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書閱讀下的小說教學研究

2023-01-24 11:41段向鋒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整本書小說評價

◎段向鋒

《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設置了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對單篇閱讀、群文閱讀進行補充和提升,是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習慣的必由之路。整本書閱讀的閱讀視野更寬闊,思維方式更復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整本書閱讀的視野解讀小說作品,讓他們認識到長篇小說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充實的語言,展現社會生活也更全面深刻,解讀整部小說能提升自己的賞析水平,提升綜合素養。

一、聚焦文本特質,對癥下藥

(一)人物鑒賞類,項目學習

展現人物和故事情節,這是小說的文體特點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聚焦小說的文體特點,設計對癥下藥的閱讀活動。圍繞人物形象,學生可以開展項目式學習,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先在閱讀中分析解讀人物形象,然后進行互動討論,分析該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后參與到寫作中,續寫故事或撰寫人物小傳。

閱讀了《范進中舉》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儒林外史》,并圍繞人物形象展開項目學習。在項目一中,學生要給《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分類,說說作品中展現了哪些不同類型的文人形象,作者對他們的評價是什么。在項目二中,學生要試著考慮當時的時代特點,思考科舉制度的發展,分析其對于文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作者對其的評價又是什么。通過該任務,學生發現作者展現的人物形象都體現了特定時代的特點,具有該時代的典型性。在項目三中,學生要圍繞人物描寫的手法深入探究,思考作者如何用諷刺的手法展現古代文人,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起到諷刺的作用。通過這一系列人物,學生完成了人物鑒賞分析,同時也對作者的創作思路有了一定了解。

結合人物展開鑒賞類活動,能讓學生在項目探究中體會各種人物的典型特點,從而提升自主解讀作品的能力。由于每一個學生對人物的解讀都有所不同,而且小說作品常常會刻畫多個形象鮮明的人物,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互動交流,看看彼此對人物的理解是否一致。

(二)景物描寫類,任務驅動

環境描寫也是小說的重要內容,作者常常用環境描寫烘托故事情節,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教師可以組織任務驅動活動,讓學生圍繞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深入探究,如可以探索如何寫出更生動的景物,又如思考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有哪些不同的作用。這些活動都能讓學生提升小說解讀的能力。

閱讀《帶上她的眼睛》后,教學者可以安排學生閱讀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并圍繞景物描寫參與任務探究活動。在任務一中,學生要使用批注法,一邊閱讀一邊找出作品中展現景物的段落,思考海底世界和現實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作者如何描寫海底世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個任務主要讓學生從寫作手法方面入手探究。在任務二中,教師安排學生圍繞小說的特點,分析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學生要圍繞環境描寫,說說這段描寫是否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它展現了怎樣的情感基調,是否體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任務三中,學生要參與到讀寫結合的活動中,他們要分析自己創作的小說,試著修改、調整其中的景物描寫,讓其錦上添花,讓作品增添韻味。

在閱讀整本書的時候,學生常常更重視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是卻忽視了小說的景物描寫。教師可以圍繞這一點設計任務驅動,讓他們認識到環境描寫的重要性,并思考在自主創作小說的時候要如何借鑒利用。

(三)思想雜論類,頭腦風暴

小說雖然是以展現故事發展為主要內容,但是作者常常會將自己對社會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小說中。作者或通過夾敘夾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又或者通過人物對話的方式,曲折地展現自己的論述。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作品的主題思想參與頭腦風暴活動,說說小說論述了哪些問題,自己對這些問題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儒林外史》不僅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文人形象,同時還展現了作者的思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主題為“科舉制度面面觀”探討活動,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說說對科舉制度的看法。學生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分析科舉制度,一是從小說層面,找出作者對科舉制度的評價,說說作者如何看待科舉制度,他認為怎樣才是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二是從歷史層面,學生可以搜索《儒林外史》的創作年代,搜索相關的歷史資料,了解當時人們對科舉制度的普遍看法。三是從現實層面入手分析,學生可以對比古今,說說人才選拔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了哪些進步。這樣學生就從不同角度入手,進行頭腦風暴,深度探索了相關主題,提升了辨析思考能力。

在思想雜論類探究活動中,學生不僅讀懂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認識到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而且他們還暢談了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和發展。

二、加強課外指導,統籌權衡

(一)樹立全局觀念,制定適宜計劃

整本書閱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很難完全在課堂教學時間展開,教師需要強化課外指導,讓學生運用各種方法輔助閱讀,進而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強化課外指導,指導學生如何統籌規劃,權衡思考,制定適合自己的整本書閱讀計劃,從而樹立全局觀念。

《儒林外史》的篇幅較長,學生閱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指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情況設定合理的計劃。學生首先要結合自身的閱讀能力,考慮每天閱讀多少時間,閱讀多少章節,能力強的學生多讀一些,能力弱的學生則少看一點。

其次他們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如有的學生喜歡使用批注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寫寫畫畫,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有的學生則喜歡在閱讀后用列表格、寫讀后感等方式記錄下閱讀感受。最后學生還要考慮以何種形式呈現閱讀成果,如有的學生選擇設計“閱讀進度記錄表”,將遇到的問題、獲得的感想都記錄在其中。也有的學生喜歡整合思考,他們選擇在完成整本書閱讀后,撰寫讀書報告。有了適合自己的計劃,閱讀就能按部就班,順利展開。

(二)鏈接影視素材,分析表現手法

初中學生性格活潑,對影視劇充滿興趣,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這個特點,指導其在整本書閱讀的時候鏈接各種影視劇素材,展開對比分析的活動,看看影視劇作品和小說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異同點。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嘗試自編劇本,改編小說,通過個性化展示的方式體現自己對作品的獨特思考。

閱讀了《智取生辰綱》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同樣屬于四大名著的《西游記》,并鼓勵其觀看各種不同版本的《西游記》影視作品。學生可以圍繞幾個問題展開整本書閱讀,問題一是思考影視劇在展現人物的時候,和小說有什么不同,對比分析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在影視劇中的呈現方式。問題二是思考影視劇和小說有什么異同點,分別有哪些對方沒有的優缺點。問題三是思考如果將《西游記》中的片段改寫成影視劇劇本,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將其付諸行動,試著和同伴一起演繹話劇。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清楚地看到了影視劇和小說在表現手法上的獨特性,認識到視頻給人直觀的視覺沖擊,而文字則讓讀者產生想象,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三)融合信息技術,開展互動交流

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深入人心,在組織整本書閱讀的時候教師也要認識到這一點,組織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閱讀。學生可以在解讀小說后寫下閱讀感受,并將文章上傳到網絡上,和大家互動討論。此外他們還可以通過發送帖子、回復留言、在線討論等方式豐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

教學者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閱讀《西游記》,該活動可以分成搜索篇、交流篇、展示篇這三個部分展開。在“搜索篇”中,學生要圍繞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自主上網搜索,尋找答案。如有學生想要了解真實生活中的唐僧,他就可以尋找相關的歷史資料,自主閱讀。在“交流篇”中,學生可以說說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并圍繞大家都感興趣、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如有學生提出:“孫悟空為何要大鬧天宮,他為何不滿足于弼馬溫的官職?”不少同學也關心這個問題,他們可以開辟網絡聊天群,說說自己的想法,試著尋找答案。在“展示篇”中,學生用跨媒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如錄制視頻解說《西游記》,撰寫《西游記》主題漫畫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信息技術讓整本書閱讀的互動性提升了,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就小說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發起網絡討論。這樣能讓他們博采眾長,整合他人的觀點,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教師要注意避免網絡交流隨意化的問題,可以用微信推送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他們調整思考方向。

三、創新練習機制,診斷評價

(一)設計開放問題,發散思維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積極反饋,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進行診斷評價,指導他們改進閱讀方法。為了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練習中,教師要設計創新的練習形式,評價方式也要更多樣化一些,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反感情緒,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教師則分析他們的思維是否具有發散性。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傳》,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活動,教師則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檢驗他們的自讀成果。如:“在《水滸傳》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位人物?說說理由是什么。你能否用簡短的話語概括他的一生?”該問題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水滸傳》人物眾多,不同的學生閱讀的焦點不一樣,獲得的感悟也不同。教師可以讓解讀同一位人物的學生一起討論,看看彼此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找到自己的差距。如有學生分析魯智深,認為其性格魯莽,但是在和他人分享了答案后,發現同伴認為魯智深粗中有細,還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作為例子,證明了他膽大心細。該學生認識到自己對魯智深的理解不夠深刻,后續要深入分析,避免閱讀過于表面化。

在考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小說的四要素設置題目,要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如讓學生分析人物的優缺點,說說小說情節有什么不足之處,分析小說環境的特點,深挖作品的主題思想等。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交流興趣也隨之提升。

(二)撰寫微型論文,深化認知

撰寫微型論文也是一種診斷評價的好方法,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或者有困擾的問題,讓他們撰寫微型論文。教師則可以分析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是否深刻,文章的結構是否合理,論證是否深入等,以此判斷他們是否讀懂了小說,并進行下一步指導。

《水滸傳》篇幅較長,充分展現了宋朝的社會面貌。教師組織學生撰寫微型論文,寫一下自己的認知。在評價時,教學者則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并總結各種評語。如有學生分析了“宋江”的行為,探究其“接受招安”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在評價時,要從幾個方面入手評論。一是思想性,看看該觀點是否新穎,避免拾人牙慧。二是要評價作品的結構,看看是否提出了觀點,并從多種角度入手論證,論據是否科學。三是要評價作品的語言,看看語言是否生動,能否吸引讀者。除了就論文本身進行評價以外,學生還要評價寫作的態度,分析自己是否積極搜索資料,熱情和他人交流。在這番自評互評后,學生深化了認知,提升了整本書閱讀的效果。

為了提升診斷評價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論文上傳到網絡上,進行自評和互評,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更自由地發表個人意見,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生生、生本、師生對話,讓學生吸收他人的觀點,深化個人的認知。

(三)組織專題報告,深度解讀

在課后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加活動,如可以組織小組專題活動,圍繞某些感興趣的專題深入探討,最后小組合作設計專題報告。在評價中要考慮學生在團隊中的活動情況,看看他們是否活躍參與討論,能否處理好彼此的矛盾。此外,在評價中還要關注學生的解讀是否有深度。

在完成《海底兩萬里》的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跨學科探索活動,并圍繞各種不同的學科撰寫專題報告。在評價的時候,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是否很好地采用了跨學科的方法,在資料搜索、方法運用等方面是否合理。如可以結合物理學科,分析要在海底航行,需要哪些條件,又如可以結合生物學,說說海底生物的特點是什么,探討人類是否能長期在海底生活。此外還要分析學生的專題報告是否符合跨學科探索的要求,如有的論文雖說聯系歷史,但是只是摘錄了幾條史料,并沒有結合歷史資料深入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的作品跨學科的融合度就不高。二是要考慮同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度,擅長某學科的同學是否給予其他同學必要的幫助,能力弱的學生是否積極向其他同學咨詢信息等。

專題報告的考察形式體現了“大語文”的特點,教師可以基于跨學科閱讀的思想,讓學生將小說閱讀和政治、美術、歷史、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方法整合起來。這樣能讓報告更具有深度,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

葉圣陶先生提出:“國文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章,像以往和現在的辦法。退一步說,也該把整本的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痹诔踔姓Z文教學中,教師也要認識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組織學生自主閱讀長篇小說,掌握小說的文體特點,提升閱讀綜合能力。

猜你喜歡
整本書小說評價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2020年思辨式整本書主題閱讀1+2書單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