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色彩文化探析

2023-01-10 23:55張彩霞夏艷萍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敦煌石窟彩塑壁畫

張彩霞,夏艷萍

(蘭州交通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蘭州 730070)

敦煌,古絲路重鎮,是多文明交匯之地,亦是藝術之都。延續一千余年的敦煌藝術,集建筑、彩塑、壁畫于一體,是現存中國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也是世界藝術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作為敦煌石窟藝術重要構成的敦煌石窟色彩文化,是形成敦煌藝術宏偉壯觀視覺印象的直接因素,亦代表了中國傳統美術發展的某些重要軌跡與特征?;蛐蹨?、或熱烈、或富麗、或清新,由敦煌色彩所營造的視覺盛宴,令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

一、敦煌石窟色彩文化之意義

1.以色示眾,描繪理想之境

敦煌石窟藝術屬佛教石窟藝術,舉凡宗教藝術,必以宣傳宗教儀禮、儀規為旨?!岸鼗捅诋嫷谋憩F技法和色彩應用,并非是為藝術而藝術、為繪畫而繪畫的產物,而是在背負著沉重的宗教使命與崇高的天國理想,懷著虔誠而又恭敬的心態下‘隨類賦彩、經營位置’繪制而成的。所以,壁畫所透露出的信息正是這段歷史的滄桑與沉浮,所記錄下來的正是東西方世界人們彼此交往的史實。而畫中炳煥多姿的色彩更是代表了東西方人類共同希冀到達的生活彼岸與理想境界?!保?]佛以世俗的色彩示眾,既能為宣示自己的神圣莊嚴鋪平道路,亦可借助豐富鮮麗之色彩,營造出絢爛多姿的理想世界,達到感誘眾生之目的。那佛背后的火焰頭光、背光,乃至金身之佛,正是佛神圣之象征;那富麗精美的各色人物、各類裝飾圖案,共同裝點這個理想之境。敦煌石窟色彩在佛理精神之下,力求鮮明強烈,在由色彩營造的五彩繽紛世界中,俗眾即可得到精神與心靈的關照慰藉,也獲得了美輪美奐的視覺審美體驗。

2.以色為形式,構筑宏偉視覺盛宴

敦煌石窟色彩在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融外來色彩技法,創造性地發揮運用東西方色彩觀念,使色彩形式成為敦煌藝術之鮮明特色,構筑出宏偉壯觀的視覺盛宴。敦煌石窟色彩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凝聚了中國傳統藝術精髓,是形成博大精深、莊嚴富麗敦煌藝術成就的關鍵所在。

根據敦煌學專家們的研究,敦煌藝術所用顏料可分為:無機顏料、有機顏料、非顏料物質三類[2]。無機顏料有朱砂、雄黃、石青、石綠等,有機顏料如藤黃、胭脂、靛藍等,非顏料物質像高嶺石、滑石等。從用色情況而言,早期敦煌壁畫多以土紅打底,再施以青、綠、朱、赭、白等色。隋唐色彩增多,常用石青、石綠、土紅等,且不以某一色彩為基調,裝飾效果無限豐富。中唐之后,石綠逐漸成為石窟之主調,再配之以紅、青、白等色。整體而言,色彩以強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成為敦煌石窟藝術中渲染主題、營造氣氛的重要因素。

3.以色為重點,展現中古藝術絢麗篇章

中國文化中將“丹青”作為繪畫的代稱,古時常將優秀畫家稱為丹青妙手。所謂“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是兩種礦物顏料,古代常以朱紅、青色繪畫,“丹青”即成為了繪畫的代名詞,足見色彩在古代繪畫中的重要意義。但自宋元文人畫興起后,水墨一躍成為畫壇中心與主流,使延續千年的傳統色彩文化趨向于沒落?!叭魪脑闫?,水墨對色彩的取代亦不過距今六七百年的事情。但是就在這僅僅六七百年的歷史一瞬卻改變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觀念,以致人們至今只知‘水墨山水’而不知‘碧水丹青’,忘卻了宋唐以前主要是丹青世界,元代以降才逐漸以墨為主的歷史事實?!保?]敦煌石窟色彩文化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構筑了中古色彩藝術的絢爛篇章,即向世人集中展示了中國自十六國北朝至元代繪畫色彩表現的方法與成就,成為了解中國古代色彩文化的重要史料。

二、敦煌石窟色彩語言之特征

敦煌石窟色彩語言內涵豐富,總體而言具有三點鮮明特色。

其一,敦煌藝術的色彩,整體具有單純、絢麗、大氣磅礴之印象。不同的時代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十六國北朝時期古樸淳厚、隋與唐前期富麗絢爛、唐后期鮮麗明快、宋元清新淡雅。色彩藝術在唐代登上了繁華精美之巔峰,宋元后趨向沒落,其發展趨勢與中國繪畫整體發展脈絡暗合。

其二,從敦煌壁畫與彩塑作品均可看出,敦煌藝術強調線色并重原則。線描是中國繪畫的基本造型語言,這在戰國帛畫、魏晉墓室壁畫以及顧愷之作品中均有明顯反映。敦煌藝術繼承漢晉傳統,以線描為主要造型手段。壁畫繪制通常先作起稿線,然后運用“暈染”、“疊染”、“襯色”等技法上色,最后再畫定型線,亦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在整個壁畫創作中線色并重,墨色并用,共同營造恢宏之勢。就賦彩而言,對壁畫風格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暈染”。暈染主要包括來自西域的凹凸暈染與來自中原的傳統渲染兩種技法,后期在二者基礎上亦有融合創新?!岸鼗捅诋嬙谒囆g上的成就,如果單憑構圖的宏偉、造型的優美、線描的純熟、色彩的絢麗是不能達至盡善盡美這種效果的。正因為在賦色上運用了暈染技法,特別是在初、盛唐那一百余堵經變畫中,從人物到動物、從山水到裝飾圖案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暈染,才使宏偉構圖場景中的人與景達到了協調統一,使其既有立體感、質量感,同時又有裝飾趣味,從而體現出燦爛與輝煌?!保?]畫工蘸取顏色,恣意揮灑,色彩、線條、情感渾然一體,使得敦煌藝術之內在生命張力得以盡情釋放。敦煌石窟藝術正是以其豐富流暢富有韻律感的線條與絢爛多姿、攝人心魄的色彩為突出特征實現了藝術與觀者的強烈情感共鳴。線的韻律,色的斑斕,線色并重,成為敦煌色彩語言之突出特征。

其三,敦煌色彩藝術在其發展歷程中,并未完全受到本土“五行五色”等傳統色彩觀念束縛,而更注重追求其審美效應,這也構成了敦煌藝術獨特的色彩魅力。比如綠色,在敦煌藝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極具裝飾美感,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綠色卻被視為“卑微”之色彩。再如敦煌藝術中運用西域凹凸暈染所創作的各類頗具立體感人物,也并不符合中國傳統審美習慣,卻在敦煌藝術中有著廣闊的生命力。

三、敦煌石窟色彩藝術之審美

敦煌藝術之色彩,大氣磅礴、美輪美奐。古代畫師獨具匠心,將色彩理論、顏料特質、表現技巧融為一體,將中國傳統藝術色彩審美推向了高峰。

1.和諧之美

中國古代,顏料種類相對較少,“隨類敷彩”是基本的用色技巧。敦煌石窟色彩在傳統用色基礎上,追求在色彩對比中求和諧。暖色調大量的使用各種深淺不同的暖色,冷色調則大量使用青、綠色。色塊的大小、形狀、面積、位置、體量,都有著精心的布局,整體營造出一種和諧共生之美。如莫高窟257窟“九色鹿本生”壁畫,大面積土紅為畫面主色調,山巒、飄帶、屋宇間或配以石綠、石青,通過小面積補色的對比處理,產生了醒目的藝術效果。同窟因緣故事“沙彌守戒自殺”、“須摩提女請佛”等亦是如此。至唐代大型經變畫、故事畫中,色彩的和諧美亦是色彩審美之要法。大幅青綠山水背景中,運用赭紅、朱砂等繪出人物衣飾,局部對比、整體和諧,使畫面更具絢麗美好。此種色彩搭配技巧與視覺呈現在敦煌藝術中,比比皆是,壁畫如此,彩塑亦如此。在敦煌彩塑制作中,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塑、七分畫”的口訣,而畫的重要內容即為賦彩。敦煌彩塑賦彩的良好視覺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色彩對比與和諧關系的巧妙處理。如唐代328窟、194窟造像均為敦煌彩塑之典范,窟內彩塑作品處處彰顯著和諧的色彩美學價值。328窟主尊佛像結跏趺坐,面色紅潤,內著綠色長袍,外著紅色袈裟,弟子阿難恭立于佛的右側,著裝亦是紅綠對比,佛與阿難均在衣著領邊等位置采用金色處理,大面積的紅色與小面積的綠色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效果,再輔之以更小面積的金色,使得造像色彩鮮艷明麗卻又和諧共生。194窟造像以石綠色調為主,以南側菩薩為例,此尊造像可堪稱色彩和諧美的典范。菩薩眉毛、胡須、衣服巾帶均統一在石綠色調中,卻又在衣服圖案裝飾上,賦予了豐富多彩的變化,使整尊造像給人一種純凈、優美的審美享受。

敦煌石窟色彩和諧之美,一方面表現在彩塑或壁畫自身色彩搭配的美感顯現;另一方面,壁畫與彩塑作為不同的藝術形式,絕非獨立存在于洞窟環境中,二者在色彩處理上互相映襯,渾然天成,共同構筑了敦煌石窟和諧壯觀的色彩印象。如主尊佛以彩塑形式或坐或立,其頭光、背光則采用壁畫的形式予以表現,且圍繞主體塑像,壁畫中也常會有各類與之色彩協調的菩薩、弟子等,甚至一些菩薩像身上的飄帶伸展到壁畫之后就不再加泥塑了,而是直接以彩繪方式畫在壁畫上。彩塑與壁畫,因色彩的聯結,真可謂渾然一體,和諧共生。

2.意象之境

色彩是人類感官中最易獲得美感的視覺元素之一,色彩不僅具有冷暖的生理性反應,更具有主觀情感性,從而使得色彩被延伸出一定的審美與象征寓意。敦煌石窟色彩藝術,絕非“自然主義”的視覺呈現,古代畫師通過對比、夸張、想象等手法,融個人主觀情感于作品中,營造出一種意象之境,達到了震懾人心、感誘眾生的神奇效果,繼而也實現了服務宗教的目的。

正如段文杰先生在《敦煌早期壁畫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成就》一文中所言:“早期賦彩,往往不守成規,大膽變色。壁畫中出現了白色的菩薩、土紅色的藥叉、綠色的駿馬、五彩繽紛的火焰和云彩。中國繪畫從來反對形貌彩章、歷歷俱足和自然主義的描寫,而著意追求神似。色彩上的夸張和變化,有助于表達人物內在精神,從而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保?]敦煌石窟藝術中對色彩的搭配運用多源自于畫匠的主觀意象,那粉白色的菩薩、土紅色的藥叉、綠色的駿馬,藍色或綠色的人物眉毛胡須,讓眾多形象似覺源于現實,而又不同于現實,將色彩這一外在形式與審美主體的內在情感有機融合在一起。色彩整體鮮明、夸張、繽紛燦爛,卻又不會讓人感覺俗媚匠氣,而恰似如履凈土,悅情悅心。

3.裝飾之趣

如前所述,敦煌壁畫的用色并非寫實,而是裝飾性表現。莫高窟四萬五千余平方米的壁畫中,裝飾性圖案是重要的組成,它們如同一條精美的紐帶,把石窟建筑、壁畫、彩塑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為了裝點佛國凈土理想之境,人字坡、平棊、藻井、背光,處處彰顯著圖案的光輝,艷麗多姿的圖案幾乎填滿了洞窟所有空白?;ú?、云氣、火焰、禽獸、幾何等各種紋飾,以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單獨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等多姿多彩之勢,共同構筑出敦煌藝術之華美篇章。除大量裝飾性圖案的表現外,經變畫、人物畫中的色彩也大多具有裝飾性,畫家更多注重的是畫面的均衡、對稱、統一等形式要素,而非對人物的寫實表現,像飛天、菩薩等衣紋色彩,多為整窟色調氣氛所需點綴而成,并非寫實之繪。正如有學者所言:敦煌壁畫色彩不是以“色”堆積而成的“彩”來博取觀眾眼球的愉悅,而是以“色”的本質意義為基礎,運用“裝”與“飾”的藝術手法來表現“彩”的美學內涵,是畫家在追求色彩美的前提下進行裝飾的一種色彩語言表達方式[6]。

從色彩技法角度而言,早期藝術中流行的中原式暈染法,其本身也可視為一種裝飾性暈染。唐代疊染等技法的發展,使裝飾效果更是令人贊嘆。例如運用疊染“可以在一個蓮瓣或寶珠上用同一色彩由淺入深,疊暈四五層之多,并把青、綠、朱、白諸色套迭在一起,形成五光十色、珠光寶氣的效果”[7]。唐代盛行的冷暖相間、富麗精美、色彩重迭,對比鮮明而又協調驚艷的藻井,正是體現敦煌色彩裝飾性的經典代表。

四、結語

博大精深的敦煌石窟藝術,在千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審美價值,它既是中國佛教藝術的瑰寶,更是沉甸甸的世界文化遺產。獨具魅力的敦煌色彩文化,造就了敦煌藝術的富麗宏偉,更為中國美術的發展抒寫了輝煌一章。敦煌石窟色彩文化正是在和諧之美、意象之境、裝飾之趣的審美追求中,構筑了人類視覺與精神雙重享受的完美之境。

一部中國繪畫史,唐以前盡顯艷麗富貴之姿,唐以后更趨清新淡雅之風。風格無有優劣,卻有豐富之別。當國畫被冠之以“水墨”標簽時,藝術的豐富多樣性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與限制。當我們重新思考中國藝術的前途時,敦煌藝術正以絢麗多彩的風姿向世界展示它曾經的輝煌,也給予當下藝術創作無窮的深思與靈感。它像一部經典的范本,昭示著曾經的輝煌,啟迪著未來更輝煌的盛世。

猜你喜歡
敦煌石窟彩塑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石窟
壁畫上的數學
撒哈拉沙漠壁畫之秘
泥彩塑:天地之美
“回鶻·西夏·元代敦煌石窟與民族文化研討會”會議綜述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髡發人物
敦煌的雕塑藝術
遙遠的永恒——趙杰的彩塑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