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名著閱讀分層作業設計的研究

2023-01-24 11:41趙傳玲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分層智能作業

◎趙傳玲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閱讀整本書的經驗。然而,名著閱讀類的課外作業難以反饋,如果單純讓學生抄錄好詞好句、復述作品內容等,容易讓他們感到疲乏,降低閱讀效果。同時,這也不符合“雙減”的要求,為此,我們教師要積極探索,提升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一、聚焦核心素養,探究分層作業的原則

(一)有效性,加強語言應用

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能力、興趣、閱讀技巧等各有不同,所以教師要避免設計“一刀切”的作業方式,而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情,思考他們在語文核心素養上還有哪些欠缺,然后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如在語言應用和建構方面,要注意有效性原則,思考學生哪方面的能力不足,然后加以引導。

在閱讀《西游記》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語文能力設計作業。有的學生語言基礎較差,視野不夠寬闊,教師可以設計積累性的作業,讓他們一邊閱讀一邊批注,找出描寫生動的字詞,并總結它們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語言,但是思維邏輯性不足,則可以安排他們完成思維導圖類的作業,整理小說的結構。對于能力較強,但是創造力不足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展開想象,續編孫悟空等主人公的故事。這樣的作業設計有針對性,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設計分層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作業的有效性,認識到每一個學生欠缺的語文素養各不相同,只有合理設計,才能讓學生調整自我,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人文性,傳承傳統文化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所以語文教育也是精神文明教育。教師要注意作業設計的人文性,結合學生的志趣、愛好,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喚醒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引導其探究傳統文化。

《西游記》中濃縮展現了各種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教學者可以設計系列課程,讓學生圍繞不同的主題自主探索,并撰寫調查報告。如可以圍繞“古人吃什么”主題,看看書中有哪些宴會場景,了解古人的飲食習慣。在“佛道兩不同”這個主題中,學生可以找出孫悟空兩次拜師的經歷,看看道教和佛教在生活習慣、思想理念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此外,學生還可以自主挖掘《西游記》中其他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參與探究活動。

由于中華文化內容繁多,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自主分組探究,這樣的作業就體現出了分層性。同時,由于學生探究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他們更熱情,感覺更輕松,也起到了減負增效的作用。

(三)多元性,啟迪創新精神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多種智能,只是每種智能的程度不同,該理論支持了分層作業設計的教學原則。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智能設計作業,讓學生從自己擅長的角度入手,展開創新。

多元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各種不同內容,教學者可以結合不同的智能設計有創造性的作業。如同樣是閱讀《西游記》,組織“《西游后記》創作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智能;圍繞“大鬧天宮到底是追求自由生活,還是破壞秩序穩定”這個主題參與辯論活動,能提升邏輯智能;參與“西游主題歌曲創編”活動,能讓學生發展音樂智能;“讀《西游記》,繪師徒行進圖”,能提升他們的空間智能;參與“《西游記》鑒賞評價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

在完成多元化作業時,學生可以調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到作業中,起到了減負增效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會感覺作業有很多可選性,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

二、基于實踐意義,探究分層作業的因素

(一)目標因素,調動個性潛能

設計分層作業體現了學生的不同學情,能讓他們在靠近“最近發展區”的作業中得到提升,這種增效減負的教學方法很符合“雙減”的要求。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的具體情況,探索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作業分層。目標因素是作業分層的重要因素。由于學生的基礎成績、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距,所以教師也要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讓他們能調動個性潛能,找到明確的學習方向。

在學習了《智取生辰綱》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試著解讀《水滸傳》。在設計作業時,要先分析學生的學情,看看他們在“聽說讀寫”各方面有哪些欠缺的地方,然后安排不同能力的學生,向著適合自己的目標進發。對于不善于閱讀的學生,可以設計“運用多種方法,掌握閱讀技巧”的活動,給他們介紹批注法、對比法等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讓他們自主選擇,提升閱讀能力。這樣的作業設計目標各不相同,能讓學生調動個性潛能,彌補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教師要基于以人為本的思想,給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能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從而得到進步。

(二)難度因素,發展思維能力

難度因素也是作業分層的重要因素。作業過難,讓學生產生疲勞感,不利于他們集中精力,作業過于簡單則學生感覺缺乏挑戰性,也沒有參與興趣。由于不同的學生能力不同,所以統一難度的作業必然無法滿足全部學生的要求,不符合雙減政策。故此教師要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優等生和后進生都有發展思維能力的機會。

在學習《桃花源記》等古典文言文名著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難度因素,設計難度不同的作業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點自由選擇。該作業群分三個不同難度的小類。作業一要求學生解決生字生詞,理解文言文句子,了解特別的文言文表現手法。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先從這個作業做起,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跳過這個作業,又或者輔導能力弱的學生完成該作業。作業二適合絕大多數同學,以理解作品內容為主,要求學生說說文章主要內容,談談桃花源對漁人有哪些吸引之處,既然桃花源那么好,為何漁人要離開,他為何答應桃花源人隱瞞信息,最后還是對太守說了桃花源的事情。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相互討論,互相啟迪,解決問題。作業三適合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要求他們拓展閱讀,如對比閱讀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說說該文和《桃花源記》有什么不同之處。又如可以收集歷史資料,了解陶淵明的生活年代,說說作者為何會寫世外桃源。

分層作業可以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避免浪費時間。教師要分析學生所選擇的作業難度和他本人的能力是否符合,如果出現不匹配的情況,則要合理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找對作業。

(三)數量因素,喚醒學習熱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要將作業當成課內作業量的增加,而要讓作業成為學生拓展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渠道。由此可見,教師要控制好作業的量,不要用“作業轟炸”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可以多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懸疑性的作用,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好奇心決定要探究多深,思考多廣。

在《傅雷家書》名著導讀活動中,由于作品的篇幅較長、內容較多,所以學生很難精讀所有的內容,故此要指導他們使用“選擇性閱讀”的方法,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要考慮數量因素?;A數量為選擇其中的三篇文章詳細閱讀,并撰寫閱讀的筆記,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擇是否增加精讀的量,多寫一些閱讀筆記。他們可以從四個角度入手,自主調整作業的數量。首先是興趣因素,如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增加閱讀“談藝”的內容,但是不感興趣的同學則可以跳過。其次是問題選擇,可以采用批注法,一邊閱讀,一邊記錄下產生的問題,并刪選出重要的問題和同伴討論,根據自己的精力和感興趣的程度調整探索的問題量。最后是目的選擇,學生可以結合閱讀目的增刪閱讀數量。如果是為了和課內學習溝通,那么只要精選關聯度大的幾篇文章閱讀,如果目的是和同伴交流,進行批判辯論,則可以用泛讀法多閱讀幾篇,全方位了解作者的觀點,避免在辯論中以偏概全。這樣就將作業數量的調整交給了學生自己,讓他們自主篩選。

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注意數量少、內容精,如果學生感興趣,他們會主動探索下去。這樣就能避免題海戰術,更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三、指向學生需求,探究分層作業的類型

(一)基礎型,梳理故事情節

傳統的抄寫、背誦類作業不適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也很難讓學生激發探究熱情。教師要運用創新思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才能豐富分層作業的類型,讓他們提升參與興趣。

如《偉大的悲劇》《太空一日》《帶上她的眼睛》這個單元的語文元素是要求學生掌握瀏覽的方法,并體會其中的精神力量。教師可以設計基礎型作業,安排學生在課外閱讀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試著掌握瀏覽策略,梳理故事情節,并挖掘主人公的精神力量。學生首先要回顧課文,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批注法,在較短的時間內讀完故事,在閱讀中,他們可以劃出文章中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重要信息,關注每段的首句,用簡短的話記錄下每個章節的主要內容。其次,他們要在閱讀后整理筆記,試著用思維導圖等方式整理歸納信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的順序編排。最后,他們參與到講故事的活動中,創造性復述讀到的內容,并說說自己能從主人公的身上得到哪些啟迪。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安排他們參與難度不同的作業。能力弱的學生要先學會梳理課文的結構,然后解讀課外讀物的某個章節。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先自主閱讀《海底兩萬里》某個章節,然后拓展到閱讀整本書。通過該作業,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積累了語文知識。

基礎型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鞏固知識,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名著閱讀作業,讓學生在課外溫習提升,更好地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

(二)提升型,理解社會意義

提升型作業是指在基礎型作業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提高,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理解字詞段章的意思,并試著從中挖掘出更深刻的寓意。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挖掘理解作品中蘊藏的社會意義。

學習了《老王》《臺階》等展現勞動者真實生活狀態的作品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閱讀《駱駝祥子》等名著,并試著挖掘其中的社會意義。作業一依然以基礎型為主,學生要運用思維導圖或者批注法整理作品的主要內容,并試著用簡要的話語講述故事情節。作業二則為提升型作業,要求學生以知人論世的方式輔助閱讀作品,上網搜索資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作品的創作年代,看看當時的社會面貌,人們普遍的生活情況,然后結合《駱駝祥子》,思考這部作品是否能真實地再現當時的社會面貌,是否展現了勞動者的生活狀態。學生可以選擇兩種不同的方式展現自己對該作品的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可以采用直接評論的方法,找出書本中的段落,說說哪些細節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對社會面貌的評價是什么。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選擇創造性作業,他們要試著以作品中的某個人物為切入點,寫一則小故事,該故事同樣也要展現出符合小說的時代背景,同時體現出對社會的批判。這樣就通過分層作業的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理解了作品的社會意義,提升了自我認識。

提升型作業要和基礎型作業配合運用,如果學生能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到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力量,教師就應該再讓他們分析理解其中蘊藏的社會意義,這樣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三)鑒賞型,深化審美意識

鑒賞型作業也是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該作業類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賞析和創造素養,讓他們深化審美意識。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文章的好壞、優劣評價和感悟寫下來,并參與到自主創作中。

閱讀《范進中舉》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儒林外史》整本書,并設計一些和審美鑒賞有關的作業?!敖Y合影視作品,對比賞析”這個作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滿足能力較低者的需求。學生可以欣賞《儒林外史》相關影視劇作品的片段,并對照書本中的細節描寫,說說影視劇和小說在展現人物細節的過程中,采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試著用評論文的形式記錄下來。對于能力較強且有一定文藝評論功底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參加“對比譴責小說,賞析諷刺藝術”主題活動,將《儒林外史》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等作品的片段結合起來,對比分析此類小說的特點是什么,思考諷刺手法的特點和具體運用方法,最后撰文評價《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這樣的作業難度不同,但是都和鑒賞作品有關,能深化學生的審美意識。

鑒賞型作業讓學生的視野更寬闊,為了體現“雙減”政策的特點,教師還可以組織他們參與到跨學科閱讀中,將美術、音樂、影視等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和閱讀結合在一起,設計作業,這樣學生的興趣更大,更能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雙減”背景,避免設計單調乏味的作業,而要采用有效分層的方法,讓作業更具有多元性,體現出人文關懷。如果學生能參與到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則他們對閱讀名著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其中,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分層智能作業
高中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層現象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雨林的分層
作業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