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中大學生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特點與對策研究

2023-01-20 18:55周曉舟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突發事件輿情輿論

□周曉舟

一、移動互聯網中的大學生網絡輿情

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移動互聯網以方便、快捷的特點格外受當代大學生的歡迎。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知曉國內外大事,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F代網絡所具有便捷的特點,大學生主動參與熱議時間的討論越來越頻繁,這直接對大學生的網絡輿情信息管理造成影響。在現今生活中,大學生越來越趨向于使用移動互聯網來進行傳遞和獲取消息。

互聯網的發展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產生的影響是把雙刃劍,如大學生會在不經意間傳播網絡虛假消息,從而影響自己或他人的正常生活。移動數據連接下的高校大學生網絡線上輿情說的是校園輿情、網絡輿情、社會輿情三者之間相互連接、紛繁交錯的結果,很多同學接觸社會較少,很容易受消極網絡輿情的誤導,從而加大了學校管理網絡輿情的難度。

作為社會群集中最具有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青年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學生突發事件在高校危機預警中被著重關注,突發事件中不乏移動互聯網消極影響的產物?;诖髮W生群體的身份特征和知識結構,移動互聯網中所含內容有很大概率引導著高校校園輿論的走向。當前高校迫切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正確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決突發事件中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大學生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的特點

自互聯網出現以后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很快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新媒體時代。隨著科技時代迅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一種方便高效的傳播介質,只要具備最基礎的操作知識及上網條件,大眾皆可輕松地從網絡上獲取關注的信息。其中具有以下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群體極化效應明顯。高校學生為網絡輿情事件中的主要參與者,當網絡輿情發生在大學生群體中時,如不經正確引導,形成片面主觀印象,容易形成極端的觀點?,F今,高校大學生獵奇心強,又基于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喜歡通過網絡來發表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與此同時,他們中的一些人遇到事情容易沖動,看問題片面化,自控力較差。如果遇突發事件,信息會通過網絡迅速傳開,與此同時,同學們會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某種片面化觀點或帶有主觀性的想法在群體意見中不斷突出,從而形成群體極化效應。

(二)信息傳遞速度快且范圍廣泛。就目前情況而言,輿情熱點在我國各高校頻繁發生。其參與者主要為各高校在校學生,年齡分布集中在18~25歲之間(含研究生),他們正是處在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時期,又基于現今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移動網絡十分發達。一旦出現吸引他們注意的信息,很可能在不辨別信息真假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就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行盲目傳播。由于這些信息的真實度難以得到保證,就容易影響事件本身發展趨勢,從而形成網絡輿情。

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都是毫無征兆的發生,而且在輿情事件發酵的最初并沒有一定的規則,很難預測出網絡輿情事件的發展方向并很難及時給出相應處理輿情的對策。尤其是基于現今移動網絡發展極為迅速的背景下,由網絡帶動的新媒體傳播速度極其快,微博、微信、抖音等大學生活躍度極高的媒體平臺成為傳播信息的最快渠道。這種由互聯網應運而生的信息傳播渠道,將會使輿情得到迅速傳播,傳播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大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最終使輿論達到高峰。

(三)信息豐富多彩。大學生網民的求知探索欲、正義感、政治參與意識都比較強,他們經常通過各種社交平臺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但移動互聯網中很少有有效過濾的信息,容易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極小問題夸張化,極易將普通問題轉變為社會熱點問題。雖然相關信息內容也有有關機構進行審核,但是對于網絡中大量的信息而言,這種對信息的把關程度是遠遠不夠的。網絡信息的多元化,使得網絡環境魚龍混雜,網絡輿情信息更是花式百出,呈現多種形式并分散化的現象,對其掌控很難用集中、快速的方式解決。

三、高校中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

(一)在輿論出現的第一時間內,管控謠言的輿論空間,及時由專人監管。在輿論發酵的初期,各種信息將會“不被加工”或”刻意加工”就傳播出來。除此之外,在傳播的過程中,人們會對輿論信息進行主觀評論,這將會極大降低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此時,整個輿情局面處于被動狀態?!凹磿r性”是突發事件的最大特點,高校應做好大學生輿情方面的教育工作,避免大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受到消極輿情信息的負面影響,加入輿情中心,從傳播途徑中控制消極輿情的擴散。

(二)校方權威發布,搶占輿論話語權。在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與組織,在抓好事件處理和情緒安撫的同時,應該積極響應社會公眾,提前發出官方性的申明,把控輿情方向。有利于降低輿情形成中受到曲解的風險,降低惡性擴散以及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

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以及人生履歷的缺少,使得大學生在接受信息時候的情緒、態度、觀念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影響,當產生相同的情感與觀念時,常常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往往促使形成網絡輿情。所以官方的申明有助于大學生在接受信息過程中,對突發事件有更為客觀的認識,有效避免事件的持續發酵以及擴散。同時官方申明如果積極得當很容易得到大學生公眾的支持和理解,大學生對事件的態度積極性一般是短暫的,注意力容易受到新有信息影響從而轉移。

(三)著重培養教育學生中具有影響力、號召力的個體。大學生意見領袖在輿論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意義,由于容易獲得大學生群眾的意見支持,意見領袖不僅可以主導大學生輿情方向,也可以影響到社會其他群體對大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表現有所認識,在某些行為舉止上給大學生群體貼上某種標簽。

大學生意見領袖具有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喜歡表達獨特見解的特點。他們在大學生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威望,屬于相同的社會層次,更加容易體會多數人在某一突發性事件中所產生出情感傾向以及態度認識,因此,容易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對此,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意見領袖正確意識形態教育引導,在尊重個人意愿的情況下,積極培養學生意見領袖個人的道德素質、責任意識。在學生意見領袖的教育過程中,盡量減少說教性、行政性的方式,根據其特點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真正在輿情中獲得意見領袖的支持,再通過意見領袖對輿情的影響力,從而幫助其他學生群體對輿情形成正確的認識。

四、加強對大學生移動網絡輿情正確引導的建議

如何在發生移動網絡輿情時作出正確迅速的反應,是對高校及各職能處室管理層面的考驗,應對時也要運用互聯網絡技術對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收集、分析、判斷與過濾,并且迅速對已擴散的網絡負面信息進行堅決的回應。加強對高校學生網民的正確思想引導,把網絡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德育的重要陣地。當前,高校主要通過“道德主題教育進行自律、法規制度宣傳進行他律,搭建校園主流平臺、使用后臺技術和管理手段介入”等途徑來管控大學生的網絡輿論。

(一)利用網絡監測及時發現突發事件中消極輿情的產生。大學生的信息傳播途徑主要依附于即時通訊軟件,包括手機微博、微信、QQ。這些即時通訊軟件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很強的實時性、互動性,使得輿情在形成中受到各種影響。網絡監測主要利用專業的信息技術手段,對信息進行采集、分析、診斷,當學?;蚱渌M織在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以及法律知識普及的過程中,可以有側重地提及有關于網絡輿情的法律法規,樹立起正確的法律意識。

(二)針對網絡輿情工作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高校若要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必須構建合理、正確的引導機制。當有輿情危機發生時,網絡監管信息部門應迅速做出反應,快速建立輿情智慧連接中心,及時制訂輿情處理方案。特別是在突發事件敏感期時,需要詳盡可行的應急處理預案,明確各部門分工與各個細節,聯合起來積極響應、做到正面教育引導、有效化解矛盾。

(三)加強網絡行為規范教育,樹立網絡責任意識。盡管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但對于學生網絡規范教育卻并沒有相應得到發展。對于網絡輿情的處理更多停留在強制性手段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網絡中不良輿情形成,反而在更多時候可能觸發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逆反心理,應該從大學生心理需求出發去研究和探索。

五、合理應對輿情危機,弘揚移動網絡正能量

隨著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進步,當代大學生富有朝氣、極具前沿創新思維,是思想創新、文化傳承、科技發展的新鮮血液。同時,現今在各個領域,青年大學生都是時代的主力軍。在網絡中,每個大學生更應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網民,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堅決遏制網絡輿論。

針對網絡中突發的網絡輿情危機,高校應積極推動移動網絡輿情朝正確方向發展;危機發生時,及時做出反應;并積極總結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教訓。而大學生移動網絡輿情教育并非僅僅是對大學生個體的研究,更應在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

猜你喜歡
突發事件輿情輿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數字輿情
數字輿情
消費輿情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清朝三起突發事件的處置
突發事件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你會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