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價值及途徑探析

2023-01-20 18:53康傳勇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醫者醫學院校醫學生

王 亭,康傳勇

(山東中醫藥高等??茖W校,山東 煙臺 264199)

中醫藥文化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作為我國先民與疾病斗爭千年來的經驗總結,從原始社會的口口相傳,到紙張問世后得到文字記錄,其中許多藥方也是被沿用至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應用價值,但近代以來,中醫藥文化遭受的質疑、沖擊也是前所未有的,好在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開始返璞歸真,天然藥物開始風靡全球,中醫藥文化的發展也進入新紀元。然而,新時代的發展也使得多元化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醫學生不得不面對不同的沖擊,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認知不深刻,中醫藥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無法在實踐中熟練應用,也就談不上對中醫藥文化的發揚與創新了。因此,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如何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將中醫藥文化與醫學人文教育融合,進而塑造其人文精神,提升其職業素養,最終培養醫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是一個值得上下求索的問題。

一、醫學人文教育的內涵及必要性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教育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但無論東方教育或是西方教育,都清楚的認識到,教和育同樣重要,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育”。但育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僅僅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那么學生掌握的可能只是一項技能,無關乎思想品德,也無關乎個人修養。自古以來,東方教育就重視對學生品德、情操、人格的培養,篤行“人文素質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溫文爾雅、進退有度、孝順父母、友愛手足的“君子”。

在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對醫學生的培養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理論、技術的學習,而是加入了醫學人文教育,這也與醫學中“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不謀而合。有道是“醫者仁心”,就是說醫務工作者應該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對醫務工作者個人品格的要求?,F代醫學的發展中,醫學院校承擔著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責任,這就要求醫學院校轉變思路,將重心由傳統醫學教育轉移到醫學人文教育中,在人才培養中突破傳統醫學教育的束縛,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從長遠來看,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傾向于應用型、技術型、潛力型高素質人才,醫學生除了需要具備扎實可靠的專業技能,更應對心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有所涉獵,成為一名高素質醫學人才。

二、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中醫藥學中所包含的人文傳統一直是其他學科所不可企及的,尤其是其表現出的人文元素,完全符合醫學人文教育的需求,故醫學院??梢詫⒅嗅t藥文化作為待開發的資源,將其融入醫學人文教育之中,完成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

(一)中醫藥文化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資源

傳統中醫藥文化是我國獨有的特色文化,不僅是千百年來醫學經驗的總結,更是融入了對生命的關懷,對人間的大愛,也正是如此,醫者一直被認為是最有人情味的職業,而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代的名醫如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無一不是醫術精湛的同時,又胸懷天下,悲憫世人,正是世人所推崇的大醫風范,也是當代醫學生應該學習的優良品質。在傳統中醫藥學的發展中,人文精神一直貫穿始終,如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而他將兩部著作均以“千金”冠名,即《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后世一般稱為《千金方》??梢?,孫思邈認為人命重逾千金,時刻將人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另外,中醫藥學還強調“德”的作用,認為“失德”使人的身體處于不平衡的狀態,疾病也因此產生。而這也與中國人所注重的“德”的培養不謀而合,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醫學人文教育中有所欠缺的,將中醫藥學融入醫學人文教育,可以幫助醫學生完成個人品格的塑造。

(二)中醫藥文化能夠規范醫學生的職業道德

傳統中醫藥文化中對于醫者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求極高,古代名醫對于醫者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均有自己的見解,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已經對醫者在為人、處世、行醫、治學、個人修養、風度儀表、行為舉止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規范,也使得人們慣常認為,醫者就應該是品德高尚之人。事實上,中國古代名醫也確實在親身踐行著這些標準,就如我們所熟知的東漢名醫張仲景,雖為世家子弟出身,卻能夠在動亂之中感念百姓生活之艱辛,雖然在朝為官,卻沒有放棄普通百姓中的患者,受到制度的限制,不能如尋常醫者一般進出民宅,接觸普通百姓,但若不與百姓接觸,又如何為百姓診病呢?為此,張仲景在每月初一、十五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入衙門,他則在大堂之上逐一進行問診,這也是“坐堂醫生”的由來。無論是張仲景又或是李時珍,這些中國古代名醫都具備濟世救人的職業準則、不為名利的高尚情操、一心赴治的職業態度、謙遜有禮的儀表風度、躬親實踐的治學精神及誠實重道的思想修養,這些優秀的品質正是當代醫學生應該學習并發揚的,將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人文教育中,不僅能夠幫助醫學生掌握醫學專業知識,還能夠培養醫學生成為真正有醫德的醫學人才,為他們的醫學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中醫藥文化能夠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東方教育自古以來就重視人文教育對學生品德、修養的塑造,在現代教育中雖然強調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但也絕不是建立在忽視人文教育之上的,尤其是在醫學生的培養中,人文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正如醫學生誓言說到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颊邔⑸】到煌械结t者手中,就注定了醫者需要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負責,而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僅靠出色的專業技能就可以的,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對于生命的尊重。人文教育實質上是對人性的塑造,通過教育激發人性中善與美的部分,遏制人性中惡與丑的部分,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社會價值得到體現。而古代醫學家則認為,在學醫之前,首先需要“立德”,也就是先學做人,再學行醫,在學會為人、學會處事的基礎上,再學習醫學知識與技術,才能擔得起“醫者”二字。正如張仲景因憐憫百姓走上行醫之路,李時珍堅定“人定勝天”鉆研醫學,是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推動他們在行醫濟世的同時進行醫學研究,使得中醫藥學的理論基礎得到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此外,中醫藥學至先秦發展至今,古代名醫學者均很注重個人文化素養的培養,他們無一不是通讀五經、通曉古今,在文學、哲學、藝術、天文等方面均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在中醫藥文化的熏陶之下,醫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從而形成人文精神,在今后的醫學生涯中不斷提升自我。

三、中醫藥學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途徑探索

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于醫學人文教育中,需要醫學院?,F在詳細解讀之后,采取多維度、多層面、多方式融入日常教學中,從而幫助醫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轉化為自身的人文素養,達成醫學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增加傳統中醫藥文化基礎課程

進入21世紀之后,中醫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風靡,尤其是在當下的疫情背景下,中醫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許多中藥制劑也被證實對新冠有治療效果。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中醫藥知識的教授已不應再局限于中醫藥專業的學生,而是面向所有醫學生,讓每一名醫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中醫藥知識,了解更多的中醫藥知識。其次,在對中醫藥專業的學生授課時,也不再局限于與其專業相關的知識,而是盡可能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關聯,實現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開設傳統中醫藥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程

傳統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內含的知識更是不計其數,而每一名醫學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興趣點,醫學院??梢跃x一些呼聲較高的中醫藥理論知識,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由專業導師執教,醫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喜好選擇修讀,有了興趣愛好的推動,醫學生們會對中醫藥文化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更高,參與度也更高,學習主動性大大提升,老師的職能也由授課者向引導者轉變,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三)轉變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授課方式

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醫學院校應對人才模式大膽創新,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課堂形式也應有所創新,若仍舊像過去一樣照本宣科,不斷重復課本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惰性就顯現出來,學習更像是完成任務,對教學質量無益。在進行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傳授時,可以適當減少一些灌輸性的面授課程,而是改為引導性的課程,例如播放一些中醫名家的看診視頻、傳統中藥的炮制過程等,也可以引入一定比例的臨床實踐。再者,利用新媒體這一渠道,在校園論壇、微信、貼吧等平臺宣傳中醫藥知識,并且發起一些關于中醫藥知識的理性討論,引導學生完成自主思考,從而打破中醫藥知識傳授的固定模式。

(四)開展中醫藥特色主題活動

醫學人文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也可以延伸到課外活動中,讓醫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中醫藥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醫學院??梢愿鶕陨韺嶋H情況,以中醫藥文化為主旨,開展相關主題的文化活動,完成中醫藥文化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例如,醫學院校組織師生聆聽中醫藥文化專題報告會,開展中醫藥主題讀書會,或是利用微信、微博等可以實現推送功能的平臺,以科普文章形式幫助醫學生了解某些艱澀、生僻的中醫藥知識。

(五)設立傳統中醫藥文化相關的社團

社團文化是高校中的一抹亮麗風景線,也是學生們最能接受的一種活動形式,可以組織建設一些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社團,例如中藥社、太極社等,醫學生們可以在日常的學生活動中接觸更多的中醫藥知識。而且,大學生社團也能夠將擁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匯聚在一起,他們之間也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交流溝通也更為順暢,在日?;顒又锌梢曰ハ嘟涣髯约涸谥嗅t藥文化方面的心得,也便于學校聘請一些相關專家進行統一的指導。

(六)組織傳統中醫藥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能夠是醫學生更早的接觸社會,在與患者的接觸中逐漸培養自身的人文精神,醫學院校應積極探索開發社會資源,由院團委牽頭,與當地企業、社區等建立聯系,開展“進社區”“三下鄉”“進企業”類型的活動,開展志愿服務、義診等,在與社會的接觸中,正確認知社會,在與患者的接觸中,能夠對患者產生同情心,并且關愛患者,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體味出生命的意義與真諦,進而培養醫學生的人道主義情懷。在面向社會的醫療服務中,醫學生認知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得到提升,早日掌握獨當一面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學生對人文情懷的認知,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鼓勵學生開展中醫藥知識相關的創業活動

創新、創業能力也是當代大學生亟待培養的能力之一,醫學院??梢詫⒅嗅t藥知識的傳授與大學生創業結合起來,鼓勵大學生開展一些與中醫藥知識有關的創業活動,例如制作中藥香囊、中藥面膜,或是開設中醫推拿、針灸治療館,讓學生們將學習到的中醫藥知識應用于實踐,感受中醫藥知識能夠創造的社會價值,從而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八)營造傳統中醫藥文化校園氛圍

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醫學生在校園里學習、生活,自然會受到校園文化氛圍的影響,因此,醫學院校應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學校的文化氛圍中,以中醫藥特色校訓、校風、校園活動等,潛移默化的影響醫學生,還可以在校內建設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通過中醫藥文化環境的塑造,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目標。

四、結語

傳統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有數千年歷史,除了系統的醫學理論外,也體現了中醫對人文素養的追求,這與我們強調的人文教育幾乎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將中醫藥文化融入醫學人文教育中既有必要性,又有時代賦予的迫切性。在醫患矛盾逐漸顯現的今天,對醫生的職業道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醫學生定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明確自身的職業使命與社會價值,才能夠符合時代對新型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歡
醫者醫學院校醫學生
微課教學模式在醫學院校健美操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地方高等醫學院校發展的邏輯起點——讀《地方高等醫學院校發展戰略研究》有感
醫者仁心 恩德如山
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醫者仁心,譜寫濃濃“山水情”
我是醫者
非常醫者
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
關于醫學院校醫用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醫學院校內藥用植物園規劃與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