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血管端側吻合方式在游離穿支皮瓣修復創面中的應用

2023-01-16 06:52鄭頌耀王靜馬立保劉奕璠張圣星俞亮彭志祥曾政何鴻業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受區供區橈動脈

鄭頌耀,王靜,馬立保,劉奕璠,張圣星,俞亮,彭志祥,曾政,何鴻業

(惠陽三和醫院 手足顯微外科,廣東 惠州 526211)

自1989年Koshima和Soeda首先報道穿支類型皮瓣并成功應用于臨床后,逐漸成為顯微外科創面修復的發展趨勢[1-2]。2021年6月-12月,我院手足顯微外科對16例四肢軟組織創面缺損患者,采用改良動脈端側吻合游離穿支皮瓣進行修復,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齡21~52歲,平均(30.5±1.6)歲。創面面積:3.2 cm×2.0 cm~17.8 cm×4.2 cm。手部創面12例,前臂創面1側,足部創面2例,膝部創面1例。采用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穿支皮瓣修復9例,股前外側動脈降支斜支穿支皮瓣修復7例。本研究獲得惠陽三和醫院臨床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1.2.1 受區準備

患者取仰臥位,上肢外展備止血帶。供受區為同一上肢體,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供受區為同一下肢體,采用腰硬聯合麻醉;供受區為不同肢體則采用全麻并氣管插管。麻醉滿意后對受區徹底清創,根據殘留創面大小、組織缺損情況選擇供區并設計皮瓣布樣,以供區能一期直接縫合為原則[3]。切開探查準備受區的血管,保留動脈主干動脈延續性,避免過度分離,保留原位相關穿支血管,避免非必要破壞導致結扎,鄰近靜脈解剖后盡可能保留、備用,創面徹底止血后濕鹽水紗布包扎止血,再行后續手術。

1.2.2 皮瓣設計及切取

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穿支皮瓣設計及切?。簶锕乔o突橈動脈搏動點標記為A點,舟骨結節處標記為B點,AB兩點連線為橈動脈掌淺支腕橫紋處的血管體表大體走行,用布樣標記需切取范圍,描畫皮瓣輪廓。腕部行皮膚提捏試驗,檢測是否能直接閉合創面。切取皮瓣時,第一步在B點上切開靠近手掌魚際處皮膚,探及橈動脈掌淺支進入魚際區血管束,避免損傷鄰近所有過路神經組織,并在神經組織的淺層分離并保護好神經組織;第二步切開A點,適當分離橈動脈血管鞘并探及橈動脈掌淺支動脈出芽處,避免損傷橈動脈掌淺支穿支進入皮膚的血管。橈側,在橈神經淺支及前臂外側皮感覺神經的淺面分離皮瓣的橈側緣;尺側,在探及正中神經掌淺支后在掌長肌腱鞘管淺面分離,盡可能保留掌長肌腱及橈側腕屈肌腱鞘周組織,淺層分離皮瓣尺側緣[4-5]。四周分離完成后保留橈動脈掌淺支及伴行靜脈,松開上臂止血帶確認皮瓣血供無誤后切斷蒂部動靜脈血管并結扎。腕部供區線性皮內縫合,皮瓣切取備用。

股前外側動脈斜支穿支皮瓣設計及切?。瑚墓乔吧霞帢擞洖锳點,髕骨外側緣標記為B點,AB連線中點為O點,在O點上下3.0 cm處標記為O1、O2兩點,恥骨結節處觸及動脈搏動點為C點,OC連線,根據創面大小,修剪布樣輪廓在O點AB線上,以AB線分為內側1/3,外側2/3。第一步在O1、O2點內側緣切開探及深筋膜至黃色脂肪時,切開擴筋膜張肌內側緣并尋找股直肌及股前外側肌間的肌間隙,并順利尋找到股前外側動脈降支相關血管神經束,尋找其沿途的相關穿支及血管穿出途徑,并未發現相關進入皮瓣內血管,繼續探查發現為斜支動脈進入皮瓣,適當分離并保護,順行探尋至擴筋膜深層為皮瓣的進入點,予保留擴筋膜張肌筋膜進入點處直徑3.0 cm為宜,再次根據穿支血管明確穿出點調整皮瓣相關位置;第二步切開皮瓣外側緣,探及穿支血管穿出點處并注意保護,股前外側皮神經適當分離并攜帶入皮瓣內,完全游離皮瓣,確認皮瓣供血情況無誤后,依據受區血管吻合條件,適當游離股前外側動脈斜支的血管束長度,并未發現相關的神經組織加入血管束內,避免損傷神經組織,斷蒂前適當對皮瓣進行修薄處理,以蒂部向外周斜面式剔除相關臃余脂肪組織,遇見相關血管束予適當保留。徹底止血后,再次確認皮瓣血運無誤后,結扎相關動靜脈血管。大腿部供區直接逐層縫合,盡可能關閉擴筋膜張肌筋膜組織。留置引流管,線性間斷縫合皮內傷口,皮瓣切取備用[6]。

1.2.3 皮瓣修復及血管束吻合

將皮瓣置于創面區域內,以5/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固定皮瓣。于電子顯微鏡下將皮瓣血管蒂支與受區的相關血管吻合:6例與指動脈端側吻合1根,皮下靜脈與伴行靜脈吻合1根;6例與橈動脈腕背深支端側吻合1根,伴行靜脈吻合2根;1例與尺動脈端側吻合1根,伴行靜脈吻合1根;2例與足背動脈端側吻合1根,伴行靜脈吻合2根;1例與膝內降動脈端側吻合1根,皮下靜脈吻合1根。確認血管吻合通暢,皮瓣血供無誤,血管蒂部無迂曲扭轉及組織卡壓,皮下放置引流管,關閉皮膚。

1.2.4 改良端側血管吻合的操作方法

將受區主干動脈斜剪一刀,形成一個活瓣,在活瓣相對面的中點平行于主干再剪一刀,適當長度,形成三個活瓣;將皮瓣動脈口徑斜剪一刀,斜面最低點平行血管剪一刀,適當長度,形成三個活瓣。第一針縫合9點方向,9點至6點間斷縫合,6點至3點間斷縫合,完成一半的縫合后檢查已縫合處管徑內膜完好外翻,內徑光滑,再次由9點至12點間斷縫合,最后用肝素鈉生理鹽水沖洗,確認內徑光滑,最后予3點至12點縫合完成(圖1-3)。

圖1 血管開窗示意圖

圖2 形成瓣葉狀示意圖

圖3 血管吻合后血流通暢示意圖

1.3 術后處理

術后皮瓣留置觀察窗,周邊予松軟紗條包扎,并予石膏托適當制動,保持適宜體位。供區予松軟紗條包扎并適當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固定。術后患者臥床休息,適當抬高患肢,持續側燈保溫,輸液擴容、抗痙攣(罌粟堿)、活血(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鎮痛(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抗感染(注射用五水頭孢唑林鈉)等常規處理[7]。術后3 d內,每1~2小時觀察皮瓣血運,由值班護士拍視頻至微信工作群內;術后4~7 d,每4~6小時觀察皮瓣血運;如廁前后必須嚴密觀察血運情況,如有異常需及時對癥處理。術后第2天,鼓勵患者行健側肢體適當功能訓練,引流管48 h換藥時取出,10 d后皮瓣及供區彈力繃帶適當包扎。

2 結果

術后所有皮瓣血供良好均成活,其中2例修薄區皮緣早期出現部分缺血表現,經換藥3周后脫痂愈合。隨診12~20(16±2)周,皮瓣外形滿意,皮瓣質地及彈性良好,無色素沉著,供區無明顯瘢痕增生,以線性瘢痕為主,無感覺功能障礙。

典型病例:患者 男,36歲,因交通事故致左前臂后側軟組織缺損4 h入院。予局部換藥包扎,7 d后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左側前臂擴創、游離同側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創面。術后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形、質地及彈性均滿意。供區存留線性瘢痕,無感覺功能障礙(圖4-8)。

圖4 左側股前外側皮瓣設計

圖5 股前外側皮瓣游離

圖6 股前外側皮瓣移植術后即刻

圖7 術后10 d皮瓣成活

圖8 術后10 d供區及受區

3 討論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穿支皮瓣游離移植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穿支血管相對于主干血管對供區血供的干擾甚微,目前可切取的穿支蒂游離皮瓣甚多。術中供受區血管吻合的方法依據血管條件多行端端吻合[1],此吻合方式對受區遠端或多或少造成干擾,尤其在較輕微創傷時,行動脈端端吻合術后肢體遠端更易導致瘢痕增生,甚至攣縮,影響肢體功能。而端側吻合如T形血管吻合、Flowthrough吻合,對受區以遠的供血干擾甚微,更符合顯微外科皮瓣修復重建特點,利于創面愈合[2]。

本研究在以往傳統端側血管吻合的基礎上予以改進,可有效避免對主干血管的損傷,不干擾遠端血供,趨于無創性縫合,對于熟練掌握顯微操作技術的醫師難度不大[8],且此改良端側吻合血管的術式多樣化,以主干血管開窗為主,修剪或側口切開多見[3]。

3.1 與傳統血管端側吻合術式比較存在的優勢

⑴增大血管管徑。將主干動脈斜行剪開,形成一個活瓣,增加相對管徑,有效分流;⑵增加血管通暢率。此方法為瓣葉狀縫合,難度較小,能增加管徑的通暢率,更符合血流動力的方向,不易形成渦流,減少血栓形成風險;⑶改善血管入口狹窄。瓣葉狀縫合可有效解決血管吻合口分流入口相對狹窄的問題,提供良好供血。相較傳統行端側吻合的皮瓣發生血管危象風險較低,避免過度灌流導致的不良后果。

3.2 術中注意事項

⑴穿支血管修剪斜口斜面角度約60°為宜,避免血管吻合后過度冗余,導致管腔通血后膨大,容易形成渦流;⑵主干血管修剪開口角度避免垂直,斜剪方向與血流方向相對;⑶主干血管在修剪開口前避免過度修剪,容易導致顯微鑷夾持困難,增加手術操作時間;⑷血管吻合順序可行三點固定法吻合,由9點至6點后3點順序,更好檢查相關吻合區內側面情況;⑸主干血管斜開口時,需參考穿支對接血管口徑。

總之,此改良端側吻合血管術式可確保主干血管的連續性,減少對血流干擾性損傷,確保有效供血;血管瓣葉狀開窗吻合確保血流通暢,可操作性強。但本研究病例數較少,尚需大量臨床病例數據支持。

猜你喜歡
受區供區橈動脈
髂腹股溝接力皮瓣修復股前外側皮瓣供區
游離前臂皮瓣術區閉合方法的研究進展
端側吻合動脈行游離腓腸內側動脈穿支皮瓣移植修復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
橋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組織瓣移植術綜述
CTA預選胸廓內動脈肋間穿支為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區血管
游離股前外側肌皮瓣術后供區并發癥及功能評價的研究
股前外側皮瓣供區創面處理的研究進展
經橈動脈入徑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橈動脈慢性閉塞危險因素分析
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探討
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穿刺點滲血的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