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因素

2023-01-18 10:12潔,
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建筑工人群體心理

胡 潔, 韓 豫

(1. 江蘇大學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江蘇 鎮江 212013; 2. 中國鐵建地產西南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12)

當前,建筑業依然是事故多發的高危行業。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各企業對此均高度重視,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斷增強。然而,據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統計,2015—2019年,年安全事故由442起攀升至773起,年事故死亡人數由554人攀升至904人。安全事故發生率及事故死亡人數連年攀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通過調研發現:雖然施工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不斷強化和優化,但安全管理體系在我國全員參與程度不足[1],不少工人群體存在著抵觸心理和行為。并且,由于群體封閉性較高,此類不良心理和行為在工人內部形成交互影響,進而蔓延傳播,導致一些安全管理舉措難以取得實效,需對建筑工人的心理認知及擴散機制進行深入剖析[2]。因此,有必要探索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傳播過程和影響因素,以期進一步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績效。

已有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3],占比80%[4],目前安全管理制度與教育培訓雖然已經普及,但是仍然落實不到位[5]。關鍵在于,施工一線作業人員以農民工為主,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安全意識淡薄,難以保障自身安全[6]。同時健康的心理是保障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7],在施工現場,建筑工人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其行為[8]。而建筑工人普遍存在工作強度高、集體存在感低、精神狀態差等特點[9],易導致建筑工人仇視安全管理人員。敵對心理對建筑工人的安全動機與安全態度產生不利影響[10],進一步導致抵觸行為發生,并且,在個體行為之間形成交互影響,進而蔓延傳播[11]。加之高危復雜作業過程會促進建筑工人交流[12],從眾心理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行為具有顯著影響[13],加速了抵觸行為在建筑工人群體中的傳播。目前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主要關注影響不安全行為及不安全行為傳播的因素,但是針對建筑工人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產生及傳播研究較少。

鑒于此,本文借助相關理論成果,分析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傳播過程,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因素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以期為控制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提供理論依據。

1 影響因素的分析及研究假設

1.1 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產生過程分析

為切實了解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實際情況,本文對華南某省A(地鐵施工),B(鐵路施工)2處施工現場開展為期3個月的駐地調查。調查過程中發現以下現象:

(1)建筑工人面對磨損較多,不方便程度較高的安全用具時,多選擇不使用,不佩戴;

(2)建筑工人對不同安全管理員的服從性存異;

(3)建筑工人對班組帶頭人服從性較強;

(4)積極配合安全管理的工人大多接受過培訓;

(5)長期強調安全管理的項目,事故發生率低。

整合前期調查過程,結果顯示: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主要存在于一線建筑工人群體中。初期,建筑工人面對大量施工任務,會出現疲憊感。當安全管理力度加大或更為頻繁時,工人會逐漸從疲憊感變為厭煩感。加之受環境艱苦、施工強度高影響,工人會產生減少工作負擔的意愿,并日趨轉變為抵觸情緒。最終發展為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其中,安全用具不方便程度、安全管理人員的影響、關鍵人物的影響、安全素養、安全氛圍對此有顯著影響。

1.2 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本質與體現

抵觸行為產生后,會繼續在建筑工人群體中復制、傳播和演變,造成不良影響。

進行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相關研究前,已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產生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在工作量大、強度高的艱苦環境下,減少工作負擔是建筑工人產生抵觸情緒的動機。感染從眾心理是以情緒動機作為基礎,逐漸接受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與傳播者的抵觸認知趨于一致的心理;法不責眾心理是以僥幸心態作為基礎,借助群眾壓力,以建筑工人團體為后盾[14]的心理。

本質上,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是個體在心理或行為上表達對安全管理不認同并且廣泛感染群體的過程。法不責眾心理、感染從眾心理[15]是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認同的主要體現。

建筑工人多為親緣、地緣、業緣為紐帶聚集的基層工作人員,具有群體封閉性[16],存在抱團現象。加之受到不良安全氛圍影響,對處罰畏懼感不足,易形成法不責眾心理。同時,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從眾心理突出[17],加之受到不良安全氛圍感染,對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認知逐漸趨于一致,繼而產生抵觸意愿。綜上,法不責眾心理和感染從眾心理是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2個主要心理渠道,需要重點關注。

1.3 法不責眾心理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影響

行為傳播通?;趶碗s網絡與社會網絡[18]。建筑工人多為同鄉、親屬,通過相互介紹聚集工地,是具有封閉性的小群體社會網絡。追責時,無法追究全體責任,主要處罰帶頭人或行為顯著人群[19]。建筑工人有群體后盾,產生法不責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1:施工群體抱團會產生法不責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團隊內一定數量的成員產生了抵觸行為,安全管理人員無法一一處置,其他個體見狀隨即加入抵觸群體,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擴大傳播。

同時,群體氛圍會讓建筑工人的行為趨于氛圍導向。Stringer認為氛圍來自于群體成員對事物的共同認知,這個認知會對群體成員產生一定行為影響[20]。在安全氛圍不佳的環境中,工人為捷徑省能,抱僥幸心理采用不安全作業方式,安全風險意識低下,然而,安全管理人員無法一對一糾正,建筑工人滋生法不責眾心理,對安全管理選擇無視,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2:項目對安全施工重視及強調不足,致使安全氛圍不佳而產生法不責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安全氛圍不佳的環境中,建筑工人為捷徑省能,抱僥幸心理使用不安全的作業手法,安全風險意識普遍低下,眾人無視安全管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擴大傳播。

1.4 感染從眾心理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影響

群體氛圍對行為感染具有直接影響作用[21]。在安全氛圍不良的環境中,眾人已默認不安全作業為常態,集中關注于捷徑省能,在盡可能對身體沒有傷害的前提下如何獲取更多收益[22]。建筑工人更難理解安全管理,受從眾心理影響,逐漸認可抵觸行為,感染抵觸行為導致傳播。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3:項目對安全施工重視及強調不足,致使安全氛圍不佳而養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安全氛圍不良的環境,周圍人都將習慣性的錯誤操作認定為常規安全操作,進而對安全管理的糾正感到厭煩,認知與傳播者逐漸一致,形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另外,高度統一的認知水平將影響建筑工人行為選擇[23]。施工現場絕大多數工人安全素養較低,施工中習慣操作不規范,易造成安全事故[24]。建筑工人自身情緒管理控制能力差,面對安全管理員對不規范行為的反復糾正,滋生敵對心理[10]。敵對心理對建筑工人產生消極影響,促進建筑工人認可抵觸行為。被感染者逐步與傳播者認知一致。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4:人員安全素養不高會養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安全素養體現了建筑工人的安全知識、風險意識、安全重視程度。當安全素養不高,無法理解安全管理,只能看到其給工作帶來的不便,認知與傳播者逐漸一致,養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溝通協調能力直接影響基層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25]。溝通協調能力不足時,被管理人員會產生不適心理,適應能力差的個體會出現不服從心理[26]。從認知上接受抵觸心理,與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者產生共鳴,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5:安全管理溝通協調能力不足會讓被管理人員養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溝通協調能力差的情況下,無法讓被管理人員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無法處理安全作業與實際施工相矛盾的情況。被管理人員既無法理解又無法安全操作,認知與傳播者逐漸一致,形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不足的安全管理能力與安全管理目標背道而馳。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安全管理效率低下[27]。管理要從認知視角開展[28],若未考慮建筑工人意愿與建議,則導致工人產生壓迫感,形成抗拒感,促使工人產生消極態度,蓄意抵觸情緒[29]。從認知上接受抵觸心理,從眾感染傳播者心理,與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者產生共鳴,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不足會讓被管理人員養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管理制度不符合現場施工,導致建筑工人作業難度加大,負面情緒上升,逐漸認同抵觸行為,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2 基于SEM的影響因素驗證

2.1 量表設計及數據來源

采用5級選項打分制,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本次問卷主要包含測題21項,以群體抱團、安全氛圍、安全素養、安全溝通協調能力、制度制定能力、法不責眾心理及感染從眾心理為問卷測題設置思路。以華南某省及西部某省為主發放408份問卷。主要發放對象為一線建筑工人,部分發放對象為安全管理人員及行業其他相關人員。其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占32%,高中或中專占37%,初中及以下占31%;年齡30歲及以下占26%,31~44歲占比43%,45歲及以上占比31%;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占比21%,6~14年占比45%,15年及以上34%。以期得到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客觀情況。

圖1 問卷調查對象分布

2.2 量表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利用SPSS軟件對量表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表1,2)。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指標高于0.7時,說明對于該量表所測量構念的多個指標一致性較好。由表1可知,該量表7個維度所對應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8,表明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較好,所以本次調查的結果信度極好。與此同時,各維度刪除項后的Cronbach’s alpha值(指刪除某項條目,再重新進行計算的Cronbach’s alpha值)均低于總體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數,因此,不建議刪除任一維度,所有題均滿足測量要求。

表1 信度分析

由表2所示,檢驗統計量(Kaiser-Meyer-Olkin,KMO)是0.820,大于0.7,表示數據是具有效度的??傮w來看,通過旋轉成分矩陣結果與研究設計劃分的量表和維度是相符合的,并且,各個維度的個體項荷載值都是高于0.5的。因此,本問卷的效度滿足開展后續研究的需要。

表2 效度分析

2.3 模型識別、估計、修正及擬合檢驗的結果

經調整得到擬合度指標以及理論意義較為理想的模型,見圖2。其中x1~x15是外因潛變量的觀測變量,x16~x21是內因潛變量的觀測變量,e1~e23表示觀測變量的誤差項。表3為模型適配度指標。由表3可知,各模型適配度指標均符合標準,故模型適配度很好。

表3 模型適配度指標

2.4 模型路徑系數的分析及結果討論

該模型的路徑系數詳見圖2及表4。由圖2、表4可知:(1)安全氛圍對法不責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0,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2;安全氛圍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16,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3;分別在0.001,0.005水平下影響顯著。(2)施工群體抱團對法不責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3,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1,在0.001水平下影響顯著。(3)安全管理溝通協調能力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3,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5,在0.001水平下影響顯著。(4)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6,在0.002水平下影響顯著。(5)安全素養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18,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4,在0.003水平下影響顯著。

圖2 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傳播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

表4 模型路徑檢驗

3 結果討論與分析

3.1 安全氛圍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

項目對安全施工重視及強調不足,導致安全氛圍不佳是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主要影響因素。具體表現為:

(1)安全氛圍不佳極易衍生法不責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安全氛圍對法不責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0,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2。研究發現:同頻感知會發展為組織氛圍[30]。這意味著氛圍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產生同頻感知而形成的。新增的抵觸行為個體以群體共識即不良安全氛圍作為后盾,抱有僥幸意識,即產生法不責眾心理,肆意進行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以上意識及行為通過個體間的感知相互作用,鏈條式擴散,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2)安全氛圍不佳極易使建筑工人個體自主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安全氛圍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16,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3。研究發現:安全氛圍能夠顯著影響安全信息的相關抉擇[31]。這意味著氛圍會干預個體對組織環境的主觀知覺,影響行為期望并改變行為趨勢。干預個體自主產生感染從眾心理,認可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的常規性及合理性,模仿并執行抵觸行為,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根據以上安全氛圍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影響的過程分析,安全氛圍在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過程中起到快速擴大感染范圍,影響建筑工人決策的作用,如同擴散器及轉化劑,令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迅速傳播。

3.2 群體抱團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

群體抱團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具有影響,效果稍弱。具體表現為:

群體抱團極易衍生法不責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施工群體抱團對法不責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3,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1。研究發現:群體動力是個體行為在群體中的動力來源[32]。建筑工人的抵觸行為離不開群體組織支持。群體抱團實際是弱勢建筑工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建筑工人面對繁重的體力勞作,觸發減輕工作負擔的動機。為捷徑省能而抵觸安全管理,在群體凝聚力的附加作用下,相互包庇傳遞。建筑工人群體中抱僥幸心理,衍生法不責眾心理的人數逐漸增多,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如滾雪球一般廣泛擴散傳播。故而,群體抱團從側面輔助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3.3 安全溝通協調能力不足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

安全溝通協調能力不足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具有影響,效果稍弱。具體表現為:

安全溝通協調能力不足極易導致建筑工人個體自主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管理溝通協調能力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3,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5。研究發現:精于溝通技巧的管理者能夠激發各利益相關者的安全行為能力,保障安全目標實現[33]。這也意味著溝通能力不足的管理者難以凝聚建筑工人形成共同安全目標。加之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長期在封閉性的環境下工作,易疲憊、易厭煩。不當的溝通方式甚至會刺激建筑工人自主產生抵觸情緒,導致建筑工人心態轉變,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3.4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具有影響,相比起來影響效果更弱。具體表現為:

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極易導致建筑工人個體自主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能力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2,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6。研究發現:制度是型塑人們互動關系的約束,若雙方互動并未得到有效指導與約束,制度功能會被多種現實因素掣肘,即制度低效[34]。這意味著不契合施工現場,徒增建筑工人勞務負擔的管理制度是低效的。而安全管理制度低效是由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導致的。故安全制度制定能力不足會導致建筑工人勞務負擔增重,刺激建筑工人自主產生抵觸情緒,導致建筑工人心態轉變,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3.5 安全素養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影響

安全素養對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具有影響,但相比起來影響效果較弱。具體表現為:

安全素養不高極易導致建筑工人個體自主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抵觸行為傳播。根據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安全素養對感染從眾心理的標準回歸系數是0.18,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H4。研究發現:建筑工人的個人因素是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因素[35]。而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安全知識匱乏,安全素養需要隨經驗的積累而增長。安全素養是建筑工人的個人因素之一,是安全態度的側寫。安全態度是行為動機的關鍵。安全素養不足的建筑工人行為動機更偏向于獲得不安全行為的潛在收益,更容易接受抵觸行為,并自主產生抵觸情緒,對安全管理表示厭煩排斥,形成感染從眾心理,導致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

4 結 論

本文采用假設檢驗方式,構建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影響因素關系模型,并使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探索驗證,主要結論如下:

(1)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主要借助法不責眾心理和感染從眾心理進行傳播。前者主要受到工人群體抱團、安全氛圍不佳的影響,后者主要受到安全氛圍不佳、人員安全素養不高、安全管理溝通協調能力不足和制度制定能力不足的影響。

(2)安全氛圍和群體抱團是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的關鍵影響因素,兩者相輔相成。安全氛圍不佳的環境中,群體抱團會加劇抵觸行為傳播。

(3)為了減少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傳播,應當重點做好良好安全氛圍營造、安全管理人員能力提升、安全用具優化、工作疲勞減輕、關鍵人物引導等工作,減輕或消除法不責眾心理和感染從眾心理的消極影響。

(4)在未來研究中,將進一步探索施工安全管理抵觸行為產生和傳播的深層因素,并對不同工人群體開展更加細化的研究,以期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更精準的科學理論支撐。

猜你喜歡
建筑工人群體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同舟計劃”:為建筑工人撐起一片天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