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就業為導向下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
——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為例

2023-01-14 00:42肖華鋒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兒童語言

肖華鋒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4650)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突出專業特色,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蔽倚S?019年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榮譽稱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將創新創業思路融入課堂,使專業知識散發時代的活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思路。

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奠基階段,所發揮的重要價值及地位被國家及社會認可,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在已有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多存在重形式、少內容,重大面積鋪開、少精細鉆研,缺少專業針對性,與學前教育專業融合不夠緊密,呈現脫節現象。[1]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融入創新就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前教育專業中可能存在的就業條件,為學生就業提供多種可能,同時在目標導向下的系統學習,也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也是幼兒園課程的五大領域之一(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以往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主要是理論知識及教學方法的獲得,在保證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的前提下,通過改變課程教學思路,在實踐過程中挖掘課程存在的創新點和就業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擴展學生的就業思路,使課堂散發出新的活力。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通過對學前教育與創新、創業、就業等已有研究的收集與分析,在創新就業緯度,與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一)從宏觀意識層面對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上分析論證

李蔚(2016)[2]主要說明政府對學前教育創新創業的重視,以及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和創新創業的可能性。張軍偉等(2017)[3]就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的意識開展研究,研究中對轉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觀念,對如何建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體系等進行了相關意識層面的研究架構。

(二)從專門的創業及就業教育實踐層面進行對策及建議研究

如范裕(2015)[4]依據就業理論剖析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提出相關就業建議與對策;周穎(2013)[5]等論述了改進學前教育專業創業教育的有效措施,但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多是以宏觀政策上面的指導為主。魏峰(2013)[6]探索了學前教育專業基層創業實踐,從明確目標、制度建設、特色課程等方面開展研究,以就業創業教育管理與落實就業創業政策上,多以就業管理部門為主,缺乏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缺少從專業教育中對就業創業的深入挖掘。

(三)以聚焦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就業研究

杜志敏(2017)[7]、張愛蓮(2013)[8]、于淑貞(2012)[9]基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課程管理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創新能力或應用型人才創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主要從管理層面上對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模式、體系及可行的舉措上進行探析。

(四)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的實踐研究

主要是以藝術類課程為主,例如手工以及玩教具設計與制作、鋼琴聲樂等技能課程為主的創新創業,或者有以實訓室作為創業條件進行創業探索,比如李洪梅(2017)[10]在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通過轉變實訓室功能,將實訓室作為對外早教服務中心進行專業知識轉化的創業嘗試,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收益,但是也凸顯了學生的家園合作能力、幼兒觀察能力、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具體年齡特點把握不準、教學環節設計等專業技能不夠等問題,索麗珍(2017)[11]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結合創新創業理念對藝術教育課程進行改革,研究立足將創新創業融入課程教學的整個環節,但從研究結果看,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并沒有發揮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導作用,課程中所存在的創新點僅表現在對課程教學思路的創新。由此可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專業教育方面滲透創新創業等尤為重要。

創新就業作為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重要人才規格目標,其核心內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就業質量。高校專業課程的學習是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重要平臺,利用專業課的學習,在課堂中以專業知識點為抓手,因勢利導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有關職業的創新敏感性,提高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為高質量就業做有效準備。

三、以創新就業為導向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與實踐

教學是實施教育的重要抓手,創業意識教育離不開教學這一主抓手。培養創新型、就業型學前教育人才規格應與相應的課程進行結構匹配[12],就多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創新、就業較創業更具有可行性,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保證學生入職后就業的穩定性,在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中滲透就業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幼兒語言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對幼師教育教學等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以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為內容,融入創新能力,進行實踐教育研究,可以填補創新就業與專業核心課程教育的空白。

(一)轉變傳統課程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決定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決定教學效果。將創新就業作為重要的教學思路融合教育教學全過程?!秾W前兒童語言教育》以往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法課,課程關注學生對兒童語言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掌握,結合年齡發展而進行的有關語言能力培養的教育措施,以及語言領域的教學組織能力,即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教學能力的培養,較少關注學生在課程中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以及就業方向的引領。通過有關學前教育中語言領域市場的調查,發現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蘊含著多維度的創新領域,教師結合市場調研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傳統教學設計思路,將創新就業理念融入課程。其一,課程目標中將創新就業作為目標達成的重要維度;其二,在課程標準中將創新就業作為考核標準;其三,注重將創新就業思路糅合在教學設計環節之中。

通過教師教學思路的轉變,使《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門課程中的二維目標轉變為三維目標,即理論知識目標和專業能力目標,加之創新就業目標。教學思路的轉變使得教學目標更加全面化,教學內容更具有豐富性,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教學評價更具立體化。

(二)挖掘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創新就業的價值點

將創新就業作為重要的教學理念融于教學過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如何在合適的教學點自然融入,而不是生硬融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專業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的交匯。

1.將理論知識重新梳理,散發其實踐操作價值

以往《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對于理論部分的學習停留在知曉兒童語言發生發展規律這單一的教學目標上,沒有使理論學習發揮其指導引領的作用。通過改變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師有意識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創新就業相結合,利用實訓室進行場景模擬訓練,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家園互動、咨詢幫助等市場需求相結合,使理論的學習成果與就業現場緊密結合。

2.把講故事與線上APP結合,鍛煉學生運用能力

兒童故事講述能力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要求學生完成的重要學習項目,當前智能客戶端多種多樣,利用線上APP平臺進行講故事音頻錄制,有學生故事講述能力較強,在網絡上吸引不少粉絲,獲得一定的報酬。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創新就業點,在平臺上,鍛煉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與轉化能力。

3.將繪本作為創新就業的新途徑,拓展學生的就業視野

繪本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重要的閱讀載體,也是當前早期教育較受歡迎的學習媒介。在早期閱讀章節中融入當前早期教育市場中流行的繪本元素,將做繪本、講繪本、演繪本、玩繪本等方式展現在早期閱讀中。結合學生文學及美術能力等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行繪本策劃——做繪本,同時引導學生結合音頻及視頻APP將講繪本、演繪本作為作業進行上傳。通過網絡媒介的傳播,學生的演繪本表現引起了當地幼兒園的注意,邀請學生入園進行有償演出;以往繪本多是看一看,聽一聽,講一講,缺乏動手做一做,而做一做這種實際操作是幼兒最為喜歡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將繪本中可帶領幼兒動手做的部分提煉總結出來,借助學校創業園的場地,開辦好玩的繪本館,鼓勵學生將創新點投入到就業中。

4.“走出去”項目讓平面化的學前兒童語言立體化

以往《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更多作為教法課進行,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因而使得這門課程相對平面化。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就業渠道的拓展融入該門課程,使其更加立體化。借助實習環節發動“走出去”項目,引導學生發現學前教育市場潛在的創新就業點,結合創新就業點,關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的專業知識。圍繞每個可創新的環節,展開深入剖析與探討。如需要具備哪些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怎么才能具備這樣的能力等。通過“走出去”項目引導學生觀察調查市場中有關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創新就業項目,讓學生提前對專業能力需求有所了解,豐富教學內容,將課程的教學更加立體化。

(三)植入《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的知識點進行創新就業融合

通過挖掘《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門課程中可能存在的創新點和就業渠道,將章節分門別類地進行系統整合與調整,使知識點與創新就業更加有機融合,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就業思想的引領在課程學習中“潤物無聲”的作用。

通過整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相關知識點,真正將創新就業價值理念與專業課程的學習打通,讓專業課程學習活起來、創新思維能力動起來、就業渠道寬起來。結合學生對學前教育市場的調查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分析與討論,劃分每個章節的創新點以及就業崗位(如表1所示),豐富學生對學前教育崗位的認識,為今后學生拓寬就業渠道做準備。

表1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章節中潛在的創新點及崗位需求

(四)落實創新意識和就業崗位

通過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就業理念的引領以及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所挖掘的創新點和就業渠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認知存在(自我反思、自我對話)、專業存在(專業支撐實踐)和社會存在(職業認同),提高了學生從事幼教行業的自信心,為落實以及驗證所挖掘的創新就業,通過實訓室活動及頂崗實習,提供平臺,讓學生進行知識轉化。在實訓室中主要結合有關早教行業、咨詢類等崗位進行實踐鍛煉,比如早教機構對嬰幼兒語言教育的課程訓練,面對面或線上解答家長的教育問題等;頂崗實習中主要落實幼兒園潛在的創新就業點,比如幼兒園公眾號中的育兒文章、幼兒園招生文創、幼兒園特色課程等。通過學生對不同崗位的觀察以及嘗試,發現專業的多元性以及自身的多種可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四、保障高質量穩定就業

教育機構組織想要充滿生機與動力,保持合理的教師流動可以使人才配置和使用達到最優狀態,但我國幼兒園教師的流動明顯高于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流動,流動年限低于5年,且流動率超過10%以上的失衡流動現象逐步凸顯。[13]除了工資待遇等客觀因素外,與學生在校內對于職業的認同、職業勝任能力有很大關系。通過在課堂中融入創新創業思維,多通道擴寬學生對職業的認知,使學生能夠看到專業的輻射面,挖掘專業中存在的創新創業就業的點位,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匹配,在職業規劃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減少入職后因個人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流動。比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幼兒溝通,但文筆較好,在授課過程中著重讓此類學生就學前教育機構的招生等進行創新文案創作;有的學生專業能力稍有欠缺,但善于與成人溝通,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創設家園共育中的矛盾沖突場景,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未來管理方面儲備能力等。

通過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就業理念,使之成為專業課程教學的緯度,章節知識點成為創新創業理念落實的緯度,經緯交叉集合專業課程中的創新點,使學生看到專業中就業渠道的多種可能,發掘自身具備的專業素養,為提升專業自豪感、增強職業認同感奠定基礎,保障高質量穩定就業趨勢。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兒童語言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課程為例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我有我語言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