功能密切相連。關于功能性主體性,本文會在第三部分詳細討論。Cf.Edmund Husserl,Ph?nomenologische Psychologie: Vorlesungen Sommersemester 1925,Dordrecht: Springer,1968,S.336.構造性意識不是主體構造的結果,而是先于主體構造而存在。它是一切構造得以可能的條件,是預先被給予的。在此意義上,構造性意識不必然特指人類構造世界的意識,而是所有意識主體(包括動物主體)基于不同視角,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層次上構造世界的意義的意識。由于動物是意識主體,具有意義構造的功能,我們不能否認動物也可以擁有構造性意識。如果這種理解是正確的,那么我們有理由認為動物是超越論構造主體是可能的。③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背離胡塞爾的原意,畢竟他的一些論述表明他不同意把動物理解為超越論主體性。但是,筆者在文中表明:胡塞爾在其他論述中,傾向于把動物視為構造主體?;谶@種理解,本文主張構造性意識是一切構造主體共同具有的。由于動物是構造主體,本文嘗試把動物視為具有構造性意識的主體。在此意義上,基于胡塞爾構造客觀世界的目標,筆者嘗試對他的超越論現象學作出合理的新解釋,或者某種意義上的改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理解和觀點值得商榷。

具體到動物性主體,構造性意識指超越論動物性——人和動物的根本相似性。不管人多么特殊,仍然屬于廣義上的動物,具有動物性(animality)。人和動物是具有動物性的意識主體,構造性意識是人和動物的共同本質,具體指“超越論動物性”(transcendental animality)。④Mario Vergani,“Husserl’s hesitant attempts to extend personhood to animals”.從動物性的角度來看,“當動物被貼上具有動物性的標簽時,胡塞爾關注的是作為人類的我們與所有生物共享的超越論的構造性動物性”。⑤Mario Vergani,“Husserl’s hesitant attempts to extend personhood to animals”.一方面,超越論動物性突破了物種之間的差別,是人和動物深層次的相似性,為人和動物之間基于類型學的移情理解奠定了基礎。它使得人和動物之間移情的理解——相互移情變得可能,而且至少對于人和高等動物,這種相互理解顯然是可能的。⑥Carmine Di Martino,“Husserl and the question of animality”,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 44,2014.另一方面,超越論動物性不否定人和動物之間意識發展程度的差異性。在一定意義上,構造性意識和超越論動物性是對動物性主體的質的規定,是使人和動物成為超越論構造主體的內在規定。意識發展程度的差異是對動物性主體的量的規定——外在的差異性,“當Tier 這個詞被用來指代動物的時候,所討論的差異性是外在的”。⑦Carmine Di Martino,“Husserl and the question of animality”.動物性的質的相似性和意識發展程度的量的差異性不矛盾。我們不能因為人的意識高度發達而否定人是動物、具有動物性;同時,我們也不能因為動物的意識欠發達而把它們排除在意識主體之外。反過來,我們不能因為人具有動物性而否定人的特殊性,把人和動物等同。

作為人和動物之間的根本相似性或者共同本質,超越論動物性外在顯化或者具體化為二者身體的相似性。人和動物的身體具有特殊性,它們的身體不是物理軀體,而是活著的有機體。通過身體,它們占據空間,擁有屬于自己的位置。并且,身體在公共空間中自由移動,從“這兒”到“那兒”?!八鼈兛梢院土硗庖粋€主體交換位置,也可以相互交換方向和一系列表象?!雹郋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Den Hagg: Martinus Nijhoff,1952,S.309.憑借動覺運動,它們可以獲得其他主體感知事物的空間視角,共享經驗對象。我能看到的,其他主體也能看到;我能聽到的,其他主體也能聽到。換言之,我們有相同的經驗對象和可共享的經驗內容。在感知領域,意識不能和周圍世界發生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身體作為媒介感知世界?!吧眢w是所有感知的媒介;它是感知器官,必然參與所有感知?!雹貳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56.身體作為“感知定位的領域”屬于“我”,而且只屬于“我”。②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152.自我擁有自由移動身體的“能力”,被稱為“我能”;通過它,“我”能感知外部世界。③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152.身體獲得作為方向零點的承載者——“這兒”的承載者,構造行為從零點或者“這兒”輻射出。因此,在感知領域中,動物性主體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與身體有關,即在感知經驗中的一切存在都與身體有一種定向關系。④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56.

移情的理解依賴于意識和身體同時被給出。這里存在一個爭論⑤筆者在一定程度上贊同德拉蒙德的立場,并認為雖然胡塞爾注重意識,意識具有一定的優先性,但是不能據此否認意識和身體始終是統一的,并且是同時被給予的。:史蒂文·克勞威爾(Steven Crowell)認為身體先被意識構造,然后我們才能理解身體在感知運動中的功能和作用。⑥John Drummond,“Intentionality and (moral) normativity”,in Normativity,Meaning,and the Promise of Phenomenology,Matthew Burch,Jack Marsh,and Irene McMullin ed.,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19,pp.101‐119;Steven Crowell,Normativity and Phenomenology in Husserl and Heidegge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pp.137‐138.對此,約翰·德拉蒙德(John Drummond)表示反對,他主張主體不是先經驗到自己的身體,然后在反思中注意到它的構造作用。身體和意識始終是作為統一整體而被理解的。⑦John Drummond,“Intentionality and (moral) normativity”.當動物在感知事物時,我們的確“看到”一個在類似人的身體中起支配作用的自我在感知,盡管感知方式和人的方式不一樣。我們類比地把它們理解為和我們一樣的構造主體。我們沒有以一種空洞的方式把動物理解為超越論主體性。相反,它們以一種明顯的、可理解的方式表現自我。⑧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5f.黑猩猩咧嘴、狗叫、螞蟻搬運同伴的尸體等,它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僅能相互理解,而且以一種相似的、可理解的方式呈現給我們??缥锓N的相互移情需要進一步驗證才能有效,才會具有物種間的交互主體性意義,因此它們的同類主體和我們人類主體對它們的目的性行為進行驗證。⑨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5f.移情的理解和持續的驗證指向相似的、活生生的身體;只有通過身體,我們才能獲得動物的“包含在身體中的主體性”——通過移情,我們感知到在動物身體中的我‐主體性,以及屬于它的一切。⑩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163‐164.

具體來說,通過移情,無論是動物之間,還是人和動物之間,可以相互理解。首先,胡塞爾指出動物在禮貌的問候中,彼此理解。牛仔們在一起玩耍、在游戲中理解對方的行為表達,進而了解對方的欲望、性格、習慣和愿望等。?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478.它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互為對方而存在。它們有共同的祖先,有代際的傳承和關聯。這種關聯和傳承作為它們歷史的代際基礎,為它們在移情的經驗中相互熟悉、彼此理解提供可能。其次,對于不同物種之間,特別地,對于人與動物之間,胡塞爾主張人對動物移情地理解。由于動物性主體擁有相似的身體,是擁有靈魂的意識主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們的感知系統和感知經驗與我們人類主體具有相似性,這決定了我們可以對動物實現移情的理解。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同作為動物性主體,人的身體和動物的身體沒有本質區別,共享相似的身體是人和動物具有動物性的機體基礎。?Cristian Ciocan,“Embodiment and animality”,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vol.50,no.2,2019.在胡塞爾看來,我們無法獲得對動物意識的直接經驗,這樣的經驗不具有本原性,但是“我能夠并且必須把它們看作通過移情作用實現相互交流”。①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594.換言之,和同一物種內的移情相似,基于類型學,人把熟悉的經驗擴展到動物身上,從而實現對它們的比喻性理解。②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540‐541.各種事物的顯現方式本身具有具體的類型學,并且基于特定的類型學動物在人實行的移情的作用中顯現自己。③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82‐183.我們借助于自己熟悉的環境——家鄉世界的整體結構統覺和這種結構具有相似性的作為異鄉世界的動物世界,例如“蜜蜂之國、螞蟻之國和螞蟻戰爭等”。④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83.在移情的經驗中,我們看到:動物有看東西的眼睛,動物有耳朵,動物有腿,動物站著、臥著、行走著、舉起東西……所有這些都是在相互理解的行為中得到證實,具有自明性的東西,對于它們如同對于我們一樣——都是清楚的。⑤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5‐626.動物世界對于我們來說由不熟悉變成熟悉,由異鄉世界變成家鄉世界。進而,我們的家鄉世界和動物的異鄉世界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共同的世界。人和動物都屬于這個新世界,成為這個新世界的共同主體。

在相互移情中,人的視域和動物的視域相互融合,人的經驗和動物的經驗相互滲透。雖然在具體的感知領域中,任何主體都不是固定的、絕對的最佳感知者,但是物種之間可以彼此吸收對方的感知經驗,充實自己的內在意識領域,成為進一步構造的基礎。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經驗以我們“好像”(as‐if)進入動物的身體結構,認識它們的感知器官和相應的動覺系統。⑥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17.因此胡塞爾主張,動物性主體可以相互交換彼此的視角以獲得常態視角和最佳視角,共同“觀看”世界,實現人和動物之間經驗的相互滲透。換言之,通過熟悉的經驗理解動物,一方面我們可以實現經驗的不斷擴展,另一方面我們對動物的移情經驗與我們既有的經驗融合,在歷史傳統中獲得有效性和一致性。在移情經驗中,我們能夠理解動物世界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經驗系統中。即便這種經驗系統不能真正被完全生動地重建,我們也能類比地理解動物世界。⑦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662‐663.在這個意義上,動物的世界不是我們人類旁邊的另外一個世界,而是同屬于一個普遍的世界。在共同的世界中,動物世界與我們人類世界始終相互交織,彼此影響。胡塞爾認為,在人和動物的相互構造中,一個相同的、共享的世界間接地構造自己,并在這些較小世界(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中顯化自身。⑧Cf.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il.1921-1928,S.134.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隨著相互移情的統覺經驗的擴大而不斷拓展,從而包含更多的動物,最后形成一個普遍的、為一切生物共存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作為處于不斷構造中的意義整體,是同為身心結構的人和動物之間移情作用持續表現的領域。⑨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 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624‐625.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身體的移情經驗不完全是反思性的,甚至是非反思性的。人和動物擁有身體性的自我意識。在感知經驗中,人和動物的感受性先于反思性,并在手勢或者表情中獲得對方的身體性表達的意義。正如梅洛‐龐蒂所指出,對于憤怒或者威脅的手勢,我不需要依靠對以往經驗的回憶或者認知,而是“在手勢中讀到了憤怒”,憤怒不是隱藏在手勢背后的心理事實。⑩Maurice Merleau‐Ponty,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Donald Landes tra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12,p.190.并且,他主張將前反思的理解擴展到對動物行為的理解上,“那么就不清楚為什么我對手勢的理解應該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人類的手勢”。①Maurice Merleau‐Ponty,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p.190.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對動物的理解只需要基于動物的言行舉止——表達性行為,不需要借助理性的認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手勢的意義的理解不能與認知操作混為一談。②Maurice Merleau‐Ponty,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p.190.因此,移情的理解具有前反思性,不是理智的分析。

四、構造世界的共同主體

世界是一個普遍的整體視域,包含一切存在。世界不只是人的世界,而是人和動物共存和共享的世界。它不但向人顯現,而且向動物顯現,因此人和動物的構造性視域對于世界整體是必不可少的。人和動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世界的構造,而世界的構造也呈現出多視角、多層次和多面向。世界的客觀性要求動物參與世界的構造,超越論動物性規定動物和人作為共同的構造主體?;趧游锏囊庾R和人的意識的差異性而否定動物作為世界的構造主體是不合理的。動物不但參與我們家鄉世界的構造,而且是構造客觀世界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和共同主體。

首先,胡塞爾認為,動物是“超越論動物主體”,具有構造功能。③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S.87.動物作為我們人類的意向性改造,不但參與第一級的常態的世界構造,而且參與世界的進一步構造。④Edmund Husserl, Sp?te Texte über Zeitkonstitution (1929-1934),Die C-Manuskripte,S.395.動物同時擁有靈魂和身體,被經驗為精神生物和構造主體。由于擁有意識,它們不能被理解為具體的物理存在,而是擁有自主意識的構造主體。動物以自己的方式經驗世界,并且通過與人的交流和合作,形成關于世界的交互主體性經驗,參與我們家鄉世界的構造,幫助我們“在家”。⑤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270‐271.我們出生于家鄉世界,不必然意味著我們一出生就自動“在家”。換言之,“家”和“在家”不是伴隨我們的出生而必然產生的東西,也不是我們理所當然認為存在的東西?!霸诩摇笔峭ㄟ^不斷構造而獲取的過程,在持續的構造過程中“家”的意義向我們顯現。我們的世界中總是已經出現作為生活環境的組成部分的動物,它們構成了我們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動物經驗擴展了我們的感知領域,延伸了我們的具身化視域,從而擴大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拓展我們的經驗世界。例如,狗的嗅覺異常靈敏,獵狗通過追蹤獵物的氣味來擴大獵人的經驗世界。⑥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67.在這個意義上,人和動物不是處于兩個不同的世界,而是共存于同一個世界,從世界內部擁有各自的“面孔”。⑦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510.所以,動物是我們家鄉世界的共同主體,是客觀世界的共同構造者(world co‐constitutors)。

這里存在一個問題:人與動物的經驗能否相容協調?胡塞爾強調,人和動物的經驗協調一致,相互融合,形成對世界全面客觀的理解。⑧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270.具體來說,人與動物的經驗的相容性取決于兩個方面:(1)人對動物移情地理解,為二者經驗的相容協調提供可能;(2)世界本身的同一性,為二者經驗的相容協調奠定基礎。正常性和非正常性相互依賴,正常性是由異常的東西規定和襯托出來的,而異常的東西是作為正常東西的意向性的變樣而出現的。動物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被理解為改變了人性的東西,是“亞人類物種”。⑨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662‐663.人作為擁有靈魂的動物,從未丟失且不該遺忘自己和動物共同具有的超越論動物性。①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 S.165‐166.當動物以一種方式經驗世界,它不僅在自身內保持經驗的一致性,而且在和其他同類主體的交往中擁有協調一致的經驗世界。同時,動物的經驗世界也會向我們顯現,它們的經驗會依據我們的經驗而被重新評判,被進一步證實,并且繼續被證實(也有偶然的糾正的情況)。世界就是由被證實的成就構成的“存在著的東西”。②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68.在此意義上,這個存在著的世界是在人和動物協調一致的交互主體性經驗中被構造的。換言之,動物的經驗和人的經驗之間建起一種綜合——一種跨越物種的綜合,世界的現實性具有綜合地貫穿于所有人的經驗和所有動物的經驗的統一性。③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67.反過來,世界的統一性為人和動物的經驗的相容性提供基礎。雖然世界向人和動物的顯現方式不同,世界對動物的顯現方式是對人的顯現方式的意向性的變樣,但是這些顯現方式本源地共同奠定在世界的同一性上,使人和動物對世界的經驗具有本源性,從而為二者經驗的協調一致性奠定基礎。④Edmund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Zweiter Teil.1929-1935,S.166.

其次,動物性主體構造客觀世界依賴于身體性和具身性。在胡塞爾看來,人和動物擁有身體和靈魂,同時具有物質本質和動物本質。⑤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27.一方面,動物性主體擁有身體,并且通過身體實現自身的具身化,存在于世界中。另一方面,它們不是純粹的物理實體,只具有物理屬性,而是活著的意識生命,具有超越論構造性。物理實體因為具有廣延性,可以被分割。作為構造主體,人和動物雖然通過身體占據空間,但是因為它們除了擁有廣延的身體之外還擁有精神的意識,因而不能被分割。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人和動物擁有物理身體而具有空間性和物質性就把它們理解為物理現實(material realities),而應該更恰當地把它們視為具體的整體性(concrete totalities)。⑥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33.究其本質而言,人和動物被理解為具體的整體性是因為身體和靈魂是融合統一的,即身心是統一的?!耙庾R和身體是一個結合的整體,結合成我們稱之為動物的單一的身心統一體,并且在最高層次上,結合成整個世界的真正統一體?!雹逧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I: Allgemeine Einführung in die reine Ph?nomenologie,Den Hagg: Martinus Nijhoff,1950,S.70.胡塞爾指出,“如果說只有那個人的身體在移動,而不是那個人;說那個人的身體在大街上走,開著車,住在鄉村或者城鎮,而不是那個人,那就太奇怪了?!雹郋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32.對于一個動物性主體,我們不是先理解它的身體,然后才理解它本身,而是先理解它的具體的整體,因為它作為意識主體的意義已經完全滲入對它的身體的理解中。⑨Cf.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240.

胡塞爾指出,身體在動物性主體構造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認為,研究精神的科學家不應該只滿足于將精神視為精神,而應該回到身體的基礎上。人和動物的靈魂作為動物性精神是建立在身體性上的,因此“它應該回到身體性上”。⑩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si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 Eine Einleitung in die ph?nomenologische Philosophie,S.316.人和動物的身體是“功能性器官”。?Edmund Husserl,Cartesianische Meditationen und Pariser Vortr?ge,S.140.動物性主體依賴身體而具有構造功能,是“功能性主體性”①Edmund Husserl,Ph?nomenologische Psychologie: Vorlesungen Sommersemester 1925,S.336.。由于意識主體無法直接感知外界事物,它通過支配身體進行感知。憑借身體,人和動物能夠實施構造行為。由于事物是以側面輪廓的形式向主體呈現的,因此在同一時間和空間,主體可能難以感知事物的全貌。為了獲得整體性感知,主體需要通過身體將自身空間化,通過動覺運動,在公共空間中不斷移動?!皠佑X運動是超越論主體性的最基本的維度,是真正的本原領域。因此,身體即使是作為功能性身體,也不只是被構造的東西,而是作為每一個更高層次意識的可能性及其反思性特征的超越論條件?!雹贚udwig Landgrebe,“Phenomenology as transcendental theory of history”,J.Huertas‐Jourda and R.Feige tran.,in Husserl:Expositions and appraisals,P.McCormick and F.A.Elliston ed.,Notre Dame: Notre Dame Press,1977,pp.101‐113.在這個意義上,功能性主體性指那種匿名的、前反思性的和被動經驗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持續發揮作用以產生對世界的統一經驗。③Edmund Husserl,Ph?nomenologische Psychologie: Vorlesungen Sommersemester 1925,S.336.就此而言,超越論主體性的具身性構造活動具有前反思性。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胡塞爾來說,超越論構造作為一種能力是動物的能力,因為意義的本原性產生(超越論構造)是主體通過身體及其感知活動進行的,與理性無關”,甚至超越論構造“不依賴于理性元素”。④Maria‐Luz Pintos‐Penaranda,“The blindness of kantian Idealism regarding non‐human animals and its overcoming by husserlian phenomenology”.因此,主體在對自己感知的環境作出反應的時候,通常不需要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因為行動是由身體性的前反思感知經驗所觸發的。⑤Maxime Doyon,“Perception and normative self‐consciousness”,in Normativity in Perception,Maxime Doyon and Thiemo Breyer ed.,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15,pp.38‐55.

具身性是動物性主體獲得世界的交互主體性和客觀性意義的基礎。身體屬于特定的意識主體,為主體直接支配和掌握,因此具有主觀性。同時,身體具有交互主體性,可以成為其他主體共同的經驗對象。在原真意識領域中,由于沒有其他主體,自我成為孤立的存在。事物只與自我相關,其他主體無法獲得和自我相同的表象。⑥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95.但是在世界中,作為主體的人和動物必須超越自己的主觀性,通過移情獲得周圍世界中其他主體和事物的交互主體性的可經驗性(intersubjective experienceability)。胡塞爾認為,移情需要以交互主體性的可經驗的身體為前提。⑦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95.由于身體和意識是統一的、不可分的,身體應該被理解為相應精神存在的身體。在這種情況下,意識主體可以通過身體經驗一切現象。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獲得動物性主體的感知經驗,但是根據身體和意識的結對,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身體的感知獲得對它的意識經驗的移情理解。它們根據經驗的典型內容組織相似的系統,分享彼此的構造經驗,因此在共同體中,事物在眾多主體中獲得交互主體性的可識別的統一性。動物性主體關于事物的經驗因為其他主體的共同構造而具有新的意義內容。⑧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95.交互主體性經驗涵蓋所有動物性主體,其中每個事物都不再與個別主體相關,而是成為所有主體共同的構造對象,并通過視域融合,實現經驗的相互確認,獲得關于事物的客觀本質和共同意義。⑨Edmund Husserl,Ideen zu einer reinen Ph?nomenologie und ph?nomenologischen Philosophie: Ph?nomen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r Konstitution,S.95.

最后,動物主體以身體為基礎的感知經驗不是非理性的本能活動,即為了適應環境和本能需求而進行的行動,而是目的性活動。動物的生命、愿望、活動和機體需求,與目的性活動的形式相同。⑩Edmund Husserl,Sp?te Texte über Zeitkonstitution (1929-1934),Die C-Manuskripte,S.398.換言之,動物通過摸、聽、抓、聞和推等具體的身體行為,有意識地影響外部環境,這表明動物作為構造主體的功能性自我具有構造性意識。在這個意義上,動物作為超越論主體性對環境有意識地塑造,使得環境具有精神意義。①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S.68‐69.此外,由于身體除了具有屬我性,還具有交互主體性,身體成為其他眾多主體可經驗的共同對象,為所有主體而存在。因此,胡塞爾表示,對身體的功能性意義的確定性是理解其他陌生主體的先決條件,為實現移情理解提供可能。②Edmund Husserl,Die Krisis der Europ?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nomenologie,S.19‐20,325.動物可以表達有意義的行為:它們的喊叫、頓足、散發氣味和歌唱等不是一種單純的本能行為,相反它們表達出一種可以理解的信息。不僅如此,動物可以理解人的行為,幫助人完成目的性活動。例如,實驗證明黑猩猩能夠確定人類目標,回應人的幫助請求。當實驗者用海綿清潔桌子,并將海綿扔到地板上時,與他互動的黑猩猩回應了他的手勢請求,將海綿撿起來交給他。③Lori Gruen,“Empathy in mind”,in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Animal Minds,Kristin Andrews and Jacob Beck ed.,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18,pp.485‐490.

五、結論

基于動物和人的相似性——超越論動物性(內在的共同本質)和相似的身體(外在的相似性),我們把動物類比地理解為超越論主體性。動物作為超越論主體性,是對交互主體性的限度的突破,表明交互主體性不局限于人類主體。通過擴展超越論交互主體性的范圍以包括人和動物,世界的客觀性奠基于超越論動物性的交互主體性。通過人和動物的共同構造,世界不僅是人類的世界,也是動物的世界。換言之,世界同時是“人性化和動物化的世界”(humanisierte und animalisierte Welt/ humanized and animalized world)。④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510.一方面,生活世界處于意義構造的生成語境中,具體表現為文化世界。在世界中出現的一切存在都打上文化的印記,在具體經驗中表現為各種有目的的物體:作為武器、房屋、草地上的腳印和儲藏室等。通過動物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到動物是什么類型以及是什么樣的動物。⑤Cf.Edmund Husserl,Die Lebenswelt.Auslegungen der vorgegebenen Welt und ihrer Konstitution.Texte aus dem Nachlass(1916-1937),S.510;Husserl,Edmund, Aufs?tze und Vortr?ge (1922-1937),S.97‐98.另一方面,通過動物主體的構造,世界被動物化,即動物主體為自己構造一個有自己的標記和痕跡的世界的過程。⑥Christian Ferencz‐Flatz,“Humanizing the animal,animalizing the human: husserl on pets”,Human Studies 40,2017.世界的人性化和動物化不是兩個獨立平行的過程,而是同時發生的、始終交織融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世界的意義得以普遍顯現,人和動物作為動物性主體共同獲得世界的客觀本質??傊?,當我們把動物作為超越論主體性,作為對于人類交互主體性維度的一個必要的補充維度,胡塞爾就為我們處理人和動物的關系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⑦Annabelle Dufourcq,“Is a world without animals possible?”,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11,2014.

猜你喜歡
胡塞爾動物性移情
語境中的胡塞爾*
——專欄導語
人的動物性與植物性
人的動物性與植物性
動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胡塞爾《笛卡爾式的沉思與巴黎講演》(1931年)的形成始末與基本意涵
主體的突圍
——論移情行為中兩種現象的區分
移情于物,借物遣懷(外一則)
對胡塞爾《邏輯研究》再版的解析
淺析胡塞爾現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心理咨詢中如何識別和應對反移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