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英語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探索
——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層次英語課程為例

2023-01-14 00:38趙佳娜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價值觀思政

趙佳娜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習總書記近期對職教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職業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1]。高職英語作為職業教育中一門語言教育學科,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作為“課程思政”在人文教育中的切入點。本文筆者將從文化自信角度探究英語課程應如何開展教學設計,從而培養職業學院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一、課程思政實施的意義

英語課程思政是教師利用教材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一系列知識講授實踐教學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樹立立德樹人的情感目標的完整體系。簡言之,教師將課程知識與思政元素融會貫通,講課的同時對其進行思政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過程。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既培養學生愛國敬業、銳意進取的民族精神,實現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產生民族競爭優勢,又滿足時代和國家發展,順應歷史和國際要求。

二、國內課程思政研究述評

目前,課程思政已成為新形勢下的新課題,外語界學者給予高度關注。文秋芳教授(2021)[2]認為課程思政以教師為主導,致力于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肖瓊、黃國文(2021)[3]指出課程思政就是在課堂中把價值觀培養目標作為首要任務。杜剛躍和孫瑞娟等人(2019)[4]也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做過“課程思政”相關性策略研究。阮韋偉、張如(2019)[5]則是從文化自信視角關注學生文化自覺的認知提升等?;谝陨媳尘?,結合我校高職本科外語人才培養方案,本文立足立德樹人的基本目標和育人目標,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把職業英語教學和課程思政目標引領統一起來,優化教學體系,并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平臺,融入教學前后環節,全面提升文化自信。

三、傳統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設計與實踐

(一)學情分析

本文研究對象為本校土木21-1班和21-2班的全體學生。作為高職本科層次的學生,由于高中階段英語基礎薄弱,文化素養欠缺,兩極分化嚴重。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通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冊,由趙雯編寫。此套教材模塊主題清晰,分成lesson1和lesson2,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同時,知識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并重,適合高職本科層次學生學習。本研究節選10 個單元內容為例探究思政元素的融入模式。

(三)課程設計與實踐

基于《新通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單元主題,本科層次英語課程設計分為課前準備、課中活動實施和課后評價建構三個環節。

1.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學習平臺中發布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8]例如歌賦詩曲、名人演講、中國傳統儒家學說等,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同時,教師在課前在云課堂上準備一些網絡優質英語資源讓學生進行預習,既彌補了課本視聽說資源的不足,又拓展和延伸了相關的教學內容,豐富了課程的文化內涵,提升和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前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課前設計圖

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

2.課堂活動實施

英語教學是一門外語研究的課程,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對比的方法,挖掘英文內相對應的中國文化,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深刻理解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比如在“Time Value”這一單元中,中國傳統文化中時間以過去為主?!扒笆虏煌?,后事之師”“從一而終”“后古薄今”等古語都表明過去的經驗教訓對后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西方文化卻極少回顧過去,一切著眼于未來。西方人喜歡打破規則,推陳出新。[9]教師應該提高業務素養,在潤物細無聲中將中國文化有機結合進教學中,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

其次,教師還可以創設第二課堂文化。[10]鼓勵學生傾聽線上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慕課(MOOC),或舉辦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和講座,或就中國文化相關主題要求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材料后進行觀點評述等等。課中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課中設計圖

3.課后評價建構

為保證課程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傳統思政元素融入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是多元的,由原來課程教學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一些評價維度。[11]以多元化和多維度評價方式跟蹤和反饋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每個單元學結束之后讓學生撰寫英文感悟描述對本單元的學習收獲,這種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英文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更好地反思自身在融合傳統文化等方面后取得的進步。其次,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形成性評價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核:從學生的情感目標、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三方面進行評價。以傳統的期末考試為例,在閱讀和寫作類題型的選材方面應體現出文化價值元素,考核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兼顧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學習效果檢驗,促進學生對文化內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入中國文化講座、在線制作小視頻的新型考核方式,鼓勵學生用英語來表達對主題新的見解和思想認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記錄每次學生參與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對該階段學生的學習做一個階段性評估,并探尋能夠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設計的新路徑。課后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課后設計圖

四、結語

本文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環節中。在英語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不僅可以洗滌學生心靈,還能幫助學生孕育文化自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能在價值引領中凝煉知識,在知識技能的傳授中實現思想提升,在中西文化的對撞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在不斷探索中拓寬學生國際視野。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價值觀思政
我的價值觀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針對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