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洛陽名園意境營造探析

2023-01-11 06:39楊曉輝范振海劉龍昌
林業調查規劃 2022年6期
關鍵詞:造園洛陽營造

黃 佳,楊曉輝,范振海,王 磊,劉龍昌

(1. 河南科技大學 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2. 阿普貝恩(北京)建筑景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1; 3. 北京大樸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園林自商代萌芽至宋代,歷經2 000多年已發展成熟,北宋時期國家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出現了大量的園林活動,造園技術水平和藝術造詣均達到高潮[1],其中園林意境及造園技法尤為突出。洛陽自然環境優越[2],又為“十三朝古都”,營園歷史已久,是官士造園圣地。城內名園眾多,規模各異,以水景為主,并以私家園林著稱。雖然北宋園林受戰亂等災禍的破壞而消逝,但其中蘊含的難以復現的價值和清雅的文人化藝術特點對于園林研究,特別是意境營造具有重大意義。

北宋園林意境凝練了時代的造園特點,是文化的重要體現,目前,對古典園林意境營造有不少研究[3-4],但關于北宋洛陽園林意境的研究尚不全面,需要對其深入研究,為后世園林意境的營造提供思路與參考。文章首先從營園思想上分析其性質、起源和作用途徑,總結意境特征并進行論述。然后,分別概括造園技法中的空間風格和園林要素兩大類別,詳述不同因子對意境營造的影響。最后,對意境營造的各方面作簡單總結,以期對古典園林進行更深層次的沿襲與創新。

1 營園思想分析

營園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時代背景和園林的審美趨勢,寄托造園者的心境與精神,賦予了園林景觀活的靈魂,是園林意境產生的精髓(表1)。

表1 營園思想對意境營造的影響Tab.1 Influence of gardening thought on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1.1 師法自然,與民同樂

北宋儒士受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影響,追崇高尚品質,行事符合身份和理法,對園林意境也是如此。北宋洛陽園林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定期向公眾開放,與民同樂。營建園林時巧妙運用自然優勢,趨勢而營,或者模仿自然再造山水格局,不作過多修飾。在園林中,游人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在此意境下產生與自然溝通的心靈體驗[5]。正如李復所言“青山出于屋上,流水周于舍下,殘花泫露,若怨而啼;新荷方出,若斂而羞。倉庚時鳴,白鳥來下。眺聽從容,諧悅人思[6]?!背浞煮w現了人們親近自然的美好訴求,而眾人一起游樂便是當時最好的景象。

1.2 詩情畫意,景境于心

詩畫結合,非始于宋,但到了宋代才真正得到提倡,開始追求繪畫的真實細節與畫境的詩意[7]。造園者對詩畫所表達的意進行解讀并注入到園林中,或者借題寫景名反映景觀特性所表達的境,傳達出園林的景外之韻。詩情畫意本是理想世界的精神寄托,在園中可以是園圃、曲徑、林泉水瀑、飛鳥禽魚以及居所等。當某景和情韻相通時,游人就會觸景生情,達到與作園人的情感會意。宋代山水畫、園詩與園林互相滲透,彼此影響,互為指導,共同推進園林意境的營造(圖1)。

圖1 詩情畫意Fig.1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

2 造園技法分析

宋代洛陽名園在意境營造上具有獨特的創作手法和審美,可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F從布局、掇山置石、理水、建筑、植物配置5種造園技法來探討園林意境的營造(表2)。

表2 造園技法對意境營造的影響Tab.2 Influence of gardening techniques on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2.1 布局

北宋時期的洛陽園林無論規模大小,在布局上都追求自然的山水畫境,合理的布局可將園林空間分為不同的主體,并對每個單元進行藝術處理和聯系,使園林意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與層次。

2.1.1協調均衡,疏朗有致

北宋洛陽名園多有明確的軸線,而景觀錯落有致,整體看來秩序井然而不呆板[8]。獨樂園便是其中的典范,從南到北依次是“種竹齋”“采藥圃”“釣魚庵”“讀書堂”“澆花亭”“見山臺”“弄水軒”,使得獨樂園雖卑小質樸,卻含納七景,整體表現舒然朗致,景簡意足。意境的生成不僅需要完美的平面排布,還把握整體空間感和界限變化,力求在有限空間內表現深遠而豐富的意境。

2.1.2空間滲透,動靜對比

洛陽名園各個空間不是獨立或封閉的,通過景物的相互組合或者角度配合,可營造出步移景異和目之所及皆為意的觀景效果。其次,賞山須看勢,觀水要順流,才能更好地通曉奧思。以富鄭公園為例,從空間維度剖析園林意境營造特點,其兩山間水的骨骼形式注定了園子結構的復雜,無論是山勢起伏與遮掩、水流縮放與連貫的變化,還是搭橋、穿洞引流、僻徑入洞等形式帶來的空間聯系,均是造就“逶迤衡直,闿爽深密,曲有奧思”[9]的必要一環。作為富公歸隱的宅院,由其親自設計營建,獨具匠心,借景園外天光臺,將原本悠然的園景引向遠方看不到又放不下的景象——局勢政況,將憂思寄于心上,意境升華。

空間滲透在輔助空間延伸,成就意境時,植物的疏密布置帶來的動靜空間變化加深了游人與園子的交流,使前者每一步都在被打動。由此可見,意境的起承轉合與外泄不拘泥于形式,就如湖園的“六勝”[10]意境一樣,園林雖已消逝千年,卻仍能透過其中的“宏大與幽邃”看到園主開闊的情懷與婉約心境。

2.2 理水

2.2.1理水與意境

1)水的特性對意境的影響

洛陽名園的水體形式多樣,有天然的溪澗、河湖,也有摹寫的泉、灘,飛瀑等?;蜢o,或動,相映成趣,運用水的形、聲、態、影等特質來塑造意境,展現心中理想的水景。在理水時,巧妙整合、利用伊、洛兩河的天然水體。邵雍受諸公集資買來相贈的“安樂窩”就很好地處理了水環境,其詩中多次提及洛水,有“予客洛城里,況復在天津。日近先知曉,天低易得春”[11];“洛水近吾廬,潺湲到枕虛”[11]等諸多詩詞。在其園中可聞外部水聲,賞水竹花木,聽水聲潺潺,再無孤寂無依之感??梢?,邵公在感慨“安樂”時,也未忽視水的功用(圖2)。

水的有效利用,讓洛陽園林充滿了靈性。董氏東園中清幽的池水與四周噴瀉如瀑的流水組合,動與靜的碰撞給在園中宴飲后醉的游客帶來涼爽宜人的感覺,使人頭腦清新,是真實的水景妙用[12]。又如環溪園,水狀如璧環,可泛舟游園,觀賞兩岸的竹樹亭榭及水中倒影,亦可登高遠眺,觀城中煙火氣息與山水風光。這些水景實例形象地將水的不同特質展現出來,景觀清麗怡人,帶給人閑適自得的感受(圖3)。

注:1.湖園(唐裴度園);2.宋官園;3.郭稹園;4.張觀園;5.獨樂園;6.魏仁浦園;7.苗帥園;8.張齊賢園;9.溫仲舒園;10.歸仁園;11.呂文穆園;12.范雍園;13.寇準園;14.楊凝式園;15.趙韓王園;16.大字寺園(唐白居易園);17.李氏仁豐園;18.松島園;19.紫金臺張氏園;20.環溪;21.富鄭公園;22.邵雍安樂窩;23.叢春園;24.天王院花園子水北胡氏園在北邙山瀍河澗,董氏東西園,文潞公東園,張氏園不可考。

2)池島對意境的影響

水的另一種形式——池島,沿襲了原始“一池三山”的園林模式,形式更加隱晦[13]。褪去濃重寓意色彩的池島,景物清新,閣宇而立,遠離塵囂,本身具可游、可觀、可居等多種功能。宋代園林里關于池島的記載很多,獨樂園“釣魚庵”[9],湖園“百花洲”[9]等。島浮于水面,其上風物簡單,橋閣雅趣,讓人睹而忘憂。

池島結合,離不開建筑、山石、植物的搭配。因池、島之間特殊的環境關系和自身情感與思想的影響,意境水到渠成。池島之外的景物于此不同,但其與水島的結合同樣很重要。其一,島上若無他物就顯得荒蕪。其二,水體若無他物相搭配,即使有聚散之變、滄瀾之勢,或靜謐,或瀲滟……也僅僅是水,難以成畫、成境。最后,若無山石為伴,花木掩映,就無靈動豐富的園林景觀,“南北左右二山,背壓通流”[9],水依山而連綿,山起于水,水生于山,融為一體。董氏西園“又西一堂,竹環之中有石芙蓉,水自其花間涌出”[9]將竹的高潔與水的清澈搭配,使園林充滿靜謐美好的氛圍。若無建筑,觀者便無法達到親水、臨水、看水、聽水的享受。池島的吸納與包容,將園林要素結合于一體,形成深遠不一的意境(圖4)。

圖3 水態為意Fig.3 Water state for artistic conception

圖4 池島一體Fig.4 Pool with island

2.2.2理水思想

基于宋代的文人化審美,洛陽園林理水理的不僅是水,更是詩情。同時受宋理學思想影響,園林中的水常具有一定功能,可作灌溉、養殖、排水之用;或因水的秀麗,作休庭來游觀,洛中園林“有水竹林亭之勝,諸老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每宴集,都人隨觀之”[14]??梢娎硭膶嵱眯耘c意境化的藝術并重。

2.3 掇山置石

北宋時期園林的假山藝術在唐代發展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特點,堆山多以土為主,用石為輔,較少在文獻中見到洛陽園林中掇山的記載。不過,也有出現皇家園林艮岳這種體量巨大的掇山,堪稱為造山藝術發展之巔峰。對于石的審美,推崇造型獨特的天然奇石,同樣,置石之景甚少。

2.3.1設置形式

1)土山筑臺

北宋洛陽園林中大部分山為土筑,體量不大,常為丘或崗,曰臺,上為亭。如湖園“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暉亭,過橫地,披林莽,循曲徑而后得者,梅臺、知止庵也”[9]。山雖不高,登而遠眺足矣,可具平遠意境。環溪園“榭北有風月臺,以北望則隋唐宮闕……可瞥目而盡也”[9]以及董氏西園等園中均有這種形式。山勢平緩而綿延,丘上植物生機盎然,其上多筑高臺、建亭,可登而徜徉,俯瞰彌望于園景。

2)賞石筑洞

以奇石作“山”同樣是北宋洛陽園林的一大特色。北宋時人們鐘愛奇石,但奇石多產于南方,對于地處北方的洛陽園林比較罕見,因此不太可能出現用大量奇石堆疊成山的現象。在歸仁園,平泉莊、大字寺園里均有藏石,用石的峰巒形態模擬自然澗壑,創造出可被觀望,又能融入人們思想與游賞意愿的“山”,由此創造意境。將土與奇石融合是常見的做法,可以增加細節,提升觀賞性,土石結合成洞,使山的形態更加飽滿。例如,富鄭公園“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9],營造了靈活有趣的意境(圖5)。

3)融合環境

山體形成的意境,與環境緊密相連,石的近況和遠景不同,不僅是紋理和色彩,尺度、形狀和姿態也都會隨距離產生變化[15]。山與園林中其他要素結合,創造出更加和諧的意境。例如,與水搭配時,可立于水邊,作為駁岸,可以營造山水畫般的意境;與植物組合時,使景觀變得鮮活;列于兩建筑之間,自然與人為聯合,空間靈活、生動。

圖5 石洞列石Fig.5 Stone cavern and columns

2.3.2掇山要點

1)眾山俯伏

山的起伏錯落對園林意境的營造具有很大影響。山有高低,高者隆起而勢易孤,低者彼此勾連,根基厚重,山體若能高低起伏,就不會顯得孤高單薄,錯落之間,承載情感,連綿不絕。富弼宅園有“左右二山”[9]的描述,湖園前身唐集賢園內中有起伏的丘嶺和蒼古的怪石,水島山丘之上,松鶴長立,帶給園子風雅情趣。因園林傳承,這種隱逸的意境可能在宋代尚存在(圖6)。

圖6 眾山俯伏Fig.6 Proneness of mountains

2)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的寫意化手法同樣可以表達北宋園林對山水意境的追求。因心造園,用寫意之山,創造理想的山體形象,布于有限的園池中,營造“一峰則太華千尋”的意境。掇土成山之時,遵循自然山體形態,處理好整體地勢與山形的關系,模仿真山之神韻,注入如畫般的意境,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2.3.3置石要點

1)天分為基,布設為重

石的特性和布設方法在北宋園林意境的塑造中均占具重要一環。景石地域不同,則品相不一,文化底蘊各異。以太湖石為例,“透漏”是賞石的基本特征,后又以瘦、縐、漏、透為賞石標準?!叭辉煳锕砩裰?,亦有工拙雅俗之分,以主人之去取為去取。主人雅而喜工,則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則拙而俗者來矣……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已見乎此矣”[16]。置石的效果,除受石材自身影響外,還與主人審美和擺設的位置有關。宋畫《瀟湘竹石圖》中,兩塊大小不等的石頭立于土坡上,幾枝修竹從石縫中長出,向左右延伸,遠處水面渺茫。景物簡單,卻刻畫出靜美的意境。在園林中,石景通常會以特置、散置,或搭配草木而設置,或放于庭院作石凳等器物[17],很考量主人對素材的構思排布。

2)石之氣勢,重在統一

石本具天然的氣勢,可構成不同的意境。這是宋園對前代園林的承襲,唐詩關于園石的描述有“雷風疑欲變,陰黑訝將行”[18]之凌厲、“孱顏傲林薄,飛動向雷霆”[19]之巍峨和“精神欺竹樹,氣色壓亭臺”[20]之氣魄逼人等均顯示出石的雄闊大氣。宋園在以石的設置創造意境時就考慮到單塊石料的氣勢,若強行湊在一起,則互相爭執、碰撞,難成統一的意境。因此,置石要有取舍,講究整體統一,才能以形和勢帶給人共鳴,言不盡之意,摹無限意境。

2.4 建筑

大多數北宋洛陽名園中,建筑體量小,點綴于山水之間,但環溪的涼榭、錦廳等例外。建筑類型豐富,有樓、臺、亭、榭、軒、堂等多種形式,但數量不多,布局疏朗。

2.4.1建筑布置與意境

1)簡單質樸,隱逸雅致

草堂、草廬和草亭等簡約質樸的建筑風格是北宋洛陽名園的一大特點。例如,會隱園中的茅庵,獨樂園的釣魚庵和劉氏郊園的茅齋,這些建筑與士人心中所念的鄉野之情吻合,體現了當時的文人思想,處之怡然。另外,像董氏東園“南有敗屋遺址,獨流杯、寸碧二亭”[9]這樣,建立在流杯渠上的亭或堂等建筑同樣體現這種風格。這類建筑受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的影響,傳承前人思想與高雅意趣,富含時代特色。

2)因景而設,文心于境

建筑物的設置常與環境有關,在對自然之景布置后,安排與之相契合的建筑,以詩化的景題形式為其命名,將景與文結合,表現景觀特色,又含有意境。如賞幽臺、風月臺、迎暉亭、含碧堂等?!吧街畼怯^,以標勝概”[21]用于觀景建筑,如臺、亭、軒等,因其形式、材質及與景觀的融合性,在園中就是一處風景,起“點景”的作用,兼具“觀景”和“景觀”功能,也常作為文化載體出現在詩畫中。通過對“幽亭秀木”[22]的刻畫來遣懷胸臆,抒發釋情山水或孤芳自賞的情感。

3)疏序為媒,景隨如畫

北宋洛陽私家園林背景下的建筑物多單獨設立,除劉給事園“廊廡回繚,闌楣周接”[9]和獨樂園之“庭”的描述外,再無組合建筑的形式及“廊”的出現[7]。因此,景觀之間無明確的界限,而沿著建筑移動往往可看到景點,并隨著建筑的變換景點也在變化,按著建筑流線望去,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帖帖連貫而遞進的畫,共同組成一幅具有深遠意境的畫卷,使得這種聯系看似分散又渾然一體(圖7)。

圖7 疏景如畫Fig.7 Picturesque scene

2.4.2建筑形象與意境

宋代建筑比唐朝時期的更加復雜和精致,依據建筑形式可選擇相應的木構架形式,其包含了各種柱、梁、額等大木作,并用“柔化”的形式,使其具力與美之統一[23]。再加上鋪作、小木作、瓦作、石作等結構的組合,需要安裝的零件數目多,儼然一件工藝品。盡管《法式》等文獻中記載有部分建筑樣板的做法,但實際情況遠不止如此,因為缺乏實際尺寸,法無定法,具體原貌已難考。而憑借對園林意境的分析,可大體模擬再現園林中的建筑形象。

2.5 植物配置

北宋洛陽氣候溫和,適合多種植物生長,園林更以蒔栽花木著稱,植物使園林充滿生機。不同的植物種類、配置形式和組合帶來不同的景觀效果和文化意蘊,形成不同的意境。

2.5.1植物種類

1)繁品莫比竹

北宋時,園林中有竹、松、柏、杉、檜、楊、柳等眾多樹木品類。其中,竹地位顯著,“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24]已成洛陽名園的大體特征,園中竹景的不同形式可產生不同效果,有的竹徑通幽,有的相伴青石,有的竹林成海(圖8)。除了視覺效果,竹子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冠“剛柔忠義,謙常賢德”的八德美譽[25],北宋士人借詠竹、畫竹等形式來贊竹,以表達與竹互勉、志齊君子的情感?!蔼氉捏蚶?,彈琴復長嘯”[26]幽美的環境與悠揚的琴聲相通,使園林意境得到升華。

2)牡丹獨稱花

自隋唐以來,洛陽牡丹獨具特色。牡丹花看起來雍容華貴,在園林中的繁盛景色勝過百花爭艷,有“天下真花獨牡丹”的吟詠。同時,其代表圓滿、高潔的象征意義,豐富了園林的內涵與意境(圖9)。牡丹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安知桃李盛,不及晉公家”[27],以致牡丹一花獨尊。除此以外,《洛陽牡丹記》、《菊譜》等花卉著作誕生,園藝水平也在不斷發展,尤其是牡丹栽培管理技術的完善,品種凡九十余種[28]。

圖9 牡丹爭盛Fig.9 Peonies for beauty

2.5.2配置特點

1)自然理意,程式輔形

園林中善用植物的自然形式來塑造景觀,根據植物特性作自然化的配置,使之具備山水畫審美。如歸仁園中留下的古木七里檜,對限地內資源物盡其用。留取或選用主體植物,并使其余各種植物自然地分布在園中,用來表達真意,疏解情緒,極大地升華了意境(圖10)。然而植物配置繞不開一定的程式,行列、成片或成塊種植已具規模,也出現“品別種列”、“就行列”、“藥畦”、“藥、花圃”,使植物種類繁而不亂,片片花木,各具氣質,不擾園中畫意;還有盆景、盆池等多種形式。用自然式的理意和程式化的定形,兼具科學與藝術性,終使植物各得其位,盡展所長。

2)蒼干柔姿,明德言志

植物不僅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可重現詩畫氛圍,表達造園人的情感。例如,挺拔雄壯、蒼古厚重的松柏,代表高潔、堅貞;梅的疏影橫斜,虬曲蒼勁,顯示出不屈、高格?!案豁n公居洛,其家圃中凌霄花無所因附而特起,歲久遂成大樹,高數尋,亭亭然可愛?!盵29]所述藤枝盤虬,交柯,展示出不俗的意境。植物的不同形態除了能表達主人的心境與品格,還能厚寄對物事的理想?!敖踊h倒戴芰荷畔,談塵輕搖楊柳邊”[11]描繪園中清幽的環境,怡人心神;“涼風竹下來,皓月松間見”[11]等均刻畫了處之無束、瀟灑淡泊的園居場景(圖11)。這種意境的表達在北宋洛陽名園中很常見,在咫尺山林中,展示植物厚重與輕盈的不同特質,成為士人明志的手段。

圖10 桃林幽境Fig.10 Peach blossom forest

圖11 蒼干舞枝Fig.11 Vigorous and waving branch

3 結語

不難從以上論述看出北宋洛陽名園意境的如詩如畫。其中,營園思想引領著北宋私家園林與自然和諧、與眾人為樂、詩情畫意的意境追求。造園技法作用于園林對意境進行營造時,布局表現疏朗,意境卻能溝通連貫,層層遞進。理水時利用水的特性和池島的形式,使整個意境渾然天成。對山石的設置十分注意細節和對石特質的研究,并融入人格化的審美。建筑常借題名與景名的形式出現在園林中,與環境相聯系,又以少量、精巧而簡單的形象,成為園中的景觀。植物展現出另類活力與風骨,成就不同意境。古園消逝是遺憾,但可從遺留的相關文學作品中一窺其源。

猜你喜歡
造園洛陽營造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洛陽正大劇院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壹 造園·納瑞集祥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淺談古詩文與中國園林
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