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大數據與審計專業建設研究

2023-01-09 01:47付曉蘭徐明田曦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23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付曉蘭 徐明 田曦

摘要:“云財務”、智能審計等新業務使是審計業務發展的新趨向,更是新業態、新經濟蓬勃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將促使審計專業人才業務能力構成發生根本性變化,從業者具備的業務能力包括敏感的經濟發展洞察力、準確高效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能力、溝通協調及管理能力、綜合性全局思維能力,這些能力將成為相關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在教育部頒發的新版高職專業目錄調整中,已經將原有的審計專業調整為大數據與審計專業,因此,高職院校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要在專業面向和人才需求分析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3.054

在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等促進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也在發生這新的變化,以財務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為例,財務會計類人才培養要以行業、職業崗位要求為依據,培養的人才應具備敏感的經濟發展洞察力、準確高效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能力、溝通協調及管理能力、綜合性全局思維能力等,成為既精通專業知識技能,又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既有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又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財務會計類高級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在2021年頒布了更新版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 2021年)》,新目錄中財經商貿大類專業名稱變化頗大,隸屬“財務會計類”的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分別調整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大數據與審計專業,“大數據”成為了這些專業名稱的關鍵修飾詞,充分說明高職原有財務會計類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難以滿足新新形勢發展的要求,也難以適應新職業標準要求,需要做出調整。

1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目標分析

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需求分析,要從該專業面向的職業方向和能力要求,開展崗位能力分析,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以及對應的畢業指標點分析。通過調研,繪制出優秀從業者的能力圖譜,結合企業高管及HR訪談,可以明確看出,在新技術、新業態環境下,審計專業高級技能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要求是:從業人員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前提下,應同時具備敏感的經濟發展洞察力、準確高效的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能力、溝通協調及管理能力、綜合性全局思維能力,這類人才備受企業歡迎,職業發展前景廣闊。因此,高職院校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要在專業面向和人才需求分析基礎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2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分析

在大數據、智能化、新技術影響下,審計行業發展呈現出幾大明顯趨勢,如網絡平臺化、高效智能化、信息處理多維化、過程可視化等趨勢,其中,審計信息多維化與可視化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發展趨勢。新形勢下,審計業務不單單是財務審計,也包括內部控制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資產審計、政策審計、合規咨詢等內容,要培養出符合行業產業需求的高級技能型審計人才,密切聯系行業企業,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協同育人是必由之路。

2.1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校企深度合作,協同創新,建設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云財務智慧學習中心。結合企業財務和教育領域的成果建設,利用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運營前沿的ERP技術、網絡共享技術、OCR影像掃描與識別技術、電子檔案歸集技術、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等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實踐,推進審計業務內容、方法、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審計專業教育及人才培養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基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前提下,在學校大數據與審計專業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審計職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對大數據與審計專業的職業崗位能力、崗位素養、崗位環境以及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進一步分析和分解,按照高職學生人才培養層次和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與行業、企業、社會中介機構一起重新修訂大數據與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專業標準。建立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有機融和;專業課程內容標準與職業標準緊密對接;教學活動組織與崗位能力與素質要求、專業技能培養和“1+X”證書制度有機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3)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針對“自主招生”學生學業水平下降,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現實,以及企業生產經營周期與教學環節經常沖突的現狀,主動適應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和用工需求,人才培養方案突破傳統的三年六學期的固有模式,與企業合作探討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并進行試點。

2.2依據崗位能力框架需求,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1)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學校融合優勢產業資源,將財經服務前沿技術和服務標準引入審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協同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大數據與審計專業新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公共基礎模塊、專業知識與技能模塊、職業拓展模塊。專業知識與技能模塊包含專業必備基礎知識與信息化技術、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職業拓展模塊主要包括專業選修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必須是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根據崗位職業技能需求,以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結合現行職業標準和崗位職業資格要求,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崗前培訓課程,這類課程應與企業共同考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

(2)建設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庫。優質的課程教學資源庫,是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實現學習側改革的重要基礎。幫助學生實現多維度、跨時空學習的最有力保障,是讓學生樹立時時、處處、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學生自我學習重要途徑。依托學院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和專業團隊,將大數據與審計專業核心專業課程建設成資源庫課程,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多時間、多角度的學習和考試,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3)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開發新型教材。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時,充分考慮審計行業特點、崗位要求以及新技術、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在準確把握專業面向的職業方向和能力要求基礎上,在崗位能力分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以及對應的畢業指標點分析的前提下,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和職業發展前景等方面,優化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校企合作開發項目化活頁式教材,共同完成人才培養。

2.3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研究,特別是教材教法,改變傳統的傳授式的教育教學方法,探索互動式、研究式、情境體驗式教學方式方法內涵。應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和知識技能要求,提倡使用“翻轉課堂”,轉變師生長期以來形成的主體不分、主次不明的課堂教學生態,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為主、教為輔”課堂模式,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面對學習,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互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實現“教師導學、學生自學、教師助學”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一定會讓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2.4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是檢驗專業知識學習和崗位技能訓練的必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崗位能力、職業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社會經濟發展對審計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

2.4.1重視實踐環節教學,提高專業技能

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最為鮮明、顯著的特征就是重視實踐教學,大數據審計專業人才培養也不例外。在堅持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理念指導下,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認真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切實做到實踐教學促進專業技能提升。

在人才培養計劃的安排上,針對專業、課程以及職業崗位的要求,可以開設不同類型的實踐課程。每學期都根據專業特點、課程性質開設實踐教學內容,有的在一體化課程中實施,有的單獨實施,形成實踐課程波段階梯式遞進模式。包括認知實習、課程實習、會計信息化實習、綜合崗位實習、企業經營管理(ERP)沙盤模擬演練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模式。

通過模擬與仿真,校內和校外等多方面、多形式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對職業崗位技能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和認識,并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2.4.2強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基于當前校內實訓基地空間狹小,設計標準不高,校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等問題,需要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1)校內實訓環境、功能提升計劃,可以考慮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發實訓項目,實現校內實訓基地的共建、公管、共用。

(2)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考慮教學實踐需要,同時要營造企業生產性環境氛圍,模擬接近真實職業崗位場景,引入企業理念、質量管理體系、安全文化等,實現環境育人。

(3)要充分挖掘校外實踐基地和其他資源的潛力,為校外實踐教學、頂崗實習與就業、教師企業實踐服務。密切與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會計培訓機構等社會機構合作。

2.5提升師資能力建設

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推進“三進”(教師進現場、技術人員進教室、行業標準進課程)工程和“雙師”結構為特征的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建設;以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建設為中心,依托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務處、專業建設委員會等三級質量監控體系,形成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一方面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和專職教師進行社會實踐提供方便,提高專業教學團隊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專業教師也通過送教上門,開展培訓、課題合作等形式為合作企業提供服務,合作共贏,形成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全面提高專業教學團隊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6改革考核和評價監督體系

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堅持“教學管理圍繞質量中心”,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關鍵實踐環節工作規范,完善質量評價體系、考核手段、激勵制度等,建立全過程監控與管理模式,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1)加強和完善質量監控制度,建立雙主體、全過程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在原有的(學院、系部、學生)評價和監督機制外,引入第三方評價的質量評價體系,將社會、行業、企業、學校、畢業學生等多方納入評價系統,建立畢業生就業跟蹤數據庫,追蹤畢業學生近五年發展軌跡,通過調查問卷、頂崗實習平臺、QQ群、校友會、校企合作工作例會等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地了解人才培養質量情況。

(2)嘗試個性化、多元化的課程考核體系。以學習理論知識能力、職業技能水平和專業綜合素養為評價核心,建立以傳統理論實踐考試、審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審計職業技能大賽、“1+X”技能等級證書等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的學業考核體系。給予學生隨時學習,多次考核的機會,考核方式靈活,探索“以賽代考”、過程考核、實習報告替代畢業論文的考核評價機制。

3結論

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職業崗位,傳統的底稿編寫類基礎工作會逐步減少,更多的業務要依賴于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實現審計業務數據的歸集、整理、分析以及對比,從海量的審計數據中發現疑點,挖掘線索將成為審計工作的常態,運營便捷高效手段開展審計工作,能有效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性、降低工作的風險,提高工作質量,為投資者或政府部門提供高質量的審計報告,為社會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大數據審計專業人才,是順勢而為的舉措,是實現審計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拓展跨界視野、融入科技化與信息化大潮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范丹陽.大數據時代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與防范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20.

[2]林志立,林志陽,張奚寧,等.“新工科”背景下電磁場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期刊,2020.

[3]周繼霞,劉業明.大數據時代的商業銀行審計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9.

[4]張紅專.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的分析與選擇[J].商場現代化期刊,2018,(19):188-191.

[5]陳兆芳.產教融合視閾下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困境與優化[J].商業會計期刊,2020,(09):120-122.

基金項目:安徽省2020年度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gxyq2020254);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大數據視角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研究”(2021SKB17);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離任審計視角下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研究”(2021KYQDR017);安徽省2021年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審計理論與實務”(2021kcszsfkc363)。

作者簡介:付曉蘭(1980-),女,安徽望江人,會計碩士,合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財務會計與審計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