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傳媒出版業對戲劇文化的影響*

2023-01-23 12:54□文│黃
中國出版 2022年24期
關鍵詞:京劇戲劇

□文│黃 驍 孫 萍

晚清民國時期,東西文化之間發生了激烈碰撞,中國社會各行各業面臨極速轉型,傳媒出版業也在強大的外力推動下迎來巨變。排版、印刷、錄音、攝影、無線電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報刊、廣播的普及,也促進了京劇藝術的傳播。一些傳媒業者有意識地參與到梨園行的活動中,使菊壇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態面貌。例如當時特有的“捧角”現象,就是由演員、媒介和受眾三者之間有機的互動而產生。[1]

在傳媒出版對京劇發展的影響中,“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以下簡稱“富連成社”或“富社”)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與。民國時期 (1912—1949年)涵蓋了富連成社最輝煌的發展階段,富社在人才培養、劇目創編、商業演出等方面,都是梨園行內的標桿,引領著京劇藝術的潮流走向。因此,談及傳媒出版行業對京劇發展的影響,富連成社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一、媒體與戲劇傳播方式的迭代更新

舞臺和文本是傳統的戲劇傳播方式。舞臺傳播包括劇場內的表演和演出前后的人際口碑,文本則包括劇本鈔本、海報、戲單等印刷物。這些傳統方式受眾有限,質量難以保證,不易產生社會層面的聯動影響。隨著民國時期傳媒出版行業的興起,依托于報刊、唱片、廣播等新型媒介進行的戲劇傳播在兼顧傳統的同時,也更加高效和廣泛,很快受到大眾的歡迎,開始成為主流的戲劇傳播形式。

根據國家圖書館館藏縮微目錄檢索,民國時期僅北京地區的報紙就有《國華報》《北京晨報》《晶報》《商報》《燕京報》《順天時報》《益世報》等200多種。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申報》等報紙更是全國有影響的大報。很多綜合類的報紙都開設了文藝專欄,刊登與京劇有關的版面,內容涉及演出評論、名伶軼事、京劇知識,也包括廣告、專欄、插圖等。從內容上看,這些版面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對讀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較有利于京劇在民間的傳播。

20世紀20年代末,富連成社發展蒸蒸日上,經常去外地演出,當地報紙都會進行宣傳介紹。以天津為例,凡是富連成到來,包括戲單、海報、評論、劇照等內容會持續占據各大報刊的版面。如1930年1月,富連成全班200多人全部到津,《大公報》提前12天就開始預熱,其中不乏“伶界杰出人才發祥之所”、“轟動一時”[2]這樣的溢美之詞。待正式演出后,《大公報(天津)》和《益世報(天津版)》等報紙也會刊登連載文章,包含劇目分析、演出評價等,體現出很高的專業性?!侗毖螽媹蟆贰侗逼疆媹蟆返葓蠹堖€對富連成社最具特點的童伶演出有圖文并茂的介紹,也成為當時京劇傳播的一大亮點。

民國報業日漸繁榮的同時,期刊也在同步發展。很多京劇理論的研究著作,前期都會分章節發表在專業期刊上。相較新聞報紙的短平快風格,期刊多是半月刊或月刊,專業性更強。京劇類專業期刊包括《春柳》《劇學月刊》《戲劇叢刊》《戲劇月刊》《半月戲劇》《立言畫刊》《戲劇旬刊》《戲劇與文藝》《戲劇雜志》等數十種,一些文學類的期刊也將京劇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刊載,整體呈蓬勃發展之態。

1930年,《戲劇月刊》刊發多篇與富社有關的長文,角度全面,影響廣泛。如,沈睦公的《談談北平富連成科班》(第2卷第8期)深度介紹了富社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稇騽≡驴肥巧虾0l行的戲劇刊物,銷量“由四五千逐漸增加到一萬三千以上”(第3卷12期卷首語)。這類文章兼具專業性和可讀性,深受讀者喜愛,也進一步提升了富連成的影響。

唱片在19世紀末由西方傳入中國,20世紀初時,戲曲已成為唱片的主要內容,留聲機在當時被形象地稱為“唱戲機”,唱片也被稱作“戲片”。劇界名角最能為唱片公司帶來銷量,富連成弟子馬連良、譚富英、侯喜瑞以及曾在富社搭班學藝的梅蘭芳、周信芳等人都是唱片公司的寵兒,馬連良更是“在灌制唱片中,為數之多,堪執須生行之牛耳”。[3]作為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廣播作為當時的新興媒體形式掀開了媒介傳播的新篇章。廣播節目會播放很多傳統戲曲,又以京劇最有群眾基礎,最受市民歡迎,戲迷們坐在家中就可以聆聽各大名角的唱段。電臺除了直接播放灌制好的唱片,還會邀請名角進行直播演唱,有“空中播音”一說?!半娕_(筆者按:日偽濟南廣播電臺)在北洋大戲院設有傳送設備,名角到濟,大都在北洋大戲院演出,可作實況轉播,曾轉播過馬連良主演的《打漁殺家》、譚富英主演的《捉放曹》……”[4]富連成社作為京劇大師的搖籃,有多位名家都曾直接參與這種方式的傳播,推動了京劇在廣播上的普及。

與傳統的傳播方式和媒介相比,傳媒出版發展帶來的報紙、期刊、唱片、廣播等傳播媒介更新,速度更快,承載內容更豐富,影響范圍也更立體,還能使戲劇傳播能夠保存、流傳,為后人的研究提供寶貴的材料。對富連成社而言,多數與之相關的傳播內容都非主觀意識下的操作,其龐大的規模和影響完全能為這些媒介提供足夠的內容和話題,因此在傳播內容方面貢獻巨大。

二、戲劇行業的輿論改善與社會認可度提升

清中葉以后,京劇藝術在宮廷和民間的聯合推動下獲得快速發展,但輿論環境和社會認可卻未有改觀,戲曲行業依然被輕視。梨園花譜由作為文人撰寫的介紹京師伶人藝事的主要著作,文人雅客在這里賣弄文采、寄托情感,成為晚清娛樂產業的一大特色,直到民初才以“革命”的名義受到禁止。依托于傳統封建社會發展的梨園行業看似熱鬧,卻一直難登大雅之堂,糟糕的輿論環境也亟需得到改善。

進入民國時期,傳媒出版領域迎來變革,各類報紙、期刊等宣傳刊物取代梨園花譜,形成新的輿論場。京劇藝術也在傳媒行業的推動下,不斷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響,成為主流的娛樂方式,并逐漸被社會認可。

京劇的宣傳以專業報刊為主要陣地,例如《戲劇月刊》刊載了大量京劇的研究評論,有梨園掌故、戲院變遷的歷史介紹,有大量的劇談、劇話系列文章,也有詞曲、臉譜、劇本等理論知識。這些文字將京劇從過去給人消遣的“玩意兒”提升到能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工具,其地位有了明顯的改變。正如該刊的辦刊目的和宗旨所介紹:“戲劇這樣東西,從表面上看來,好像只能供給人們娛樂,而其實它的力量確能夠贊揚文化,提倡藝術,補助社會教育的不足,反之也能增進社會的惡德。因此,對于戲劇的細胞和性能,當然就有縝密研究的必要?!盵5]

民國時期的戲?。ㄖ饕敢跃﹦榇淼膫鹘y戲曲)發展已具備明顯的宣傳導向作用,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有意識地試圖利用這種導向。在基礎教育并不普及的年代,戲劇這一通俗的文化方式對于繼承傳統、開啟民智、弘揚社會道德風氣等都有正向效果,傳媒出版行業的迅猛發展正好加速了這一情況的發生。京劇從業者的地位有所提升,科班、戲班、劇場也更加注重戲劇的文化價值,以至戲劇的傳播力度和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1937年,《半月戲劇》分3期發表《值得我們注意的富連成社》連載文章,用大量篇幅強調戲劇之于社會的重要性——“能刺入每個觀眾心靈深處的藝術,在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上占據重要地位”。文章認為,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元代和明代是中國戲劇的少年時代,京劇的誕生意味著中國戲劇進入黃金時代,要保持這種成績,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富連成社是一個有歷史、有組織、有規律的培養戲劇藝術人才的大集團”。[6]民國時期的京劇人才培養,雖然也多以私家科班為建制,但輿論環境和教育條件都發生了很大改觀,因此論其功能和目的,已遠非晚清時期的“相公堂子”所能及。

民國時期傳媒出版業的發展,改善并優化了戲劇行業的輿論環境,讓更多的社會精英投身梨園,參與到戲劇傳播事業中來,他們在實現自身理想的同時,也間接為演員擺脫了“戲子”的標簽,戲劇行業也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例如,齊如山、徐凌霄、陳墨香、景孤血等戲曲理論家,研究著述豐厚,也是各大報刊的專欄作者。而梅花館主、金達志、劉豁公、沙大風等,既是深諳編輯出版之道的媒體人,也熟悉梨園掌故,還和藝人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正是這些人的共同努力,給民國戲劇傳播創造了和晚清完全不同的良好環境,使京劇藝術迎來黃金時代。

三、報刊出版物對京劇演員形象的重塑

進入民國時期,隨著傳媒出版行業的崛起,傳統的花譜開始被報刊筑起的輿論空間所取代。在報刊上發布明星演出信息、藝術評價、生活起居、八卦新聞等,都會間接提升藝人的公眾形象。最有影響的當屬“四大名旦”評選。1927年6月,北京的《順天時報》舉辦“征集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投票選舉,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和徐碧云攜各自新劇入選。這次選舉造勢對于京劇編演新戲起到了助推作用,對演員和作品來說,也是一次成功的宣傳和推動,為之后“四大名旦”的評比奠定了基礎。1930年,《戲劇月刊》舉辦“現代四大名旦之比較”的征文活動,這也是“四大名旦”的說法第一次被公開提出。緊接著該刊又為“梅尚程荀”推出專號,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在戲迷中的口碑。1932年,長城公司為4位旦角演員合灌了《四五花洞》唱片,風靡一時,“四大名旦”的稱呼開始在社會叫響,并被大眾接受,成為中國戲曲一個特殊的文化符號影響至今?!八拇竺钡漠a生過程,完全依賴傳媒出版行業的推動。

1936年,在廣大戲迷寫信倡議舉辦“童伶選舉”的背景下,“富連成社社長葉龍章與北平《立言報》社長金達志商妥,由該報發表通告,專門接待各界投票”。[7]這是富社一次帶有明顯主觀性的宣傳操作。30年代時,中華戲曲??茖W校開始崛起,富連成社已不再一家獨大,北平童伶的培養機構的競爭愈發激烈。這次的童伶選舉,就成了富連成重新提升自身地位、打造少年明星的一次機會。經過投票評選,富連成“世”字科學員大放異彩,李世芳當選“童伶主席”,毛世來獲“旦行冠軍”,詹世輔獲“丑行冠軍”,裘世戎獲“凈行冠軍”,富社也以優異的成績證明了自身的實力?!靶侣劷缗c戲曲界合作、廣大觀眾參與的童伶選舉活動,對于推出戲曲新秀,促進戲曲教育,起了積極的作用”。[8]

“童伶選舉”后,社會上一直有在此基礎上選出“四小名旦”的議論,更有多家報刊的文章里已把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合稱為“四小名旦”。[9-11]1940年,在北京《立言畫刊》負責人發起組織的合作演出中,李、毛、張、宋各具風格,征服京城觀眾,“四小名旦”的稱號也普遍傳開。

1940年,富連成應邀去上海演出,黃金出版社為其發行一期《富連成特刊》,包含富社概況、將演劇目、演員介紹等內容。這本刊物不僅是研究富連成發展歷史的一手資料,而且也是唯一以戲曲科班為主角的特刊。在傳媒出版發展較為成熟的上海,《戲劇月刊》《半月戲劇》《戲劇旬刊》等刊物曾為“四大名旦”、楊小樓、譚鑫培、馬連良、譚富英、周信芳等演員制作過專號,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影響力。以演員為中心的名角制時代,制作發行專集、??瘉順嫿餍切蜗蟊容^常見,但出版戲曲科班的??袑偈状?,這也足以體現富連成社在戲劇界的地位和影響。

《富連成特刊》 分“文字”和“銅圖”兩部分內容?!拔淖帧辈糠謪R集25篇文章,主要介紹此番來滬的演員和劇目,例如景孤血《送盛章盛蘭世長昆仲赴滬黃金獻技》通篇用五言詩描述葉氏三兄弟的表演特點和代表作,梅花館主《武丑葉盛章挑大梁》大力盛贊葉盛章的成就,唯我《記富連成之陣容》和九公《四科大串會的富連成社》介紹此次來滬的演員陣容等?!般~圖”為彩色劇照部分,包括葉氏三兄弟、閻世善、袁世海等人共30張劇照。這本《富連成特刊》圖文并茂,有很強的知識性,還刊載了大量的商業廣告,涉及酒店、劇院、服裝、皮鞋等,類別豐富,是一本知識性和商業性兼具的???。1942年,黃金出版社再接再厲,在“四小名旦”首席李世芳來上海演出時,為這位當紅旦角出版發行了《李世芳特刊》,同樣是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并帶有很多廣告。

整體來看,民國時期傳媒出版業構建起來的媒介場域,雖然也存在揭露隱私、制造八卦等弊端,給當事人和梨園行業產生負面影響,但它對戲劇演員技藝表演、劇目特色乃至生活花絮的推廣,相當程度擴大了藝人的影響力,構建出不同以往的明星形象,對于實現商業效益和推動戲劇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以期刊、唱片、廣播等新型傳播媒介為代表的近代傳媒出版業的發展,促成了演員、媒體人和廣大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了京劇藝術在劇場之外的傳播,對當下如何利用出版媒介推動戲劇文化事業發展也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睉騽〗缰v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需要我們不斷挖掘、充實適合京劇發展的內容及形式,更要善于借助傳媒出版的力量拓展傳播路徑、擴大傳播影響,讓更多更好的本土戲劇作品能夠不斷走出國門,成為搭建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橋梁。

猜你喜歡
京劇戲劇
我和康爺爺學京劇
有趣的戲劇課
京劇表演開始了
關于京劇穿越歷史傳唱不息的思考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基于戲劇表演中的“隔離”與“開放”研究
戲劇類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關于京劇《辛追》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